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1年,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博物院在四川宜宾市李庄镇联合举办了一次面向农民的特别物展览。在当地颇为轰动。消息传开,也吸引了在重庆的郭沫若、楚图南、江安国立剧专的曹愚和在成都的李劼人、徐中舒等社会名流,以及乐山、宜宾、南充的考古专家,他们纷纷专程赶赴这个西南小镇参观、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贵阳的天空总是飘着小雨,从春到夏,从夏到秋,又从秋到冬,循环往复,仿佛大地就是一个口渴的孩子,要不停地给予滋润。丝丝缕缕,如梦如诗,偶有大雨磅礴,到底不是这座雨城的主流。贵阳得名于其境内的贵山之南,可它似乎与另一个注解更配:在这里,太阳很珍贵,所以贵阳。难得的一个响晴,贵阳真的成了天之骄子。贵阳的蓝天蓝得让人迷醉,那是如蓝宝石一般深邃而纯净、宽广而亲切的蓝,像母亲的怀抱一样将贵阳城轻轻护佑,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气焰嚣张,在占领东北三省后,挥戈南下,直逼国民党经济中心,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大都会——上海。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卢沟桥的炮声,震动了全中国,也震动了民族工业巨头刘鸿生。他对“自己几十年苦苦创立的企业面临着危险,不能不但心”。他对妻子说:“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对自己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十分忧虑。没有国家的安定,恐怕我的企业发展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态的发展正如刘鸿生所预料的,日军对上海的狂轰滥炸,不仅使数百万市民陷入一片慌乱之中,而且使无数企业毁于一旦或濒临破产。刘氏企业集团在这场浩劫中当然也难逃劫数,各个企业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4.
<正>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共中央于7月8日发出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以民族革命战争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早在1937年3月28日,坚持在闽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中共闽赣省委,就通过"快邮代电",同  相似文献   

5.
值此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抗战烽火中的中山陵园,以此纪念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前期军事阵地1931年冬,中山陵园内各部分建筑相继完工,建成后的中山陵园游人如织,名胜之盛,甲于东南。然而,抗日战争的烽火未能使中山陵园罹难于外。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国民政府被迫采取防御措施。1934年《中央党部防空计划书》中特别规定,总理陵墓是防空四大重点地区之一,其理由主要是“:总理安息之所,我全体党员全国国民之精神实托于此,倭寇残狠,何所忌惮,一旦有事,设若犯及陵寝,震撼全国人心而我全体党员更将…  相似文献   

6.
澳门镜湖医院成立于1871年,是澳门历史最悠久的华人组织、慈善组织和医疗机构,孙中山毕业后就在镜湖悬壶。研究战时中立地澳门的镜湖医院,可以厘清医院在赈济难民和治疗伤病方面的贡献以及长期获得华人支持和享有崇高社会地位的原因;也可以理清医院在这一时期的各种变革,向澳葡政府争取华人手术权的历程,以及这次运动对医院和澳门华人的...  相似文献   

7.
抗战前期军事阵地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国民政府被迫采取防御措施。1934年《中央党部防空计划书》中特别规定,总理陵墓是防空四大重点地区之一。为了民族抗战的需要,从1936年初,当时的中山陵园管理机构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开始有条件地允许军方介入陵园地区,加强对陵园保护。1936年9月,中山陵园被编为防护团区13区团,马湘任正区团长,在警卫处办公。1936年底,步兵学校山炮连奉令到左所村建筑防空阵地。1937年初,军方在陵园范围内的明平路、三茅宫、板仓村、王家湾、陵园东区事务所、东北区事务所等六处建立守备兵营。同年…  相似文献   

8.
薛岳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军政人物,既是一位抗日名将,又是一名"反共先锋",是一位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对薛岳的评价,孰褒孰贬,颇多争议。抗日战争时期是薛岳军事生涯和政治生涯的颠峰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薛岳,一方面能有助于客观认识薛岳其人,另一方面能加深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乡土作家都具有浓厚的乡土观念。以乡土文学著称的现代作家蒙先艾,自二十年代始,就以不少的篇章献给了故乡受难的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挣扎着的山民。乡主观念是国家观念、民族观念的重要组成部份。挚爱乡土的安先艾,在祖国面临危难之时,他的乡土感情便升华为爱国的热诚。一九三六年七月一日,他在鲁迅等发起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判上签名,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决心与所有爱国作家一道,“加紧我们从事文艺以来就早已开始了的争取民族自由的工作”,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反帝爱国的道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  相似文献   

10.
张宝英 《文史月刊》2007,(12):36-37
伪军,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利用汉奸及国民党投敌分子组织的军队,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以华制华、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他们在日军的监视下成立,听  相似文献   

11.
杨涛 《文史天地》2013,(1):13-16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参与的神圣抗战,诚如蒋介石在抗战开始时庐山讲话中所说,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人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抗战八年,举国上下,众多青年学子投笔从戎,积极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另外一部分人则坚持办学,以另一种方式支援抗战。国立中央大学是南京大学等著名院校的前身,位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  相似文献   

12.
1943年 3月 ,我与重庆《扫荡报》战地特派员张建心 (浦江 )同行 ,由重庆来到鄂西的重镇恩施 ,担任《武汉日报》采访部记者。当时 ,恩施既是湖北省的战时省会 ,又是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的驻地 ,肩负拱卫陪都重庆门户的重任 ,是鄂西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集中的重要地区。由于工作上的关系 ,我同当地党政军机关、学校、团体都有所接触 ,或多或少了解一些情况。现就回忆所及 ,将我亲身的经历和见闻叙述如下。设在恩施的党政军机构1 938年秋武汉保卫战失败 ,战线西移 ,湖北省政府及所属机关逐次迁往恩施。 1 940年夏宜昌沦陷 ,国民党统帅部为适…  相似文献   

13.
有形的圆康巴弦子敦煌156号洞窟的一面石壁上,绘有名为‘深仪潮出行图”、“宋国夫人出行图”的晚唐壁画,其上出现了联臂踏歌,围圈起舞的舞者形象。这种长袖飘飘,绕圆而舞的舞蹈就是今天西藏人称之为“康谐”的一种藏族民间歌舞、‘慷谐”,即“康巴人跳的舞”,她的家乡就在甘孜藏区的巴塘,当地人称之为‘唱谐羌”,译称“圆圈舞”,又名“巴塘弦子”。I945年,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女士在重庆为前来和谈的国共两党代表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举办了个人独舞晚会,其中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巴塘弦子,卜厂4年,巴塘弦子被选为中国青年代…  相似文献   

14.
1943年,为了应对战争资源日益紧张的状况,日本除了从中国占领区大量掠夺矿产资源外,开始从民间掠夺资源,发起"献铜运动""献木运动"等活动,力图从民间汲取资源支持战争。"献铜运动"在华北地区广泛展开,青岛特别市分担了40万斤的供出量,占华北地区总量的十分之一,与山西、河南两省相同。为了完成任务,青岛特别市成立了献铜委员会,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连续进行了三次"献铜运动",从民间搜刮铜类物品,直至完成任务量,才结束了"献铜运动"。  相似文献   

15.
刘椿 《史学集刊》2006,(1):39-44,52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从旧教育模式到创立自己的教育模式,由强迫教育到尊重群众的自愿与需要,由包办到民办公助,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体制。、国民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提高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程度,培养了大量专门人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从抗战的环境和边区的实际出发,坚持教育同抗战、同社会、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抗战培养人才,消除了群众中的文盲、迷信、不卫生的习惯,解决了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推动了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但排了边区经济、社会的进步,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行征兵制。福建省军政当局既严格奉行了中央的兵役政策,又因时因地采取措施,通过建立兵役行政机构,制定地方兵役法规,开展兵役宣传,优待征人征属,完善征集程序等方式,广泛地动员壮丁出征抗敌,使福建人民融入全民族的抗战大潮中,为保障抗战胜利所需的兵员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从六合路以北至麻阳街以南,曾是日租界。租界时期,这里的地名大多从日本本土移植而来,如大和街、大正街、山崎街等。在武汉历史上,日租界的地名曾有过两次大的变化,两次都是彻底更换日租界内的全部地名。  相似文献   

18.
韦浩明 《广西地方志》2004,32(2):46-50,20
抗战初期成立的平桂矿务局,集开采、冶炼、加工、销售于一体,重视人才引进和科技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力保生产稳定。同时执行国家统购统销政策,控制辖区的战略物资,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战争时期,其生产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9.
晚清,英商怡和洋行曾企图沿江南运河兴筑从苏州经嘉兴到杭州的铁路,因路权之争而搁浅。后清廷洋务派亦有此动议,无奈内忧外患,库银支出亦未果,就此一搁,几近半个世纪。修建苏嘉铁路的由来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中国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将上海划为非军事区,规定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亦不准中国军队在上海过境。当时上海是华东铁路枢纽,北经京沪线(今称沪宁线)与津浦路衔接;南去杭州与杭甬、浙赣路相连,沟通华北、华中和华南。上海还是重要的军事运输中转枢纽,《淞沪停战协定》切断了中国军运路…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的国际宣传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宣传处是国民党战时对外宣传政策的执行机构。从它1937年11月创建,直至1947年1月改隶行政院新闻局,历经八年抗战,其间进行了大量的对外宣传活动,反映了抗战不同阶段国民党当局对外宣传方针、政策上的变化。本文试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为基本材料,介绍该机构的内部组织及其特点,以期对国民党战时对外宣传政策的研究有所裨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