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30日下午,由上海造币厂、上海市钱币学会、上海美专校友会、上海综合开发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陈坚钱币艺术作品展”,在位于欧阳路580号的上海朱屺瞻艺术馆拉开了帷幕。陈坚同志作为一名现代钱币设计师,举行个人钱币设计艺术作品展,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2.
更正     
《钱币博览》2006,(4):46-46
“陈坚画意书法钱币艺术作品展”于10月14日在上海举行。陈坚.60年代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以后长期工作于上海造币厂。任高级工艺美术师。设计的各类金银纪念币、大铜章达300余种。其设计的83年版熊猫金币,曾荣获当年“世界最佳金币奖”。如今退休后探索中西绘画和书法。  相似文献   

3.
正为纪念江苏省收藏家协会清代江苏钱币研究收藏专业委员会的成立,由江苏省收藏家协会授权发行"清代江苏钱币艺术大铜章"(下简称铜章)。铜章直径80毫米,圆形。采用一次浇铸章坯,二次压印成型的工艺,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铸币工艺的同时,又以现代造币工艺对细节和浮雕做到精致的还原。发行时间为2019年5月,限量发行399枚。零售价600元一枚。铜章色泽为合金本色,未经过二次氧化以及涂层处理。铜章材质经过SGS检测,符合GB28480-2012要求,达到环保标准,适  相似文献   

4.
2006年9月2日,为期一周的《上海·扬州钱币雕刻、书画、摄影艺术联展》(简称“艺术联展”)在江苏扬州八怪纪念馆拉开帷幕。这是上海造币厂首次在全国公众面前揭开自己尘封的面纱,为社会大众零距离观赏当代中国造币设计、雕刻艺术和钱币精品搭建平台。为配合这次不同寻常的“艺术联展”,上海造币厂特设计铸造了一枚以“扬州八怪”为题材的纪念大铜章,直径80毫米,材质为黄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枚有新意的大铜章会令人爱不释手。《大铜章在中国》这枚章是2003年上海召开大铜章学术研讨会时由上海造币厂铸造的.可称为一枚完美的精品章。此章在筹备会议时即着手设计.从构思到定稿,前后达半年之久。在此期间的多次会议中.陈坚先生把设计的稿件介绍给藏友.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进行修改.最后定稿完成。  相似文献   

6.
“国际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第九届年会”于 2 0 0 2年 1 0月 1 4日至 1 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为纪念这一盛会首次在中国举办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发行一枚银章 (见图 )。该银章含 99 9%纯银 ,1 0盎司 ,直径 70毫米 ,发行量为 50 0枚 ,由中国钱币博物馆王安设计 ,委托上海造币厂加工制作。一、设计新颖 ,寓意深刻“国际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第九届年会银章”(以下简称“年会银章”)的设计非常新颖 ,她运用国际上流行的设计理念 ,现代的表现方法 ,用非常简洁的艺术语言来表现主题 ,做到了“惜墨如金” ,“以少胜多” ,与传统的设计相比形成…  相似文献   

7.
数年前,在旧货地摊上,我偶然发现了一枚来自东瀛“富士秀峰”的方形的大铜章,它精美的制作真叫我爱不释手,我购下了这枚章,从此萌发了收藏旅游纪念品的兴趣。 我的藏品,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特色。有大铜章、小摆件,不同时期、不同特征、不同意义、不同形态,多姿多采丰富极了!清末年间建造  相似文献   

8.
王安 《中国钱币》2004,(4):65-68,58,F004
今年正值马来西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交30周年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之际, 马来西亚方特别制作了“马来西亚—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交30周年(封底图1,图2)”及“郑 和下西洋600周年(封底图3,图4)”两枚铜 章以示纪念。承蒙多方垂信,笔者有幸应邀 承担了两枚铜章的设计工作。铜章作为集绘 画、雕塑、金属加工等于一身的艺术品,以 绘画为设计语言,以浮雕为表现方式,以铸造 技术为实现手段。设计思想的定位是否准确、 设计语言的表现是否完美、浮雕的创作是否 再提升,对工艺技术的应用是否合理有效, 将是铜章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 设计思…  相似文献   

9.
中国钱币珍品系列纪念章新闻发布会6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国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钱币学会理事长黄朝治,中国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钱币学会秘书长郁祥祯和钱币学家马定祥、孙仲汇等出席了发布会。上海造币厂副厂长孙宝根在发布会上宣布:“中国机制银元铸行100周年纪念章”五万套已于5月底基本售完,为信守限额发售五万套的诺言,今天公开举行该纪念章原模的封存仪式,另外,从6月25日开始发售中国钱币珍品系列纪念章第一系列15枚中的一枚——“大元国宝”铜质纪念章,今年计划还将发售“道光寿星银饼”铜质镀银纪念章、“大清金币”铜质镀金纪念章和保德铜贝铜质纪念章。  相似文献   

10.
2003年5月30日,上海造币厂钱币研究会召开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上海造币厂钱币研究会成立于1990年11月,属中国钱币学会团体会员。在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期间,编纂完成了《中国当代大铜章》和《中国当代币章鉴赏与收藏》两本书。研究会与造币厂党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大铜章是由古代的压胜钱(花钱)演变而来。现代大铜章因其题材自由度广,设计艺术性高.雕刻表现力强,加工工艺新,发行数量少,既能珍藏又能把玩等优点而深受钱币爱好青睐。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大铜章收藏热方兴未艾,有些大铜章在市场上已被炒到了天价。为什么现代大铜章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大铜章是由古代的压胜钱(花钱)演变而来。现代大铜章因其题材自由度广、设计艺术性高、雕刻表现力强、加工工艺新、发行数量少、既能珍藏又能把玩等优点而深受钱币爱好者青睐。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大铜章收藏热正方兴未艾,有些大铜章在市场上已被炒到了天价。为什么现代大铜章有如此大的魁力呢?中国钱币博物馆戴志强馆长曾说过:纪念章和货币在文化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特别是由造币厂设计生产的纪念章,与货币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设计师、共同的雕刻家,甚至是一样的操作技术,大致相仿的工艺流程,所以造币厂设计生产的…  相似文献   

13.
艾克拜尔向中国钱币博物馆捐献钱币人民银行新疆喀什地区分行干部艾克拜尔·吾买尔同志于1993年5月通过正在新疆进行考察的中国钱币学会丝绸之路货币考察队向中国钱币博物馆捐献了一批钱币。这批钱币是艾克拜尔同志收集的全部藏品,有金、银、铜三种,其中包括察合台金币、喀喇汗铜币、红钱、清末民国银币等共计215枚。中国钱币博物馆对艾克拜尔同志给予了表彰和奖励。艾克拜尔向中国钱币博物馆捐献钱币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钱币收藏的业余爱好者,虽然专业是搞机械的,可是业余时间却用来收藏和研究钱币。在我的为数不算很多的收藏中,有几十枚藏币,这吸引我关心所有能接触到的有关藏币的研究,我的收藏品中,有一枚五桑吉银币的铜样,对此,我做了一些研究关于五桑吉银币,1992年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忡国历代金银货币通览·近代金银币章卷》中刊载了1953年西藏地方政府制造的‘嗓p丁’(五桑吉)银币的原大及放大照片,还有基本数据及简要说明,没有提到此银币的铜样。但是,在美克劳斯《世界硬币标准图录》的有关中国硬币标准图录中却有所提及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藏于故宫养心殿正脊正中脊筒内的"嘉庆六年"款宝匣内所藏24枚"天下太平"钱币的科学分析,探讨了这些钱币的材质、制作工艺及历史背景,研究表明:1.钱币材质主要为金和银,按照国际通用的K金计量标准进行计算从14k-18k金不等;2.钱币两面的文字、地章、内廓、外廓均为人工錾刻制成。  相似文献   

16.
1984年10月10日至17日,南京手表厂十名工人,在市钟表工业公司及厂方支持下,举办了一次钱币展览。展出的有春秋战国时期齐刀、铜贝;新莽金错刀、大小泉等一千二百多枚古今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石河子市钱币学会在石河子艾青诗歌馆举办了新疆钱币展览。这次展览共展出新疆钱币500余枚,实物展板38块,宣传图板36块,这是“7.5”事件以来,石河子市钱币学会组织的第15次展览。  相似文献   

18.
经过四年多的筹划准备,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钱币》专题展览于2011年与广大观众见面了.展览选用的1700余件古代钱币等文物,是从国家博物馆20余万件钱币及与钱币有关的藏品中挑选出来的,浓缩了中国古代钱币的精华. 《中国古代钱币》专题展解析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钱币种类丰富,既可以全面体现货币发展史,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专题展无论从哪一个主题着手都可以组织成有较好陈列品、有相当观赏程度的钱币展.国家博物馆是向世界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窗口,钱币展的陈列制作者考虑到展览的可视性和主要受众层次等方面因素,以馆藏藏品丰富质优为基础,初步将展览主题定位在侧重展示钱币文化上.  相似文献   

19.
包善发 《钱币博览》2006,(3):F0003-F0003
在我众多的藏品中.最令我爱不释手的可要算那枚重达9000克,直径350、厚25毫米的“世纪宝钱”了。它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吕济民先生题词.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坚先生设计。由于其所具有的完满的创作手法.以及先进的铸造工艺,被誉为最有特色的铜章。  相似文献   

20.
莫辉 《钱币博览》2001,(2):46-46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钱币学会组织小型钱币专题展览,要求有大家出展品捧场。整理杂物中翻到数年前用几十元买得一枚背有跑马的崇祯通宝(“跑马崇祯”)。中国古代铸币钱背处有些有字,如制造地、钱重或币值等,动物纹样并不常见。而这枚“跑马崇祯”却是如此与众不同,特别是这些“构成要素”又偏偏正合日后“闯王”李自成进京、明皇朝就此覆灭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