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朝都督诸州军事与所领将军职有密切的关系。将军职是都督诸州军事设置的前提条件。但是 ,都督诸州军事所领将军职不是与都督诸州军事合而为一的 ,保持明显的独立性。南朝国家为保证都督诸州军事获得将军职 ,采取多种途径授予都督诸州军事将军职 ,使都督诸州军事领任将军职表现出多样性。都督诸州军事所领将军职对都督诸州军事的任职具有明显的影响 ,表现为 :可以提高都督诸州军事的地位 ;可以影响都督诸州军事所处的等级地位 ;可以体现对都督诸州军事政绩的表彰。都督诸州军事与所领将军职的这种影响关系 ,是都督诸州军事的设置表现出独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西晋永嘉、建兴年间都督诸州军事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永嘉、建兴年间,继续在全国重要地区设置镇戍区,由都督负责镇戍区的防卫。但是,由于西晋末的政治、军事形势十分复杂.因此这一时期都督区和都督的设置,出现了不同于建国初年的较大变化。为了挽救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西晋政府除进一步扩大都督的军事权力外,还相应增加了都督的行政权力。但是。随着各地方都督势力的衰落及其离心力的加强,西晋末年的都督诸州军事制度不仅没有巩固王朝的统治,反而加速了它的衰落与灭亡。  相似文献   

3.
孙吴军镇都督论略张鹤泉孙吴统治时期,在国家军队中比较普遍地实行了都督统帅军队的制度。孙吴政权设置都督种类很多,有统管全国军队的都督中外诸军事,掌管征伐的征讨都督以及负责军镇防务的军镇都督。其中军镇都督与孙吴国家安定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当时的军事体制中...  相似文献   

4.
东晋都督诸州军事与其所领将军职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国家设置的都督诸州军事与将军职有密切的关系。实际上,将军职是都督诸州军事任职的必要条件。东晋都督诸州军事与将军职的结合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并且也呈现出复杂性。由于都督诸州军事与将军职结合的密切,因此将军职可以体现都督诸州军事的地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都督诸州军事的等级,可以表现国家对都督诸州军事的表扬和惩处。都督诸州军事与将军职的密切结合,就使其军事职官的特征更明显了。  相似文献   

5.
汉末动乱,朝廷重设四征、镇等将军以统辖一方军事,并重置都督以督管诸军。曹氏执政,为统一事权,督军渐向都督诸州军事发展,并与四征、镇将军之辖区形成二级军区制。及曹魏中后期,司马氏执政,鉴于四征、镇将军事权过大,且与都督事权不一,乃分割诸征、镇将军辖区,令四征、镇并置,并另置四安、平将军及诸杂号将军分辖各区。这使得四征、镇等将军辖区渐渐向都督区靠拢。将军号的滥置使得其位阶性日强,事权性日弱。在晋代魏禅时,都督最终正式取代了四征、镇等将军,成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而都督区制度也就此趋于定型。  相似文献   

6.
征讨都督是在西晋末年出现的。在东晋时期,征讨都督为当时国家广泛使用,并且,在征讨都督的设置上,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东晋国家严格控制征讨都督的设置权力。征讨都督实际上是国家中央和地方官员的兼领职。征讨都督具有比较明确的等级区分,具有持节的权力和比较明确的称号。征讨都督可以统率中军、外军以及州郡兵,可以行使军事惩罚权,可以有效地指挥参与征讨作战的将军。征讨都督与当时国家的各种名号的将军以及都督诸州军事有密切的关系。由于都督诸州军事兼领征讨都督职,因而,就使它具有在都督区外作战、统率都督区外的军队的权力,并且,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扩大都督区的范围。对征讨都督在战争中起到的这种作用,是不应该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军事领导体制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任都督中外诸军事代表皇帝统率全国武装力量 ,尚书台下设五兵尚书作为常设性的军事行政主管机构 ,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施行都督制 ,构成魏晋南北朝军事领导体制的主要历史特点 ,而皇权的强弱异势和民族关系的变化 ,则制约着这一时期军事领导体制的运作。魏晋南北朝军事领导体制上承秦汉 ,下启隋唐 ,具有鲜明的过渡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爆发后,光复各省纷纷依据《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公推都督,建立军政府或都督府,取得事实上的自治地位。南北统一后,代表北方未光复省份的参议员主导临时参议院,援引南方各省先例,通过《中华民国接收北方各省统治权办法案》,规定未独立省份督抚改称都督,并由省议会选举产生。同盟会基于制衡袁世凯形成专权的考虑,对此亦表支持。这与袁世凯中央集权外官制主张相异。各方围绕都督是由各省选举还是总统任命,激起一场论争。它的出现不仅促使袁世凯政府着力确认都督军事身份,加促军民分治政策的提出与推行,也加快了省官制的出台,并使随后方案的确定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李青淼《唐代前期都督府探讨》一文提出的“唐前期都督在从军政向民政转变过程中,其等级也从统州降至与州同级”这一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都督府是对驻在州有完全军事、民事管理权,对所督其它各州有完全军事及部分民事管理权的军政合一机构,虽不是标准的行政机构,但正因为对所督州有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也就形成了相应的上下级统属关系,在唐前期,都督并未下降为与州同级的官职,都督府也不是州一级行政机构。  相似文献   

10.
北魏后期,国家开始设置“道”。这种“道”,实际上是为大使、征讨都督和行台规定的活动范围。因此,北魏后期“道”的设置是与大使、征讨都督和行台的任职联系在一起的。由这种设置特点所决定,“道”成为大使、征讨都督和行台活动的特殊区域;“道”的设置具有临时性,其存续时间与大使、征讨都督与行台的任职相联系;“道”规定的区域范围是不明确的。至北魏末年,行台的设置开始具有地方官化的趋势,其明显表现是多以州刺史和都督诸州军事兼任。因而,与这些行台的任职相联系的“道”不仅设置的时间延长,并且具有比较明确的区域范围,实际上成为一种不稳定的行台区。这种不稳定的行台区,正是东魏、北齐稳定行台区产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从东汉督军制到魏晋都督制张焯都督制起于曹魏黄初,废于隋之大业,是一项施行近四百年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本文将要论述的是这项制度从无到有、从兴盛到失调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一关于都督制的起源,古代学者间便有争议。《南齐书·百官志》讲:"魏、晋世州牧隆重,刺史任...  相似文献   

12.
唐朝时期,今宁夏(除固原)以及内蒙古、陕西、甘肃部分地区,都属灵州管辖,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历史上就是古灵州城。古灵州在唐朝是十大节度使最重要的朔方节度使的理所,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朔方节度使就是大军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后来一人身兼军事、行政、财政全部大权。唐朝的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北周和隋把都督改称总管。  相似文献   

13.
出土于太原东山的《□憘墓志》记述了墓主作为军事将领的一生履历,其中两次出现"大贤真"一词,为鲜卑语汉文音译。梳理碑志和文献中出现的大贤真,"大贤真备身都督(或内直备身都督)"是颇为独特的北齐禁卫军军官的鲜卑-汉组合式名号。为我们认识北朝后期历史发展、民族融合的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兵变,它既包括南方各省新军的举义,也包含了北洋军的反戈逼宫。革命的结果,清廷完败,革命党虚胜,袁世凯及军事首领们实权在握——不管是北洋系还是通过革命掌权的各省都督们。这种新的统治形式大异于昔日的旧法统,其以赤裸裸的军事暴力作为后盾。革命之后,遍地鸡毛。  相似文献   

15.
陆荣廷从1912年利用辛亥革命爆发登上广西都督职位,掌握广西军事财政大权,到1924年被新桂系集团逐出,“西,前后统治广西13年。陆荣廷政权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暂,但旧桂系实力雄厚,雄踞西南,不仅在广西的历史上,而且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曾经广泛开展各项实业建设,包括商业,而这也是成果较为明显的经济成果。  相似文献   

16.
陈宦,号二庵,湖北安陆县人,前清拔贡,湖北武备生。1904年,因受知于四川总督锡良,曾任四川武备学堂总办;后来,锡良调任云贵总督,他也随同前往,负军事教育及军事部署等责任,锡良调任东三省总督,陈定又任第二十镇统制。民国成立后,黎元洪以副总统兼总参谋长身份,保荐陈定为参谋部次长,代理部务,与袁世凯就有了朝夕接触的机会。陈宦是个善于揣摩和逢迎的官僚。他一面以黎元洪作背景,一面又拉拢云南都督蔡愕,广东都督龙继光,四川都督胡景伊,因此颇见重于袁世凯。他知道袁要做皇帝,就赞成帝制,更加得到袁的信任。当时全国各…  相似文献   

17.
金朝前期都元帅府是金宋战争和金朝对中原封建地区实行全面军事统治的产物,形成了介于奴隶制与封建制之间的过渡时期官制的特质,成为中央国论勃极烈制度与中原封建地方制度之间的统辖机构,具有军事决策与最高军事统帅、自行签军、任免各级军官、中原地区最高行政统辖、选授迁黜中原各级地方官吏和科举取士、为朝廷监督与节制刘豫政权等军事与政治诸方面的职能。它在理顺女真奴隶制国家对汉人封建地区的统治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封建制改革完成后,都元帅府的政治职能日趋减少。  相似文献   

18.
1989年,辽阳第二热电厂施工过程中出土的明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杨四畏墓志,是迄今所见辽阳地区碑志中官阶最高(正一品)的。志石汉白玉质,高宽各88厘米,志文57行,满行630字,刻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朱赓撰文,佟登书、李成梁篆“皇明诰封特进荣禄大夫右都督知庵杨公墓志铭”盖文。同出杨四畏夫人邹氏、徐氏墓志。碑主是一位身居高位,且在明朝后期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碑志中记  相似文献   

19.
宋代东京留守代天子执政,是皇权的象征,本文主要对东京留守的各项职能进行探讨,将东京留守的职能分为政治、行政、军事、司法、经济和外交六个方面。其中行政职能和军事职能在南宋时期尤为突出,包括官员选任和抵御外侵等,成为最重要的职能。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了解东京留守在宋代朝政中所发挥的作用,便于我们对留守这一官职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东魏、北齐时期,国家设置"道"作为大都督、临时行台和地方化的稳定行台的活动区域的规定.但是,随着东魏、北齐国家军事征讨制度的改变,逐渐取消了大都督和临时行台的设置.在这个过程中,"道"与地方化的稳定行台成为固定的结合,因此,"道"成为地方化的稳定行台区的代称.这种"道",实际上,是东魏、北齐国家控制地方的重要军政区域,在对外实行军事防御以及保证国内统治秩序的稳定上,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