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纵览》2020,(5):108-111
正让我们跟随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湖北省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孝感日报摄影部主任晏美华的镜头,感受这场战"疫"中的女性力量。自2月下旬以来,晏美华为重庆、黑龙江支援孝感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及当地医务工作者共800余人拍摄了肖像。这也是她隔离了14天后又一次重要的拍摄任务。她以影像表达自己对不远千里驰援孝感的白衣战士的由衷敬意,致敬那些青春的面庞,致敬那些永恒的美丽。  相似文献   

2.
牛志文 《旅游》2003,(2):54-55
“人气”这个词近两年特别时髦,今年春节和弟弟们带车回一趟农村老家,在家只呆了半个小时.就拉父母赶到郊区的老姑家吃饭。老姑近80岁.30年未去看她,我见到之后很惊讶,除了耳不聋,眼不花,声音洪亮,仍可做饭洗衣之外.还能用当年读了一年私塾的文化水平看报纸和杂志。当我抱歉地说了一句:这么多人来你这儿吃饭.你乐意吗?  相似文献   

3.
黄惠昆 《纵横》2009,(3):52-54
邓宝珊,名瑜,字宝珊,甘肃省直隶州(今天水市)人,1894年11月10日生。幼年时上过私塾,父母早年双亡,迫于生活,在兰州的工厂当过学徒。1909年,适逢新疆伊犁新军在兰州招募新兵,邓宝珊应招入伍,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2021,(8)
正王会悟最为人铭记的身份是中共一大胜利召开的"幕后功臣"。同时,她也是积极追求进步的女青年,是陈独秀口中的"胆大女性"、毛泽东称赞的"真正的人"。追求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898年7月8日,王会悟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一个书香人家。其父王彦辰系晚清秀才,在乌镇开设了一所私塾教书,学生来自四面八方。6岁时,王会悟就到私塾听父亲讲课。  相似文献   

5.
清初,宁古塔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的先后设立,以及大批流入谪戍宁古塔和黑龙江地区,使得黑龙江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清代黑龙江早期的私塾教育及其发展 黑龙江早期的文化教育主要是民间私塾。一些名门显宦、文学世家,有地位及富有的人家,从小就注意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往往是父母亲自督教,或延请名儒课子授业,或设馆招生,特别是流放来的学者,在当地执教,而这些人又常被地方官聘为家庭教师。因  相似文献   

6.
曾自 《世纪》2022,(3):18-23
<正>这篇文章,是写我小时候保姆的故事。保姆叫李佩,清代贵胄家族儿媳。新中国初建时,走进毛泽东的秘书、我的父亲田家英的家庭,走进中南海十七年。当国家陷入动荡苦难的时候,她为受难者的儿女搭起了避风的港湾。我的父母尊重、感激她。父母尊敬她1950年1月30日,姐姐出生了。新中国成立初是供给制,母亲所在机关统一给生了孩子的领导干部找保姆,就这样李佩到了我们家。我的父母都是抗战时期的“延安人”。母亲董边最终从事妇女工作,  相似文献   

7.
九生 《文史天地》2008,(1):24-28
曹锟(1862--1938),直系军阀首领,字仲珊,天津大沽人。1862年出生于一个造船家庭,由于家庭贫困,读了几年私塾就弃学。 从卖布小贩到北洋新军统领 曹锟失学后,一直不务正业,使父母很伤心。游手好闲到16岁时,父亲决定让他学习造船技术,但好吃懒做的曹锟不愿意。  相似文献   

8.
1982年12月22日至25日,湖北省考古学会在孝感地区举行了第四次年会.我省的考古工作者、史学工作者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队的特邀代表共53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孝感地区各县的文博工作者10多人也列席会议.这次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6篇,加上来不及打印,只在年会小组发言交流的论文,总数超过40篇.孝感年会的主要活动是:在开幕式上,我会副理事长、省博物馆馆长谭维四首先致开幕词,他分析了当前的大好  相似文献   

9.
漫话私塾     
如今的影视里,常出现私塾和私塾先生,不过就连70多岁的人,怕也弄不清那里头演的究竟是真是假了。我老家住在浙江的一个县城里,家里人认为私塾的基础能打得扎实,于是决定让我上私塾。现将当时私塾的情况回忆出来,大家可能会感兴趣。私塾的教书先生也称塾师,最受欢迎的是“禀贡生  相似文献   

10.
董刚 《南京史志》2009,(4):18-18
考试很不理想,他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告诉自己的父母,从小到大,父母对自己的要求是那样严格,从课堂作业到课外辅导,包括琴棋书画的兴趣培养,父母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实施计划,严格得让自己有时候感觉到压抑。尤其是妈妈,在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最好的人是她,对自己最严厉的人也是她。在妈妈眼里,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对错,不管是能力不够还是偶然,只要自己出错,  相似文献   

11.
上了年纪的,也许还能知道"私塾"这个概念,中青年人可能就对"私塾"不甚了了了。"私塾"是新中国成立前,旧社会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私塾"一般只有一名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方法,没有一定教材和学习年限。新中国成立前,即使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华东地区,如江苏、浙江等省的乡村地区,小学也是凤毛麟角,只有大的集镇才有一所公立小学,因此大多数农民子弟求学读书都是在“私塾”。我就读过两年多“私塾”,下面就“私塾”的具体情况作一回忆。  相似文献   

12.
能海(1886--1967),俗姓龚,名辑熙,四川绵竹县汉旺场人。父母早逝,由姐抚养。幼时就读私塾,14岁入成都“恒升通”布业为学徒.甚得店主赏识,并为他延师授课,由于聪明好学,学业日进,并由此阅读了一些进步的书刊报纸。其时维新变法风起云涌.清政府腐败,列强日侵,决意弃商习武,矢志报国。  相似文献   

13.
    
她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大多数的同龄人都羡慕她有那样的好家长,都以为她是快乐的。可是她自己知道她是孤独的,因为父母很少关心她,因为他们都是班主任,都要为自己班上的事忙着,有时几天都看不到父母的身影。她觉得自己被种叫孤独的网罩着,每当父母班上的学生来到家里时,每当看到父母那笑吟吟的脸庞时,每当看到父母和学生谈笑时,她心中总涌出一股酸苦的水,她甚至宁愿做他们的学生,她觉得如果自己变成了父母的学生,那么她就可以生活在一种充满关爱的网中,可是没有,她永远是他们的女儿,水远不会成为他们的学生,她是孤独的,她觉得她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14.
青年刘少奇     
十九世纪末叶,刘少奇出生在湖南宁乡的炭子冲。在刘少奇出世之前5年,毛泽东诞生于同炭子冲仅一岭之隔的另一个“冲”──韶山冲。多年后,他俩相识相知后,各自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刘少奇是家中最小的伢子,深受族人钟爱,父母也着意要培养他成为知书识礼的人。正当刘少奇在炭子冲私塾读书的期间,武昌城头一声炮响,给少年刘少奇带来了强烈的震荡。沉闷的私塾生活已经满足不了他那躁动的心怀。从此,他像一只冲出笼子的小鸟,飞向外面的世界……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刘少奇等人登上黄浦江的一艘轮船。他的同行伙伴中有任弼时、萧劲光…  相似文献   

15.
张贵芬     
大姿 《南方人物周刊》2014,(18):111-111
张贵芬今年42岁,经历了两次婚姻。她18岁就认识了一个公安,小伙子非常英俊,是当地人,但他父母很不赞同两人交往。尽管身为知青子女的她从小在农村长人、什么家务都会干、漂亮贤惠,准公婆还是给她投了反对票。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木木:我已中年,与一个20多岁的女子一见钟情。相处一个多月后,感情日渐深厚,没想到她家人强烈反对。她父母前两年去世,反对的人是她姐姐、  相似文献   

17.
夫美是我的表妹,小姑的女儿,现在是武汉化工厂的退休工人。1960年,当她还是一个15岁小姑娘的时候,从安徽农村老家来到武汉市我父母的家中。那时我正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姐姐徐舒和妹妹徐诚也在外地,家中只有父母和保姆三人。夫美在我父母家中一直住到1969年出嫁。夫美这次来北京是我邀请的,一是她退休后早就想来玩儿一玩儿,二是我正在搜集父母的资料,想退下来之后写点东西,夫美60年代与我父母在一起生活了近十年。  相似文献   

18.
<正>王世杰,字雪艇,湖北崇阳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政治经济学硕士,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29年任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髫龄奇遇王世杰于光绪十七年(1891)二月初一日出生在湖北省崇阳县一个小山镇——回头岭白霓桥,父亲王步瀛早年经商,生意兴隆,富甲乡里。王世杰自幼聪慧异常,深得父母喜爱,家人望子成龙,期盼他将来"学而优则仕"。王世杰五岁入私塾,读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经典,继以四书五经、二十  相似文献   

19.
<正>米酒,又称甜酒、甜曲酒和乳汁酒,有1000多年历史。据《孝感县志》记载,孝感米酒“成于孝,始于宋,后多效之”。麻糖则是早在元朝末年,就以名食享誉于世,“处处有之,而孝感独著”。八埠口是孝感麻糖米酒的起源地,孝感俗语对此地有“一河两岸八埠口,两块麻糖一杯酒”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史耀增 《民俗研究》2003,(1):203-205
安菊云,女,1935年农历九月八日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新池镇宋家庄。她的曾祖父是清朝的翰林,祖父安奠方,是县内有名的私塾先生。她的母亲史娉霄心灵手巧,精于女工。受母亲的影响,她从小对当地民间艺术就有浓厚的兴趣。她又有很好的悟性,各样技艺,一学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