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序言袁崇焕是明清战争史上的一大悲剧人物。作为一位对国家赤胆忠心且战功赫赫的疆场统帅,他却被明思宗崇祯帝以"谋款谋叛"之名残忍磔杀,酿成明末一大历史冤案。由于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因而后人誉其为"东莞岳飞"。然而,在当时人看来,袁崇焕之死并非冤案。在他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数明人"无不訾其卖国者",极力批判、詈骂袁崇焕的言论充斥于明末清初的私史稗乘。这种情况直到清初修明史才发生根本性改变。清代史家赵翼指出,袁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明清易代史的关键性人物之一,袁崇焕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2006年,阎崇年以袁崇焕为核心人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明亡清兴六十年》,触发了新一轮"袁崇焕研究热"。2020年,王荣湟博士新著《袁崇焕全传》(岳麓书社,以下简称《全传》)出版。  相似文献   

3.
2001年1月18日,我们在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斜街三号袁崇焕祠旧址采访了退休教师余幼芝,此处旧称余家馆,即袁崇焕墓与祠堂所在地.近十余年来,史学界有关袁崇焕的研究已成热门,以袁崇焕为专题的学术讨论会便召开过不止一次,笔者之一就是在2000年兴城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与佘女士夫妇初次相遇的.  相似文献   

4.
1984年6月21日至26日,在广西藤县举行了“纪念袁崇焕诞辰四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广西史学会和藤县六个单位发起。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和出版等五十多个单位的八十五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五十一篇。有二十四人在大会发言,这是研究袁崇焕的一次空前盛会。会议比较  相似文献   

5.
寿山     
寿山是明朝末年袁崇焕的后裔。祖籍一说在广西藤县,一说在广东东莞。今从前说。崇焕死,其子孙在清初被编入宁古塔汉军正白旗。后代世居黑龙江瑷珲县(今爱辉),寿山的父亲富明阿是袁崇焕的六世孙,曾以佐领参加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活动。1866年(清同治五年)夏,率部镇压东北农民大起  相似文献   

6.
城门得失:在德不在险? 明末崇祯二年(1629年),爱新觉罗·皇太极率兵10万,悄然绕过袁崇焕驻守的关锦防线,从遵化越过长城进攻北京,京师危如累卵。闻讯后,袁崇焕星夜率兵回防。冬月二十日,皇太极南北夹击,分别攻击北京内城的德胜门和外城的广渠门,一场激战从上午持续到夜晚,最终明军苦胜。  相似文献   

7.
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庄妃传》是一部别具风采的历史小说,有很强的可读性,有较深邃的底蕴。作者徐君慧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他在大学里讲授中国小说史,已有《中国小说史》、《古典小说漫话》等多部专著问世;他又是一位极为勤奋的作家。多年来,先后出版了描写我国第一个组建娘子军的唐代李三娘故事的《大唐巾帼英雄传》(漓江出版社),展示袁崇焕威镇辽东后来被害的悲剧《辽东恨》(北方文艺出版社),  相似文献   

8.
访袁崇焕祠     
田瞳 《丝绸之路》2012,(5):60-61
2010年,我在北京过春节,依着兴趣遍访名人故迹。因住在广渠门,距离最近的一处便是袁崇焕祠。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后移居广西藤县,万历四十七年(1619)上京会试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天启元年(1621)初被召进京朝观,时值努尔哈赤虎视中原,边关吃紧,袁崇焕胸怀壮志,主动请缨,投笔从戎,  相似文献   

9.
民族英雄袁崇焕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即1584年,距今420年。年代的久远比美国历史长两倍还多。原来我对袁崇焕的生平及身后之事了解不多,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认识了为袁崇焕守墓的佘义士第17代传人佘幼芝女士,袁崇焕的故事才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初识守墓人佘幼芝1988年初北京市政协七届一次全会前夕,我代表北京民革参加记者招待会,当意大利记者问及蒋经国逝世的问题时,会议主持人说:“关于蒋经国先生逝世的问题,请民革的蒋建国先生回答。”此语一出,记者席中引起一阵骚动,主持人忙补充介绍说我是蒋光鼐之子。这一花絮被电视台转播出去了,电视…  相似文献   

10.
刘诚龙 《文史春秋》2009,(12):63-64
袁崇焕与钱谦益都是晚明末世人物。袁崇焕或许是晚明惟一的救星,他半路起家,弃文从武,以一腔肝胆与一身铁骨,独木支撑晚明危局。如果得到晚明君主的信任,  相似文献   

11.
虽说本文题目不伦不类,但所述之事却是史实.从这一点,不难看出窃国大盗袁世凯的下流无耻.电视连续剧《努尔哈赤》中有关袁崇焕的事迹,基本上是公允的.袁崇焕(1584—1630年),祖籍广东东莞人,明万历年间进士.其文韬武略,极有才气.因抗击后金有功,官做到兵部尚书,曾督师蓟辽,治军严饬,颇负重望.崇祯二年(1629),努尔哈赤率后金重兵西犯、兵越长城,遵化失陷,京师告急,人心惶惶,朝廷上下一片混乱.袁崇焕奉召领兵入都,以护工京师,局势遂为之大振.谁料后金方面施反间计,崇祯帝朱由检原属昏瞆之辈、为苟且偷安将袁处死.后葬在北京广渠门内的广东会馆内.京师黎民百姓无不为之恸悼,每年都有人祭祀袁墓.  相似文献   

12.
余金霞 《神州》2013,(27):12
如果问历史上最感动你的人是谁?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诸葛亮、岳飞等,而我的答案是明末大将袁崇焕。笔者曾多次行经锦州、宁远(今辽宁兴城)、山海关,脑海里回荡着几百年前明清两朝在这里的多次惨烈的争夺战,多少英雄豪杰埋骨荒野,至今仍让人唏嘘不已。其中最核心的人物就是袁崇焕,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介绍了袁崇焕卖粮于蒙古部落的事件,并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得出卖粮可以缓解关宁军缺饷的情况等论据,最终得出袁崇焕卖粮于蒙古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明末辽东战事是加速明亡的重要因素。自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发兵攻抚顺起,至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清军进北京前止,其间二十余年,战局几经变化。变化的原因与明朝几员守辽主将关系极大,特别是爱国名将袁崇焕对促成这变化有着极其重  相似文献   

15.
明崇祯二年(一六二九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亲率十万后金兵借道蒙古,突破龙井关、大安口,由蓟门长驱北京城下,骚扰京都及京畿诸城达七月之久,因其年为己巳年,故史称“己巳之变”。己巳之变是后金军的首次入塞,在明清关系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东林党人刘宗周说:“己巳之变,误国者袁崇焕一人。小人竟修门户之怨,异己者概坐崇焕党,日造蜚语,次第去之。自此小人进而君子退,中官用事而外廷浸疏。文法日繁,欺罔日甚,朝政日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王朝,缺什么也不缺冤案。轮到袁崇焕喊冤时,情况有点倒霉。他才死,明朝就亡了,没了平反的主,跟谁喊去?再者,通敌卖国的罪名固然冤枉,可有两条罪,袁崇焕倒受之无愧。第一条,在崇祯皇帝面前夸下“五年复辽”的海口,够浪漫,够气魄,也够他渎职罪名成立了。第二条,拿着尚方宝剑,砍了同样有尚方宝剑的毛文龙的脑袋,大伙踊跃地歌颂道:督师好胆量;背过身就咬牙:好你个专权的袁崇焕呀!  相似文献   

17.
白开丽  高春平 《沧桑》2009,(6):3-4,9
在成就袁崇焕一生业绩的过程中,有4位东林党名臣功不可没。他们分别是袁崇焕中进士的主考座师韩圹、保荐他的御史侯恂、提携他的大学士孙承宗、力保忠良的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成基命。而在陷害磔死袁崇焕的密谋中,也有3位罪大恶极的阉党余孽温体仁、御史高捷、吏部尚书王永光。当然最为关键的是为皇太极出反问计的范文程和昏暴多疑的崇祯帝。因为尽管后金的反间计和阉党的诬陷,内外呼应,表里为奸,同恶相济,但他们的一切阴谋诡计只有通过最高决策者崇祯帝才能得逞。  相似文献   

18.
袁崇焕成为明末著名的抗金将领,这和闻名中外的宁远城(今辽宁兴城)是分不开的。他驻守宁远七年间,曾先后两次击败后金兵的进犯,取得了宁远、宁锦保卫战的重大胜利,致使老汗王努尔哈赤郁闷患疽身亡,新汗王皇太极被迫寻求议和,于是辽东形势和明金战局发生急剧的变化。本文拟就袁崇焕守卫宁远城的战略、战术及其社会影响,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袁崇焕是明末抗击后金的著名将领,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取得了著名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在北京和皇太极的后金军队展开激战,击退了敌人。其后被奸党陷害,蒙冤受屈而惨死。本文根据有关史料,对袁崇焕在平南的历史作一此浅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徐君慧   《广西文史》2007,(1):38-41
古今因君主猜忌而被杀的爱国英烈多矣,但像袁崇焕死得那么惨,蒙冤那么久实在罕见。他人蒙冤,都有奸人煽构,而袁崇焕之冤却是皇帝“乾纲独断”;冤枉的昭雪,却是敌人的子孙。这就令人不得不痛悼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