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松赞干布遗训》为西藏博物馆藏一件15世纪梵夹装手抄本,入藏前曾遭水侵致整体板结为四沓。文章描述了这件板结藏经的装帧、纸张等物质特征及破损状况,并详细介绍了所采取的分揭、清洁、补缺、加固、平整等修复处理方法。修复过程中根据藏经文物的具体特征,在一般修复方法基础之上对操作细节进行了设计和调整,包括借助SYMPATEX进行润潮、使用超细纤维布进行清洁、染纸时对湿纸进行揉搓、将刷糨后的补纸预先晾至半干,以及对补处和经叶进行差异性润潮等。修复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相关经验能够为同类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隋俪荣 《东方收藏》2023,(2):110-112
纸质类革命文物因记录了革命时期中华各族儿女的爱国热情和爱国壮举,承载了真实生动的革命记忆而尤为重要,因而纸质类革命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一直是文物保护工作者面临的重要工作之一,也始终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课题。纸质类文物易损、易腐蚀,更是需要良好的修复技术和相对成熟的修复环境,本文以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修复的一批革命文物为例,详述纸质类革命文物的受损原因及修复过程,并以此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相应的修复经验。  相似文献   

3.
古籍修复是包含着多重内容的重要的文化活动,在修复干预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调查书籍本身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分析产生病害的病理原因,还要在修复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其物理性状,并且兼顾其面向读者的可查阅性需求。因此,本研究基于文物修复的"最小干预"、"可逆"、"可辨识"原则,以意大利国家图书馆所藏一册清代古籍的保护修复为例,重点探讨了在书籍保护修复环节中,如何通过纸张脱酸、表面湿清洁、加固、裂缝的修补、重新装订、制作书匣以及被去除的原始装订线的保存等多项措施,以最大限度真实、完整地保护古籍原有的历史信息和科学价值,以期为国内同行在古籍各类病害的保护修复和最佳保存方式的研究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郭思达 《文物天地》2023,(5):119-125
故宫博物院养心殿仙楼佛堂内檐的修复工作自2016年起实施,经过前期的探查、影像记录、标注以及拆卸工作,整理出涉及镶嵌类保护修复的文物共三大类21件(套)。这次保护修复工作对待修文物的工艺概况、伤况及病害进行了分类统计、研究,制定了科学可行的修复路线及计划,并且分析了修复的难点,记录了整个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博》2020,(1)
古代皮革制品的保护与修复是建立在深入了解皮革文物的来源、鞣制方法及保存现状等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干预行为。得益于在意大利书籍与档案遗产保存与修复中央研究所(ICRCPAL)积累的工作经验,本研究在分析欧洲传统皮革鞣制工艺、降解因素与保存条件的基础上,综合梳理了浸水、干燥及感染红腐病等三种典型皮革病害的干预方法,期待能为我国古代皮革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科学技术被应用到书画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中,该文从分析检测、清洁、揭裱、保存等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现代科技在书画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对炳灵寺研究所馆藏金属文物进行检测分析,按照可移动金属文物病害评估规程对文物的材质、腐蚀产物进行研究,制订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这些检测分析手段为实施保护修复路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保护修复也有效地减缓了文物进一步劣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2007年5月,为配合"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项目"的实施,国家文物局特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调来了邯郸湾漳北朝墓的四块壁画,在中意双方壁画保护修复专家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修复理论和方法、材料对这四块壁画进行了保护和再修复。文章介绍了此次壁画保护修复的前期调查、壁画保存状况和病变成因、科学检测和详细的修复过程、方法以及出现问题的解决,并探讨了此次壁画修复中现代修复理论的应用问题。此次修复是现代修复理念在传统文物修复中应用的典型范例和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叙述了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的前期调查所包含的各个方面及其操作方法,包括文物基本信息(出土纺织品需注意提取现场信息),保存现状(主要有病害调查和纤维、污染物检测分析)调查,文物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评估,修复预案的制定以及对修复所需材料特性的评估等,并据此总结分析了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博》2014,(2)
现存于美国的昭陵"二骏",在1918年仅做过一次简单的修复处理2010年,中美双方合作对"二骏"进行了较为科学、系统的修复工作。本文详细介绍了"拳毛(?)"的修复过程,是中外同行在文物修复技术方面的一次实践交流,为此类大型石刻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首先的工作就是对器物进行清洗,虽然现阶段清洗工艺的效果不错,但使用的试剂与手段造成污染较大,对人体与环境都会造成损害.因此,寻找新的清洗材料与清洗手段,对于文物修复工作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为此,本研究应用干冰清洗技术,工业级清洗机器对在一件晚清胎质较厚、釉质较好的瓷器上进行了清洗实验,并对清洗工艺进行了实验与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干冰清洗技术应用在清除瓷器表面的环氧树脂及污迹效果显著,可谓立竿见影,对瓷器的釉面未造成损害,并且整个清洗流程非常的环保、无污染,清洗完毕只剩下污迹。虽然深层次的环氧树脂清洗效果不明显,但随着今后进一步改善操作技术与清洗工艺,为最终实现环保而可持续的文物修复流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
张群喜 《文博》2009,(6):222-228
应用光学成像技术对文物进行科学诊断与分析,是一种非接触的、非破坏性的、直观和快速的方法。本文介绍在馆藏壁画修复材料、修复痕迹及修复评估方面,通过利用紫外荧光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实现了对馆藏壁画修复加固材料、修复痕迹的鉴别和诊断,对馆藏壁画加固、清洗效果的有效评估,此技术在对壁画进一步保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针对秦俑二号坑出土的一件彩绘跪射俑进行了保护修复,是在考古出土现场保存状况、文物病害及病害机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现场保护与实验室保护修复。现场保护重在稳定文物状态和应急处理;实验室保护则依据文物保护程序进行保护修复,在进行文物表面清理工作后,使用AC33(丙烯酸乳液)及PEG200(聚乙二醇)加固彩绘层,使用环氧树脂对陶俑进行了粘接修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彩绘陶俑的保护修复工作可为以后大型彩绘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探索漆木器制备工艺尤其是髹漆工艺,以获取能用于文物保护修复的重要信息,针对两件待上展金漆木雕的保存现状,进行了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微观形貌分析以及X射线探伤等无损分析。根据分析检测结果,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真实性等文物修复基本原则,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对这两件漆木器进行清理、消杀处理,对木胎残缺处进行补配和随色,对漆皮起翘、脱落严重的部位进行漆皮回贴和漆层补全,处理后状态稳定,具有一定的耐久度,达到了展览和长期安全存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古代壁画和石雕石刻等珍贵文化遗产普遍存在酥碱粉化、盐霜结壳、风化脱落、烟熏污染等类型病害,研发相应的保护修复材料和技术长期以来都是文物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生物纳米材料和生物技术因其绿色环保、兼容适用、效果良好等优势正逐渐成为常规物理措施和化学材料的补充或替代方法。本研究系统总结和梳理了功能微生物、生物酶、代谢产物及创新性生物技术在国内外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发展脉络和应用现状,重点对生物清洗技术和生物加固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科研工作者开展基于生物技术的文物保护修复创新性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保护科学是一门理科交叉的技术科学,其基本内容包括物保存环境研究、物材料性质研究和物修复技术研究。中重点论述了物保护科学的研究方法,即在进行物保护时首先对物保存环境和物材料性质进行研究,了解物发生“病变”的原因与过程,才可能做到“对症下药”,产生正确、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对环境研究在物保护中的重要性以及物保存环境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环境、材料、修复技术三的关系以及物保护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讲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2017年7月在邯郸华耀城建筑工地发现一座金代墓葬,经清理后发现该墓葬墓室内存留有大量壁画。作为邯郸地区发现数量较少的文物类型,此壁画的发现对研究邯郸历史文化具有重大价值,因此保留壁画实物十分重要且必要。为此,文物保护修复人员按照文物保护修复规范流程,对壁画进行清理、预加固、加固、分幅、支撑、切割、搬运等操作,将全墓壁画分为17幅,全部搬运回文物库房。2020年6月开始进行后期保护修复,采取对砖体的二次打磨切割、脱盐、加固、翻转、画面层清理、补全、作色等操作,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纸质文物的保存状况、原料成分、制作工艺及病害原因,特对1940年桂林版《救亡日报》进行科学的分析检测及保护修复。采用Nicolet 87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纸张纤维的官能团结构,采用XWY-Ⅵ型纤维测量仪对纸张纤维进行观察,以鉴定其纤维的种类形态;采用VHX-1000E视频显微镜及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JSM-6700F型)对纸张样品的加工工艺及老化程度和污染物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加填或施胶处理。在此基础上,在修复中采用传统的装裱技术和丝网加固技术相结合,对此件文物进行保护性修复。修复后的文物解决了缺失部分的配补,皱褶部位得以平整舒展,病害得以清除,纸张的强度得以增强,恢复了文物的原貌,从而提高了文物的整体性、观赏性,为展出、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史料。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极易附着并不断侵蚀各类文物,但用于高效去除或预防微生物损害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却相对有限,通常很难有效清洁以及阻止微生物在露天环境文物上的重新定殖。在文物保护领域,使用抗菌纳米材料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环保技术。本工作总结了文物微生物退化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梳理了杀菌剂、天然抗菌剂、精油熏蒸剂和新型纳米抗菌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杀灭剂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差异,指出了纳米材料的应用潜力及存在的不足。本研究结果可为文物保护修复中微生物病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于文物微生物防控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技术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古国之一,拥有为数众多的具有历史、科学、社会及经济价值的文物。本研究尝试综述了从文物与其赋存环境关系的角度,将文物赋存环境分为全曝露自然环境、半曝露自然环境及人工营造环境,通过分析赋存环境对文物的影响,探讨文物赋存环境的转化过程,提出不同环境条件下文物的预防性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