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京政府成立后,在遵照"总理遗教"的名义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地方自治"运动,这场运动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相始终。"地方自治"的制度设计是整个"地方自治"的基础,南京政府时期地方自治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最初设计的制度由于"过于理想",而没能真正推行。随后,南京政府对地方自治制度不断进行修改变通,直至"纳保甲于自治之中",强化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抗战爆发后,南京政府整合了此前实施的基层管理制度,在地方自治的名义下推行了"新县制"。南京政府"地方自治"制度演变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强化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李文平 《史学月刊》2008,12(4):73-78
以丁惟汾为首的"丁家党"在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建立过程中,曾发挥过十分特殊的作用,一度形成了"蒋家天下丁家党"的格局.一方面,它对蒋介石南京政府的支持,改变了国民党中派系力量的对比,削弱了反蒋势力,为CC派的迅速崛起和"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权力分配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它的存在与活动,使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加剧了南京政府的动荡和内部斗争.  相似文献   

3.
以前,中央历代对新疆的统治都比较薄弱。谁要是在新疆掌了权,谁就是那里的土皇帝。1928年,新疆军阀杨增新宣布归顺南京政府,蒋介石立即任命他为新疆省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4.
南京政府时期舆论管理评析江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当局出于“一党专制”的集权政治需要,倾其所能对新闻出版界严加控制。在舆论管理上的专制,国民党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国民党及其南京国民政府的精神本质。一、思想一律的指导精神寻求言论一律,是...  相似文献   

5.
张敏卿 《文史春秋》2003,(10):10-13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夕,国民党南京政府仓皇决定“迁都”广州。正当国民党感到万念俱灰之时,美国驻南京大使馆拒绝随同南迁的消息犹如晴空霹雳传出,震惊了世界。  相似文献   

6.
一天,宋美龄在翻阅件,倏然,一份带有机密头衔的件跳到她面前,这是南京政府翻印的一份中央件,标题为“国民党已不再是一个政治力量”,签名人为宋庆龄。件中对国民党和蒋介石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揭露。  相似文献   

7.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又一个国民党中央政府在南京建立,它以“中华民国”的名义统治中国二十多年。学术界对其省县间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下称专员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问题的探索鲜见史坛。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以求正于史学界同行。一国民党南京政府为加强自己的反动统治而创设了专员制度。该制自1927年底在少数地区自发施行到1948年5月废除为止,历时21年。其演变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一)自发施行阶段。从南京政府成立到1930年初,部分边远省区曾自发地设置省  相似文献   

8.
南京政府政治制度批判研究(1927——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南京政府政制的专制性所谓专制一词,根据现代学者的解释意指:(一)与法治的政治相对照,凡大权不受法律之限制的政治谓为专制。(二)与民主政治相对照,凡大权集于一人或极少数特权人物,并采领袖终身制者,亦谓之专制。由此看来,国民党在其统治大陆的二十二年间,一直是货真价实的专制政制。而国民党的党治原则是其专制的独裁形态,南京政府的军治体制是其专制的强权实体,国民党军政领袖的人治是其专制的核心,下面来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乐  黄家琳 《神州》2008,(11):54-55
三只小船提前行动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最后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签发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广大指战员盼望已久的历史性时刻终于来到了。  相似文献   

10.
蒋宝麟 《历史研究》2012,(2):83-100,191
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在南京建校,经费完全由江苏省截留的"国税"承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东南大学改组为国立中央大学。与此同时,南京政府对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进行重新划分,直接影响中央大学教育经费的来源。各方围绕该校经费的来源和数额问题展开旷日持久的博弈。直到1932年8月,中央大学经费完全由中央财政承担,学校完成教育经费层面上的"再国立化"。抗战前中央大学经费问题的演变,透视出近代中国大学"国立"的政治经济蕴含,以及国民党治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框架中,政治与学术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Pacific War, while considering taking back the Japanese-occupied areas,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also started to think of recovering the frontier regions, which had been somewhat out of China's contro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major ally of China, the USSR. For a long time, Xinjiang had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viet Union under the rule of Sheng Shicai,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 had little direct control. In April of 1942, Sheng Shicai, suspicious of a Soviet conspiracy to overthrow his rule, conducted mass arrests in Xinjiang, causing a sudden deterior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Xinjiang and the Soviets. At first, the Soviet Union attempted to intimidate Sheng in order to prevent him from turning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but failed. Paying no heed to the alienation policy of the Soviets,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soon decided to buttress Sheng in an effort to place Xinjiang under centralized control.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first set out to take back the diplomacy of Xinjiang, followed by expropriation of formerly Soviet-controlled enterprises and forced removal of Soviet military advisors, experts, technicians and army personnel from Xinjiang. In the meantime, a large number of party, government, economic,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personnel were dispatch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Xinjiang to infiltrate various sectors. With the weakening of his own power and increasing conflicts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heng Shicai planned another turn of events. By executing a new round-up, this time to cleanse Xinjiang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forces, Sheng re-oriented his regime towards the Soviet Union. Yet his gesture was turned down by the USSR because of his loss of credibility. Well prepared militarily,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eventually forced Sheng Shicai to leave Xinjiang, which then was almost fully restored to the authority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2.
清朝统一新疆后,采取积极移民新疆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前往新疆,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矿产开发,金矿即为典型例子.但是,出于对地方安全的顾虑,清朝对于内地人在新疆的金矿开采活动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禁到开的发展变化过程.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汉档案及其他相关文献的解读,论述内地人对新疆金矿的开采和清朝对此之管理.  相似文献   

13.
1928年底,南京国民政府虽然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政权,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统一全国.特别是僻处边塞的新疆,并不在国民政府的实际控制范围内.随着西北特别是新疆在全国的地位日趋突出,国民政府加紧了与新疆实际统治者对新疆控制权的争夺.从建省党部之争到两派宣慰使入新,最后国民政府终于如愿统一了新疆,但是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它在新疆的统治并没有维持多久.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为适应国内斗争形势的变化,中央决定将解放新疆的时间从原计划的1950年提前到1949年,为争取时间,选派我为中共中央联络员,从莫斯科直接赴新疆开展工作。为了建立党中央与新疆三区的联系,"力群电台"于8月15日开通,11月底中共新疆分局成立后电台撤销,发给中央的电报有150多份。我在伊犁接触了新疆三区的领导和骨干,在迪化接触了新疆的高层领导陶峙岳、鲍尔汉等人,通过各种途径对新疆地区敌、我、友三方面的情况有了比较切实的了解,并及时向中央进行了汇报,为中央解决新疆问题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根据。  相似文献   

15.
杨增新和杨缵绪在新疆财政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不仅反映了政见不同,更折射出北洋政府与新疆地方统治者在如何看待和治理多民族边疆地区主导思想上的差异和矛盾,反映了他们对新疆复杂社会的了解深度和对各族人民的根本态度。  相似文献   

16.
清代新疆镇迪道建置沿革和职能特征演变,以及清末新疆建省时期道州县体系替代军府制之下多种行政制度并行体制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清政府治新政策的转变和道的职能变化趋势:民政权扩大和向准政区职能演变。本文辨析和阐述以上沿革过程,并对清代新疆道的建置沿革和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政区的形成,以及为其他边疆地区建置变革提供的示范作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贾建飞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2):90-103,149,150
清朝统一新疆后,积极鼓励内地人移居新疆,以达减轻内地人口压力、开发新疆及实边之目的。随着内地人移居新疆,内地文化亦逐渐传入并扎根新疆,尤其是北疆。而内地的各种坛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快便充斥于新疆尤其是北疆各地,并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内地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对于进一步吸引内地人向新疆流动,加强内地人对新疆的认知和认同,以及巩固清朝对新疆的统治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满、汉档案以及其他清代相关文献,对内地坛庙在新疆的发展及其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嘉庆十九年(1814)发生于新疆的“玉努斯案”是一桩冤错案,是伊犁将军松筠为迎合嘉庆帝旨意而制造的。该案发生后,清朝放松了对和卓后裔问题的重视以及对新疆的努力经营,这成为道光初年新疆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18 8 4年 11月 ,新疆开设行省 ,刘锦棠被清廷任命为新疆巡抚。刘锦棠之所以成为首任新疆巡抚 ,本文认为从客观上说 ,当时清朝统治者已严重依赖于汉族地主阶级 ;从主观上来看 ,是因为刘锦棠率军收复新疆失地 ,立下汗马功劳 ,他又曾参与新疆善后事务 ,而最重要的是 ,刘锦棠当时最了解新疆的实际 ,提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新疆建省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认为清初统一新疆以后,内地的多元信仰随之传入,天山南北出现了许多多神教庙宇,一度盛行自然崇拜与多神信仰,官府主持山川祭祀大典,倡导关帝崇拜与其他多神信仰,在新疆宗教发展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