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蒋百里保定军校自杀风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百里是中国近代著名军事思想家,一生致力于中国军事的现代化,年仅30岁就佩戴少将军衔,出任当时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的掌门人。然而半年后,由于壮志难酬,心灰意冷,举枪自戕,在当时的政坛上掀起不小的风波。留学日德备受青睐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1 相似文献
7.
8.
9.
蒋百里(1882——1938)是中国近代享誉中外的军事理论家。他学识广博,思想精深,际遇坎坷,壮志未酬。他一生爱国情笃,致力研究军事,筹谋建立现代化国防。他的抗日著述,御侮谠论,在国家面敌之时,起到了激励民族斗志,增强抗战信心的积极效应;他的军事理论,直至具体战役的布防,战术运用等等也为抗战的历史所验证,具有非同一般的预见性和正确性。此文对蒋百里及其军事理论进行些许探讨,以资纪念这位著名的爱国军事人物。 相似文献
10.
据蒋百里的侄孙蒋启霆介绍,并查阅《蒋百里年谱》及蒋的女儿蒋和回忆其父的文章,以及蒋介石的《西安半月记》与台湾出版的《传记文学》,得知蒋百里在“西安事变”中曾起过重要作用。1936年冬,蒋百里奉命考察欧洲军事返国,飞赴西安向蒋介石汇报。未料,次日(12月12日)拂晓,发生了 相似文献
11.
一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终其一生,致力于国防理论研究,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是民国时期享誉中外的军事学家和军事教育家。“尤尽力建设国民之心理国防,影响军人青年心理甚大”犤1犦。中日之战,受激甚深,立志研究国防。甲午战败,矢志为国尽效。1901年留学日本,1905年,以士官步兵科第一名毕业,以佳绩夺魁,日本天皇赐刀,日本学生引为奇耻。1906年赴德国实习军事,致力于战略战史研究。“举凡军略战斗攻守之要,器械阵地运用之宜,悉得精髓以归,为当世言军事者之大宗”犤2犦。德国将领俾庐麦以拿破仑所言:“东… 相似文献
12.
蒋百里将军,名方震,字百里,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抗日持久战军事理论的最早提出者,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13.
14.
70年前,56岁的蒋百里在广西宜山去世。他一生有许多传奇:23岁以日本士官学校第一名毕业,天皇赐刀,震动中日朝野,从此学校将中日学生分开授课,预防中国学生再夺第一;30岁他被委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因抗议陆军总长段祺瑞的百般刁难而拔枪自杀,伤愈后与护理他的日本女子佐藤结婚;“西安事变”时他成为张学良的阶下囚,却以谋士风范为张学良出谋划策,促成“西安事变”顺利解决;他有个女婿叫钱学森,美国人称钱“一个人可抵五个师”; 相似文献
15.
1937年12月中旬南京沦陷后,日军大本营和整个内阁认为已取得最后胜利,中国彻底战败。于是他们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等着中国政府乞和投降。一个星期过去了,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使日本措手不及,中国断然召回驻日大使,关闭其使馆,同时宣布与日本断绝外交关系。尽管没有宣战,但中国已经实行全国动员,全面抗战,中国民众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蒋介石至少表面上表示出软硬不吃,以强硬的态度宣布与侵略军血战到底,他辞去所兼行政院长等行政官职,声称从今以后,成立大本营,专门率军打仗。随着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方认为:中国军队之所以能坚持长期抗战… 相似文献
16.
莫逆世交
蒋、钱两家是世交。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蒋百里中秀才,时年16岁。
次年,蒋百里参加桐乡县“观风题”考试,获得“超等第一名”。消息不胫而走,海宁、桐乡两地学子纷纷前来拜访。蒋百里与杭州钱均甫(名家治,是钱学森的父亲)志趣相投,成为莫逆之友。 相似文献
17.
18.
“持久战”是蒋百里最先提出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毛泽东1938年5月的《论持久战》一文自发表以后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赢得了高度评价,其影响力经久不衰。但前段时间,有些文章认为国民党方面有几位名人早在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以前就提出了抗日持久战思想。其中提到最多的是民国军事理论学家蒋百里。因为某些这样的"挺蒋"文章还是出自于资深学者之手,因而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蒋百里先生是我国早年军事理论家。几年前,他的家乡浙江海宁印制的《蒋百里先生纪念册》在海峡两岸引起震动。“军界前辈,兵学权威”,“门生故旧满中华,声誉影响及世界”,两岸同胞同声赞誉蒋百里先生。纪念册中有两张照片,一张是蒋百里夫妇与女儿蒋昭、蒋雍、蒋英、蒋华的合影,另一张是蒋百里夫妇和女儿蒋英、蒋和在德国参观柏林动物园时的合影。蒋百里有5个女儿,故乡盛传是“五朵金花”。蒋百里早年以梁启超为师,立下了建设现代国防的终生志愿。青年时赴日本、德国学习军事,前后达10年,归国后出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6… 相似文献
20.
蒋百里很早就把日本视作中国国防的首要敌人,预料日本会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拟出持久抵抗、攻守结合的国防战略,并从军事布置、物质准备、工业布局和实施国家总动员等方面,积极筹划抵御日本侵略的国防建设.他的"机动作战"论和组建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开展运动战抗击日军的建议,为中国抗战军事理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抗战必胜"论,更激励了士心民气,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下一份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