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阳市乌当区流传着许多关于红边宋氏土司的故事,其中,不可信的传说占多数,需要加以澄清。近年,还有一些文章以讹传讹刊行于世,混淆了视听。我走访了较多的宋氏土司的后代,看了宋家的族谱、墓碑、神祖牌及一些宋氏重要古墓,查阅了有关史、志,特将宋氏土司的概况,作一简略介绍。一、宋氏土司的世系明代,官署设在贵阳城的贵州宣慰使司的宣慰使同知,是由宋氏土司担任的。同知是副职名称。宋同知前后有十余任之多。首任同知宋钦,据称是商朝微子启的一百零六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的武陵地区是古代中国推行土司制度的重要区域,该地的社会治理对整个土司地区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其社会治理的模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王朝国家权力相关的制度体系;一是与土司地方文化、传统相关的社会组织系统。王朝任命的各级土司与土司的佐贰官共同构成了土司地区一套制度化的治理体系。在社会组织系统中,土司、宗族大姓首领身份合二为一,土司制度和宗族制度对接,构成对民众日常生活控制的基础;地方神灵、国家信仰等,在身份认同及价值观念上向土司地区注入了王朝国家的背景,从而达到整合与教化民众的目的。可见,土司地区的社会治理是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延伸与发展,这种变化是在王朝权力干预下完成的。因此,土司地区的社会治理也是土司制度推行后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正中国申报2015年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土司遗址"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今年九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家现场评估工作顺利完成。为此,本期特别推出"土司遗址申遗专辑",全方位解读湖南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贵州海龙屯等三处土司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为什么是它们能成为中国遗留的众多土司遗址的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世界文化遗产所应具有的突出而普遍价值有明确的规定。《土司系列遗产潜在的突出普遍价值分析》在历史、考古、社会、民族学等相关学术领域对土司制度及土司遗址的研究基础上,以世界遗产理论体系中"系列遗产"的价值认知视  相似文献   

4.
乌江流域土司时期的文化环境是该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现实空间,地域特征极其鲜明。一是有深厚的人文积淀,二是强化的汉文化教育,三是开放的文化心态,四是丰富的物质资源,五是鲜明的民族风情,六是剧烈的社会动荡。笔者认为,理清乌江流域土司时期的文化环境,对挖掘该地深厚的土司文化资源,促进现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5年6月至8月,为配合鸣庄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贵州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鸣庄村黄秧嘴的明墓实施抢救性发掘。共发掘4座石室墓,其中M2为三室石墓,出土两座墓碑,由此知此墓有两位女性,其一为明代播州土司杨爱次女,另一墓主为"淑人田氏",因其墓碑下半部残损而身份不明。墓葬腰坑内出土了放置于荷叶盖银盆里的银质四神,为贵州土司墓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历史、考古、社会、民族学等相关学术领域对土司制度及土司遗址的研究基础上,以世界遗产理论体系中"系列遗产"的价值认知视角,分析提炼土司系列遗产整体的突出普遍价值,并讨论构成系列遗产的各土司遗产个体间的"组合原理",陈述其对系列遗产整体价值特征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8月20-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忻城召开。一、有关土司问题的理论探讨。土司制度研究的深入,离不开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关于对土司制度历史地位的评价,李世愉《土司制度历史地位新论》指出,"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拓展视野,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挖掘这一课题的价值",并从土司制度提供了一种区域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土司制度的推行是文化包容和管控的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2012年9月29日至10月3日,由云南师范大学与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土司制度与边疆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分两个阶段在昆明和景东县召开。这是继2010年8月在广西桂林召开的“海峡两岸土司制度与边疆社会学术讨论会”和2011年8月在湖南吉首召开的“第一届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连续三年召开的有关土司制度及相关问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持续推动土司制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将土司制度研究引向深入。来自海内外40余家学术机构的100多位学者参会,共提交论文80余篇,主要就以下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作为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重要见证和载体的容美土司遗址和唐崖土司城址是湖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遗存,二者在历史时段、族群属性、形成背景、地理区位、聚落形态、建筑形制、功能类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和代表性,是14至18世纪土司制度管理智慧及人类价值观交流的代表性物证。以世界文化遗产"土司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为切入点,从土司制度沿革、土司职官体系、遗存空间分布和格局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初步研究鄂西土司遗存的共性特征及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土司司所志是土司辖区重要文献,明清时期广泛分布于今我国西南、中南以及中南半岛北部区域。上级志书编修需要、展示守土之责、表彰祖先功绩是其编纂的三大动力,纂修人员构成中基本都包含土司家族成员,编纂体例与府州厅县志无异,但拥有“世系”“土兵”“土司家族契约文书”等特色篇目。对照传统府州厅县志,土司司所志具有家族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点,在西南史地、边疆以及方志研究中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今甘青地区在明代时是否设有“土司”,学术界至今存有争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明朝中央政府在今甘青地区设立的土官进行了梳理,并与西南典型土司制进行比较,认为明代今甘青地区广泛分布着具有自身特色的卫所土司和僧职土司。  相似文献   

12.
雍正帝即位之初,承袭了康熙帝在土司地区安静为主避免生事的政策。后来雍正帝为了追求良好的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对于土司看法发生转变,在推行保甲制度的过程中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同时,清朝以汛塘划地设点,扼制道路,形成治安网络。在推行保甲、汛塘以控制地方社会的过程中,雍正君臣将未能直接控制的湖广、云贵等南方地区土司作为严重问题提出,土司所在地区的争杀抢掠显现出来,成为清政府缉盗的对象,雍正君臣还将改土归流作为处置土司的有力措施。雍正三年,云贵总督高其倬在贵州省贵阳府广顺州仲家族村寨建立营房,长寨的建房增置防汛引起土司抵抗,长寨事件是引起后来改土归流的导火索。改土归流后行保甲、设汛塘可证其初衷在此,清朝通过设置保甲、汛塘,有效地控制了地方社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为巩固华夏边陲和笼络边疆少数民族,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以夷治夷”、“以蛮治蛮”的政策,土司制度就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实施土司制度的少数民族地区有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及中南地区等。土司按其民族的不同有土族土司、彝族土司、土家族土司、苗族土司、壮族土司等。研究少数民族土司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鉴往知来,借古鉴今。  相似文献   

14.
土司统治制度是我国历代封建中央王朝在无力进行直接统治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通过让地方首领世袭自治以统治地方的一种政治制度。在推动西南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和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起过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世袭专制自治制度的落后性逐步暴露出来,最后崩溃消亡。宋、元、明、清以来,河池历史与土司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的发展变化随着土司制度的出现、发展、全盛、衰落而起着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清雍正朝,清政府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行改土归流,基本上废除了土司制度,改土归流不仅在政治上废除了土司的世袭统治,加强了中央王朝在南方民族地区的统治;在经济上取消了领主制剥削,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在土司统治时期,土司对属下的百姓在政治上残暴淫虐、严刑酷法,广大少数民族处于土司的残酷摧残和压迫之下,被视如牛马,任其宰割;经济上土司横征暴敛,各种经济剥削和超经济剥削非常沉重,给少数民族带来极大的痛苦,人民生活于赤贫之中。  相似文献   

16.
忻城土司衙门及其土司建筑陆荣甫,翟北平名闻遐迩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忻城土司衙门,是一座具有400多年历史,结构严谨,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宫廷式建筑,吸引了一批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教授、游客,前来参观、考察,使著名影片《流亡大学》...  相似文献   

17.
改土归流是土司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央王朝采取的必然措施 ,但清雍正朝以前 ,被改流的多是对抗中央王朝或已造成割据威胁的土司 ,改流浪潮始终未波及那些认同和支持中央王朝统治、汉文化程度较高的土司。随着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发展及土司制的没落 ,对这些土司的改流成为必然。雍正初年的云贵总督高其倬抓住时机 ,采取适当措施 ,用和平的方式完成对云南汉化土司改流的历史重任 ,并将其妥善安置 ,使之转变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中的一员 ,促成了边疆民族土官到封建缙绅的历史转变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元、明时期,封建中央政权对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的统治措施,其中土司承袭制度的建立,为少数民族妇女跻身社会舞台参与摄政活动提供了契机。她们在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0月22—23日,由湖南省文物局、吉首大学、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永顺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永顺县召开。一、土司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学术史研究。土司研究理论与方法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马大正《深化土司制度研究与土司学的构建》指出土司制度研究和土司学构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0月至12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贵州遵义市境内宋明时代遗存展开全面调查,而以分布在遵义县(今播州区)三岔镇的扬州湾、前军坝和龙坪镇的穆家田、匡家寨等地的与播州罗氏土司相关的4处墓地最为重要。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又对扬州湾、穆家田墓葬群进行了再调查。两次调查基本厘清了遵义市播州区播州罗氏土司相关遗存的分布情况,为研究播州罗氏土司、播州社会结构以及土司制度史提供了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