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兴 《世界历史》2001,4(6):38-45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39年到1945年战争结束后,无论是在战前短暂的和平时期,还是在炮火连天的激烈战争环境中,苏联从没有忘记,也从不忽视对东欧地区的争夺。它先是与法西斯德国,继而与英国,最后与美英集团多次谈判、斗争和妥协,对该地区进行了多次划分和交易。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有专,涉及的作倒不鲜见,  相似文献   

2.
3.
4.
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基本状况及政策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向国外派遣大量专家和顾问 ,是冷战时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别现象。本文以大量中国地方档案和俄国解密档案及当事人回忆为依据 ,讨论了 2 0世纪 5 0年代在华苏联专家的基本状况。作者认为 ,1 0年之间约 2万名苏联专家来华 ,完全是中国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中苏双方对短时间内大量专家来华都缺乏必要的准备和严格的管理 ;1 95 4— 1 95 6年是专家来华的高潮 ,受波兰事件影响 ,从 1 95 7年双方加强对专家来华的控制 ;1 95 7— 1 96 0年中国实行少而精的原则 ,特别要求增加国防新技术专家 ,但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专家工作停顿。苏联派往中国的专家人数最多 ,时间最长 ,加强这一课题的研究 ,对探讨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特点 ,分析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 ,以及思考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具有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5.
6.
苏联实行经济改革6年以来,未能扭转经济发展停滞的局面,尤其是最近2年,国民经济状况更为恶化,曾宣扬一时的食品纲要未能实现,加速发展战略的第12个五年计划的贯彻也已落空。目前苏联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处在危机状态,社会的进程和形势仍没有向好的方面变化,甚至在继续恶化,迄今为止没有能够遏制住经济增长放慢的进程。1990年是第12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苏联国家统计委员会发表的数字表明,这一年经济发展出现了苏联历史上首次负增长。与1989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2%,  相似文献   

7.
于群 《日本学论坛》1989,(2):11-14,19
“苏联也是亚洲和太平洋国家”。这是戈尔巴乔夫在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向全世界再次明确的表态。尽管苏联2/3领土位于亚洲,但苏联过去从来没有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这里,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一直是苏联全球战略的“非重点”。近年来,在对历史的反思中,苏联终于发现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外交  相似文献   

8.
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绪贻 《史学月刊》2001,(3):103-109
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执政后,面对美国的严重农业危机、农民悲惨处境和反抗浪潮,实行了以<农业调整法>为主要内容,以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控制农产品产量为目标的农业政策.罗斯福政府的农业"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改革虽然只是一种农业资本主义的结构改革,而非革命性的改革,更未促成一场社会革命,但它保护和促进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使美国的农业和工业一样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古晚期以来,法国政府农业经济政策包括赋税政策,经历了重视、解放、保护、补贴农业的过程。中间虽时有逆转,但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现在的法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尽管如此,法国政府仍然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厉行惠农政策。法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农业经济政策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二战期间苏联俘虏了大量战俘,为了弥补国内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尽快恢复和重建国民经济,抵补战俘关押开支,战后苏联在建筑、伐木、采矿和冶金等多个领域中使用战俘劳动。随着战后苏联物资供给状况和劳动条件的改善,劳动组织形式的改进和奖惩措施的出台,以及反法西斯宣传和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战俘的敌对情绪逐渐消解,劳动积极性和劳动效率不断提高。战俘不仅弥补了战后苏联劳动力的严重不足,还为战后苏联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1.
自世界上最早的经济特区——意大利的里窝那港建立至今,已经历了400多年。其间,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相继出现,几乎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世界已有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600多个,其贸易额占全世界贸易总额的10%以上。苏联的经济特区建设起步很晚,至今虽只有5年多的历史,但发展速度很快,现已由理论探讨步入实践阶段。  相似文献   

12.
经济结构的改造是苏联目前经济改革中必须解决的新课题,是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种成分、各组织和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的构成,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结构包含的范畴很广,它既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的结构,又涉及生产力方面的结构。只有合理的经济结构才能使国民经济持久地、稳定地保持一定速度发展;反之,经济结构不合理,必然引起各  相似文献   

13.
资源毁坏,环境污染,人的健康恶化……这个世界性的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今天在苏联变得越来越带有灾难意味了。这个泱泱大国的丰富自然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着。据估计,按照目前的开采方式,苏联石油储备将在2015年之前告罄,森林的滥砍滥伐,只需几十年就会使大片国土荒漠。伏尔加河、贝加尔湖、里海将要成为死河、死湖、莫斯科、列宁格勒、顿巴斯等大城市的污染指数令人咋舌。全苏人均寿命已下降到69.5岁(莫斯科人——65岁)。苏联儿童死亡率为发达国家的2.5至5倍。据专家预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开始谋求联合中国一致对付日本,在援华抗日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援助中国,这些援助是真诚的、具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性质的,对中国抗日战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西方国家虽然工业化发展较早,但一直没有放松对农业的宏观调控,政府对农业的计划管理、财政补贴、科技力量的投入等,都是非常重视的。这里略述美、法、日本、以色列四个国家的农业政策与管理概况,它们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人多地少,耕地面积少、土壤贫瘠,是二战前日本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障碍。通过二战后的起步探索、发展实现、不断完善三个阶段,日本迅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世界农业高度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文章分析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政策,得出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苏联援华抗日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九如 《民国档案》2001,8(4):95-98
中国的抗日战争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1945年“八一五”结束,长达14年之久,在中国人民旷日持久的抗战中,北方的近邻苏联是中国抗战的有力盟友,苏联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的实际需要,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谴责日本的侵略行为,在道义、人力、物力上给予中国大力援助。纵观苏联援华抗日政策的始终,苏联的援华是以服从于苏联本国利益作为基点的,无不蒙上一层“民族利己主义”的阴影,在援华的同时,又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给中国革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
姜南 《世界历史》2002,60(4):38-49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GAP)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改革史。改革的尝试从1968年就开始了,那时共同农业政策刚刚实施。这本身就说明政策有其先天不足,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其进展之缓慢,改革计划之多也颇令人关注,以致于有人戏言,共同农业政策有两种类型的过剩:一种是产品的过剩,另一种是改革计划的过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本试图在此方面做一些探讨,除了考察共同农业政策历史上的各种改革计划,还将着重分析改革中的政治因素,即改革的内部和外部压力,左右改革进程的各种力量,尤其是各成员国对待每项改革的态度及其原因,以及各成员国对改革进程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同苏联的经济往来,已有了一定基础,除为国贸提供货源外,还建立了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1985年,在省中苏友协同苏联滨海边彊区苏中友协派团互访的过程中便开始商讨双边贸易问题。1987年,双方正式建立了边境贸易关系,当年实现了500余万瑞士法郎的易货贸易。1988年的边贸总额达到1200余万瑞士法郎。到1989年3月为  相似文献   

20.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是一个在国际冷战史中占据突出地位的事件 ,对中苏分裂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对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和政策 ,是苏联对印度政策发展变化和赫鲁晓夫推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 ,是自 2 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以后苏联和中国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及国际战略问题上所存在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分歧的突出体现。这些矛盾和分歧成为中苏论战的重要内容和中苏分裂的重要起因及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