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七大     
《百年潮》2012,(4):2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毛泽东在大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关于形势和思想政治问题的报告、关于讨论政治报告的结论和关于选举问题的讲话。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冯定的三次表态》(以下简称《表态》,见本刊2000年第6期)一文写完后,我们最近又在文献中查到了新的资料,特做两点补充:一、关于毛泽东提名冯定到北京大学当教授一事,《表态》一文中只是根据父母的回忆做了记述,没有其他资料佐证。最近,我们  相似文献   

3.
麻城严氏三支迁祖由江西饶州府瓦屑迁至湖北麻城,从此二十代人在麻城、商邑繁衍生息,迁移扩散,发展壮大,本文拟从严氏宗谱宗海公一支记载的族人墓葬所在地、迁居记载、墓图以及清代以及民国麻城县地图分析宗海公一支江西填湖北的走向下在麻城迁移扩散的轨迹。宗海公从洪武二年迁祖入麻城严家畈,二十代人由严家畈向周边扩散,生息繁衍,迁徙壮大,聚落点紧挨水源。  相似文献   

4.
《炎黄春秋》2013,(6):93-93
读《炎黄春秋》2012年第4期所载王聿文先生《"七千人大会"五十周年的思考》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涉及陈云在"七千人大会"上的发言问题。本人研究陈云经济思想已30多年,在此领域出版发表著述逾百万字,故对"王文"此说尤其关注。"王文"涉及陈云在"七千人大会"上的发言主要有三:之一,"在刘周陈邓的引导下,大会一开始就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反对分散主义,加强集中统一’问题上。这些中央领导人在会议讨论中言辞空前一致。陈云的话说得更直白:‘什么叫计划经济,就是要集中统一。’"之二,"刘周陈邓等中央领导人对地方领导人分散  相似文献   

5.
<正>1958年12月13日,是革命老根据地麻城人民最难忘的日子:敬爱的周总理专程视察了麻城县。12月13日上午10时45分,一辆辆从武汉方向驶来的小汽车,"嘶"地停在中驿人民公社"五一"三中队公路旁。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张平化和中共麻城县委第一书记吴德简的陪同下,迈着矫健的步伐,向这个中队的棉麦双熟高产试验地走来。党支部书记林世猛带着社员们迎了上去。周总理紧紧握住林世猛的手,问:"你叫什么名字?"林世猛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6.
纪希晨先生所写《对辩误的辩误》(以下简称为《辩》文)一文,重申其《听叶剑英谈西安事变的张学良》(以下简称《听》文)文中观点,对拙文《听之而已信则未必》提出商榷。真理只有一个,蔽则昏,辩则明。仅就《辩》文所示,再申愚见,就教于纪先生,并祈识者参予研辩,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以澄清事实,促进史学进步。《辩》文断言叶剑英于12月13日向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等人参加的“中央会议”汇报西安事变情况,而不是当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查《毛泽东年谱》、《周恩来年谱》及  相似文献   

7.
姜长青 《文史精华》2007,(12):12-17
1957年10月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为了统一全党认识,提出反对"反冒进"的做法。而此时周恩来仍在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观点,因此遭到毛泽东的批评。而后他不得不相继在南宁、成都及八大二次会议上三次作了检讨,全面承担"反冒进"的责任,并提出辞去总理一职的请示。详细经过请看《"大跃进"前周恩来的三次检讨》一文。  相似文献   

8.
王孝俭 《世纪》2020,(2):95-95
可能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第1期《世纪》刚刚收到,我赶紧阅读,有些想法与大家分享。1980年四千人大会是1949年后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一环,其派生出来的许多情况,至今还在影响各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更能清楚其影响力。《世纪》旧事重提(编者按:指潘潮玄先生《1980年四千人大会讨论〈决议〉亲历记》一文),是有眼光的。潘老师的文章写得也好,他是大会参与者,是亲历者,又是学者身份,更难得,期望他有新文,能为历史留更多的"三亲"史料。  相似文献   

9.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的特大新闻,配发了《祝早稻花生双星高照》的社论,刊登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培育人王乾成等四人照片。当时,我就是该高产试验田所在地湖北省麻城县白果区的区委书记。按说一个年仅二十六岁又当了六年区委书记的基层干部,管辖范围内放出了震惊全国、全世界的高产“卫星”,应该是论功行赏,被提拔重用。然而历史与人们开了一个啼笑皆非、黑白颠倒的玩笑。从此,我的人生路上厄运相伴,坎坷相随。  相似文献   

10.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3,(9):F0002-F0002
<正>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刘少奇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大会通过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7,(11)
<正>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举行,来自闽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西、琼崖、中央等根据地,红军部队,以及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全国总工会、全国海员总工会的610名代表出席大会。毛泽东代表苏区中央局作《政治问题报告》。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  相似文献   

12.
于继增 《文史精华》2007,(10):10-15
—位伟人的保护使一部小说得以面世。这是那个非常年代出现的一个奇迹。著名历史小说《李自成》就因毛泽东的两次重要批示而改变了夭折的命运。作者姚雪垠因此感慨地说:"毛主席一再保护、支持我,我是非常感激的,没有他的保护和支持,就不会有《李自成》。"《毛泽东保护创作小说〈李自成〉》一文,揭示了一代伟人和一部著名小说的关联,反映了毛泽东挥之不去的"李自成情结"。  相似文献   

13.
陈辽 《钟山风雨》2010,(6):24-26
<正>《人物》2010年第4期发表平凡撰写的《毛泽东、董必武过问故宫盗宝案平反》一文,叙述了故宫盗宝案的经过,吴瀛先生写信给毛泽东、董必武请求为受冤者易培基平反,以及毛、董过问情况等。但是,对故宫盗宝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2021,(5)
正《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备受毛泽东推崇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他创造性地将书中的理论观点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毛泽东从1920年读第一本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起,始终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地阅读和研究马恩列斯的著作"。我们知道毛泽东第一次读到《左派幼稚病》(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译本主要有三种译名,即《共产主义左派幼稚病》《左派幼稚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本文行文中遵从原译题名。—作者注)是在1932年,  相似文献   

15.
张仙权  许岳林 《炎黄春秋》2013,(1):94+93-94,93
《毛泽东怎样指挥三反运动》一文引文多处有误。 贵刊2012年第11期《毛泽东怎样指挥三反运动》一文,多处引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以下简称《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1版。下同)第三册中毛泽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可惜多处误引、错引或引用不全。  相似文献   

16.
贵刊2012年第12期刊登的《毛泽东图像的修改》一文,在有关毛泽东在1964年11月14日到首都机场迎接周恩来从苏联归来的一段介绍(见第41—42),有几个地方与史实不符。如文中提到,"毛泽东率领刘少奇、朱德等前往机场迎接,这也是建国后毛泽东亲赴机场迎接下属的唯一的一次"。据我所知,毛泽东在1960—1964年间,曾五次去  相似文献   

17.
《炎黄春秋》2015,(4):93
贵刊2014年第9期上发表了我父亲起草、本人整理的《柴山保往事》(简称《柴》文)。2015年第1期发表了夏宇立先生批评《柴》文的《柴山保往事之谬》(简称"夏文"),现回答如下:一、"夏文"3次提到作者父亲入伙易本应民团,说作者在易本应部中一干就是5年。这是对《柴文》的误读。《柴》文没有说父亲曾经入伙易本应民团。父亲逃难离家后是靠3个不到14岁的孩子养活的,1931年九月初二病死于荒郊野外。成为孤儿的三兄弟在易本应民团那里只混了几个月就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1966年6月,毛泽东再次回到家乡韶山,在滴水洞度过了神秘的十一天。一个月后,他开始亲自指挥"文革"。8月18日,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泽东第一次接见串联来京的红卫兵,之后连续四次接见红卫兵。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革命师生来京参观革命运动的通知》,支持红卫兵串联。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一生坚持读报,他曾说"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对报纸的重视可见一斑。尤其在战争年代,形势险恶,环境艰苦,报纸更成了了解敌情、战胜敌人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读报,毛泽东几次为中国革命获取重要信息,在重大关头作出了正确战略决策。请阅《毛泽东在战争年代的读报》一文。  相似文献   

20.
应克复 《炎黄春秋》2011,(12):55-56
朱相远在《辛亥百年的主航道》一文中说:"辛亥革命十多年后,孙中山又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炎黄春秋》2011年第9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这在中国知识界已是无人不知,各种近代史版本的史书、史论无不秉持此说,这已成了定论,还有什么可疑的呢?史界和学界将"三大政策"确立为"新三民主义",其权威根据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中的一段论述。毛泽东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