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定安 《满族研究》2005,(3):113-114
刚才接到康启昌同志电话,通知我17日召开她的作品的讨论会。这个会我应该参加,也愿意参加。但是,我外出行程已定,不可更改,心向往之,而不能致,很是遗憾,并特表歉意!  相似文献   

2.
王充闾 《满族研究》2005,(3):111-112
康启昌擅长散写作,在她的散集中,《哭过长夜》是一部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龚育之 《百年潮》2003,(4):44-48
郑惠走了,我的又一位老友走了.前些年频频到八宝山送别友人,大多是比我年长的前辈.这些年送别的,就有许多是同辈中人了.真是岁月不居,廉颇老矣.  相似文献   

4.
盛榆 《收藏家》2011,(4):83-84
一位文博界的老先生与我是1975年相识的老友,36年的相知相识,结下深厚情谊。这位老先生自幼就对书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鲁彦周是我的道兄,也是乡兄,是相识了三四十年的老友。 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2005年。12月20日,我去安徽省立医院看望他。他住了几个月的院,但那天精神和情绪还好。他坐在病榻上,向我一一询问京中几位老友的近况。他忽然兴奋地叫夫人张嘉取出一部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出版的他的长篇小说《梨花似雪》,说,真巧,书昨天刚运到。他在书的上卷扉页上写道:“送给泰昌老友,这是我送出的本书第一部,请阅正。鲁彦周2005.12.20于合肥省立医院。”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1998,(5)
1997年10月中旬,我从武汉老家赶回来,迎接东瀛来的老友、日籍华人作家、企业家张宗植先生。张先生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就读,是韦君宜的同学。以前,他每次来京,都要去看他在清华时期的学妹韦君宜。这次他来,知道君宜在协和医院的病榻上,因时间紧来不及去看她,嘱我代他去探视。并将原寄存于我处刚刚交给他的一笔稿酬托我给君宜,聊供补充营养。10月26日上午,我去医院看望一年多未见面的韦君宜。她的女儿杨团也在身边。韦君宜刚从昏睡中醒来,她还是一年前那样子,虽说眼睛半睁半  相似文献   

7.
吴象 《炎黄春秋》2008,(4):63-64
《抹不掉的记忆》是《农民日报》原总编辑张广友年逾七旬时的精心之作。我同他一起做过农村调查,一起合写过文章,还曾在同一个机关工作过,是相识相交相知30年的老友。老友晚年出书,要我写序,尽管我年届八六,手脑不灵,执笔困难,还是不能推辞,也不该推辞的。  相似文献   

8.
李英 《文史春秋》2004,(5):50-52
2003年的金秋8月,陈香梅风尘仆仆地从大洋彼岸飞到成都,看望老友,寻访她丈夫陈纳德将军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9.
2006年3月22日,黎洪不幸病逝.一代江淮才俊,飘然而去,令人哀痛! 黎洪逝世的时候,我不在合肥,居住在北京我女儿家里.当晚接到我的老友、安徽日报社记者郝长恩电话告知,顿感心情沉痛,一夜没有睡好觉.  相似文献   

10.
是和老友一起吃饭时,突然说定去北京旅游的。那时候我正把一块红烧肉吃得满嘴流油,老友突然提议:"吃完饭,我们一起去北京吧,我都在北京这么多年了,你们竟然没有去过。"老公强烈赞同,煽风点火说:"就是,旅行需要冲动,越是计划越是不能成行。你者,我们都计划了很多年了!"老公的话,我也认同。老友是我们最铁的朋友,从他定居北京以后,我们已经计划过无数次要去和他相聚。第一年,我们刚结婚,新婚的甜蜜还没过,也想留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婚姻生活,计划的北京之行搁浅了;第二年,我刚刚接了一家店,放不下刚刚开始的生意,再次搁浅;第三年,我怀孕了,挺者大肚子的我,害怕受不了路途颠簸,也放弃了;第四年,  相似文献   

11.
李昌是我的老友。1938年7月,徐州突围回到武汉后,我们结识。由于在徐州时,我还是第五战区青年救国团的创始人,大概经过他的建议,长江局派我到湖南负责省青委工作。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中有个古老的传说,舜有两个女儿,生有灵光,可照方圆百里,于是一个名叫“宵明”,一个叫“烛光”。这两位中国的“烛火”女神,大概是古人对于灯火之始的想象。然而,中国的灯火之路却远没有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13.
我与方闻有70年的亲密友谊,惊闻老友于1996年3月1日仙逝美国寓所,我曾向方夫人王忱女士发去慰问唁函,不久接到复信,内统老友人殓、移灵、弥撒等六张照片,目睹慈祥遗容,哀痛之余不顾年老体衰,白内障严重等困难,决心根据“三亲”精神,并参考老友《九十自述》来写这篇怀念文章,以表彰其诚信待人、勤奋好学、朴素生活、奉公守法、照顾全局的优良品质与其弘扬中华文化的学术著述及其爱国爱乡的捐献活动,好寄托自己的哀思。  相似文献   

14.
鞠开 《百年潮》2002,(2):50-51
张茜同志是陈毅的夫人,是新四军中的一个才女,是我尊敬的大姐之一.在战争年代里,在华东战场上,有时还能见到她.进到北京后,她在外交部,我在总参谋部,因为工作岗位不同,也很难和她见面了,越是见不到,越是思念她,越是想见她.  相似文献   

15.
从女儿3岁开始,我便带着她开始到处旅行.旅途中的麻烦与混乱可想而知,但大多数时候,我和她都乐在其中.我相信,女儿在旅行中收获的成长是其他地方难以获得的,而那些一起走过的路也成为我和她最宝贵的回忆.愿她快乐、自由地成长,这或许是一个父亲最简单也最诚挚的期许.  相似文献   

16.
从香港刚一到家,才知97岁的老母亲已在病危之中,没过几天,她老人家便温然去世,这对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我异乎寻常地敬爱我的母亲,她也难以想象地疼爱自己唯一的女儿.几十年来我们母女相依为命,经历过种种痛苦和劫难,也享受过种种欢乐和幸福.一旦我心中有了苦恼和悲伤,唯有她能理解.即使我闹脾气,却总会得到她的原谅和抚慰.所以在她面前我永远是一个娇憨任性的女儿.现在她突然离我而去,空荡荡的屋内只有我孓然一人,形影相吊,感到出奇的孤独,怎不使人悲痛欲绝!痛定思痛,辗转反侧,以致我常常会从梦中哭醒.  相似文献   

17.
我于1939年初任宋美龄的秘书,年底辞职,前后共约一年.在其后近10年间,仍和她保持着私人联系.到1948年11月她去美国前,我还到她在南京的私邸与她道别.积10年的了解,我觉得她很有个性、很不平凡,不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杰出女性.我认为,她的特点是三种文化的人文综合:中华文化的传统道德;西方上升时代的民主精神;虔诚基督教徒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世界》2011,(11):80-95
冲绳离岛之旅启程前,一位在日本生活多年的老友于MSN上发来一大串艳羡的表情。“去过了冲绳离岛,就不用再去夏威夷了!”她说。的确,每年迎接六百万日本国内游客,  相似文献   

19.
1946年我在张家口时喜欢看郭兰英的山西梆子.郭兰英有什么吸引我的兴趣的呢?她当时的声音挺脆,挺亮,唱得好听,她才16岁嘛.板头、字眼都好.但我更喜欢的是她的台  相似文献   

20.
与陈钢先生因关于贵阳的影像而相识、结缘,既是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今年夏天的一个下午,许久不见的贵阳老友张人给我打来电话,说是刚从大理来到昆明,晚上还要急着赶回贵阳,有要事约我务必一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