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奚庆庆  张生 《民国档案》2012,(1):127-133
国共内战前后,英国对中共态度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抗战中后期到内战全面爆发,英国对中共持欣赏、同情态度;内战全面爆发后到1948年进入战略决战,英国配合美国执行扶蒋反共政策;1948年后直至内战结束,英国抛弃国民政府,努力与中共和好合作.内战局势最终朝着有利于中共方向发展,英美特殊关系及苏联对华政策,确保持续拥有香港的愿望等,这些是内战前后英国对中共态度转变的重要原因.内战前后英国对中共态度的转变,与此间英国对华政策的变化保持一致.尽管如此,英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即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却没有丝毫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胜利的灾难     
雷颐 《江淮文史》2007,(4):173-176
194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关键一年。这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国共双方彼此的胜负,将决定中国的命运。内战爆发时,国民党根本没想到,仅3年后自己几百万武装精良的军队竟全面溃败,不得不仓皇出逃;而共产党当时也没有料到,在人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44万字,89元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经历了从内战到国际冷战的转变过程。作者认为,冷战是内战的继续,内战是二战的继续;而二战又是一战的继续,一战更是以往大小血腥权力争斗的继续。全书资料丰富,不仅有美国对华外交官员的报告、电文,还有中苏联系的俄文原始电文。全书用史料呈  相似文献   

4.
6月     
<正>161964年6月为扭转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被动地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了《日内瓦联合宣言》,成立77国集团。现在虽已有100多个成员国,但仍沿用此名称。171944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王若飞就对美、对蒋方针问题作出指示,指出:反对内战,同时要表示不怕内战。并作出了积极开展农村武装斗争的决定。  相似文献   

5.
冯炜 《文史精华》2013,(2):15-21,1
苏俄内战是指1918年到1922年在崩溃的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部分战事还蔓延到当时中喇外蒙古和波斯(今伊朗)。在苏联官方被称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  相似文献   

6.
<正>提到20世纪40年代的美蒋关系时,大多数人会认为是美国怂恿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殊不知,解放战争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从美国的利益出发,还曾极力阻止蒋介石打内战。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美国内战自爆发之初就引起人们的极大争论。伴随着内战的结束,内战史学随之兴起。此后,受不同时期美国社会变迁和史学思潮的影响,不同时代的美国史学家在内战起因、性质及历史意义等问题上对内战展开了激烈而持久的争论,美国内战史学中的地区主义学派、民族主义学派、进步主义学派、修正主义学派、新民族主义学派、新修正主义学派、多元社会史学派等依次勃兴于美国史坛。这些学派的出现,一方面构成150年来美国内战史研究发展变迁的完整轨迹,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很好地展示了19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整体史学思潮的发展与流变。  相似文献   

8.
<正>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中以汪精卫、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紧急调兵进攻西安,企图扩大内战,趁机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  相似文献   

9.
宫艳丽 《世界历史》2003,4(3):97-100
16 40— 1 6 6 0年内战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史学界关于英国内战史的研究学派林立 ,成果众多 ,早在 1 8世纪上半叶 ,对英国内战的研究便形成了相互对立的托利学派与辉格学派。托利学派认为内战是议会违背王国法律的叛乱行为 ;辉格学派则认为查理一世违背宪政  相似文献   

10.
略论美国内战在经济上的代价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铁 《世界历史》2002,2(2):11-22
查尔斯和玛利·比尔德在他们的名著《美国文明的兴起》中把内战称为“第二次美国革命”。这不仅仅是因为内战解放了 40 0万黑奴和废除了奴隶制 ,而且是因为比尔德夫妇认为内战推动了美国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路易斯·海克后来对此作了进一步阐发。他认为内战中的政治权力转移替“工业资本主义的代言人”提供了完成其经济蓝图的机会。海克引述为证的战时措施包括关税、《银行法》、铁路土地赠与、《宅地法》、《莫里尔法》以及《契约劳工法》等等 ①。在比尔德和海克看来 ,内战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分水岭或者说转折点。他们这…  相似文献   

11.
关于17世纪英国内战成因研究的学术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42—1649年的内战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恰如一块凸起的巨石屹立在滚滚不息的历史长河之中,以特定的姿态标示着当时英国社会发展的内容和方向。由此之故,内战尤其是内战成因便成为英国后世历史学家们极为关注、倾力探索的研究课题。本文旨在从...  相似文献   

12.
史诗《内战纪》(De Bello Civili)是罗马帝国早期诗人卢卡努斯(Marcus Annaeus Lucanus,39-65年)传世的唯一作品,讲述了由庞培、加图率领的元老院和凯撒斗争的历程,是研究罗马共和国晚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威廉.海涅曼公司(William Heinemann)于1928年出版的《内战纪》洛布古典丛书(Loeb Classical Library)英译本(以下简称"洛布本"),是目前最权威、使用最广泛的《内战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即开始在国统区领导了一个以反内战、反饥 饿、反迫害为主要斗争口号的爱国民主学生运动。从1945年12月1日昆明开始的反内战运动,以后历经1946年12月的抗议美军强奸北大女生的“抗暴”运动、1947年5月的“反内战、反饥饿”运动、1948年4月的“反饥饿、反迫害”运动、1948年6月的“反美扶日”运动以及一些局部 地区的斗争如北平1948年7月的抗议国民党军警 屠杀东北来平学生的“七·九”大示威等,国统区 的爱国民主学运以空前的规模,一波又一波地广 泛开展起来,遍及60多个大中城…  相似文献   

14.
<正>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地位,联合多国部队出兵干涉。1950年10月19日,我作为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辑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抗美  相似文献   

15.
晚清财政与咸丰朝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财政到嘉、道年间已因多年来收支失衡,形致拮据。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战费支出浩大;战败后,英国侵略者借机敲榨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财政困难。1851年太平军起义,14年间,内战蔓延18个省区,大半个中国早已无法征收各种赋税,而内战战费、军饷等支出,频年浩增。到1853年4月,正当内战进入激烈阶段之时,户部无力筹集军饷,政府财政陷入严重危机。清政府决定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咸丰令户部发行官票、宝钞,嗣又令户、工两部鼓铸铜、铁大钱,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后果。从而物价猛涨,商品市场物资严重缺乏。铜、铁大钱和官票、宝钞在流通中遭人民强烈抵制;人民生计异常困难,社会秩序剧烈动荡。延至1862年底,迫于形势,清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收票钞”  相似文献   

16.
周维强 《古今谈》2009,(4):45-47
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国民党军队为什么总是败仗多而胜仗少?有人把装备列为一个重要因素。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国军”整师整师地毁于日军的重炮轰炸。这也是一个道理。然而内战开始时,“国军”装备远胜于其对手,为何后来也是一败涂地呢?  相似文献   

17.
在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五年间,美国蓄奴制的南部和工业发达的北部发生的一次内战,史称南北战争。这是美国人民在一七七六年从英属北美殖民地获得独立后的一次重要战争。列宁认为美国内战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列宁全集》第28卷,第50页)内战的结果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实现国家独立、民主、和平,而国民党政府却与人民愿望背道而驰,一味强化独裁统治。1946年6月底,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11月,又与美国签订了出卖国家主权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片面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12月底,发生了美军士兵强奸北大女学生事件,国民党出卖国家和民族权益的真面目完全暴露。再加之到了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国民党急需支出庞大的军费来维持内战,就更对国统区人民加强了控制,苛捐杂税日增,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人民苦不堪言。国统区的广大学生首先喊出了“要生存、要饭吃”的口号。1947年5月4日,上海学生举行游行示威,高喊“反内战、反饥饿、要民主、要和平”口号,一时间,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得到全国各地的热烈响应。  相似文献   

19.
战略准备——建立东北边防军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了内战。  相似文献   

20.
“林肯是史册上《Svi generis》〔‘有其独特之处的’〕人物”。他在反对奴隶制的斗争中,也是有其独特的斗争策略的。他在就任总统之前(1861.3.前),只是提出限制奴隶制的进一步扩展;在内战的第一阶段(1861.4—1862.2),则把维护联邦的统一作为战争的最高目标;在内战的第二阶段前期(1862.3.—1862.12.),又提出和平赎买奴隶的方针;到内战的第二阶段后期(1863.1—1865.4.),才毅然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