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云冈石窟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交融的典范;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相得益彰的结合。北魏匠师在云冈石窟造像中所体现的精湛技艺和审美理想,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北魏匠师在云冈开窟造像中运用的技法纵观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云冈石窟在整体艺术构思设计上、在雕刻的宏观把握上、在艺术处理方法上实属典范[1]。首先在整体设计构思上,云冈第一、第二期大型窟群都是皇室主持  相似文献   

2.
2020年,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新发现三件北朝石刻造像碑,均镌刻造像记,其中两件北魏造像碑纪年明确,为景明三年(502)和神龟元年(518),景明三年碑为目前泾川所见纪年造像最早者。另有一件无纪年造像碑,推测为北周时期。从造像题材和造像特征来看,北魏造像碑受到了云冈石窟和关中地区造像风格的影响,为考察泾川乃至陇东地区造像演变提供了新材料。造像记表明,三件造像碑由梁氏家族供养或由梁氏作为结社首领参与造像,供养人族属反映出当时泾川的民族融合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3.
云冈石窟作为北魏修建的第一座大型石窟,其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形象的出现与北魏塑造正统性的传统有关。文章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结合这一时期佛教的发展面貌,推断云冈石窟中二佛并坐像的出现与北魏文成帝有关,这一造像形式在当时具有证明政权和帝位正统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1999年12月,廊坊市永清县支各庄发现北魏石造像一躯,为青石质,正面浮雕一佛二菩萨一铺三尊造像,背面下部发愿文有"太和十一年"纪年,是研究廊坊乃至河北地区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以及北魏云冈石窟造像艺术对河北地区影响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孔惠超造像是河南现存保存最完好的北魏造像之一,原定年代与造像不符。本文利用图像学和类型学将该造像的造像题材以及艺术风格与同期造像相比照,并对造像题记和题名进行研读,考证其准确的雕刻年代为北魏孝昌三年。  相似文献   

6.
公元5世纪50年代,昙曜五窟的开凿,揭开了今日云冈石窟历史的大幕。作为云冈石窟早期造像的代表,昙曜五窟是当时博采国内外众家之长对艺术造型再创造而形成的北魏自身时代特色的集中体现。但其艺术造型粗犷而雄浑的气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逝,代之而起的是新的精工细琢的富丽之风,造像表现出面相清秀,衣着轻薄飘展的艺术风格,[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着的陕西各地历年来出土的造像多件。以下仅介绍几件比较重要而尚未发表的造像。 1、北魏释迦牟尼造像:此造像为石质,高65.5、宽38厘米,重34.9公斤。1974年由西安西关王家巷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根据造像题记知是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造。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十五年龙门期作品。释迦牟尼结迦跌坐,臂弯曲双手结定印置腿上,两旁浮雕胁侍菩萨,姿态各异,衣褶均为密集并行线纹。佛头发髻水波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青天河峡谷新发现的北魏摩崖观世音的形象、造像背景及其与龙门石窟的关系等进行分析, 并涉及北魏时期的末法思想和刻经活动。此外对于造像题记中提到的“丹道”这一新材料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北魏茹小策合邑一百人造像碑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茹小策合邑一百人造像碑,题记有结社,设盦,供奉火臤的内容,刻有圣火祆神图像和女神像,反映出6世纪初内入柔然人聚落信仰祆教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麓,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石窟之一。它开凿于北魏前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石窟群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依据山势的自然起伏,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有4窟(l~4),中部有9窟(5~13),西部有30多窟。此外,尚有许多小型窟龛1500多个。窟内外现存大小造像共51000多尊。据有关资料记载,历史上曾数次对云冈石窟进行修饰,但详细情节尚不清楚。从现有的情况看,云冈石窟东、中部的洞窟中,窟顶、窟壁及造像上的彩绘颜料,除人手能触及到的地方外,均保存完好,仍较鲜艳。对古代文物所用颜料的分析研究,不仅能为修复、保护有关文物提供科学数据,而且也为研究古代科技史提供新的资料。本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学者对中国  相似文献   

11.
龙门石窟是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自北魏开凿以来,就有人进行记录,最早记录龙门石窟的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之后,宋朝欧阳修的《集古录》等辑录了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目录或录文。解放后,龙门石窟的研究走向新的道路,许多学者从艺术史、宗教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有些讹误,现仅就本人浅见所及列举出来,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遗像题材称谓错误龙门石窟大部分中小型窟龛有造像题记记载施主造像动机、洞窟开凿及完工年代,有的还记载造像题材。但是在研究、介绍龙  相似文献   

12.
四件北朝造像碑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件北朝造像碑介绍冯吾现洛阳古代艺术馆,是收藏陈展古代石刻的专题性博物馆,收藏洛阳传世和出土的古代石刻造像、碑刻、墓志1200余件,现将几件北朝造像碑分别介绍于后:一、北魏常岳造像碑因该碑造像题记中有“佛弟子常岳”者,故定名为常岳造像碑。碑呈长方形,...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23日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山西大同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朝史研究基地和大同市平城北朝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北朝都城与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大同市召开。会议为期4天,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南师大、首都师大、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日本龙谷大学、俄罗斯社会科学院以及大同大学和大同市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就北朝都城史地文化、北朝历史文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实地考察了北魏明堂遗址、操场城北魏宫城遗址、北魏北新城、南平城遗址、方山永固陵、沙岭北魏壁画墓,并参观了云冈石窟。  相似文献   

14.
北魏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巩县石窟开凿于北魏晚期,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造像风格发生了部分变化.本文从面容、衣饰、神态等方面对该石窟的北魏造像变化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就其变化原因从政治因素、文化融合、社会现实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北魏石刻楷书的特征,应结合这些字形出现的不同用途、出现的不同位置等因素来考察。作品出现的地点不同,书写材料、书写空间、书写者、刻者的工作环境不同,加上刊刻工艺有精细、粗陋之别,北魏时期汉字体系内部在碑刻文字、墓志、造像题记、摩崖文字四种用途上的楷书文字有着明显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沧桑》1993,(2)
由大同出发西行20余华里,便是巍峨的雷公山与武州山之连麓。就在那武州山东麓,一条峡谷沿着十里河向西,进入一条险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武州塞。谷底奔流湍急的十里河在历史上称为武州川水。北魏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不仅记载了这条峡谷和其谷中的武州川水,而且也记载了隐藏在这武州塞中的一座大型石窟,这便是驰名中外的云冈石窟。对于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史学家们有多种说法,但一般认为始于北魏和平年间。然而,生活在云冈石窟脚下的老百姓们对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似乎并不大关心——那  相似文献   

17.
龙门石窟的开凿年代以1443窟(古阳洞)为标志,其开凿年代有太和七年、太和十二年、太和十七年等多种说法。作者参照考古学上的打破关系理论,对分布在1443窟南北两壁面上的造像龛和造像题记进行了认真地考察分析,认为该窟的开凿年代亦即龙门石窟的始凿年代,为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85年第4期《陕西临潼的北朝造像碑》一文中,西魏大统六年吉长命造像碑的题记录文所谓"为岳父母阖门大小",应系"为忘(亡)父母居门大小"之误。北魏造像题记中"亡"作"忘"不乏其例,如龙门石窟古阳洞吴道奴为亡妹造像记、刘□为亡父母造像记、比丘尼僧恩为父母造像记、崔显白为亡父造像记、房进机为  相似文献   

19.
书法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它是在我国文字演变的悠久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古代精美的碑志丹书,是前人千锤百炼不断创新和实践的成果,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河南地区是我国历史上长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现存碑志,数以万计。1973年曾从中精选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拓片百品,赴日本国展出。其中碑刻三十品,墓志二十一品,造像题记五十品。这些  相似文献   

20.
万佛堂石窟两方北魏题记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佛堂在辽宁省义县县城西北九公里大凌河北岸,是一处北魏石窟群(图一)。它在我国北魏石窟中居最东最北。万佛堂现存大小二十余个窟龛,其中北魏造像虽然不多了,但有两方北魏题记却甚关重要(图二)。这两方题记过去已有不少文章提到,可是问题还很多。一些著录和内容考释十分粗疏,甚至有的问题不仅未能解决,反被罩上重重迷雾。为此,这里仅就其中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求教正于方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