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甲骨卜辞的断代和历组卜辞的研究是甲骨文研究中两个相当重要的的问题,本文是针对这两个问题所作的学术评述。  相似文献   

2.
董作宾是我国甲骨学研究上影响深远、贡献卓越的学者,本文从殷墟发掘、甲骨学研究体系的形成、甲骨文断代研究、殷代历法和年代研究等方面介绍了董作宾在甲骨学上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黄国辉 《文物》2012,(7):49-55,68
自1899年王懿荣辨识出商代甲骨以来,学界在甲骨卜辞的断代、考释、缀合、辨伪、校重著录等各项研究上都取得了巨大进展。而其中最重要又是最基本的一项研究进展即在于甲骨的分期问题上。从董作宾先生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首次系统建立起卜辞分期断代理论[1],到陈梦家先生按组来重新划分殷墟卜辞,把新分出来的组、子组、午组卜辞提前到武丁时代[2],再到李学勤先生明确把卜辞的分类与断代区分开来,确立以字体、字形等特征作为卜辞分类的主要依据,从而奠定了今天整  相似文献   

4.
近十多年来,在讨论甲骨断代中,多数学者逐渐认识到必须把甲骨分类(指根据字体等特征把殷墟甲骨文分成不同的类)跟甲骨断代分成两个步骤来进行.这是甲骨断代研究方法上的重要进展.本文所要讨论的师组肥笔类卜辞就是依据字体等特征划分出来的一类卜辞.下面,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类卜辞的特点、内容及其时代试作讨论,向学术界请教.师组肥笔类卜辞约有250馀片.主要出土于安阳的小屯村北,少量出在村中和村南.占卜所用质料以骨为主,兼用龟甲.前辞主要  相似文献   

5.
武丁晚期卜辞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殷墟甲骨分期的研究中,对于同一期甲骨的认识、见解,往往大相径庭,出现严重分歧。有的研究者花了很大心力,写出了数万字、十几万字的研究论文,让人不敢不认真研读。但是,有的论文,即便在反复认真拜读后,仍然让人不得不遗憾地言曰:“不敢苟同。”这一分歧的长期不得解决,不仅使甲骨学之外的学者在使用殷墟卜辞资料时难以抉择(或者按错误观点使用这些资料,以讹传讹),而且也使甲骨学的研究陷入混乱。研史者皆知,一旦分期断代出现错误,任何进一步的研究,都将误入歧途,成为南辕北辙。故而,分期断代研究是治史者之先务,且应力求其结论正确可靠。治史中,分期断代出现更大分歧,有时是由于所掌握的史料不够充足,史家只能得出拟测性的结论,因而难免出现众说纷纭;有时则是所掌握的史料已够充足,由于研究的功夫不够、认识的不够深透,未能洞悉其内在联系,不能实现正确的分期断代;有时则是由于研究者所运用的方法不同,据以断代的标准不同,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也出现分  相似文献   

6.
殷墟花园庄东地(以下简称花东)甲骨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91年10月发现的一批重要的商代史料。这批甲骨文出土于殷墟花东H3,又称为H3甲骨文。H3中共有甲骨1583片,其中有刻辞的689片(绝大部分是卜甲,卜骨只有5片),数量较大,是继1936年H127坑、1973年小屯南地之后甲骨文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花东甲骨文的占卜主体是“子”,而非“王”,故这批材料属于“非王卜辞”。经过10余年的揭取、拓、摹、照相、考释等整理研究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完成《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以下简称《花东》)一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这批…  相似文献   

7.
正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也是上古史和早期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甲骨文发现120年来,相关研究方兴未艾。甲骨材料中有若干关于四方名和四方风名的记载,与传世文献可互相参证,对商代史研究有重大意义。运用地下材料印证纸上材料古已有之,宋代和清代学者用金石资料考证古史所获颇多。王国维在既有传统的基础上综合近代西方的科学方法,发展出了"二重证据法",核心理念即运用出土史料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包括用出土史料(出土文献、古器物等)印证传世文献的部分实录性、用传世文献阐明出土史料的内容两个方面,对古史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整理甲骨文和金文所见"虢族""虢国"资料的基础上,对"虢"字溯源并就早期的涵义进行了解读,同时还考察了殷商甲骨文中的"虢族(方)"及其地望;重点对西周金文所记载的"虢国(君)"史料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是商朝晚期(公元前十三——公元前十一世纪)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对研究商代历史学、考古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农牧业,冶铸业、医学、天文、历法、数学等)具有十分宝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商代虎方文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代虎方文化初探彭明瀚关于商代的虎方,史籍缺如。十九世纪末,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和成功释读,为研究殷商史提供了大批“实录”性的史料,揭开了殷商史研究的新局面。甲骨学家从甲骨文中考定出虎方,并结合有关文献记载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虎方的地望进行了许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西周年代学中若干重要问题的检讨,认为:以往依靠现代构拟历表、青铜器类型特征以及主观选取史料进行年代研究,在方法与逻辑上具有一定缺陷,并提出改进后的研究方案以解决相关的断代问题。  相似文献   

12.
商代金文与殷墟甲骨文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目前所见最早且具有断代意义的商代文字的主体。目前已知的商代有铭青铜器逾六千件,但其内容简短,以二三字为主,超过10字者不过百件,而逾30字者更是屈指可数,故学者多就其中某一类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专著尚少。  相似文献   

13.
一、青铜器分期断代的意义与方法青铜器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古代史和青铜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有些具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价值远远超过文献史料。由于青铜器产生、发展的年代久远,因而划分时期和确定某些器物的绝对年代非常重要,也是研究青铜器的先决条件。郭沫若同志在《青铜时代》中说: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新缀     
甲骨缀合是甲骨学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笔者在阅读《甲骨文合集》时曾经缀合过一些碎片(见《甲骨新缀廿二例》,载《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11月版;《甲骨新缀11例》,载《考古与文物》1996年4期)。近来又有新缀,现在挑出为他家所未缀的四例,摹录于下,供同好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断代是简牍研究的重要课题,它对提高简牍的史料价值具有重大意义。简牍断代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可靠的是根据简文记载的年号断代,但简牍中载有年号的毕竟仅占少数,因此对大部分简牍而言还必须借助于其它方法:如对墓葬出土的简牍可以根据墓葬的年代判断;遗址出土的简牍情况更复杂,因为许多遗址曾较长时间被使用(如居延、敦煌之障燧遗址),则还须根据简文中具有时代特征的职官、地名、人名、字词等来判断。 居延、敦煌汉简中,新莽时期的简牍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已故日本著名学者森鹿三先生曾写过《居延出土的王莽简》一文,做了比较系统的归纳总结,其中关于数量词有如下几个(与西汉简相比较):  相似文献   

16.
由出土文献看祝融传说之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融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南方火神。过去有关祝融传说的记载,主要见于春秋战国以来的典籍。由于史料的不足,从伏羲到祝融的世系,千百年来始终迷漫纷呈,扑朔迷离。近年来,随着地下文物的不断出土,尤其楚简帛书,加之殷商甲骨文,均不乏探索祝融传说起源的记载,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探索和研究表明,岩画断代问题仍然是困扰岩画研究的难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岩画本身不能够提供可供断代的直接依据。本文综述了目前岩画断代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自然科学和考古学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AMS14C是今后研究我国岩绘画断代问题的首选方法,解决岩刻画的断代问题则主要有赖于微腐蚀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放射性碳素断代看中原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几个问题魏书亚宋国定一、放射性碳素(即14C)断代简史及其在考古学上的贡献放射性碳素断代(14C断代)是利用生物体内所含14C量不断衰变的规律进行断代的一门技术,适用的年代范围一般在5万年以内①,是目前考古学上应...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历史     
"历史"一词,起源于希腊语historia,意为"研究知识和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历史作为研究对象,被大致"切割"成两种形状,一是作为主流的"断代"划分,即将历史分隔成"线状"的古代、中古、近代、现代;二是非主流的"片状"划分,如将世界各区域划分为"文化"或"文明"进行考察的"文化(文明)形态史"。历史研究有三个必备要素,即史实、史料、史家。由于史家必须通过史料认识历史,因此史家治史所采取的基本态度,一是"叙述",一是"解释"。  相似文献   

20.
金文中的(宛食)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金文成为史料之关键在于明确其时代,近代学者在金文断代方面取得两项突出成果,其一是王国维提出的“时王生称说”,王氏在考释遹簋时指出:“此敦称穆王者三,余谓即周昭王之子穆王满也。何以生称穆王?曰:周初诸王,若文武成康昭穆皆号而非谥也”。按此原则,有一批铜器的时代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