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青铜立人像试释黄家祥1986年7、8月在四川厂汉三星堆遗址先后发现两个土坑,一号坑与二号坑相距约30米。一号坑出土玉石礼器较多,同时也出土有青铜器;二号坑是以出土大型青铜器为主,同时出有象牙、玉石器等遗物。两坑内所出金、铜、玉、石...  相似文献   

2.
许丹阳  傅悦  王瑞  向虹  冉宏林 《四川文物》2024,(1):4-20+2+121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四号坑(K4)是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之一,位于三星堆城址南部、马牧河右岸台地祭祀区的东部。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四号坑进行了发掘。坑口大致呈正方形,面积约9.33平方米,坑内堆积由上及下可分为填土、灰烬、埋藏遗物三部分。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各类文物1970件,另有象牙47根、海贝50枚。四号坑的埋藏年代为三星堆遗址第七期12段,相当于殷墟文化第四期,日历年代有95.4%的概率落在距今3148—2966(cal.BP)时间范围之内,其性质似为祭祀器物掩埋坑。  相似文献   

3.
陕西境内遗址出土后短时间内表面产生白色物质CaSO42H2O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本研究利用土柱模拟遗址出土后表面产生CaSO42H2O的过程,通过监测土柱中土壤的湿度、含盐量及离子变化综合分析CaSO42H2O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遗址出土后形成了新的界面层,在蒸发的作用下,地下水沿土壤孔隙向上迁移,同时将可溶盐带入土壤中,表面的可溶盐含量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不再增加,实验后测得表面土壤中的Ca2+和SO2-4是原始土壤的数十倍,说明遗址表面产生CaSO42H2O是水盐运移的结果。本研究可为遗址出土后预防CaSO42H2O的产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在近代史学转型的背景下,古蜀文明的再发现与四川地区考古发掘活动有着密切关系。1929—1933年在广汉太平场真武宫发掘了大量玉石器,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两个祭祀器物坑,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这些重要发现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三星堆古蜀文明的研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近期三星堆遗址又发现3—8号坑,出土了数量更为巨大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伴随着三星堆遗址历次重大发现,包括段渝教授在内的数代学人进行了持续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三星堆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市西约10公里的南兴镇三星村,是一处规模较大的遗址。自1929年发现以来①,经过多次的调查和大规模发掘②,已知其分布面积达12平方公里左右③,这在四川先秦遗址中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四1;1先秦考古学文化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1986年两个器物坑的发现④,出土了大量的金、铜、玉、石、象牙、骨质器物,在考古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吸引了很多学者去研究它。但忽略了对三星堆遗址陶器群的研究,使得近十多年来,学者们对"三星堆文化"与"三星堆遗址"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纠缠不清,因而滞误了对三星堆文化…  相似文献   

6.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器物图一、一号坑出土的玉戈 图二、图四、A型玉戈 (盥Z:142附j)二号坑出土的玉撕(尼@:314阱4)图版一图三、二号坑出土的玉戈 (艘@:15乃图五=:,=三号坑出砉巴玉瑗 图六、一号坑出土的牙璋(脚:146附2)图七、二号坑出土的玉管穿图八、二号坑出土的边璋 (K2@:201附4)图九、二号坑出土的玉环 (脚:88附5)三星堆祭祀坑出土器物图一、一号坑出土的牙璋雉图二、图四、二号坑出土的A型牙璋 (K20:324)一号坑出土的鱼形牙璋(K1:146)图五、二号坑出土的B型牙璋 (J凹④:322附3)图七、,主羔坑出土三登 图八、二号坑出土的金树叶 (艘④…  相似文献   

7.
金沙遗址出土古象牙的现场清理加固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古象牙,保存现状十分脆弱。出土后由于失水速度加快,象牙会迅速开裂、风化,最终完全粉化。为了能将这批珍贵的象牙完好地保存下来,必须寻找一种简单的方法对象牙进行有效的保护。根据对象牙的成分分析和脱水试验研究,选择用改性的有机硅材料把象牙嵌封保存起来。对材料的保护性能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用这种有机硅材料对出土脆弱古象牙进行嵌封保护,可以减缓象牙的失水速度,隔绝大气环境对脆弱象牙的腐蚀,又不影响直接观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金沙遗址出土玉琮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初,在成都市西北郊的金沙村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等大量珍贵物,其中部分器物面貌与广汉三星堆遗址二个祭祀坑出土器物相似。一时间默默无闻的金沙村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经过近两年来的大规模的物勘探和考古发掘,我们对金沙遗址的分布面积、化性质、时代以及金沙遗址和三星堆的关系等问题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三星堆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址。遗址总面积12平方公里,年代上启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2800年),下至商末周初(公元前800年),上下延续2000年。三星堆遗址最早发现于1929年,1986年两个大型祭祀坑的发现是遗址内最重要的发现,两坑共出土了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陶器等极具古蜀地方特色的珍贵文物6662件,其中以青铜雕像群、青铜神树、金杖等最具特色,堪称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相似文献   

10.
箭台村遗址Ⅳ、Ⅴ、Ⅵ区均存在三星堆文化(三星堆遗址二三期)遗存。Ⅱ、Ⅶ区发掘的三星堆文化地层堆积较厚,出土遗物类型丰富。箭台村遗址是三星堆遗址外三星堆文化分布面积最广,出土遗物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聚落等级最高的遗址。Ⅳ、Ⅴ、Ⅵ区除Ⅳ区局部有三星堆遗址四期地层外,多为明清、宋代地层和开口晚期地层下灰坑。灰坑分两种情况:一是宋代灰坑,遗物包含宋代、汉代、商周三个时期遗存;二是早期灰坑和早期灰坑残留。不同区域的早期遗存分布存在一定的时代差异,跨桂圆桥遗址第一期、三星堆遗址一二三四期至西周—春秋。  相似文献   

11.
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遗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次一金沙遗址祭祀区的出土遗物二金沙遗址祭祀区与三星堆器物坑出土遗物比较三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遗物的文化面貌与性质四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遗物的特点及原因五金沙时期成都平原的文化格局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在成都平原发现的又一个重要遗址。1995年在成都金沙遗址范围内的黄忠村一带已发现商周时期的遗存,2001年在金沙村出土大批遗物,由此开始了对金沙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多年的发掘与研究已确认金沙遗址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内含大型建筑区  相似文献   

12.
  吴小红  冉宏林  雷雨 《四川文物》2021,(2):117-120
2020年,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祭祀坑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为解决祭祀坑的年代问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年代学联合实验室对四号祭祀坑开展了碳十四年代研究,得到6个碳十四年代数据,经过贝叶斯统计树轮校正计算得到其埋藏年代有95.4%的概率落在距今3148—2966年的时间范围之内,属商代晚期。  相似文献   

13.
目前考古现场保护主要以应急保护技术与临时加固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为主,而关于考古现场预防性保护少有报道。本次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掘保护构建了由考古舱、考古舱环境调控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土遗址监测系统、区域气象站、预防性保护措施、监测信息智能管理平台组成的预防性保护体系。发掘前,通过土遗址监测系统和区域气象站获取文物埋藏环境信息和区域气象信息,为考古舱内环境设置提供了依据。发掘过程中,采取舱内温湿度调控、保湿、空气杀菌净化、控制舱内人数与新风换气等预防性保护措施,达到控制考古舱温湿度、减少细菌和真菌总数、降低舱内CO_(2)浓度,减缓象牙等文物失水速度的目的,有效控制了出土文物开裂、酥粉、霉菌暴发等病害发生,为考古发掘与保护赢得了时间。三星堆祭祀坑考古现场预防性保护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为以后重要遗址的现场保护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自2019年12月,三星堆遗址启动全面的勘探工作,相继在祭祀区新发现6座祭祀坑,为制定科学的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预案,需在考古发掘之前对地下文物有一定的了解。根据一号、二号坑出土物情况,以金属埋藏物为探测对象,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电磁法先期通过实验获取经验值,然后再对祭祀区进行详细探测,并与实际发掘结果比对,说明电磁法对青铜器探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前期考古发掘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在距今3000年前的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等遗物和高耸的城墙、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遗存及反映其严重社会分层的墓葬等遗迹现象,显示其已进入了成熟的文明社会;三星堆"祭祀坑"和金沙遗址"祭祀区"大量象牙、鹿角及獠牙的出土,反映出成都平原商周时期早蜀社会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昭显了人类过度性的开发和拓殖是成都平原商周时期温暖湿润的生态环境消失或破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金沙遗址出土象牙、骨角质文物现场临时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寻求一种实际可行、安全可靠的出土象牙、骨角质物现场加固保护的方法,通过用几种加固剂在象牙等样品上做渗透加固实验,对比、筛选出效果较好的聚乙烯醇缩丁醛加固剂,用该加固剂对考古发掘现场的象牙等进行现场临时加固,效果尚可。  相似文献   

17.
"古蜀文明"即"三星堆文明",形成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600年~前1500年之间。三星堆文明形成时期的代表性文明因素主要有3种:一是以三星堆城址城墙为代表的本土文明因素,二是以具有二里头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因素,三是以具有齐家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甘青地区文明因素。后二者是通过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就已经形成的岷江上游地区的文化通道,由陇西南进入成都平原地区,并促使成都平原本土文化发生巨变,产生了三星堆文明,开始了古蜀文明的历程。三星堆文明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岷江上游地区在古蜀文明的形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0月,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祭祀坑正式启动考古发掘工作。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大量象牙相继出土。由于长期埋藏于潮湿的地下环境,象牙基本处于饱水状态,保存状况较差。为了使象牙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考古发掘现场针对不同象牙的发掘情况,采用高分子绷带进行固形处理,然后整体提取回实验室清理。清理完成的象牙,经过保湿杀菌处理后存放至低温高湿专用库房。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象牙的成功提取与保护,表明医用高分子绷带具有超越石膏提取法的应用优势,对类似出土遗物的现场保护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2008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家冢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张场村三组和宗北村一组的西山岗上,南北长550、东西宽200米,由主冢、祔冢、殉葬墓、祭祀坑、车马坑等组成。2008年3~12月,荆州博物馆发掘了6座马坑、3座小车马坑和1座大车马坑的大部分。大车马坑车辆的类型多样,分两排放置,排列有序。根据出土铜器并结合整个墓地的年代判断,车马坑的年代约为战国中期。熊家冢墓地车马坑的规模之大,目前在我国尚属首例,它的发掘对于研究战国车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遗址自1984年12月发掘以来,俑坑一直未进行很好的防水加固保护,致使汉兵马俑长期处于饱水状态,甚至浸泡在水中。汉兵马俑受潮后,出现了陶俑涨开、泛碱,彩绘脱落,陶质酥解、粉化等病害。2007年,南京博物院联合宜兴太湖防渗修缮加固工程有限公司对狮子山汉兵马俑俑坑进行了防水加固保护,通过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俑坑达到了不改变原状和防渗的技术要求,使汉兵马俑免遭水的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