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龙山造象,位于城南二十里武家村东约百米的九龙山北部山角下。该处三面环山,遍坡秋禾,满山果树,为一清静幽美的小盆地。造象共有六龛:第一龛西向,在最南部,方形,上刻垂帐。龛高60、宽60厘米,本尊为卢舍那佛,跌坐于须弥座上,旁为阿难、  相似文献   

2.
蓬溪县在文物普查中,共发现唐至明清各历史时代的摩崖造像二十九处,填补了我县文物门类缺少摩崖造像的空白。现仅以新开寺刻有题记:“唐贞元元年(785年)”及“咸通元年(860年)”的两龛唐代摩崖造像,试述其造像特点。 新开寺,位于蓬溪县三凤区旌忠乡,新开村北约100米的黄桶坡脚。造像分布在长8米、高2.40米,距地表0.78米的青砂石石壁上。从左至右四龛,大小造像四十三尊。 一号龛:长方形平顶  相似文献   

3.
《文物》1954,(4)
編号:第○四○号类型:摩崖龕建造時代:魏内容造象:只存正坐佛一躯,未經后修。按姿态当为垂膝,但今腿部已残缺。两侧壁间所存橛眼,可知原立有造象四躯,今全失。壁画:佛后尚可见圆背光,龛口頂壁有宝盖残痕,余不能辨。编号:第○四一号类型:摩崖龛建造時代:魏内容造象:正坐佛一躯,未经后修。左侧造象無存。右侧只存残座。壁画:全不辨。编號:第○四二号类型:摩崖龕建造時代:魏内容造象:正坐佛一躯,余全失。  相似文献   

4.
夹江县文管所在1987年4月的文物普查中,在吴场乡的白龙村牛仙寺附近,新发现一处大型的唐代摩崖造像。经编号统计,共有254龛,造像2760余躯。最大龛高350厘米,宽400厘米,深208厘米,一般龛面积约1平方米左右。龛中造像最多的达320尊,最大的造像高近3米。共发现造像题记8幅,年代最早的为贞元三年(787年);最晚的为咸通十五年(878年)。该处摩崖造像镌刻精美,内容丰富,保存较完好,但因交通不便,造像过去少有人知道。这次普查中,我们对造像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整理,现将其主要情况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5.
<正>香坛寺位于四川省安岳县石鼓乡双渠村[图一],共有六龛(碑)五十九尊像,主要镌造地藏与十王地藏像[一],全部刻在一块巨石北侧上部[图二]。龛上方有人字形沟槽及榫孔,当为古时防雨之龛檐与引流举措。现今岩外的木构屋殿,是村民二○○○年集资所建,可起防风遮雨的保护作用。此块巨石位于双渠村北一处坡地上,长达十一点五米,最宽处约六米,高约五米,南端较尖,北面较平。龛像都雕凿于北侧,距地面一点八米以上。石位原先较  相似文献   

6.
绵阳唐代佛教造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绵阳,唐代为绵州、巴西郡,隶剑南道,经济文化十分发达,至今绵阳境内尚存有丰富的唐代遗迹。其中,数量较多,保存较好的,当是佛教造象。这些造象计有16处,总计大小龛有上千龛,造像数千尊。有关这些造像,在色伽兰先生《中国西部考古记》一书和郑励佺、杨曾威先生《三台县千佛崖造像及赴岩之考察》一文中均有提及。1987年文物普查,我们查勘了这些造像,现将资料整理出来,并对有关问题作一些探讨,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巴中南龛佛教胜迹,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笔者今年春节期间漫游南龛,在众多的碑碣林中,发现了民国卅五一卅七年(1946-1948年)间巴中官绅们所凿净瓶、送子、如意轮等不同法身的三龛观音像侧的三通碑记(以下简称《观音镌像记碑》),很有历史价值,它是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土地革命和民国末年封建土豪劣绅和地主阶级对革命态度的重要实物资料。此三龛不同法身的观音像,分布于南龛不同的三个地段。净瓶观音像造于民国卅五年(1946年),位于距地面1米高的南龛10号窟左侧,为国民党巴中县长孔庆镒及其僚属们所献;送子观音像,造于民国卅…  相似文献   

8.
1983年5月,我们在洛阳市郊区邙山乡徐村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了一批唐代石刻造像,是近年来该村在平整土地时出土的。其中的三件唐代造像和七级佛塔颇为重要,现已收藏在洛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报导如下: 一、观世音菩萨造像龛这个造像龛,是1974年春该村社员在村北约200米的梯田里平整土地时,在距地表深约0.6米处发现的。龛通高114、宽66.5、厚  相似文献   

9.
六神台位于江苏灌云县伊芦山西峰一个山头上.台面东边的石壁上有五尊佛像和一尊力士像.台下石壁上的群佛造象,分成若干个小龛.虽经多年风雨剥蚀,大多数佛象的坐立姿势,仍依稀可见,共有40多尊佛象.所有佛象均属高浮雕.在群佛造象顶端石壁上,还保留了当时的建筑物榫眼、构成“人”字形的遗迹.  相似文献   

10.
净慈寺是杭州著名的禅宗寺院,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寺后慧日峰北麓山腰处的石佛洞与无名洞造像应为吴越国净慈寺的重要组成部分。石佛洞内现存的造像主要有正壁大龛内的三世佛坐像与南壁上层大龛内的卢舍那佛并骑狮文殊、骑象普贤像,二龛均应雕造于公元954年净慈寺创建后不久的10世纪50年代。其中,石佛洞正壁大龛的雕凿应略早一些。二龛为研究杭州地区的三世佛与卢舍那佛崇拜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特别是施双手上举这种特殊手印的卢舍那佛三尊像龛,应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此类龛像。无名洞内的小龛应表现西方三圣像,雕造年代也应在十世纪中期净慈寺开山建寺不久,反映了西方三圣像在吴越国流行,并且继承着唐代造像样式。  相似文献   

11.
李裕群 《文物》2021,(2):59-71+96
<正>剡溪石城山龛像位于浙江省新昌县西南南明山。龛像分为弥勒大佛龛(即宝相寺)和千佛岩(即千佛院)两处,是南朝最重要的石窟造像之一。宝相寺依山而建,现有五层木构高阁,连接山崖龛像。据文献记载,梁时大佛雕造完成后,即修三层台及佛阁[1]。现存阁内崖面开一敞口形大龛,形制与南京栖霞山南朝无量寿佛大龛类似。千佛岩位于弥勒大佛龛西北,两处相距300余米(图一)。  相似文献   

12.
1959年7月,西安市建设局在城东北隅外五百米处修下水道时,发现十尊贴金画彩石刻造象。即由西安市文管会进行清理,同年11月移交陕西省博物馆。这批造象除两尊为青石外,余均是白石雕刻,石质细致颇似所谓蓝田汉玉。这些造象同出于口径为一米的圆形窖穴中,距地面深约十米。出土时相互叠压,因而大多残伤。依造象的形制可分为  相似文献   

13.
巴中西、南、北龛和水宁寺石窟,一向被认为系初盛唐作品。1987年的文物普查中,在西龛16号窟发现前蜀永平三年的“检得大隋大业五年造前件古像”的题记(图一)对唐巴州刺史严武《南山表碑》“其州南二里有前件(代)古佛龛一所,旧石壁镌刻五百余铺”的记载,起到了呼应作用(图二)填补了誉为“石窟之乡”的巴中在唐以前无石窟的空白。现将调查的情况,简要叙述于后: 西龛,位于巴中城西两公里的城守乡一村,与著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龛毗邻。石窟居于山之顶部和中部,分布在总长二百八十五米,离地  相似文献   

14.
《四川文物》2021,(3):64-78
龙门垭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盐亭县,现存造像龛24个,像龛形制虽较小,但龛像整体保存较好。造像主题为佛道并造,佛教造像内容有观音像、弥勒像、七佛等,道教造像内容有多龛天尊、老君并胁侍的组合像。龙门垭摩崖造像保存有完好的造像题记一则,是四川较少具有明确隋代纪年的造像群之一。通过对崖面遗迹特征、造像龛形制特征、造像组合与题材特点综合分析,初步判断龙门垭摩崖造像始凿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主要开龛造像的年代为隋至初唐,其中第一阶段隋代造像的风格特征具有南朝造像遗风。  相似文献   

15.
北魏《一千人为孝文帝造九级一躯》碑,1918年被《河朔访古新录》的作者顾(亠爕)光在河南汲县周湾村田间发现,并收录该书和《河朔新碑目》。碑在“文革”中被砸碎而荡然无存。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藏有1921年后拓本。高1.98,宽0.89米。首为弧形,下刻一龛,龛下刻阴文篆书“上为孝文皇帝造九级一躯。”碑文正书28行,行34字有界格。刻于北魏正始元年(504年)正月七日。碑文下端刻隋开皇五年(585年)游妙所刊的移碑记,正书28行,行9字。碑阴题名24列,能辨认的仅存10列,均为杨姓。因为该碑被发现时,它的下半部久埋地下,所以碑的上半部份多损泐,下半部份较清晰。《河朔访古新录》称为《比丘法稚与宗  相似文献   

16.
山西昔阳石马寺石窟及摩崖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马寺摩崖造像,位于山西省昔阳县洪水乡石马村北,东北距县城12公里,东依石马山,西临石马河(图一)。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始凿群像于三沙岩巨石周围,巨石排列呈“品”字形。北侧巨石最大,四面皆镌龛像。南侧巨石背靠石马山,西、北二崖镌造龛像。西侧巨石位置偏低,仅东崖镌造龛像。北宋熙宁年间因像造寺,环巨石券围廊,兴建殿宇,并  相似文献   

17.
宜君县秦家河摩崖造像共4龛。其中1、3、4号龛为佛教造像,2号龛为道教造像。1、2号龛造于西魏,3、4号龛造于唐代,是研究这一时期造像艺术和宗教信仰及民族融合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莫高窟记》及其历史背景莫高窟记右在州东南廿五里三危山上。秦建元之世,有沙门乐僔仗锡西游至此,遥礼其山,见金光如千佛之状,遂架空镌岩,大造龛像;次有法良禅师东来,多诸神异,复于僔师龛侧又造一龛:伽蓝之起,肇于二僧。晋司空索靖题壁号仙岩寺,自兹以后,镌造不绝,可有五百余龛。又至延载二年,禅师灵隐共居士阴祖等造北大像,高一百册尺;又开元年中,僧处谚与乡人马思忠等造南大  相似文献   

19.
<正>贾思兴造弥勒像龛,又称"贾思兴百八十五人等造弥勒像龛"、"北魏弥勒造像龛"、"道晗造像碑"等,1976年3月河南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1997年入藏河南博物院。北魏孝昌元年(525年)雕造,石灰岩质,四面环刻。郑州市博物馆于1980年3期《文物》上发表《河南荥阳大海寺出土的石刻造像》一文,对所出造像进行了简要报导。  相似文献   

20.
剑川石钟山石窟石钟寺区第8号窟,座落在石钟寺后一垛巨大的石崖右端,背靠东南,面向西北,开凿面积约9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由大小不等之9个小龛组成,分别雕有佛、菩萨、天王造像。在上层4龛正中显目处,增长天王、持国天王两龛造像之间,有一稍大之拱门形龛洞,龛洞高0.9米,宽0.6米,深0.65米。龛洞内壁两侧平底上,阴线刻两铺佛、菩萨、侍从造像。龛洞迎面正中须弥座之莲台上,雕一高0.42米之锥状物,中间刻一凹槽.酷似女性生殖器之外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