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出土汉代众多的青铜镜品种中,四神规矩镜或称四神博局镜大概是文博界、考古界以及铜镜收藏界最熟悉的镜种。在数十年前,四神博局镜一直被人们称之为四神规矩镜。对于四神规矩镜名称的命名,是古代文献中流传下来的,并非现代学界所定。而对于四神规矩镜名称的延用,笔者认为前人有足够的道理。从四神规矩镜的镜背布局来看,其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维。道家的宇宙观认为天下分5个方位即东、南、西、北等四方加中央,这5个方位分别配10个天干,四神规矩镜背中心的钮代表着中央,以钮孔为中心形成子午线分出南、北。在四神规矩镜背钮座外至凹槽式方框内侧一般会有十二地支  相似文献   

2.
高句丽的文化归属问题是高句丽历史文化学的薄弱环节.从高句丽壁画墓四神图像的文化考察入手,深入揭示其四神图像的文化渊源于中华古老的天文学与神话学,其壁画属于中国古老神话的综合体,四神图像的文化功能在于护送亡者升天.在西汉壁画墓与高句丽壁画墓的比较中揭示出二者属于一个共同的历史文化体系,对高句丽的中华文化归属问题作出明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在出土汉代众多的青铜镜品种中,四神规矩镜或称四神博局镜大概是文博界、考古界以及铜镜收藏界最熟悉的镜种。在数十年前,四神博局镜一直被人们称之为四神规矩镜。对于四神规矩镜名称的命名,是古代文献中流传下来的,并非现代学界所定。而对于四神规矩镜名称的延用,笔者认为前人有足够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汉字形成和汉字字体的演变──广岛《汉字的诞生和历史展》图录序言王冠英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一个民族的语言如果有系统的文字符号来完整地记录它,就可以说这个民族已经具备了系统的文字体系。文字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人类古代社会大都是从文字的发明和应...  相似文献   

5.
戚学民 《史学月刊》2003,(3):122-125
1953年中国史学会编的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戊戌变法》收录的八卷本《戊戌政变记》,是研究戊戌变法史的重要资料,也是该书最常见的一个版本。这一版本取材自1936年商务版《饮冰室合集》中的八卷本《戊戌政变记》,但是这个版本却是该书最晚出现的一个修订本。《戊戌政变记》在传世过程中产生了文字记载存在差异的多种版本,就单行本而言,现在已知的主要有两个版本系统:  相似文献   

6.
正一、缘起在高中三年,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必修本与选修本的教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但这个体系中有关作文教学的内容较少,往往不能够完成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任务,同时有些作文教学内容只是根据文本专题编写,相应的能力训练不足。当然,也不可否认各大教材都有一定的作文教学思想。如苏教版的作文教学思想是写作动力激发;新人教版作文教学思想是关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老人教版作文教学思想是关注写作的思维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汉代的内向连弧纹镜的研究后发现,这种纹饰是古人用圆规分出的等分。进而对四神博局镜的背纹进行研究后发现,四神博局镜背纹中的几何纹饰也全部是采用圆规及直尺经过精心绘制而成。直至今日还可以看到,四神博局镜背纹中的几何纹饰,大都在某两条线的相交点上。从而说明,汉代的先民已具有了一定的机械制图水平。  相似文献   

8.
汉代王莽前后新出现一种铜镜,其背纹饰中除设置了四神外,亦有TLV符号,有人将这种符号纹饰称之为规矩纹,亦有人称之为博局纹。因而此种铜镜有人称之为博局镜、有人称之为规矩镜。这两种命名分别代表了对镜背TLV纹来源探索的两种不同观点,博局说认为是博局图案,TLV也包含在博局图案当中。规矩说认为源于三种测量工具。哪个观点更经得起推敲,考古出土资料发挥了重要作用,种种证据显示,博局说更合理、可信。本文支持的正是博局说,赞同"博局镜"的命名方式。  相似文献   

9.
唐艳春 《神州民俗》2007,(11):27-28
文章结合信息传播的一般过程,对艺术设计符号的信息传播过程及组成部分做出一定的分析研究。认为设计符号的形成到使用者看到设计符号所产生效果的程序,实际上一个由信源、编码、信道、解码构成的传递回路。对这个回路的组成部分和程序的分析,实际上具有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双层表意结构与体验真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岗 《人文地理》2012,27(2):50-55
把罗兰·巴特关于语言符号的双层表意结构运用到旅游研究中来,可以发现旅游吸引物符号实际上也包含一个双层表意结构。不同形式的能指和所指搭配形成了旅游吸引物符号系统。符号的双层表意结构揭示了旅游体验过程中旅游者对不同类型旅游吸引物符号的能指(旅游客体)和所指(旅游者心理或行为模式)的不同真实性期待。本文在对不同类型旅游吸引物符号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了旅游体验真实性的概念体系:"客观主义"的真实性、"文化附会"的真实性、"主题文本"的真实性、"行为模式"的真实性、"享乐主义"的真实性以及"主客一体"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张宏林 《收藏家》2010,(9):41-45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流行着不同类型的铜镜。如西汉末至新莽时期,在主要流行“四神规矩镜”的同时,也流行着“鸟兽纹规矩镜”和既无“四神”亦无“鸟兽”图案的一类规矩镜,其取代“四神”和“鸟兽”图案的均是似圈似钩等难以名状的奇特图形符号构成的纹饰。由于历来的铜镜研究者,  相似文献   

12.
经典信仰是人类文化信仰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信仰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经典信仰文化建设,是构建和弘扬该社会信仰文化和信仰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这个社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主流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旅游地媒体符号的内容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秋芳 《旅游科学》2011,25(3):35-44
本文以陕西省这一区域旅游地为研究样本,选取旅游地中英文版本官方网站、国外旅游手册(Lonely Planet)及国内旅游网站携程网等四大旅游传播媒介,探讨不同媒体展现的旅游地符号。本文采用ROST分析软件对文字文本和视觉文本符号进行内容分析,并运用其结果进行对应分析。研究表明,不同传播媒体旅游符号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为符号生产者所处的文化和身份的差异及各自目标市场的不同所致。因此,旅游地政府管理部门需重视旅游地符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旅游符号的构建和管理工作过程中关注符号体系中三组对象的匹配性——文字文本符号和视觉文本符号,官方媒体符号和非官方媒体符号,媒体符号与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14.
王蔚波 《收藏家》2008,(8):51-56
唐三彩四神为墓中压胜之物。所谓“四神”,即指两件镇墓兽和两件武士俑或天王俑。“四神”大都放置在墓室前部门口,其造型生动、神态各异、釉色精美、绚丽多姿,堪称唐三彩中的精华。在此我们介绍数例河南出土的唐三彩四神精品,并就相关问题略作一些粗浅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湖南岳麓书社在编纂王夫之的全集《船山全书》时,从衡阳王夫之十二世孙王鹏处得到一部标明为“朱宏燝校”、“王夫之注”的《张子正蒙》手稿本。全书三百八十一页。《船山全书》第十二册收入的《张子正蒙注》,就是用这个朱宏燝校本作底本。 过去出版的七种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版本,不避明朝的讳,而朱宏燝校本避明朝讳,说明这个版本是所有版本中时间最早的一种。过去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了这个版本,得以解决。如《张子正蒙注》的《太和篇》中,有一个关于“近世□□李贽之属,则合佛、老以溷圣道,尤其淫而无纪者也”的“□□”悬案,一直使后世学人很感困惑。朱校本“□□”的位置是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为配合敦煌在佛爷庙湾修建机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敦煌市博物馆曾对机场晋墓进行了多次发掘,其中出土的画像砖较多。画像的内容亦较丰富,最引人注目的是四神画像砖。这些四神砖与其他祥禽瑞兽砖镶嵌在墓室照壁上。汉代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神。四神在古代原本是指方向的星辰之名,即天象的二十八宿。这是古人用作观察日月五星运行坐标的28组恒星。由于这些星群环列于日、月、五星(东方岁星,南方荧惑星,西方太白星,北方辰星,中央镇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息的场所,所以称作二十八宿。古人又把二十八宿按…  相似文献   

17.
<正>东汉时期凡正规的四神博局镜,在其镜背的纹饰中会有龙、虎、朱雀、玄武及一些其他鸟兽等线雕纹饰,还有方框纹、TVL纹、乳钉纹及十二支铭文等。其中方框纹、TVL纹及乳钉纹与四神纹饰的布局是有因果关系的,是采用圆规技术制作的,不是用手工可以随意画出来的。而纹饰中四神与十二支的对应位置,则是  相似文献   

18.
毛晋汲古阁刊本《花间集》是一个比较精审的明刊本,但其来源尚无定论。本认为,陆游跋本《花间集》仅是陆氏写了跋的一个宋本,并没有刊刻流行。毛晋所谓陆跋本是自己借用陆游跋抄补的某一宋本.这个宋本很可能就是聊城杨氏海源阁曾藏的鄂州公册子纸印本,毛本多从此出,但毛氏刊刻时也参照了其他版本。因此毛本的来源不能简单地指定某一本子,它是一个综合各本而又较多沿袭公纸印本的一个新版本。  相似文献   

19.
黔北地区广泛分布着宋代石室墓,与川渝地区保持着一致性。"四神"雕刻普遍流行,是川渝黔地区宋墓中的主要装饰题材之一。北宋墓因发现数量较少,其四神情况不明晰。黔北地区宋墓"四神"雕刻似乎有一个由侧壁龛底、顶(藻井)往侧壁中间发展,摆放的方向从横向往竖向演变的过程,而朱雀、玄武,一般置于墓顶藻井壁和横梁上。"四神"在宋墓里,除具装饰作用外,均与道教信仰的兴盛有关。而到南宋中期,以杨粲墓为代表的圆雕龙虎柱的表现形式,更多表达的是杨氏家族作为地方土司首领的身份、地位,彰显其势力之强大,蕴含了更为丰富的意义。随着南宋晚期川渝地区造像之风的衰退,宋墓石刻装饰大幅衰减,而贵州黔北的土司墓葬"四神"的表达,逐渐隐藏于棺床下的腰坑里,与道教堪舆的兴盛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0.
马金花 《文物春秋》2005,(2):16-19,31
唐代是墓葬壁画的一个黄金时期山西地区虽然发现的唐代墓葬壁画不多,但其表现方法独特,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着承继北朝的绘画风格,同时也有唐代墓葬壁画所具有的各类表现形式,形象地描绘出了四神、星象、人物、驼马及树下老人等内容,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唐代绘画艺术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