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陶杯的故事阿克奥乐杰探长最近接手了一件棘手的案子:陶器界的知名人士陶杯先生离奇死亡了!四分五裂,死状凄惨!经验丰富的阿克奥乐杰探长首先来到了档案科去查阅陶杯先生的身份信息——器物描述卡片。然而卡片上"夹砂褐色陶质,直口平底,口径10厘米、足径10厘米、高15厘米,  相似文献   

2.
黑陶高足杯     
黑陶高足杯,是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器物。1965年河南省淅川县黄楝树遗址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馆。杯高20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9厘米。小口、折沿、高圈足。杯的腹部和圈足上,分别饰以弦纹和划纹,圈足上并有圆和“T”形镂孔各两行,从而显示出它在装饰艺术上的独特风格。从  相似文献   

3.
1983年12月,合川县城关基建工地出土铜印一方,柄纽,印面6.7×6.4厘米,通高4.7厘米,印面阳篆“普泽庙印”四字(图一)。出土时铜印置于盝斗形印盘中,盒口径7.6×8厘米,高2厘米。伴随出土的还有铜器三类五件:其一为爵杯三件,形制全同,每件高15.8厘米,有两件完好,另一件1足残;其二为铜勺一件,柄残,现长7.5厘米,其三为铜箸一双,长25.4厘米,径0.6—0.3厘米(图二)。承合川县文管所杨旭德同志见告后,笔者至现场考察。在距地面深约1.4米处发现古代建筑遗址,已揭  相似文献   

4.
时代:商代早期出土时期:1982年出土地点:河南省郑州市向阳回族食品厂窖藏坑尺寸:通高12厘米,口径29,5厘米,圆足径16厘米,壁厚0.4厘米,中柱高8厘米,柱顶径8.2厘米重量:4.25公斤该盂1982年出土于郑州商城东南角外向阳回族食品厂容藏坑中。孟为侈口,折沿,鼓腹,国底,孟底中央立一柱,柱顶作菌状,底下有圈足。腹外壁上部饰三周弦纹;中柱顶面饰涡纹;圈足饰弦纹一周并有三个方形镂孔。(见封三)盂是一种盛食器,也可用来盛水、盛冰、盛酒。《史记·滑稽列传》:“操一豚蹄,酒一孟。”《汉书·东方朔…  相似文献   

5.
江苏盱眙县观音寺乡村民在淘挖水井时发现宋代影青双螭高足杯(图一)。该杯通高9厘米,足高26厘米,口径8厘米。芒口,深腹,喇叭形足,双耳为塑贴双螭。 螭首略高于杯口,螭口衔杯口沿,螭目圆瞪,螭躬曲,四足紧贴有力。胎质洁白细腻,釉色 青中闪白,白中泛青,釉质清澈似湖水,莹润如玉,杯口和双螭顶端呈酱黄色。造型奇妙, 设计独具匠心,为宋代瓷器中的珍品。盱眙出土宋代影青双螭高足杯@谢元安$江苏盱眙县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石家庄市井陉北宅村一座晚唐砖室墓中出土了一件陶塑吹奏俑(封三,上),为我们提供了晚唐时期一个民间艺人组成的小乐队走村串户的表演场景——五位或坐或立的艺人与两匹舞马聚于一个长18.5厘米、宽16.5厘米的四足底座  相似文献   

7.
安徽宣州市孙埠出土周代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10月,安徽省原宣城县孙埠乡正兴村农民挖沙时,发现4件青铜器,随后献给国家。现将这4件青铜器介绍如下。鼎2件。其中1件立耳,折沿宽唇,下部微鼓,重环纹一周;圜底,三蹄足,足上部起扉棱,饰饕餮纹。通高21.3、耳高4.3、脚深9.5、直径22厘米。重3900克(图一)。另1件器形小。立耳,折沿宽唇,脚较  相似文献   

8.
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群中北魏祖氏墓出土了一件网纹玻璃杯。杯广口,敛腹,平底;通高6.7、口径10.3、足径4.6厘米;颜色青绿,上有因水土侵蚀而形成的杂色斑痕,粗犷的网纹饰于腹壁下半部(图一)。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在中国通史北朝部分陈列。  相似文献   

9.
一逦鼎及逦鼎全形拓逦鼎又名乙亥父丁鼎、尹光方鼎、逦方鼎,为商代晚期青铜器,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实物通高23.8厘米,器型长方体,窄沿方唇,口沿上一对立耳,四隅各有一道扉棱,平底四柱足。器身四壁上部饰云雷纹衬底的双身龙纹,龙身屈曲处填以圆涡纹;四壁左右及下部各饰三排乳钉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兽面纹。  相似文献   

10.
柞伯鼎与周公南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柞伯鼎为一圆盆形腹鼎(封二:1),双绚状立耳,口略呈桃形,腹较浅,腹壁近直而略显内收,平底,三较短的细柱形足,足根微粗,足内侧有凹槽。鼎口沿下有一周窃曲纹,近中腹处有一周凸弦纹。腹内壁一侧有铭文12行112 字(封二:2;图一),含合文2字。通高32厘米, 重10.02千克。  相似文献   

11.
张昂监陶小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放 《文物》2001,(11)
1997年12月,在景德镇湖田窑考古发掘范围的F区T2第三层堆积之中,出土了一件史料价值极高的瓷质器底。这件瓷器的残存底部,包括完整的器足和部分腹壁。除圈足底面和挖足内面无釉外,其余满施透明青釉,有冰裂;胎质灰白但不细腻;残器内心部位有拉坯的旋迹;圈足底面的内外有修削,但修削面不平整;圈足底面还留有深褐色的垫烧痕。该器底残存最高处距器足底面3厘米;残存最大腹径经推算为9.2厘米;腹壁厚约0.4厘米,器底面至器内心面为1.4厘米左右;器足底径6厘米,器足高0.6厘米,挖足深0.4厘米。挖足内面平整,其面阴刻14字,分三行(图一)。刻铭从右向  相似文献   

12.
<正> 河北省文物商店资料室收藏一件三彩瓷人,经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1991年2月鉴定并定名为宋三彩观音坐像。通高8.5厘米、底足宽4厘米、高宽3.8厘米、莲花座高3.5厘米。底足中间有一个小圆孔。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一件隋“大官”青瓷杯,高7.8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4.5厘米,内施满釉,外施釉不及底,内心底模印隶楷“大官”二字。无独有偶,1997年湘阴窑址发掘时发现隋“大官”瓷碗残片(图2),有关情况已见诸报道(1)。二都是模印阳,位于碗、杯的内底,字体如出一辙,边框都是八边形。  相似文献   

14.
古蔺县出土一面铜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蔺县德跃区粮油管理站 1985年10月在古蔺河畔修建门市部挖基脚时,先后发现一口高37厘米、直径79厘米的铜锅和一面铜鼓,现将铜鼓简介如下: 铜鼓系用熟黄铜铸造,保存基本完好,敲击时声音宏亮浑厚。鼓重约20公斤,鼓面直径58厘米,鼓高42厘米。其体形扁矮,胴、腰、足三段分明;面径小于胸径,胸径略小于足径;腰足间分界线明显;胸腰间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博物馆于1984年10月收购到一件螭盖三足石砚,原收藏者称系天水市隗嚣宫遗址出土。有关专家鉴定为汉砚。螭盖三足石砚通高12.5、直径13.5厘米。砚盖雕作双螭盘绕。双螭有耳,互咬对方颈部,颈下透雕成孔,前右足斜立外向,前左足曲跪,中腰盘转,后二足匍伏。盖四周斜面阴刻二虎和斜平行线纹。盖曲凹处还遗留有朱红色的痕迹。砚身通高5厘米,砚面平坦,周边略低,正与盖部吻合。砚面部尚留有墨迹。底下三足鼎立,足正面各阳刻熊  相似文献   

16.
商和西周的青铜器被奴隶主贵族们所独用,鼎是当时社会用以“别上下,明贵贱”的典型重器。新乡市博物馆收藏有不少商周时代的青铜鼎,现介绍于下: 1、饕餮纹鼎:二里岗期,河南省辉县出土。鼎高18.4、口径14.9厘米。方唇,折沿,立耳,深腹。颈下饰饕餮纹和联珠纹,空锥足(封二:1;图一:1,图二:1)。 2、水波纹鼎:商代,河南省辉县出土。鼎高38.2、口径33.5厘米。颈饰一周水波纹,鼓腹,空锥足,型制特殊(封二:2,图二:2)。  相似文献   

17.
旅顺博物馆珍藏一件红花藏草瓶。高21.6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11.92厘米,直口卷沿,颈部修长,中部凸出扁圆状体,肩部丰满,腹部下敛、至足旋即大展,底足内凹。白釉为地,珊瑚釉作花纹装饰:腹部为西蕃莲大花;颈项处为上下错落有致的六朵梅花;边饰为扁圆状体下部的垂云如意纹,腹部上下的花蕾纹,蕉叶纹,足部的莲瓣纹。此器造型  相似文献   

18.
国宝档案     
《文史月刊》2013,(9):F0003-F0003
西周青铜逨盘 逨盘通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圈足直径41厘米,腹深10.4厘米,兽足高4.2厘米。 西周青铜逨盘为盛水器。一般与匝配套使用,呈方唇,折沿、浅腹、附耳、铺首。圈足下附四兽足。  相似文献   

19.
<正>一、辽墓出土青白釉香炉的工艺特征和窑口分析赤峰市博物馆珍藏有一件北宋青白釉香炉,系1969年赤峰市翁牛特旗山嘴子乡毛不拉沟辽墓出土,国家二级文物。瓷香炉高12.4厘米,口径12厘米,腹深4厘米,底径9.5厘米。香炉整体呈高足杯形,圆口,平折沿,深直腹,下腹弧状内收,双层伞状柄,喇叭形足,柄、足中空。伞面及喇叭形足外壁均刻饰辐射状细密条棱纹。足底外撇微向上翻翘,足沿随细密条棱纹尖脊切刻成锯齿状(图一、二)。香炉口沿微残。从残口观察,胎质坚致,洁白细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三日,蓝田县城关镇东关村农民郑新强,在取城墙土时发现青铜簋一件,当即送交县文管会收藏。这件青铜簋,通高24厘米,口径19.5厘米,腹深10.5厘米,圈足高9厘米,重1.7公斤。兽首耳,耳下有长方珥,颈腹外部饰饕餮纹,圈足饰夔龙纹。器物完整,纹饰精美,式样庄重古朴。此簋之纹饰、体形,与宝鸡市渭滨区文化馆收藏的两件西周早期青铜簋基本相同(《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四》第十九、二十页)。宝鸡出土的这两件器物,一件腹颈高圈足均为饕餮纹,一件腹胫与圈足全为夔龙纹,而这两件青铜簋颈腹外部为饕餮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