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陆画是佛教举办水陆法会时供奉的宗教人物组画,明代水陆画包含了大量的宗教、艺术、民俗、服饰等历史信息,被誉为是敦煌壁画的延续。本文在介绍怀安县昭化寺大雄宝殿明代水陆画的同时,对壁画的布局、人物组合、绘画艺术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水陆画是佛教寺院举行水陆法会时所悬挂的宗教题材绘画,是集儒、释、道三教内容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创作。甘肃省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藏的73幅水陆画皆为明清时期遗物。绘画绢本设色,工笔重彩,笔法细腻,色彩绚丽,人物形象生动,被称为"流动的敦煌壁画",是甘肃河西地区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这些水陆画借助对宗教题材的描写,表现了民间世俗生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研究佛教文化、民俗生活、宗  相似文献   

3.
甘肃河西水陆画简介——兼谈水陆法会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河西古浪、山丹、民乐、武威四个县市博物馆中藏有名明、清两代水陆画486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简单介绍了水陆法会的起源和发展,水陆画与水陆法会的关系,水陆画的内容,甘肃河西水陆画的收藏、来源、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水陆画是以图像遗存为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涉及历史、民俗、宗教、艺术等方面丰富的信息,如果以"图像学"研究方法入手,深入发掘水陆画的各种文化内涵,使之不仅成为艺术史、美术史的研究素材,而且更可能成为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史,乃至整个文化史研究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5.
水陆画及水陆法会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水陆画的发现,为研究古代政治、宗教、民俗及艺术提供了难得的资料。水陆法会仪式及活动内容是全面了解水陆画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水陆法会一般举办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或于寺庙,或于百姓大户,分内外两坛。  相似文献   

6.
甘肃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曾对甘肃河西水陆画进行过两次调查。一次是1998年8月,一次是2002年9月。两次调查已发现甘肃河西古浪、山丹、民乐、武威四个县市博物馆中馆藏水陆画486轴。这些水陆画过去人们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藏于库房几  相似文献   

7.
水陆法会是佛教寺院为超度亡灵、普济水陆众鬼神而举行的一种重要佛事,而法会中所供奉的宗教人物画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谷县"一普"登录的水陆画为依据,结合文献资料,通过对水陆画中的主要神祇鬼灵图像进行解读,探究其含义、源流,从而发现水陆画在表现这些图像时的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8.
水陆画也称“水陆帧子”,是佛教寺院举行水陆法会时供奉的宗教人物画。甘肃省民乐县博物馆所藏116幅水陆画皆为明清遗物,质地有绢、布本两种,用金银粉、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颜料绘就,颜色至今鲜亮如故,画面工笔重彩,色彩绚丽,堪称珍品。它们与敦煌壁画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被称之为“可移动的敦煌壁画”,是河西地区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对研究中国宗教文化、民俗信仰、服饰装潢、绘画艺术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侯宗辉 《丝绸之路》2009,(10):89-90
明清时期陇右地区的画家数量众多、作品丰富,文人画气息浓厚,宗教壁画艺术、水陆画艺术成就非凡。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画家的初步整理,对其地理分布、艺术风格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0.
柳建新 《民俗研究》2008,(3):206-208
水陆画是佛教举行水陆法会时专门悬挂在佛室四周墙壁上的画像。五代以后,佛教水陆法会由印度传人中国,成为佛教最盛大的佛事活动之一,至元明时流传日趋广泛。在其流传的过程中则不断融入了中国本土宗教文化的色彩。活动自身渗入了道教和儒教的元素,表现形式也逐渐为传统道教和其他民间宗教所接受,两种文化出现了相互融合的现象。这些现象在水陆画中也得到很好的印证:一是水陆画成为天上、人间、地府等三界组成的全像图,儒释道内容皆备;  相似文献   

11.
兰维 《收藏家》2022,(5):35-42
3月15日,广东省博物馆策划主办的“庄严万象: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正式开展,一批题材特殊、风格多样的绘画作品—水陆画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是岭南地区第一次举办水陆画专题展,画作主要来自北方地区。何为水陆画,水陆画有哪些形式,水陆画有何艺术特色,水陆画有哪些题材,水陆画内涵为何,北方各地区的水陆画有何特点,水陆画收藏情况如何,水陆画如何修复等等问题是展览试图传达给观众的。展览共展出来自北京、山西、甘肃、广东等地的水陆画70件,辅以相关道释画、书籍、矿物颜料、修复工具等,展品总数达到100余件。  相似文献   

12.
古浪收藏的水陆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浪收藏的水陆画赵燕翼古浪县博物馆所藏明代《水陆画》42幅,是一份独具特色的珍贵文化遗产。此套画绫装锦裱,金碧辉煌,纪年明确,画题清楚,对研究元明时期河西地区宗教、美术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水陆画”,是我国佛教徒举行“水陆道场”法事活动时所张挂的...  相似文献   

13.
蒲天彪 《丝绸之路》2011,(14):23-25
青海西来寺创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四年(1606),寺内珍藏有一组(24幅)水陆道场绢本画,保存完整,色彩艳丽,所绘人物栩栩如生,神态逼真,用笔纯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水陆场绢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种形式,形象多为佛、菩萨、神道、鬼怪及社会人物等,可以说是一种集我国古代佛教、道教、儒教三教题材内容之纷然杂陈的艺术创作。该寺保藏的24幅水陆画所反映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只就西来寺水陆画第21、24图进行考释,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瑜伽密教即指唐代密宗,有理密和事密(法事),在唐代,瑜伽密教称为瑜伽教,事密称为瑜伽教法。会昌法难,瑜伽密教理密丧尽仅存事密,即是瑜伽教法,明代称为瑜伽教。瑜伽教法对唐代以降的中国宗教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理解唐宋以降中国宗教发展变化的关键。宋元新道教(法)、民间宗教等均与瑜伽教法关系密切;水陆法会是瑜伽教法的一种,也称为水陆法。唐宋以降中国宗教新格局确立,华夏文化在儒释道三教彼此交融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麦积山不仅拥有丰富的石窟造像艺术,历代所遗留的文书和水陆画也是其丰富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麦积山文书的来源和分类,并对部分重要文书进行了重点介绍,大量的社会类文书有助于秦州地方史的研究。通过对瑞应寺所藏清代水陆画艺术特点的分析,体现了麦积山在明清时期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晚明社会变迁与阳明"心学"的兴起,使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界一股新兴的社会思潮,日渐占据学术主流地位,并衍生了由士人学术社团演变而成的民间宗教。这种学术社团的宗教化倾向,也势必导致其学术思想宗教色彩的加强与种种迷信化非理性成分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1977年,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出土了31块彩绘木板画,木板画的出土为研究西夏绘画艺术、丧葬习俗以及服饰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学术界一般认为武威出土的这批西夏木板画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真实写照。文章通过对汉、魏、唐、宋墓葬文献及随葬品的对比,认为这批木板画是西夏对中原墓葬习俗中墓室壁画或者随葬陶俑等明器的另一种变体和创新,其真正的内涵是代表镇墓辟邪的墓葬神煞。  相似文献   

18.
少林寺院内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刻,充分肯定"三教"、"九流"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所有遗留碑刻甚至文献记载中可谓首屈一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它也是反映明朝宗室朱载堉人文思想的珍贵资料,与其他崇佛抑儒、崇儒反佛论者相比,其思想性高于艺术性.碑刻图赞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反思和认识,具有很高的意趣和深邃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王君 《文物世界》2007,(4):46-52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古老宗教,它与儒、佛并立于封建社会,合称为"三教"。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时代,道教的社会声势及其信奉人数均不及  相似文献   

20.
一、水陆法会和水陆画简介在老一辈人心目中,"水陆"曾是佛教的代名词,很多关于佛教的仪式、经文、信仰的知识,都是先从水陆道场里得到的。其法会内容又以诵经、礼忏、说戒、奉浴、斋僧、放生、放焰口等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