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人文地理》2020,(1):64-65
跟踪报道青藏高原湖泊科考队个把月,发现科考工作不仅要有相当的专业水平,要当好一名科考工作者,还须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练就10大“武功”。以青藏高原湖泊科考队为例,科考队员还必须具备这些超乎常人的体魄和特质。  相似文献   

2.
“我多想去看看天堂,踏上那高原青色的山梁。我多想走进可可西里,深情地扑入她寂寞空旷的怀里。”刚刚入秋,可可西里开始封冻。这正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科考队员进入这片土地的最佳窗口期。趁着路已冻、湖未冻—他们在可可西里天寒地冻的严酷季节进发,深入腹地对近10个湖泊进行综合考察。可可西里,号称千湖之地,她拥有青藏高原上最密集的湖泊、极其多样的湖泊盆地和高海拔内陆湖泊地形。  相似文献   

3.
《西藏人文地理》2020,(1):10-17
为何要进行青藏高原研究?青藏高原第一次科考和第二次科考有什么区别9湖泊科考主要考察些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西藏人文地理记者在青藏高原湖泊团队可可西里科考途中,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朱立平。青藏高原面积有26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相似文献   

4.
《西藏人文地理》2020,(1):102-109
深入了解青藏高原,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这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自20世纪70>开始,国家对青藏高原实施了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简称“第一次青藏科考”。由于自然条件过于恶劣并受科考条件所限,“第一次青藏科考”对可可西里的考察在1989—1990年方才启动。在1989年预考察的基础上,1990年5月21日-8月23日,由34个单位共68人组成的科考队,19台车对可可西里开展了涵盖20多个专业的综合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5.
7月28日,“2005年珠穆朗玛峰登山科考测量活动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隆重举行。4、5月份在高寒的珠峰地区登山、测绘和科考的勇士们,今天又相聚在夏天的首都。会上,17名成功登顶的登山测量队男女队员获颁  相似文献   

6.
科考途中多艰辛 此次神农架之行给追踪组的任务,是对盛传有奇异动物的地区进行内容包括生态环境、地形地质、考古和野生动植物的实地考察,并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采食种类、分布区域进行分析,为后期重点考察奠定基础。 5月下旬一天清晨,连续三天的阴雨终于停了,天色放晴。6点半,一大锅面条、一颗包菜再加两勺猪油解决了科考队员的早餐。四名跟踪组成员趁着早凉,轻装向东南方走去。此去的考察区域是燕子垭东南的贺家  相似文献   

7.
书讯     
正《青藏光芒》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呈现青藏高原科考研究历程的纪实之作。通过全程追访描述,再现了地球高极之上的科学攀登。重点叙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导的青藏科考各阶段,特别是1973-1992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首次进行较大规模考察的经历和成果,以及其后至今二十多年间,青藏研究事业在参与国家重大基础科研计划、参与国际科学界全球变化研究中,不仅在地球系统科学各领域取得  相似文献   

8.
’99中国德祥澜沧江源头科学探险考察队的最后三名队员于8月5日平安返回北京,它标志着澜沧江源头科学探险考察的野外工作胜利结束。4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往事,17名科考队员的音容笑貌,使我终身难忘。出发第一天晕倒了四个人7月1日,我们18名科考队员从西宁出发踏上了寻找澜沧江源头的漫漫长路.大家心里既自豪又激动。坐着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越野吉普车.带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海事卫星通讯设备、电视现场传送设备.GPS卫星定位系统.激光测距仪、流速流量仪及最新型的笔记本电脑等,我们将完成国内、国外13个探险队都没有搞清的一个地…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数千科学家先后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在这支队伍之中有—位名叫边巴次仁的科考队员。他不仅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的少数民族。也是惟一到达南极的藏族同胞。1999年11月。边巴次仁受中国气象科学院和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的委派。乘坐名的南极考察船“雪龙号”前往南极。在那里,他度过了15个月难忘的科考生活。  相似文献   

10.
19国家医疗队到达拉萨。国家医疗队在西藏播撒光明98年9月4日,上午11时,“日光城”拉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自给正在西藏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国家医疗队打来了电话,代表国务院向全体医疗队队员表示慰问,对藏族同胞手术后复明表示欣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