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和七年冬,金軍兵臨城下,宋金議和,以康王趙構和少宰張邦昌爲人質。後姚平仲夜襲金營大敗,宋再次乞和。金人要求更換人質,於是以肅王代康王。本文考證:金人最初是要鄆王爲質,因鄆王逃離東京,遂以康王爲質。當時徽宗成年皇子有十人,康王生母韋氏地位最低,這應是以康王爲質的重要原因。姚平仲襲金營,金人認爲康王非欽宗同母弟,對宋帝無約束力。欽宗同母所出惟一妹,金人遂求以欽宗妹夫曹晟,再加上皇叔越王爲人質。欽宗謂以長輩爲人質有悖情理,遂以皇弟肅王代之。  相似文献   

2.
林健 《陇右文博》2005,(1):35-40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将他的第十四子朱模封为肃王,镇守西北边陲重镇甘州(今张掖),管理甘州诸卫的军务,成为镇守西北的塞王。建文帝元年(1399年),朱模内迁兰州。从肃庄王朱模至康王朱瞻焰、简王朱禄埤、恭王朱贡镓、定王朱弼桄、怀王朱绅堵、  相似文献   

3.
公元1127年,金兵占领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钦宗之弟康王赵构,于当年五月在应天(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南宋,改年建炎,是为高宗。稍后,高宗南渡临安(今浙江杭州),再改元绍兴。绍兴三十二年(1163年),孝宗赵脊即位,次年改元隆兴。面对金人的军事威胁,南宋小朝廷勉强维持半壁江山,醉生梦死,苟且偷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便是对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金军第二次南侵的危急关头,钦宗被迫接受朝臣的建议,任命已在相州起义勤王的康王赵构为大元帅。从任命诏书的形成及传递过程看,康王赵构的官衔应是"兵马大元帅"。靖康二年三月,伪楚政权的建立对赵构即位的正统性形成重大挑战,在赵子崧等人建议下,康王赵构改称"天下兵马大元帅"。赵构即位后,大元帅府时期官衔的变化影响其政权的合法性。为"再造王室",实现中兴,在南宋初期官方史书的编纂中,汪伯彦极有可能有意讳言赵构官衔变化的事实,而以"兵马大元帅"指称之。此外,在南宋中晚期,史臣认为钦宗任命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缺少直接的史料依据。考察南宋建立前后两次更改大元帅官衔,其目的与宣示即位的正统性和巩固统治的合法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试论战国时期人质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时期的人质与春秋时期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时代特点。出现了以人质交换贤士的现象;产生了拘押人质的大型场所——质宫;在平民的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质人现象;开始向少数民族出质;国与国之间出质的主要对象是诸侯的公子等。这些变化说明了战国人质已成为列国、少数民族以及社会各阶级进行政治斗争及解决经济领域的矛盾冲突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一代名臣宋礼部侍郎陈桷,原名纬,又名文通,字千一,自号无相居士,殿试第三名探花,柘荣湄洋陈氏四世祖。陈桷处于南北宋交替时期,金人南侵,中原板荡;北宋二帝北虏,南宋立基未稳,秦桧一味奉行割地求和之策.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的内忧外患的战乱年代。陈桷历经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帝四朝,是南北宋政坛上一位军政要员。他力主抗金.首察金人南侵之谋;多次上疏为民请命,致力向宋皇建言图治。  相似文献   

7.
元代在敦煌地区设立沙州路总管府,并以瓜州为其属州;同时派诸王进行出镇,建立起统治敦煌的军政管理体系。豳王出伯、豳王南忽里及喃答失太子曾出镇包括沙州、瓜州在内的河西西部地区,此后属于外王系的阿剌忒纳失里也曾短暂出镇沙州。由于出伯家族出现支系化趋势,豳王又衍生出一等王肃王封号和二等王西宁王封号。由此,出伯家族由原来以豳王王号出镇肃州、瓜州、沙州、哈密等地,变成以不同王号分镇不同区域:豳王出镇肃州,肃王以及威武西宁王先后出镇哈密,西宁王出镇沙州。自天历二年(1329)起到元末明初,西宁王系诸王忽答里迷失、速来蛮、牙罕沙、速丹沙以及阿鲁哥失里先后袭西宁王位,出镇沙州地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界阐明浙江汉镜、山东汉画像石及河南汉墓壁画女子射箭图像,为宋康王夺韩朋之妻贞夫的故事。然而,相关研究对贞夫故事图像重要因素的认知有所偏差,就其表现多样性与地域分布的了解也不够充分。本文在论证宋王与皇后铭镜图像为宋康王拜贞夫为后表现的基础上,厘清宋康王、梁伯与孺子图像因素,进而分析贞夫故事图像表现形式及其多样性。铜镜所见宋康王拜贞夫为后情节,亦见于敦煌遗书《韩朋赋》,为该文本根源于两汉之说,再添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9.
一善耆生平善耆字艾堂,号偶遂亭主人,是清王朝最后一位肃王。肃亲王是清朝八大“世袭罔替”的亲王(即世代父死子袭的“铁帽子王”)之一,善着是皇太极于和硕肃亲王豪格的八世孙。生干同治五年(1866年);于辛亥革命后十一年(1922年)卒于旅顺,年五十七。当时仍保有皇帝尊号的博仪说其为忠肃武亲王,溢“恳”。其同族首倡为其立传,刻于旅顺侨邪之纪念碑上,罗振玉撰文。善管子光绪二十四年袭爵,二年后即值1900年庚子之变。他历任宗人府右宗正、镶红旗汉军都统、正白旗领卫内大臣、崇文门税务监督、军港大臣等要职,1906年任民政部尚…  相似文献   

10.
宗泽(1060—1128年),宋抗金名将,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人。元进士。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判巴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知磁州(今河北邯郸),招募义勇,抗击金兵。康王(即高宗)赵构使金至磁州,被他所留,旋任副元帅南下救援京师、次年(即靖康二年)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并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用岳飞为将屡败金兵。他曾多次上书力请高宗还都,收复失地,都被投降派所阻,后忧愤成疾,临终时犹连呼过河者三(即三次呼喊,抗金大军渡过黄河洛水直捣金巢,收复失地)。他在判巴州期…  相似文献   

11.
<正> 元太宗三年蒙古夺取关中后,金人仍恃黄河和潼关天险负隅顽抗。次年蒙军遂兵分三路且假道宋境,大举进攻金朝。据《元》》卷一一五《睿宗传》所载,当时的战略部署是:“太宗以中军自碗子城南下,渡河,自洛  相似文献   

12.
典当业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人质,即是典当业的萌芽,稍后又以物为质。据考,南北朝时就有典当的有形组织了。其初本为僧院主持,仅属慈善性质,以济贫救灾为宗旨,称作“长生库”。以后由富商经营时,便叫“质库”,也有叫“典肆”、“质肆”、“解库”的。典当业的源起与  相似文献   

13.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微,学者又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宋代著名理学家,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冬,金兵攻破汴京,次年四月金人俘徽宗、钦宗北去,北宋灭亡。五月,赵构在商丘即皇帝位,建立南宋朝廷,改元建炎。当年秋,吕本中的父亲吕好问携家人出守宣州(今属安徽)。二年秋,吕家离宣州往江西,滞留筠州(今江西高安)。三年,为避进攻江西的金兵,又举家南逃,当年冬至衡州(今湖南衡阳)。  相似文献   

14.
王宁 《收藏家》2011,(2):73-78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江山稳固、皇位永续,实行封藩制度。明代江西藩王三系中宁王系与益王系中,几十年来,发掘与清理的墓葬有9座藩王及王妃墓葬,新建地区的宁献王朱权墓、宁惠王朱磐烒墓、宁靖王朱奠培墓、宁康王朱觐钧及妃合葬墓、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北京城郊住宅区的建设,劲松小区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劲松小区往南发展就进入了清代肃王坟遗址。肃王坟遗址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架松小学的肃武亲王豪格墓地和北京空军八七二八四部队占用的显谨亲王衍璜墓地已在一九八四年三月十六日被列为朝阳区文物保护单位。不过,架松村还有三处肃王坟,即大王坟、二王坟、肃忠亲王善耆墓地。大王坟是第二代肃亲王——显懿亲王富寿的墓地,一九八三年五月初电机修理厂搬迁完毕,朝阳区文物保管所将驮龙碑运到了日坛公园马骏烈士墓东侧,旧址仅残存部分松树。二王坟的位置相当于劲松八区八二四楼与北边卫戍区某部之间,大王坟的西边偏南,南边、西边是荒地,北边是警察公墓。辛亥革命后,这里一副颓败之像,墙圈一米来高,砖宝顶一座,地宫砖券。解放初期,住在北京西城航空署胡同的老人禄西禹穷窘不堪,非要卖自己的祖坟地,据说是周总理批准,将二王坟拆除,地宫内清理出明代的青花瓷瓶等,给了老人一百元  相似文献   

16.
北宋第八位皇帝赵佶,庙号徽宗,元丰五年(1082)生,元符三年(1100)即位,宣和七年(1125)传位太子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在位26年。靖康二年(1127)为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五年(1135)死于金朝五国城,享年54岁。绍兴十二年(1142)徽宗梓宫(帝棺)南归,葬于绍兴府。从其即位,到传位,到离别北迁,再到其梓宫回归,都与“龙德宫”有着特殊的情缘和悲欢故事。北宋都城东京(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的龙德宫,也因此具有不寻常的标志性地位和后世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柳 《文史精华》2007,(1):25-30
1938年康生执掌“肃托”大权,波及全党,遂于1939年引发了鲁西南湖西地区一起严重的“肃托”事件,在苏鲁豫地区党委的支持下,不到两个月时间内有300人因子虚乌有的“托派”罪名被无辜杀害,还有数百名干部战士被抓捕。罗荣桓得知后立即前往处理,及时制止了事件的进一步恶性发展。详见《罗荣桓与湖西“肃托”事件始末》。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以戊戌变法领袖,流亡回国,参预“丁巳复辟”。当日所谓“宗社党”者,分居青岛、旅顺两地,奉恭王溥伟、肃王善耆为帜志,二王皆亲贵中首抗逊位者也。袁氏手握钧衡,阴瞰帝位,虽阳与革党周旋,而实非同梦。地方割据者流,又皆其旧部,几同“百足之  相似文献   

19.
近读陈上岷同志《谈西塞山出土的宋代银锭》一文,受益匪浅。但笔者对“军资库”字义的解释,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兹提出与陈上岷同志商榷,并请教于大家。据陈上岷同志所言,宋代军资库是“为了抵抗金人入侵,特别是康王南渡建都临安后,为收复北方半壁河山和防御金兵继续南犯,便要储备比较充足的军费”才建立的。此说恐与史实不符。军资库的资金库藏主要来源于商税的税收。《文献通考》卷五云:淳化四年(993年),宋廷曾明令“诸州以茶、盐、酒税课利送军资库”按宋政府规定,宋代的税收分为  相似文献   

20.
李峥 《文物世界》2005,(5):91-92
佛教造像最初传入我国是在汉武帝时。《魏书&;#183;释老志》载:“汉武元狩中……昆邪王杀休屠王,将其众五万来降。获其金人,帝以为大神……但烧香礼拜而已。此则佛教流通之渐也。”这里的“金人”就是佛教造像,这是我国历史中对佛教造像的最初记载。“帝以为大神……但烧香礼拜而已”,说明这时的造像只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神偶,给予人们的只是一种神秘的敬畏,是不存在任何艺术成分的。直到后来,随着佛教的发展与传播,特别是依附皇权,一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