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却是一个德国人的"发明",他的名字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33-1905)。在1860年到1872年间,李希霍芬曾在亚洲许多地方旅行,并在中国做了7次远征。1873年,李希霍芬回国,先后出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等职。他用  相似文献   

2.
正"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名著《中国》一书中提出。他对丝绸之路的经典定义为: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1])。自此,不断有中外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将"丝绸之路"的内涵从时间和空间上予以拓  相似文献   

3.
正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曾经欧亚大陆的商业贸易大动脉——丝绸之路正被国人越来越多地了解和接受。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条如今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延展的大致范围之中,还存在着一条比之年代更为悠久、也更加触动华夏族最原始信仰媒介的廊道——玉石之路。自1877年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进行命名以来,在西方的历史学界,丝绸之路几近被默认为中西方交流的象征和上古时代贸易的通道。但是李希霍芬毕竟仅仅是一位地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学的涵义、内容及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学的涵义内容及其方法侯灿《丝绸之路》编辑部拟对丝绸之路学的理论构建问题展开讨论,这是一件好事,本人积极支持。众所周知,“丝绸之路”这一名词于1877年由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中国》一书中提出以后,继而由德国东方史学家赫尔曼在其所...  相似文献   

5.
正十九世纪末期,德国地理学家、东方学家李希霍芬使用了一个特殊的取景框,将至少不少于三千年人类文明的大交流定格下来,这个截取漫漫历史长河的框就是丝绸之路。然而,在李希霍芬的地图里,丝路被想象为一条单一的路线。实际上,汉代凿空西域,开通了丝路南北道后,后世又不断开辟出新北道和其他一些道路,使丝路路网愈加繁密。两千多年来,沿着这条路,各种人东出西进,书写了中西交流的历史。2014年6月,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成功申报了"丝绸  相似文献   

6.
正"丝绸之路"的称谓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裴迪南·冯·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一本名为《中国——我的旅行成果》的书中提出来的。这是一条沟通世界东西方的大通道。2014年6月22日上午,在位于西亚波斯湾西南岸卡塔尔国首都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顺利通过评审,联袂列入  相似文献   

7.
正杨富学兄寄来一部书稿,命我作序。他现在已经著作等身,不需我来吹捧。但看到书稿的题目——"丝绸之路与中外关系史诸相",我又想说几句话,因为这个题目正是我最近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丝绸之路研究与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关系问题。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给"丝绸之路"最早的定义,是指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西方古典地理学家托勒密著《地理志》中对"赛里斯之路"的记录过程,以及近代英国东方学家玉尔著《中国和通往中国之路》中对"赛里斯之路"的研究。本文认为,上述记录和研究,是近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著《中国》第1卷中创造"丝绸之路"一词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南方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1877年正式提出的,指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东西方商路和交通路线。张骞出使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洲大陆的陆路通道。  相似文献   

10.
张骞“凿空”以前的丝绸之路郝树声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中国》一书中首先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后经学者们广泛使用和不断完善,把从张骞“凿空”以后直到元明时期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欧、非各国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中西...  相似文献   

11.
正"玉石之路"是中国学界在20世纪后期根据考古发现的玉文化材料而提出的学术命题,针对1877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出于欧洲人视角而命名的"丝绸之路"。自2012年提出"玉石之路黄河道"理念,近年来,玉帛之路项目组从事以实地调查为主的全程探索,希望能够大致厘清玉石之路中国境内的具体路线和使用年代之变化情况。并在较为充分的学术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2009,(18):17-17
自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概念100多年来,世界各国大批优秀学者将毕生精力倾注于这一领域,丝绸之路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近日在宁夏召开的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普遍认为.距离形成系统、科学的丝绸之路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丝绸之路学术研究需要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16,(2)
正"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其《中国——个人旅行的结果和在这个基础上的研究》(China:Ergebnisse Eige ner Reisen und Darauf Gegründeter Studien)[1]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抽象概念,其横亘于欧亚内陆腹心地带,宛如一条丝带连接着东西方文明。丝绸之路作为文明对话、民族交流、贸易往来的通道,在世界古代史上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除了和平的贸易、朝贡往来,丝绸之路上不乏金革之声,"所谓通西域的丝  相似文献   

14.
<正>一、该课题涉及范围及语言状况概说"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China-meine Reise-Ergebnisse)。通常是指中国到欧亚北部的商路,由西汉张骞和东汉班超出使西域时开辟,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关于《尚书·禹贡》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论述了李希霍芬对《禹贡》可信度的重建,利用地理学方法对"导山"、"导水"篇的研究,还对西方学界有关李希霍芬对《禹贡》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李希霍芬是最早从地理学角度出发,以实地考察为主,文献解读为辅研究《禹贡》的西方学者,他的研究为西方《禹贡》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读后曹旅宁“丝绸之路”是古代和中世纪联结欧亚地区的主要通道。自从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这个名词以来,有关研究文献不胜枚举。解放后新疆吐鲁番的考古大发现更为此项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丝绸之路一度成为国内、国际学术界和民间的热点,由此带动了全国各地对类似丝绸之路的线性历史遗存的研究。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古代商贸通道遗存,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提出"南方丝绸之路"的概念,其他学者也相继提出过"麝香之路"、"唐蕃古道"等概念。1987年,我和同学一起在云南中甸做方言调查时,接触到了当地古代商贸的道路遗迹,对"南方丝绸之路"的提法产生了质疑。此后的几年,我和其他几位学者共同提出了"茶马古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与欧、亚、非三大洲很早就开始发生接触,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但是东西方之间的交往路线却一直没有概括性名称。1877年,柏林大学教授李希霍芬在他的地理学名作《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Seidenstrassen"(丝绸之路)一名。丝绸之路的开辟,归功于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26年,张骞历尽艰辛,从中亚大夏(今阿富汗西北)返回长安。汉武帝从张骞那里了解到葱岭(今帕米尔)以西居然还有如此广阔富饶的西方世界,于是不惜动用数十万人在中国西部修长城,并在敦煌西部设玉门关和阳关。其目的无非是要隔绝羌胡,保障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正如唐代诗人王昌龄边塞诗所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相似文献   

19.
正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本次考察是玉帛之路的第九次考察活动。玉帛之路系列考察活动针对1877年德国李希霍芬提出的"丝绸之路"概念,目的在于找到这条路具体如何开通的。中国文献最早的记载为《穆天子传》,其中记载了周朝第五代君王周文王西王昆仑山拜会西王母,求取美玉的故事,其路线是先到山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中国的地理考察活动中,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考察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于其所考察的主要省份,如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而言,李希霍芬考察的价值与意义同样不能低估。本文作者结合李希霍芬对山西的考察活动,分别从地形地貌、山川形势、矿产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区位、交通和商贸等人文地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梳理与评估其考察活动的价值与影响。受制于肉眼观察以及当时地理学发展水平,李希霍芬对于山西的考察虽有偏失之处,但总体看来,李希霍芬在山西地区的考察,不仅对于其创立其黄土学说意义重大,同时也为我们加深关于山西自然及社会地理环境变迁的认知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