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在反复对照分析金代文献和有关资料时,发现《金史·纥石烈桓端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7月版,简称《桓传》,下同)记载东真国(后改称东夏国)蒲鲜万奴于贞佑三年(1215年)“四月复掠上京城”与史实有误。《桓传·校勘记》仅以《金史·温迪罕老儿传》(简称《老传》)“蒲鲜万奴攻上京”、《金史·纥石烈德传》(简称《德传》)“蒲鲜万奴逼上京”为据,而将“上古城”改为“上京城”,与实际不合。澄清这个问题,对研究蒲鲜万奴何时进入金上京地区及金代历史地理有一定意义。余不惮浅鄙,将一得之见,付诸笔端;有悖史家之本意处,望不吝教正。一、关于“上古城”改“上京城”的误出。《桓传》是东真国初蒲鲜万奴活动的重要史料。《新元史》、《蒙兀儿史记》中的《蒲鲜万奴传》(简称《蒲传》)乃据此而撰,只比《桓传》少一“复”字,“京”仍作“古”,均为“四月掠上古城”,其文字终未脱此窠臼。而《桓传·校勘记》则认为:“复掠上京,‘京’原作‘古”。按本书卷一二二<温迪罕老儿传>,‘蒲鲜万奴攻上京”。又卷一二八<纥石烈德传>‘蒲鲜万奴逼上京”。今据改。”迄后,诸东夏史论著述引此文者,多采取“四月复掠上京城”说,但近几年,有的学者对此说已提出疑义(详见下文)。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民族丛刊》1987年第4期刊有国忠、呼和两同志的《东夏史事考辨》一文。该文博采文献资料,充分利用近年考古新成果,精心考证,解决了东夏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读后获益匪浅。不过,又感到有的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现提出一、二,与国忠、呼和同志商榷。一、关于蒲鲜万奴军是否“通入海岛”问题《考辨》一文认为,《元史·木华黎传》所谓丙子年(1216年)蒲鲜万奴“率众十余万,遁入海岛”系“传闻之辞”,“不足凭信”;又说,屠寄在其所著《蒙兀儿史记·蒲鲜  相似文献   

3.
蒲鲜万奴和王浍是金朝末年我国东北历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前者是东夏国的创造者,后者为东夏国首辅宰相。可是,《金史》、《元史》都没有为他们立传,仅于《纪》、《传》中散见某些零星事迹。其他史籍和外国文献中也有一些记载。晚近所增编重修的几部元史,如曾廉的《元书》、屠寄的《蒙兀儿史记》、柯劭忞的《新元史》等,收集有关材料,纂辑成《蒲鲜万奴传》;而对王浍却仍未立传,只有元好问的《中州集》有600字的王玄佐(即王浍)小传。这些就是研究蒲鲜万奴和王浍的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金朝末年,在东北历史舞台上曾相继出现过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位是因不满金廷的民族压迫而举事反金称辽王的契丹人耶律留哥;一位是因不满朝廷腐败无能而自立建大真、东夏的女真人蒲鲜万奴。后来,前者迫于蒙军压力投附蒙古,成为蒙古贵族征服辽东的御用工具;后者辗转征战建立女真新政权,成为与蒙古、金鼎立的一方政权的代表。这两人左右  相似文献   

5.
蒙古和东夏的关系,实际是蒙古与金朝关系的继续。蒙古建国前,一直被辽金所控制,向辽、金称臣纳贡。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以后,遂南下侵金,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在辽东地区和蒲鲜万奴的东夏  相似文献   

6.
蒲鲜万奴东夏国都于开元,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讨似可定论。但东夏国都城开元究竟在哪?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赵鸣岐同志在《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3期发表《东夏国都城上京开元考》(以下简称“赵文”),对拙文(《开元城史地考略》,《史学集刊》1983年第3期)有所驳议。我对此只是在金毓黻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东夏国都城开元不在双城子,并辨析了朝鲜史书对开元的记载。我认为这个问题仍可商讨,再议于下:  相似文献   

7.
《金史·梁持胜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7月版,下同,简称《持胜传》),是记载东夏国史事的重要文献.其所记述的“兴定初,宣抚使蒲鲜万奴有异志,欲弃咸平徙曷懒路,……持胜走上京告行省太平,是时,太平已与万奴通谋.……既而,太平受万奴命,焚毁上京宗庙,执元帅承充,夺其军”等史料,直接涉及到蒲鲜万奴转入女真故地、攻上京城的时间、路线等重要历史问题.但其《校勘记》,却在“兴定初宣抚使蒲鲜万奴有异志”条  相似文献   

8.
徐超 《神州》2010,(10):42-44
“奴”无疑成为了当今中国年轻人中最时髦的词语了。“奴”最初最原本的含义是指“心甘情愿的被人驱使”或“受人奴役、没有人身自由”。现如今,奴隶社会早已离我们远去,奴隶制度也早就废弃消失,但是“奴”字却未因此消声隐匿,反倒愈加的“大放异彩”起来。从最早的“房奴”到后来日益冒出来的“车奴”、“蚁奴”、“卡奴”、“节奴”……这些“奴”与“被奴”等热词好像是在宣告着“奴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这占地一万九千一百多平方米的三个秦兵马坑倒底是何时、由谁领导修造的呢?它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呢?这至今还是个谜. 按照当时的形势和条件来看,只有居住在郦山的“徒、人奴产子”才有可能从事这一工程.郦山陵中闭埋了大量“为机”的工匠,但“徒送诣七十余万人”不可能全部或大部被埋.这些已判刑的罪犯和人奴产子(据估计有三十万人)聚集在郦山,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扮相滑稽的“花鼻子”一上台,首先引发的是观众的一阵哄笑。之后,“幺妹子”在一阵丝乐、鼓钹声中出场,声情并茂地唱道:“奴在家,奴在家,奴在家中绣花花……”于是,场面慢慢平静下来。但随着“花鼻子”与“幺妹子”边说边唱边跳,剧情不断深入,场面又热烈起来。当台上又唱“奴在家,奴在家……”的时候,若干个“奴在家中绣花花……”的声音便在台下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1.
周方 《东南文化》2023,(4):92-98
汉末三国时期的优人群体中有“俳奴”与“俳儿”的区分,“俳奴”形貌亵狎,隐没于百戏群体之中;“俳儿”被豢养于内廷,还有专门的演出服饰。在朱然墓“宫闱宴乐图”漆案上“俳奴”与“刍人”同画面共存,说明俳优与侏儒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漆画中“俳奴”与“俳儿”的眼部描绘还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俳优群体为盲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林肯是废奴主义者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历史》1981年第2期发表了霍光汉、郭宁杕同志与刘祚昌同志商榷的文章:《关于林肯的评价问题》(以下简称“霍文”),文章认为,“林肯是一个比较彻底的废奴主义者”。笔者对这一论断有不同看法,借《世界历史》的“争鸣”一席地,与霍光汉、郭宁杕同志商榷。 先从霍文认定“林肯是一个比较彻底的废奴主义者”的论据谈起。 霍文重要论据之一,是1837年3月林肯和丹·斯通在伊利诺斯州议会里提出的一份书面抗议。那一年,伊利诺斯州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认为“按照联邦宪法,各蓄奴州对奴隶的所有权是不可侵犯的”,反对奴  相似文献   

13.
林肯不是废奴主义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肯是不是废奴主义者?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首先有必要明确“废奴主义者”这一概念的内涵。“废奴主义者”(Abolitionist)是一个历史概念,源自美国废奴运动。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教友派,以及独立革命前后的仁人志士如富兰克林、潘恩等人,都曾开展过废奴宣传活动。但真正形成全国性的废奴运动,还是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资产阶  相似文献   

14.
日本黑社会的历史,最初或可追溯到江户初期的“旗本奴”、“町奴”一类人物。后来衍生成商贩(“的屋”)和博徒两个支系,战后又有以不良青少年为主的所谓“愚连队”型组织,更富于暴力性。 黑社会的成员和阶层,通称为“亚库扎”,其组织则称暴力团。1881年黑道巨星头山满创立“玄洋社”,1919年又创“大日本国粹会”,开黑社会组织干预政局之先河。此后黑道便总是与右翼势力相结合,和日本政治结下不解之缘。 从本世纪初到30年代末,是日本黑势力的恶性膨胀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一些原因,黑道的干政约略受到一些抑制。  相似文献   

15.
新词     
《南方人物周刊》2010,(22):12-12
孩农 先有“孩奴”,然后才有“孩农”的。“孩奴”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对此,有人认为当“孩奴”不如当“孩农”,孩子好比农作物.家长要知道何时浇灌,何时放养,防止滋生孩子的惰性,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付尹 《巴蜀史志》2022,(3):26-31
从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进入朝天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到1935年4月底红四方面军撤离广元,红四方面军在朝天战斗了近两年时间。一、苏维埃旗帜辉映朝天大山深处1933年6月26日,粉碎川军“三路围攻”后,红四方面军由旺苍国华镇进入朝天李家坝,迅速进行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到1935年4月底红军离开朝天时,红军在朝天境内共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1个、区级苏维埃政权4个、乡级苏维埃政权19个、村级苏维埃政权92个,苏区政权面积达到1400平方千米,人口约8万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疆古代民族政权形成研究》(下简称《研究》)是杨茂盛先生最新的研究成果,2004年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边疆史地丛书》中的一部出版。该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北疆民族政权形成问题研究的总结,主要通过对众多边疆民族政权形成过程个案的分析论述,探求边疆民族政权的形成规律。笔者有幸拜读了该书,颇受启发,因而觉得有必要推荐给学界。《研究》由“宗族部族研究”、“北疆政权形成研究”、“续生型国家的统治民族汉化是其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三编和前言、结语、附录构成,共31万字。作为…  相似文献   

18.
在書报杂志上談到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文章中,几乎千篇一律的都把鎮压起义农民的秦軍主力說成只有章邯軍一支;并把王离、涉閑、苏角等秦將归入章邯麾下谡劦秸庵к姸拥某煞謪?又往往簡單化的說是由“驪山徒,人奴产子”組成的。显然这些說法或是含糊不清,或是根本錯誤。朱紹侯先生在“关于秦末三十万戍守北边国防軍的下落問題”一文中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論点:一是說:秦之鎮压农民起义,主要的不是依靠刑徒奴产子,而是不顧外患入侵全盤調回了戍守長城的边防軍;另一个則是:刑徒奴产于并不可靠,大量逃亡,章邯軍在秦政权一再發兵补充之下,成  相似文献   

19.
杜华 《世界历史》2023,(1):58-75+161
美国历史上的废奴主义者身处福音派宗教复兴的时代,深受宗教思想影响,其观念和话语具有鲜明的道德特征。18世纪末以来,黑人废奴主义者的持续抗争,为废奴运动提供了政治话语和抗争意识。在此基础之上,废奴主义者充分调用基督教思想和“自由、平等、权利”等美国政治的核心理念,构建出一套以“道德—权利”为核心的反奴隶制理念和话语。他们还尝试发动“人民”,通过塑造公众意见来切断美国政治体制对奴隶制的保护。在19世纪30年代,奴隶制已经成为一种无比强大的全国性政治权势。从这样的历史语境来看,废奴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抗争运动。废奴主义者不是单纯的道德改革家或政治行动者,而是试图联合道德和政治的力量,打破奴隶制政治权势对全国政治的控制,以最终消除奴隶制。这种兼具道德感召力和政治策略的理念和话语,是美国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努尔哈赤为首的政权,不是一激而就一朝一夕就建立起来的,它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其名称也是一变再变,先后有“女直国”、“建州国”、“女真国”、“诸申国”、“金国”等称号,最后在1616年至1619年的四年间正式确定为“后金”。1616年是努尔哈赤政权发展史上的分界点,是其政权性质发生质变的一年。在这之前,这个政权虽被称为“国”,但就其实质而言,只不过是明廷治下的、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少数民族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单位而已——地方民族政权。并不是政治、经济、外交独立的“国家”。努尔哈赤与明廷保持着隶属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