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荥阳郑氏的入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荥阳郑氏是我国中古时期最著名的士族之一.这一家族兴起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先后在南北朝和唐中后期出现了两次鼎盛的局面,唐末五代以后逐渐归于沉寂,绵延不绝一直维持比较强盛的时间长达七百年之久.(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第60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笔者依据有关墓志和其他记载对其入仕途径略作探讨,敬祈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李皓  周晓薇 《文博》2021,(1):74-77
新出隋开皇三年(583)《折娄罴墓志》是一方值得引起重视的中古胡族姓氏新史料,结合之前同地所出土唐永隆元年(680)《折娄惠墓志》,展现出史籍不存的折娄氏一族在中古时期的社会地位与生活辙迹,为研讨中古民族融合与姓族迁变提供了珍贵信息。  相似文献   

3.
《文献》2021,(4)
唐石经碑式改变了汉魏石经"一行直下"的形式,而采用"分层横刻"这一类似于后世刻帖的经文排列形式。结合中古书册制度,碑刻书丹、镌刻流程以及唐石经前身"壁本"形制等影响唐石经碑式形成的诸要素,可以推测唐石经采用"分层横刻",是为了在不改变传统碑石形制基础上,最大程度保留当时经籍写卷形式,减少书丹和阅读的疲累,是在长幅的中古写卷与直立的碑刻之间作出的折衷,客观上利于拓印后的装裱与流传。同时,始自大历五经壁本的"壁经"传统,可能使得唐石经在安排经文书刻形式时将连成一体的碑石视作整个宽广的平面,不受单个碑宽的限制,更多考虑经文底本的构成形式,从而采用了以卷为中心,而非以碑为中心的排列方式,因此在"分层横刻"碑式基础上伴生了"跨书"这一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4.
就迄今的出土情况而言,吐鲁番随葬衣物疏最早见于姚苌白雀元年(即前秦建元二十年,公元384年),最晚为唐永徽六年(655年),时间跨度超过270年,是研究中古时期西域宗教民俗文化及其与内地关系的一种重要文物,  相似文献   

5.
吴炯炯 《中华文史论丛》2013,(3):175-193,400
于惟謙,雖然在唐中宗時官至宰相,但是兩《唐書》無傳,《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也不載其家族世系。近年來新出土的其母墓誌,爲我們研究該支于氏家族的世系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資料,彌足珍貴。以新舊出土的墓誌材料爲主,加上從傳世文獻中鈎沉所得資料,可以較爲完整地復原中古時期于惟謙家族的世系,並可考證于惟謙歷官行年以及該支于氏的郡望來源。  相似文献   

6.
依据囊括族姓数量,中古谱牒可划分为"单姓谱"和"诸姓谱"两大类型,而"单姓谱"又可分为"皇族谱"和"庶姓谱","诸姓谱"亦可分为"氏族谱"和"州郡谱",此为中古谱牒的"二型四类"。唐后期,四类谱牒均呈现出新面貌,开启了宋代以降谱牒形式变化的先声。唐宋间谱牒的承袭关系,可为今人重塑中古谱牒提供参考。从世系记录来源的视角,中古各类谱牒可划分成如下层级:"庶姓谱"最为基础,"皇族谱"层级稍高,"州郡谱"是"庶姓谱"的上级,"天下氏族谱"较"州郡谱"又高一级,"专类氏族谱"与"天下氏族谱"大体相当或稍低。中古谱牒的类型与层级的理清,为考察中古谱牒的形式、内容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有唐圣历二年(699)《王美畅墓志》一方。本文依据相关墓志资料及传世文献,首先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乌丸王氏世系进行了补正,其次探讨了王美畅的仕宦经历,最后对王美畅家庭成员的情况进行了梳理,以期对中古时期乌丸王氏家族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长城,璀璨的中华瑰宝。它是我国古代一项军事防御工程,一道横亘我国北方绵延万里的古代城墙。万里长城以其工程浩大,历史悠久,气势恢宏而著称于世,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987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它列入“世界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项目”。 修筑历史上下两千年的巍巍长城,自秦代以后,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辽、金、明各朝都对长城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筑和增建,只有唐、宋、元朝仅对原有长城的关城隘口进行整  相似文献   

9.
<正>由胡戟、荣新江两位先生主编的《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中收录了《成善墓志》和《武万秋墓志》。两方墓志均系首次刊布,其全名分别为《唐故主簿成君墓志铭》和《唐故武府君墓志铭并序》。关于两方墓志的出土地,解题依据二人之郡望均系于今太原,当不确,今释证如下:墓志中的记载是确定葬地的最直观证据。成善墓志中言其与夫人冯氏合葬于州城东(南)十五里平原,该州城何指?墓志没有具言。但似乎可以确定与太原无关,因为中古时期太原的官民墓葬主要集中在城西,从今  相似文献   

10.
本书英文版于1978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收于杜希德(DenisTwitchett)主编的“剑桥中华文史丛刊”。基础是伊沛霞(Patri—ciaEbrey)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论文。该书是最早以个案研究的方法探讨中古大族的著作之一。1982年,周一良先生首次向中国史学界介绍此书(《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1期),引起强烈反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士族个案研究风靡中古史学界。  相似文献   

11.
张其凡著《宋初政治探研》评介葛金芳唐宋之际,是我国传统社会由中古走向近古的转折时期。晚唐以降,特别是宋代社会,逐步呈现出与中唐以前迥然不同的世相。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的诸多变化,必然会在上层建筑,特别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引起连锁反映。事实上宋代的政治体...  相似文献   

12.
本讨论了唐何超《晋书音义》的音切和释义。其音切反映了中唐语音的实际.可与《切韵》、《一切经音义》作比较;又反映了一些语音发展规律。其释义以揭示中古新生词、新生义为主,保留的《说》、《字林》材料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敦煌变文,是中唐至五代间的通俗文学作品。为適应廣大的市民听众,变文基本上运用的是當时的口语;它通俗易懂,词汇丰富,有独特的色调。这样,敦煌变文便成了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史料。由于变文运用的是當时社会上的口语,是实际语言的记录,所以,可以说它代表了中古后期的语法实况。研究变文的语言,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古汉语,而且也是建立汉语历史语法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将对敦煌变文中的雙音副词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佛典之翻译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基础,汉译佛典的绝大部分完成于中古时期。中古时期,西北地区形成了西域、河西、关中三大译经文化区域,译经中心大都位于交通要道或都城附近。中古西北佛教译经文化活动重心久在西域,晋唐时期转向了关中。  相似文献   

15.
中古时期,《十诵》、《五分》、《僧祇》、《四分》诸律之学率皆流行西北地区.十六国时代,鸠摩罗什在长安时,弗若多罗等人译出《十诵律》,长安遂成为中古西北佛教律学重镇.唐以前,关内素奉《僧祇律》,《五分律》亦在关陇局部地区流布行化.迨至唐代,《四分律》成为律学之正宗,法侣诜诜,律筵济济,律学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16.
晋昌唐氏为中古时期的豪门大族,崛起于十六国时期,并以河西晋昌作为自己的郡望,发展成为地方大族。后北魏陆续消灭河西等地的割据政权,晋昌唐氏家族逐渐转入北魏的统治中心晋阳等地,成为北方豪门。隋末李渊起事于太原,晋昌唐氏的代表人物——“唐俭”为唐朝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使得晋昌唐氏从地方豪门转变为唐王朝的新贵。本文以《唐履信墓志》为纽带,对于晋昌唐氏家族的崛起、迁转、壮大等过程进行详细的考述。  相似文献   

17.
我们可以从知识史的角度,讨论公元3世纪以后,佛教和道教如何使两汉初步定型的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发生变化。佛教带来的异域新知识和道教复活的本土旧资源,使中古知识世界不能仅仅在传统内变,也开始了在传统外变。佛教和道教在外在世界、内在心灵、幽冥世界、社会人伦各方面,都扩充和挑战了原来简明而单纯的儒家知识世界。然而,知识世界的变化会引发思想世界的冲突,这一冲突引起了中古儒家的焦虑和紧张,并在中唐以后,终于导致了儒家思想界的回应和反击,给中国思想史带来了巨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建中四年唐蕃通过会盟划定双方疆界,是中古时期中原政权与相邻政权之间会盟定界的代表。就疆界形态而言,在黄河以北、剑南及其以南区域,唐蕃疆界以自然山川为限隔,略呈线形;黄河以南、剑南以北,则是由"唐方守界—闲田—蕃方守界"组成的疆界,为带状。二者皆可基本考实。此外,盟文还以若干补充条款,规定了这一疆界尚未涉及之区域的管辖问题等。建中会盟仪式完成后,唐蕃于边境竖立界碑,并将双方盟好之事历告边州,以此确定"疆埸",这项事宜持续了数月才告完成。  相似文献   

19.
中古谱牒已经亡佚,仅有数件敦煌氏族谱残卷得以存世,传世文献同样也保存着中古谱牒的残篇断章。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古谱牒,应该包括近世祖先的婚娶职状,主要分布于墓志的首叙、志尾或志阴等特殊位置,还包括姓氏起源、房支分化等内容,主要分布于墓志的铭序和志铭等正文部分,近世祖先的官职也经常出现在墓志正文。中古墓志在抄录并改写谱牒之时,呈现出"功能分区"的特点。近世祖先的婚宦出现在首叙,还是志尾等特殊位置,与不同地域、不同等级的家族呈现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中古谱牒内容具有"公"和"私"的属性分野。墓志所载姓氏起源、房支分化等内容,史源驳杂,包括汉代碑刻、前朝姓氏书,抑或先秦两汉的典籍等内容。当然,也有大量墓志没有首叙和志尾,但相当一部分墓志正文都记载家族谱系。中古墓志记载谱系的形式与内容,与前朝相比,既有因袭,又有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古社会史研究新理路 ,交流最新学术成果 ,由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唐史学会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 3— 9世纪研究所、厦门大学历史系和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合办的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 ,于 2 0 0 0年 8月 1 1日至 1 4日在天津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的 1 2 0余位学者参加了讨论会。会议组织者认为 :中古即魏晋—隋唐时期 ,上承秦汉、下启近古 ,跨越了约 7个世纪之久 ,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不仅在时序上与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