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垣的宗教研究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关怀。在基督教研究中,陈垣的文化关怀体现在"使基督教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地位"的基督教本色化观,认为基督宗教不可能也不会替代中华文化,只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可以并入他在研究各种外来宗教中体现出来的以中华文化为本位的"中华文化观",即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外来宗教、文化无不融入中华文化,但是不能改变后者;中华文化海纳百川似地容纳外来宗教、文化,本身得以丰富,但是本质不变,强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抗日战争时期,陈垣的"民族文化关怀"表现为用佛教道教著述,表彰遗民,阐扬气节,并论述宗教保存发展民族文化的观点,侧重的是中华文化的长久生命力。陈恒的文化关怀体现了陈垣对自身和国家民族处境的深刻思考,在现实中都有对应,基督教本色化观对应陈垣的宗教信仰以及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的关系问题,中华文化观对应全盘西化和文化保守观点,民族文化观对应外族入侵的文化保存和发展问题。我们分析陈垣的宗教研究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英国华裔青少年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国电影在海外华侨华人中的接收情况,探讨了电影对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侨华人中传播的作用和效果。论文认为中国电影是华侨华人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知渴求,希望从中国电影中获取关于中国"言"、"象"、"意"的多层次、多元认知,他们对历史和当代中国的情况并重,对中国电影的解读体现出其文化间性。电影作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应该增加其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摆脱题材的单一性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用中国的话语讲好世界的故事,以摆脱文化弱势的处境,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被华侨华人和世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砖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艺术语言丰富,而且还浓缩着中华文化的精华。亳州花戏楼精湛的砖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其清新质朴中饱含着中华文化"和"的审美伦理内蕴。这些砖雕具有极大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砖雕艺术风格和艺术发展成就。它们以审美表征形式生动呈现了图形文化中的器物意识形态,使审美个体在审美的同时受到"和"的审美道德规训。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6,(1)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梳理自魏晋以降千百年来的中国书画收藏史,足以证明,当收藏被用于"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则书画的传统得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学理意义上看,"文化润疆"既是一个在新疆地区持续建立和通畅中华文化润泽机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人心维度不断夯实新疆特色文化与中华文化母体、新疆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深层联系,从而为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内在文化支撑和持续性精神动力的过程。其在话语与径路上的整体性逻辑,即是通过对中华文化与中华现代国家、中华民族以及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结构的系统梳理,进一步理顺文化、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切实将新时代新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实践持续向更深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6.
吴鹏  尚烨 《黑龙江史志》2012,(1):45-46,60
中华文化涵盖了历史上中原地域文化与边疆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各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地域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应使我们更加重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并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阴山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给予阴山文化更多的关注,支持阴山地域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澳门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东西文化交汇、中葡文化融汇,构成澳门海洋文化的一大特色。澳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济文化特区",使澳门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双向辐射的特殊作用。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对澳门海洋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澳门海洋文化必将在新世纪的中华文化发展中,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在海外有华侨华人约6000多万人,他们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传递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使者。其中中国在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达3400多万人,广东达2000多万人。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后,文化始终是双方交流与互动的重要领域。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与发展与该地区的华侨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沟通的重要使者和桥梁,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在东南亚华侨华人中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
史娟茹  曹芳 《神州》2012,(14):11-12
中国皮影戏作为中国戏曲的一个分支,在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与中国戏曲史平行发展并相互影响,经历了其汉代的萌芽和唐代与佛教传播结合并取得发展,至宋元的被动传播以及明清的鼎盛繁荣,再到民初及抗战时期的遗响与断绝,及至建国后的破坏与保护。时间的淘炼使中国影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其简洁、概括、写意、抽象等等形式特色;奸、忠、贤、恶类型化的造型特点;五色用色的着色特点及其图案的吉祥寓意,是对中国文化观念提炼化的结果,也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和活标本。  相似文献   

10.
饶宗颐先生治学广博,文、艺、学皆擅,在中华文化乃至域外文化诸多领域均卓有建树,为国内外学界所共仰。他毕生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华文化,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念兹在兹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饶宗颐主张之"华学",即"知己功夫、反求诸己"的传统中华文化之学,他认为现今国人应找回中华传统文化的真义,重塑民族文化自信心。研究"华学",必须具备史学的关联主义,故首倡"三重证据法"、"五重证据法"等方法。饶宗颐更提倡"新经学",即中国古典学在新时代的复兴,希望建立一套全面而系统地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感情传统的"圣经",为当代中华文化发展奠定精神基础。为此,学者可以先成专家,然后再追慕会通,以终成"通人"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前沿资讯     
《丝绸之路》2011,(3):76-79
"2011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启动近日,"2011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启动仪式在贵州贵阳、江苏苏州、福建武夷山、山东曲阜、河南登封五地同时举行。据悉,国家旅游局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推动国内旅游市场进一步繁荣,提升旅游市场发展品质,将2011年确定为  相似文献   

12.
杨建华 《神州》2013,(7):17-17,19
无论是在远古还是当代,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大家族的一个种属一直以其独特地姿态闪烁着她的价值光芒。作为以地域空间为疆界、以社会空间为载体、以文化空间为链条的草原文化,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发展并在此过程中逐步丰富起来,变得日益充满活力。尤其在当代,特别是元上都"申遗"的成功其文化特征更加也显示出在构筑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攀登》2017,(5)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随着中餐、孔子学院、中医等已经越来越多地走出了国门。现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需要我们加大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建设力度,增强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还需要我们多措并举、多方发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奠定通畅渠道;更需要我们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对话与博弈中,吸取世界各国文化中的养分,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正>岳麓书社余秋雨著定价:29.80一门好的课程,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本书给人的启迪,不仅在于对于"何谓文化"的深刻见地,也在于对于中华文化脉络的梳理和选择。作者认为,文化是一种由精神价值、生活方式所构成的集体人格,重视文化中的精神价值、集体人格、礼乐传统,有助于文化上的人格完成。因此,余秋雨的文化课把目光投射在先秦时代至于盛唐这个中华文化的完成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轻装上阵"的活力与澎湃,譬如老子作"减  相似文献   

15.
客家文化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天人合一"思想在客家人的现实生活和思维观念中均有充分体现。本文拟从客家文学、客家饮食、客家建筑、客家民间信仰四个方面,试着论述客家文化中所蕴涵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6.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辅仁大学、南华大学、东吴大学等主办的[21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第四次学术研讨会,11月11日至17日在台湾举行。来自大陆和台湾、香港地区100多名学者共聚一堂,以[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主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与会学者围绕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与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与两岸四地的和平发展等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两岸学者不同历史背景及文化条件的对话,促进了两岸学术界的相互了解,达到文化交流及创新、融合的目的。各地学者向大会提交了有关中华文化方方面面的论文62篇。与会学者大都…  相似文献   

17.
宋卿 《史学集刊》2021,(6):108-119
有金一代,女真统治者在奉行尊孔崇儒、继承中原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配享制度。金朝帝庙配享的功臣总数和每个帝庙配享的人数都远超宋朝,武将占居配享功臣绝大多数,配享功臣的民族分布呈现多元状态,并且存在为开国前的未实位"帝王"配享,以及父子、兄弟相继配享的家族配享。这种独具特色的配享制度恰是少数民族王朝在政治文化方面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例证,既是对本王朝正统的一种昭示,也是"中华一体"时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体现,充分展示了金朝作为一个北方多民族王朝的特质,同时也发展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日益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2月16—17日,由厦门大学历史系举办的"中华文化的跨境传播:海外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举行,来自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的20余名学者与会。会议围绕中华文化跨境传播的路径、方式等议题展开。(一)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与方式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梁元生以儒学在海外传播为切入点,通过对港台"新儒学"、"新加坡儒学"及"波士顿儒学"三者进行比较,认为港台"新儒学"是继承的典范;"新加坡儒学"是整合的典范;而"波士顿儒学"则是创新的典范,并由此引申出对"文化迁徙"与"跨境传  相似文献   

19.
张雷平 《安徽史学》2021,(4):165-168
近代以来,西风东渐,新文化运动兴起,在社会求新求变的大潮中,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地传承并进行现代性转化,一直是知识阶层苦苦求索的命题.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一直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华文化的复兴紧密相连.所谓"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回溯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演进,梳理其发展脉络、探究其发展启示,对于我们整体上把握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方向与未来、思路与举措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南洋华人生存的地理环境与故土相去甚远,早已不符合节气上过清明的诉求,但清明节在南洋华人社会中却世代延续,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孝""恩""义"的价值观不变,以及以扫墓与祭祀先人的节日活动的传承。现代南洋华人过清明,是多元宗教信仰可以共同接纳的清明节,它传承先人之"礼"并一直维持到今天,表现出其珍视与固守中华文化价值观的坚韧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