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约文化是青海境内的一支土著青铜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同时代的其他文化有着广泛交流和联系,影响并吸收了其他青铜文化因素,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陶器特点.卡约文化陶器风格主要承袭甘青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陶器风格,延续了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原地区形成的以盛食器为主的礼制系统.由于卡约文化地处北方草原文化圈、中原文化圈及西南文化圈的交汇区,所以卡约文化在当时的文化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卡若遗址是发现于西藏昌都县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于1978年经西藏自治区文管会和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发掘,两个单位联合撰写的发掘报告中主要介绍了建筑遗存和生产生活用具。发掘报告中统计完整、记录详细的房址柱洞资料引起了笔者关注,因此尝试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以房址柱洞为主的建筑遗存进行探讨。通过统计分析,柱洞资料反映出了卡若文化在约1000年的发展过程中发展壮大,然后又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从技术分析的角度印证了卡若聚落居民在史前生活中经历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古代保留下来的遗存中陶器最为丰富,承载着我国先民们生产、生活的各类丰富信息本工作是在以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单位对我国早期陶器相关科技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相关考古机构对我国南方广西桂林甑皮岩、江西万年仙人洞、浙江浦江上山等若干典型遗址出土早期陶器的科技研究积累,对各遗址制陶原料的选取和加工、陶器成型及烧成方法等一系列我国早期陶器制作的工艺特,点、技术内涵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南方不同文化区系早期陶器的演变和发展有更加深入、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南洼遗址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南、嵩山南麓,包含了二里头、殷墟、周代、汉代及金元时期等多个时代的文化遗存,而以二里头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该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数量大、种类多,按照用途可分为炊器、盛储器、食器、酒水器、生产工具等,其中以日常生活用具炊器、食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临沧市的那蚌遗址,位于澜沧江的一级台地上,分布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石器与陶片。石器有打制的石斧、刮削器、石锛、石凿、石刀、石铲和石锤等。陶器纹饰以细绳纹、粗绳纹、刻划纹和戳印纹为主。那蚌遗址的发掘,对了解澜沧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藏族绘画史可追溯到吐蕃王朝早期。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卡若文化遗址中,陶器上用黑彩绘成的三角折线和三角图案等简单的纹饰中透露出的粗放与豪迈,可窥见藏族绘画艺术的萌芽状态。建于公元前一百多年距今有二千年历史的藏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的墙壁上就绘有壁画。公...  相似文献   

7.
岳占伟  岳洪彬  何毓灵 《考古》2012,(12):43-58,1
2008年和2010年安阳工作队在刘家庄北地制陶作坊遗址清理了20多座商代陶窑。陶窑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包括窑室、窑顶和烟道等,下部分包括火门、火膛、火道、窑柱、窑箅、火眼等。遗址所出陶器以豆、簋、盂、瓿、钵、盆、器盖等盛食器为主。该遗址始于殷墟文化第一期,至少延续至殷墟文化第三期。  相似文献   

8.
昌都地区,古称"康"或"客木",与"卫"、"藏"、"阿里"分指前后藏和西部阿里一样,是特指藏东一带。那里的人被称为"康巴",男人则被叫为康巴汉子,伟岸、强悍。一位史学家说,康巴人强悍与其生活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形结构有关。昌都地处横断山区,三条大江与三列大山相列布分,平行骈走。自西而东三条大江依次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列大山则是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达玛拉山—芒康山,真是山岳纵横,峡谷急流。同样,那里的历史也深厚悠长。卡若遗址让昌都出了名卡若遗址应该说是青藏高原的历史遗迹,但是它在昌都附近出土,让昌都…  相似文献   

9.
山东史前时期的陶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塑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山东地区,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通过世世代代的劳动,不仅发明了陶器,同时也创作出一些优美的陶塑艺术作品。据考古资料介绍,在距今大约8000多年以前的后李文化遗址中就有许多陶塑艺术品的发现,这些陶塑艺术品不仅形体较小,且造型简单,制作粗  相似文献   

10.
栗媛秋 《四川文物》2020,(4):110-118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是辽西地区史前研究的重要遗址之一,对该遗址出土陶器进行科技分析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地区史前陶器工艺发展及文化演变。通过对兴隆沟遗址三个地点出土陶器的岩相和成分进行分析,可知该遗址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到夏家店下层文化制陶工艺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时期采用了不同的制陶黏土,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工艺表现出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1.
陶器的产生细石刃文化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它既是产生于漫长的旧石器文化末期的一种原始文化,同时又是孕育下一个时代新的文化。在中东以及欧洲的细石刃文化中,产生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及经济形态,即农耕文化和畜牧文化。在日本列岛的细石刃文化中则是以绳文时代的陶器制作技术为标志。陶器的产生对于扩大人类的食物来源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此,想探索一下西伯利亚、远东的陶器起源问题。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历来被认为不超过公元前4000年。首先,利用粘土做成器形并加以烧制的技术似乎不是从制作陶器开始的。在叶尼塞河上游的麦宁斯卡亚遗址中出土了高9.6厘米、两手呈摊开状的  相似文献   

12.
付永旭 《中原文物》2022,(3):67-77+91
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及相关遗物遗迹,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可以为了解陶器的技术、文化和社会等属性提供最直接的证据。通过有目的的民族志调查,借以从民族考古方面尝试研究陶器生产及其体现出的专业化程度和生产组织方式,可以为研究古代社会的制陶业及相关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这种通过对现存原始制陶作坊的调查,并与考古遗址出土陶器进行对比研究,是探究体现在陶器背后的各种属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考古发现中国古代的酒器产生于六七千年前,最初不过是一些陶器,与生活中的食器、水器不易分开。一套完整的酒具有贮酒器、温酒器、盛酒器、取酒器、饮器等,在汉代时基本定型,沿传至后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河南郾城皇寓遗址出土的二里头文化陶器遗存为主要对象,包括观察陶器的制作痕迹,分析其制作过程、成分结构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皇寓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制作工艺特征。同时,将其与二里头遗址陶器的质地、成分、纹饰以及器物类型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并对杨庄类型进行讨论,认为漯河—驻马店地区陶器特征与二里头遗址的相似性远大于差异性,应归入二里头类型比较合理,而不能单独划分为杨庄类型。  相似文献   

15.
张维萍 《丝绸之路》2022,(3):174-177
陶器是我国出土文物的重要类型,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我国逐渐形成了能够代表不同时代特征的陶器文化。作为甘肃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的玉门火烧沟是出土陶器数量较多的遗址之一。做好玉门火烧沟遗址陶器文物的保护工作,对研究陶器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陶器文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甘肃玉门火烧沟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文物的保护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妯娌遗址出土的铙形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妯娌遗址是在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发掘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在编号为H153的灰坑(窖穴)内出土了1套3件陶器,为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所不见,且外观若商代铜铙之形,故暂以"铙形器"称之.本文拟对铙形器的形制与性质等做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四川文物》2021,(3):95-103
通过X射线荧光(XRF)法对麦坪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62件陶器进行成分检测分析,发现新石器时代陶器中的P2O5成分含量远高于商周时期陶器,其平均值从3.58%下降到1.28%,表明该区域陶器采用了高磷含量的原材料。这一规律与狮子山、龙王庙新石器时代遗址类似,证明它们在制陶工艺上采用了类似原料配方。类似的陶器制作工艺、相似的陶器风格,充分说明汉源谷地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为同一文化面貌。采用高磷含量原材料这一技术手段,明显有别于汉源谷地周边同时期遗址,也为汉源谷地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为一新的文化类型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8.
老虎墩遗址位于江西省靖安县城西北约15公里,在高湖镇中港村邓家自然村东约200米的台地上。2009~2010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靖安县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揭示出从史前时期到明代中期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对老虎墩遗址的史前遗存进行了介绍,分为下层遗存和上层遗存。下层遗存有房址、道路、灰坑等,出土有石器和陶器;上层遗存有墓葬、房址、灰坑,出土器物主要是陶器。下层文化陶器表现出较早的形态,初步推断其年代在距今6000年之前;上层文化可能是江西省一支新的古文化类型,年代距今5000~4500年。  相似文献   

19.
桦树河口遗址位于于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桦树村,该遗址可分为二期,一期遗存发现有一段基石遗迹,出土的遗物多是在基石堆积的缝隙中获取,主要有陶器和石器。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有少量夹砂黑褐陶和黄褐陶,手制,烧制火候较低。二期地层中出土了少量遗物,主要是陶器和铁镞。初步推断,遗址一期文化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二期相当于汉代。  相似文献   

20.
杨剑  霍耀  郭梦 《中原文物》2022,(3):49-57+145
宁夏隆德周家嘴头遗址是一处仰韶时期制陶业特征显著的聚落,经过连续的发掘共清理陶窑42座,其中仰韶晚期陶窑33座,陶窑的数量之多和分布密度之大在其他同时期遗址中较为少见。周家嘴头遗址仰韶晚期遗存最为丰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标本,这为我们研究当时陶器制作与生产提供了实物证据。我们基于周家嘴头遗址发现的陶窑和出土陶器开展了多次的陶器制作及烧制实验,从而对周家嘴头遗址仰韶晚期整个制陶业的操作链技术及生产方式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