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书·武帝纪>记载: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初置茂陵邑";建元三年,"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夏,"又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相似文献   

2.
《文史天地》2009,(7):87-87
西汉初期,国家刚刚恢复安定,皇帝就颁布了养老诏令,凡80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汉高祖诏曰,凡五十岁以上的子民,若人品好,又能带领大家向善的,便可担任“三老”职务,由乡而县,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尽免徭役,每年十月还赐予酒肉。汉文帝诏令:“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  相似文献   

3.
所谓"免死金牌",不过是皇帝发给大臣的一张荣誉证书而已。确切地说,"免死金牌"应该叫做"丹书铁劵"或"金书铁劵",是皇帝赐予功臣的一种莫大奖赏。在这封"丹书"的内容里,一般都明确地记载着赐劵日期、赐劵对象,以及被赐者的功勋和特权。为了防止假冒伪劣,"铁劵"往往  相似文献   

4.
正李赐凡,曾任红四军十师政委、师长,江西省军区司令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他奉命留守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1935年2月牺牲。一李赐凡,原名李嗣蕃,1908年2月2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鹧鸪坪村。家中世代务农,父亲李富祥常给人打短工,长期患  相似文献   

5.
宋代在贡举中设置神童举(又叫童子举),经考试得官或赐出身者,称神童。这一科制的设立,为宋代士子提供了一条入仕的捷径。于是人们“苦其子弟”,“次教之五经”,争作神童之风大兴,它对宋朝一代的教育,尤其小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神童举是宋代贡举中非常选科之一。它规定;凡十五岁以下儿童(唐朝规定,凡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每卷诵十通者予官,通七者与出身),能通经  相似文献   

6.
宋代赐第对象主要集中在节度使、前割据政权统治者、皇亲贵戚、重臣功臣、殁于王事者、归明归正人等群体。宋代赐第产权问题较为复杂,一是受赐者拥有居住权,分为暂时和永久居住权;二是受赐者拥有产权。宋代赐第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赐第数量逐年增加,渐呈泛滥趋势,耗费了国家大量资财,在中后期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4,(2)
<正>洛阳最近新出土卢士玫夫妇墓志两通,笔者有幸在本地藏家处见到原石拓本。卢士玫志高广77厘米,凡39行,满行42字,志文共计1813字,志盖长宽80厘米,篆书题为"大唐故正议大夫赠工部尚书范阳卢府君墓志铭"。崔夫人墓志高广57厘米,凡27行,满行27字,志文共计823字。唐故正议大夫守太子宾客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工部尚书范阳卢府君墓志铭并序表侄朝议大夫守中书舍人上柱国荥阳郑涵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征集到元延七年(1320)的"十方东天宁寺圆公之塔"塔身,近年又发现元至正九年(1349)的"真定府东天宁禅寺英悟大师和公监寺之塔"塔身以及元至元十九年(1282)的"敕赐十方天宁禅寺第二代传法住持月公长老寿塔"塔铭拓片。综合以上塔铭内容分析,天宁寺寺额为敕赐,元代中后期曾一度被称为东天宁寺,并建有下院黄岩山观音院。  相似文献   

9.
正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于胸前,用东珠(珍珠)﹑珊瑚﹑翡翠﹑琥珀﹑蜜蜡等制作。由于清帝笃信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且可作为皇帝所赐物品。1900年被杀的户部尚书杨立山家境富裕,他收藏的古玩就值300万两银子。他有365串朝珠,最低档次的也值1000两银子。除了国家忌辰外,他平时每  相似文献   

10.
《百年潮》2015,(10)
<正>抗战文物不计其数,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都感动着人。四川一家博物馆收藏的一面"死"字旗,是最感动人者之一。1937年9月,淞沪抗战正酣,在大西南的四川省,20万川军请缨驰援,万里赴戎机。北川县曲山镇王建堂等100名北川子弟就在这个行列里。出征那天,白发苍苍的父亲给王建堂和他的伙伴送来一面用白布制成的大旗,上面书写着一个大大的"死"字,旁边还写着一行小字,"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古来征战几人回。20万川军"百战死"者众,"十年归"者寡,但这面"死"字旗最  相似文献   

11.
受赐花翎在当时是极大的荣誉,受赐者极少。在刘清之前,贵州人中只有李士杰一人受赐。至此,刘清名闻天下。  相似文献   

12.
《洛阳伽蓝记》卷四《追先寺》:“(萧)衍哀而遣之,乃赐钱五百万,金二百斤,银五百斤,锦绣实玩之物不可称数。亲帅百官送於江上,作五言诗赠者百余人,凡见礼敬者如亲(一作此)比。”对于文中“如亲(此)比”,周祖谟、范祥雍均无说,杨勇《校笺》径将“比”字删去(中华书局,2006年,页193)。  相似文献   

13.
民国那些妾     
有人说:“中国纳妾之制,始于黄帝;而妾之名称,则创自三代。”刚一开始,纳妾还只是少数显贵的特权,降及明朝,律法明确规定,四十岁以上无子者皆可纳妾。清律则将这条限制也给删除,不问是否有子,及男子年龄如何,均许纳妾。于是一时之间,凡家里有点闲钱的,凡原配表示“理解”的,想纳的,都纳了。  相似文献   

14.
唐对回纥“赐币十二车”证误崔明德《新唐书·回鹘传》下载:“敬宗即位六年,可汗死,其弟局萨特勒立,遣使者册为爱登里汨没蜜施合毗伽昭礼可汗,赐币十二车。”其实不然。所谓“赐币十二车”应为赐给给帛等实物十二车。其一,《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在叙述同一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4期载有《唐对回纥“赐币十二车”证误》一文,称《新唐书·回鹘传》下“敬宗即位六(应为“之”)年,可汗死,其弟曷萨特勒立,遣使者册为爱登里汨没蜜施合毗伽昭礼可汗,赐币十二车”一段记载,“显然是唐对回纥赐给缯帛等实物十二车之误”。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旧唐书·回纥传》在叙及同一件事时明谓所赐为“国信十二车”,而“国信”即“国信物”,“二者都是隋唐时期‘缯帛’等实物在少数民族中的通称”;二是“唐中后期……国家所掌握的货币并不宽裕,所以,唐并没有如此雄厚的财力对回纥‘赐币十二车’”。谓唐廷赐给…  相似文献   

16.
王杖鸠首新说祝中熹汉代重孝尊老,故有“七十赐王杖”之制。此制已为1959年甘肃省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的《王杖十简》以及1981年同地汉墓出土的《王杖诏书令》所证实:“年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府不趋。吏民有敢殴辱者,逆不道。”这些规定当时是认真执...  相似文献   

17.
查《万王之王》画片内容,含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对于耶稣极力推崇,凡笃信之者,死可复生,病可立愈。演至耶稣受刑时.天昏电闪,地裂山崩。由于该画片是为宣传宗教而发,不惮尽量形容,而其流弊实足以导入迷信,故广州市戏剧审查委员会将以上三节,  相似文献   

18.
武庄 《南方文物》2014,(1):65-73
<正>家犬是我国最早被驯化成功的动物,其在先秦时期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文献资料对家犬在先秦时期的作用有详细的记载,如《周礼·秋官·犬人》记载:"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瘗亦如之。凡幾、珥、沈、辜,用駹可也。凡相犬、牵犬者属焉,掌其政治。"贾公彦疏曰:"犬有三种:一者田  相似文献   

19.
《广西地方志》2013,(6):58-62
1950年7月4日省人民政府发出夏粮征收指示:一年公粮分夏秋两季征收,各级政府均要遵照规定的任务,逐级分配,严禁额外摊派;为贯彻合理负担政策,县应召开人民代表会议或区乡召开农民代表会议,查田定产、民主评议,做到负担公平合理;凡抗拒缴粮及逃避负担者,除分别纠正和追缴外,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按情节轻重予以惩处;凡勾结匪特,造谣滋事或乘机抢劫仓库、破坏夏征者,依法严办。  相似文献   

20.
严志斌 《南方文物》2008,(4):100-103
商代末期铭文字数渐次增加,记事性金文也逐渐流行起来。商代青铜铭文中最常见的内容有族氏铭文、族氏铭文加祖先称谓、单纯的铭“某作某器”等。另外还出现了记事性铭文。这类记事性铭文.字数多在10字以上。这些记事铭文,以赏赐为其内容核心,附带的一些相关记事性内容则多是说明赏赐的因果。我们称商代晚期的这些以赏赐为核心内容的青铜器铭文为赏赐金文。下文从赏赐动词、赏赐物、赏赐地点、赐者与受赐者、赏赐缘由几个方面对这类铭文稍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