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彝族先民曾经在漫长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对祖国的大西南有过不少的杰出贡献,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彝族先民使用的“索桥”,尚存延用至今。在西汉的史籍中,多处可见“邓、窄、冉、双’等小国的记载,笔者仅对“窄”地简略叙述。“窄”也写作“稚”,即今四)11汉源及偏西一带,在战国以前和中国内地没有政治上的联系,就楚将庄略巴蜀,黔中达滇池,也未及“窄部”,但是“窄”地可能于先秦时与其毗连的巴蜀商贸有了交往,有巴蜀人从窄地贩买到窄马、牦牛、奴婢等的记载,从而巴蜀人渐增涉足“窄关”,瞩目‘“窄”地。《史记·西南夷列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探析奢香夫人开创汉文化教育的历史背景、举措,对水西后世及周边地区的影响,阐明开创和发展汉文化教育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蔡斌 《风景名胜》2020,(2):0020-0020
百里杜鹃景区作为贵州省最早的一批国家 5A 级景区之一,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条件,但也存在其局限性,作为花卉观赏景点,旅游周期较短,且受气候影响较大。如果能将该地区特有的水西彝族文化融入百里杜鹃景区,以此为依托,增加景区观赏季节与周期,可提高该地区和当居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符合国家提出的“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撮衬姐”(彝语:意为“变人戏”),流传于威宁县盐仓区板底乡裸戛村。那里是个彝、苗、汉等民族杂居的地方。解放前有三姓(文、傅、周)二十余户;现在有九姓((文、傅、李、杨、周、陈、王、黄、谭)五十多户。裸戛村地处偏僻,丛山密林,古木参天,只产荞麦、土豆等低产作物,村民生活清苦,尤其是海拔2800多公尺的芦虹山区,冷冻期长,那里的彝族人民过着更加贫穷的日子,生了病无处求医,只有打灯火、滚鸡蛋、祭神山神树来保佑平安。解放前,板底大院及二区的结里、三区的木城,四区的曹家沟等地的彝族山寨,每逢阴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晚上,都要举行“撮衬姐”的活动。这种活动,以裸戛村文家祖传为主,有时连续几年举行,但也不是年年都举行,遇着天灾人祸或年景不佳,则相隔几年举行一次。这种活动,以迷信色彩的“扫火星”为名(彝族称为“米罗吉秋”),采用文艺形式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和300条水道。汉朝刘歆认为《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岛……而伯益……著山海经。赵晔在《吴越春秋》中也说:禹“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列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名日《山海经》。袁珂认为:整部山海经,可说是一部神话性质的地理书。这是有道理的。既然是地理书,所记必有所据,只是由于岁月流逝,地名变换,语言文字的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和300条水道。汉朝刘歆认为《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岛……而伯益……著山海经。赵晔在《吴越春秋》中也说:禹“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列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名曰《山海经》。袁珂认为:整部山海经,可说是一部神话性质的地理书。这是有道理的。既然是地理书,所记必有所据,只是由于岁月流逝,地名变换,语言文字的  相似文献   

7.
对于土族的丧葬文化,关注的人多,研究和发表见解的人也不少。就目前土族丧葬的形式看,主要有四种,即土葬、火葬、天葬、水葬。其中天葬和水葬并不普遍,这两种葬式是针对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和兄弟们喝酒,突然想起少了一个人,他要是有墓碑的话,我会想,他就在那里,我应该去和他说说话,那么这就会成为我一生的阴影。我们藏族没有墓碑,天葬或者火葬完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也许这样最好”  相似文献   

9.
当人口流动现象在民族地区愈发严峻,滋生和孕育民族文化的乡土会饱受冲击,文化传承危机也必然会随之而来。人口流动的主体是人,文化传承主体也是人,大规模人口流动是其遭受巨大冲击的关键因素。文章主要以黔西北民族地区为研究基础,从文化传承主体视角讨论黔西北民族地区人口流动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流动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提出新时代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希冀借此促进各民族地区对传承主体的关注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而加快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古彝文与彝族骨卜裂纹的关系探微●俄比解放古彝文与彝族骨卜裂纹的关系探微@俄比解放...  相似文献   

11.
火葬前一天,在结古寺听一位喇嘛解释何为“拯救”,实录如下:“你们觉得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但我们认为人死灵魂存在,对于死者来说,超度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相似文献   

12.
跳丧鼓——楚乐舞艺术的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乐舞,是华夏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俱往矣!那雄踞南方、争霸天下的先秦泱泱大国别去竟已两千余载。楚人今何在?楚声何处寻?璀璨夺目的荆楚乐舞艺术是否已湮灭于长曳千年的流光之中无可描摹?幸有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战国编钟、编磐的出土,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千年绝响的楚国金石之  相似文献   

13.
格言谚语,彝族叫“尔比尔吉”,简称“尔比”。它以极其精炼、深刻、生动的艺术语句,概括了彝族群众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它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同时又是高度提炼了的艺术精品。因此,彝族人民高度重视“尔比”,有句谚语说:“前人不说尔比,后辈没有话说。”  相似文献   

14.
北宋经制西北民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辽、西夏鼎峙的局面下 ,北宋王朝以其单一的自然生态区域、无险可守的边防形势和积贫积弱的国势 ,为了大量获取林木资源、卫护边疆安稳、抗击西夏 ,对西北民族地区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经制。这种经制以对当地森林、草地植被的巨大破坏而对当时及以后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以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自然灾害频仍。  相似文献   

15.
殡礼、宾祭、宾尸、延尸、祊祭、傧尸等礼仪细节体现出,商周丧祭礼制中存在着"以神为宾"的观念。就时间向度而言,丧礼中的死亡者由生到死,其身份渐次呈现出由主人到宾客的转换过程。就空间向度而言,丧祭礼制中行礼双方所处的位置和面向等,寓示着死亡者(受祭者)是处于宾客之位;而孝子自殡礼之后,便以丧主自居,行礼时处于主人之位,开始继承父祖的宗教政治权力。这种新的理解表明,商周时期的人神关系远不如后世理解得那么森严、疏远。  相似文献   

16.
情结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依恋,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思维偏向。"西北情结"是国史中一个发端悠久、影响深远的历史情结,即对西北广博历史背景和深厚文化积淀的情感纠葛、执著眷顾。秦汉以降,每逢国祚不宁或朝纲兴替,如宋室南迁之后、明清易代之际、近代内忧外患之时,国人常常抚今思远、吊古怀旧,追念立国西北而抚柔天下之盛景。这种不时被国人唤醒的西北情结,追根溯源,实乃萌动于远古历史传说,滥觞于商周青铜文化,生成于秦汉帝国构造时代。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正在全国各地热烈展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洲说:“他为研制航空发动机贡献了毕生精力和智慧。”院士陈一坚说:“他心里始终装着整个航空工业的发展。”中航工业科委原副秘书长彭友梅赞他是“优秀党员,资深专家,  相似文献   

18.
胡小平 《丝绸之路》2006,(11):55-58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南至金沙江,北到大渡河,东临四川盆地,西连横断山脉,是中国彝族居最多的地区。在这里有一个自称为“诺苏”的勤劳勇敢的民族——彝族。  相似文献   

19.
火的圣典——凉山彝族火把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们是火的民族,火的子孙,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彝族的先民们认为火是太阳的延续,火象征勇敢、激情和光明。千百年来,火寄托着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他们而言,火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生命的终结。  相似文献   

20.
楼兰古绿洲的河道变迁及其原因探讨西北历史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区,地表径流决定人类居住和生存的空间,是环境变迁的决定因素。楼 兰古绿洲的环境演变及其在4世纪末的最终消失都与塔里木河及孔雀河河水的空间分布密切 相关。石器时代至公元4世纪中叶以前,塔里木河与孔雀河合流,经库鲁克塔格山南麓东流,形 成面积广大的孔雀河三角洲,成为楼兰古绿洲繁荣与发展的基础;4世纪中叶,部分塔里木河水 在营盘附近歧道南流,离开了孔雀河三角洲,楼兰古绿洲开始衰败、萎缩;4世纪末,孔雀河、塔 里木河河水全部南流,孔雀河三角洲水源断绝,楼兰古绿洲衰废、消失。这其中,孔雀河三角洲 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影响孔雀河河道发生变迁的基础因素;人类引流蓄水的捕鱼活动和屯田所 需河渠管理系统的兴废是影响河道变迁的重要人为因素。4世纪中晚期,塔里木河下游与孔雀 河的改道南流是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