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汉佉二体钱的发现汉佉二体钱(Sino—Kharosthi Coin)亦称“和田马钱”。自1874年英国人福赛斯(T.D.Forsyth)首次在和田地区发现此种钱,至1929年黄文弼先生在和田采集到被认为是最后的一枚,其间55年,先后共发现这种饯币352枚。其中英国人鲁道尔夫·赫雷思收集到120枚,斯坦因收集到187枚,俄国人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到11枚,日本人大谷光瑞收集到11枚,此外还有黄文弼、福赛斯、奥登堡、罗伯特·肖等人的零星发现和收集。这些钱币现分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印度政府图书馆,苏联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现藏中国的汉佉二体钱共12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新疆钱币收藏家王涛先生向中国钱币博物馆无偿捐赠了汉佉二体钱八枚。汉佉二体钱,即俗称的和田马钱,是流行于新疆和田地区的一种打制货币,铜钱的正背面都有文字和图案,文字采用了汉文和佉卢文二体文字。无论是从制作工艺还是币面特征来看,和田马钱兼具了东西方两大钱币体系的特点,是东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这八枚汉佉二体钱的入藏也将进一步丰富我馆在丝路货币方面的收藏。  相似文献   

3.
和田马钱发现于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它的正式名称是汉佉二体钱(Sino-Kharosthi Coin),从第一枚汉佉二体钱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中外学者对它的兴趣始终不衰。由于风沙侵蚀,这种钱币大多钱文模糊,加之中亚地区文字史料极少,因此尽管论者不少,却莫衷一是,使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围绕着它的纱幕正在逐步揭开。  相似文献   

4.
汉佉二体钱是古代新疆于阗(今和田)地区的自制货币,从19世纪第一次出现在人们视线中便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引发了诸多探讨。其兼有中国与希腊货币体系的特征,对于研究古代新疆地区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探讨于阗地区政治势力的分布、经济的往来、文化的交流有重大意义,为讨论佉卢文在于阗等地区的流传提供了实物依据,开创了将两大系统钱币特征交融并会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自1873年英人福赛斯(T.D.Forsyth)在新疆和阗首次发现汉佉二体钱后,这种钱币在和阗及邻近地区不断被发现。截止到1987年,大约352枚汉佉二体钱面世桓龆嗍兰屠?这种重量不足4克的小铜币竟吸引了英、法、俄—苏、美、日、印度、巴基斯坦及我国,八个国家三十几位学者。他们发表的有关论文或论著多达四十余篇(卷)。这种钱币的研究在近  相似文献   

6.
和田地区文管所藏汉佉二体钱陇夫80年代初期到中期,和田地区文管所收藏了4枚汉二体钱。这些钱币均为当地农民或市民得自洛浦县。其中一枚为双峰骆驼,已有报道①。本文将其余未刊的3枚汉二体钱及其有关情况予以报道。这3枚汉二体钱均属小钱②。按英国克力勃分类,可...  相似文献   

7.
<正>四.繁荣的商贸经济在漫长的丝路古道上,胡商往来频繁,商贸经济繁荣。作为丝路中枢的新疆地区,中原历朝钱币、西方钱币及当地铸造钱币,皆有大量发现,充分体现了当地商贸经济的繁荣与活跃。透过各种内容的社会文书我们也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汉佉二体钱(图25)汉—晋  相似文献   

8.
新疆和田古称“于阗”,历史上曾多次自行造币。于阗人制造的汉佉二体钱已广为人知,并得到充分讨论。本文介绍的是于阗自行铸造的一种汉文钱币,中国历代钱谱均未著录,文献亦无记载。迟至十九世纪末叶,这种钱币才终于重新发现于塔克拉玛干沙漠遗址,  相似文献   

9.
正自西汉武帝经略西域以来,于阗国成为汉王朝的属国,称臣纳贡。但公元7世纪初,玄奘在游历中亚、印度后撰写的《大唐西域记》则说贵霜伽腻色伽"威被邻国,化洽远方,治兵广地,至葱岭东,河西番维,畏威送质。"~①对此,有学者认为,在东汉时,塔里木盆地诸国有可能同时向东汉和贵霜称臣纳贡,派遣质子,即同时隶属于东汉与贵霜。~②而有学者更是将明显模仿贵霜钱币打制的汉佉二体钱及出土于和田的贵霜钱币视为贵霜国曾短暂占领过于阗国的一个实物例证。~③以下,笔者尝试从汉怯二体钱上怯卢文铭文考证于阗国与东汉、贵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汉佉二体钱(因钱币上有汉文和佉卢文两种题铭而得名)是由英国探险家道格拉斯·福赛斯爵士在中国突厥斯坦(新疆)首次发现的。在已知的这种钱币中,以斯坦因探险队找到的数量为最多,其次则是鲁道尔夫·赫恩雷的发现。这两批钱币都保存在大英博物馆(赫恩雷的有几枚归于印度政府图书馆)。关于这种钱币的时代和归属,一百年来,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使这种罕见的钱币成了历史学上的一个谜。笔者对这些钱币作了一次彻底的再检讨,以明确它的归属和时代,并用以说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同时补充我们的贫乏的中亚史知识。  相似文献   

11.
汉佉二体钱中的珍品王永生汉二体钱(sino-kharosthicoin)又名“和田马钱”,是公元1-3世纪古代新疆和田地区打制的一种地方货币,因其背面大多打印有一马形图案而得名,存世很少,向来为钱币界所珍视。这里介绍的一枚则是背面打印一骆驼形图案的汉二体钱。此钱是1989年10月和田地区文管所同志采集于新疆洛甫县杭桂乡苏力塔木沙漠(属古代和阗国范围),现藏当地文管所,1991年,文管所日杰甫·玉素甫和阿不都·哈的尔·土尔逊同志在《新疆金融》钱币增刊上公布了这一信息。l991年5月笔者第二次去和田考察时,在征得同意后拍了照片(见彩插)并测得其重6.5克,直径2.5,厚0.2厘米。汉二体钱可分大钱和小钱两种类型,大钱作重廿四铢铜钱,小钱作六铢钱。是以希腊货币德拉马克与四德拉马克为祖型,仿贵霜钱币打压而成。这枚属小型,与英国学者克力勃(J.Cribb)在《和阗汉二体钱的归属及与贵霜年代学的关系》一文中分为第十型的一样,圆形无孔、无廓,正面中央是一“”形图案,有的学者解释为“元”字,四周是汉文篆书“六铢钱”三字,背面中央是一骆驼形图案,骆驼昂头朝右作行走势,驼尾高翘上方有一打压痕迹,可能是一徽记,四周一圈为卢文。经  相似文献   

12.
于阗位于东西往来贸易的交通要道上,文化艺术融合了东西方艺术。为便于发展自身经济而自造货币,东汉时自铸汉文钱币,既能与中原进行兑换,也能与贵霜王国交流。之后自造的汉佉二体钱,将汉文与佉卢文两种文字制于一币,更加便利了与东西方的交流。于阗发展经济提高自身实力,在家园遭受侵犯之时,奋力抵抗的同时笃信护国神,在精神层面也有了抵御外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先后有数十个民族在这里活动过,古代有许多民族在这里建立了地方性政权,发行过地方性货币,是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汉佉二体钱、汉龟二体钱、突骑施钱、喀喇汗王朝铜币和察合台汗国银币等,都因有地下遗物出土而  相似文献   

14.
楼兰新发现的东汉佉卢文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佉卢文是我国新疆最早的民族古文字之一。这种文字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创建于印度河流域的犍陀罗,后来流行中亚广大地区。佉卢文表达的语言是中古印度雅利安语的西北方言,现已定名为犍陀罗语。本世纪初叶,佉卢文经卷、文书、碑铭、题记和钱币在塔里木盆地的和田、库车、尼雅、米兰、楼兰,河西走廊的敦煌和河南洛阳等地不断被发现。这种文字最初何时传入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个不解之谜。1980年4月,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楼兰考古队在楼兰的发现为解释这一问题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证据。1986年,我去新疆考察时,承蒙参加楼兰发掘的侯灿同志惠示新发现  相似文献   

15.
罗帅 《考古学报》2021,(4):501-520
目 次 一 出土情况 二 年代与性质 三 发行前奏和余波 四 发行历史背景 汉怯二体钱是研究汉朝、贵霜和塔里木盆地关系史的重要材料.一个多世纪以来虽有很多研究,但关于其年代、功能等问题仍难形成统一意见.姚朔民曾对1987年之前的研究情况作了概述[1];近年学者又提出不少有益见解[2].关于汉佉二体钱的发行年代,有如下观点:赫恩雷提出公元70-200年,夏鼐支持并修正为公元73年至三世纪末佉卢文书不复通行以前[3];克力勃提出公元1-132年,汪海岚支持并修正为公元30-150年[4];马雍提出公元152-180年[5];林梅村提出公元175-220年[6].  相似文献   

16.
龟兹是位于西域“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绿洲国家 ,活跃于汉代至唐代 ,主要包括现在新疆天山南麓的库尔勒至巴楚一带 ,其中心在今库车县附近。龟兹不仅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经济繁荣 ,是西域诸国中的大国 ,而且地处交通要冲 ,在吸收和融汇外来文化因素的基础上 ,产生了灿烂的物质文明。龟兹钱币是反映其发达文化的一个侧面 ,本文选择了几件典型的龟兹钱币 ,进行了组织检验和成份分析 ,以期进行初步的研究。1 龟兹钱币的发现龟兹钱币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 ,包括仿汉小五铢、汉龟二体钱、龟兹文一体钱、铸剪边钱、无字小钱等 ,以汉龟二体钱作为主…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疆所出汉—佉二体钵及其它土登班玛一所谓汉一二体钵,就是一种铸以汉文和卢文的钵币(Sino—Kharosthicoins),旧称和阗马钵。这种钵币发现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新疆和阗地区(主要是约特干)、叶尔羌、库车等地出土。现存钵币300多...  相似文献   

18.
李林 《新疆钱币》2007,(3):47-48
2007年夏的一天,在喀什钱币市场发现一枚珍罕的唐代突骑施汗国汉、粟二体文钱。笔者以善价购得,并向钱商盘问出处,钱商说是出自喀什市附近农村一维吾尔族农民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从考古发现论安徽古代货币文化的几大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考古发现论安徽古代货币文化的几大特色吴兴汉〔编者按〕近年来,大量古钱币方面的材料在安徽地区被发现,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安徽省和其他地区的钱币研究者、爱好者对这些材料做了不少整理、研究工作。本刊特以"安徽钱币研究"为主题组织了这期稿件,推出他们...  相似文献   

20.
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可以确认的西夏文钱币只有5种,即“福圣宝钱( )”、“大安宝钱( )”、“乾祜宝钱( )”和“天庆宝钱()”。但是,其中的“福圣宝钱”是否要改译为“禀德宝钱”,却是西夏文钱币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近期,笔者在进一步探讨西夏文钱币相关问题时,忽然想到这一问题,并冒出来一些新的看法。现略呈如下,恭请同好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