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馬小鶴 《中华文史论丛》2012,(2):285-308,399
《舊約·創世記》中的猶太人之祖雅各在希臘文《約瑟禱文》、科普特文《埃及人福音》、《九姓回鶻可汗碑》粟特文殘片、摩尼教中古波斯文祈禱文、伊朗語贊美詩中化身爲天使,在希臘文咒文與護身符中成爲人們祈求的天神,在敦煌摩尼教漢文文獻《下部讚》中被稱爲"頭首大將耶俱孚",在福建霞浦文書中則被稱爲"俱孚元帥"、"耶俱孚大將"或"俱孚聖尊",成爲護法天神之一。雅各從以色列人之祖逐步演化爲中國民間宗教護法的曲折過程,誠爲中西文化交流史引人入勝之一例。  相似文献   

2.
摩尼教“拂多诞”一词,西方学界认为音译自胡语的教阶称谓。本文在西方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藉助中国传统史学的考据法,探讨该词产生的历史真相,解读该词的意蕴。认为其乃武则天延载元年(694)认可摩尼教在华传播的产物,原系其时朝廷为觐见某位摩尼高僧所取名号,而被摩尼教团作为第二教阶的汉文称谓。  相似文献   

3.
明朝国史仅记明太祖“讳元璋”,而太祖旧撰之《朱氏世德碑》,透露了他“重八”的初名。但在各种明清典籍中,重八之名从未与太祖直接挂钩,也不知他何时更改雅讳。然而“元璋”的御名定于明朝建国前夕,是可以考知的。明代后期出现了几个太祖的“曾用名”,从其出现的时代以及相关记载的史源关系上考察,可知:“兴宗”之名当存疑,“元龍”之名不可信;这些名字可能皆出自民间想象,是民众参与明太祖形象构建的产物。对明太祖“易名史”的考察,引出了明初史料的可信性问题,对于较为特殊的明朝开国史料,应放在相关的史料系统中,梳理其源流关系,以断其真伪,不可不加考辨地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甘肃陇东地区《山公寺碑》《北周立佛像》两通碑刻中出现的人名为研究对象,佐以其他地区碑刻材料中的相关题名,从题名与宗教、题名与儒家思想、题名与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分析与研究南北朝时期陇东地区普通民众的姓名,探求潜藏在人名背后丰富的附加义和文化义,使我们对这一历史时期该地区的文化发展、民族融合、社会变迁、思想交流、命名习惯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金毓黻是20世纪中国东北史学、东北文献学研究主要奠基者之一,他曾对高句丽好太王碑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与调查。金毓黻的好太王碑研究成果收录于《静晤室日记》《辽东文献征略》《奉天通志》《东北通史》等著述之中。为了深入研究好太王碑,金毓黻曾亲赴辑安实地考察好太王碑。《静晤室日记》和《辽东文献征略》中收录的好太王碑释文为金毓黻转录于《东北》杂志1924年第2期中佚名的好太王碑释文。《奉天通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是金毓黻以《东北》杂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为基础并参照当时所见好太王碑拓本而作出的释文。  相似文献   

6.
张宗品 《文献》2022,(3):7-25
六朝隋唐时期通行的《史记》文本多为八十卷的集解本,而现存有宋以降集解本《史记》俱为一百三十卷,八十卷本面貌遂不可知。梳理日本尊经阁文库本《经史历》所载《史记目录》的文献信息,可初步复原八十卷本及其衍生文本的篇卷分合情况。通过将《史记目录》与现存敦煌本、日藏古写本和索隐本及正义本《史记》篇卷的比勘,基本可以确定目录所载八十卷集解本《史记》篇卷的相关信息并非出于后人的伪作。系统考察《史记》传本卷帙变迁的历史进程,将有助于理解现存《史记》古写本存佚因由以及纸简替兴和写刻演变之际,物质载体对文献面貌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安志《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城史研究》是利用中国吐鲁番、库车、敦煌与塔吉克斯坦出土的汉文文书,并结合中原传世史籍对西城史事的记录,研究唐代前期西域历史的论文结集,是一部出土文书与传世史籍相结合的典范之作.本文在介绍刘著的基础上作了相关评论.  相似文献   

8.
咸若馆位于故宫外西路慈宁宫花园内,为该园中主体建筑。乾隆三十七年(1772)在东、西稍间的内壁上增设24个挂龛,用于供奉十二套擦擦三百六十佛,共计4320尊。经整理,咸若馆现存擦擦佛4233尊,其中4217尊属于三百六十佛系列,是利用三世章嘉胡图克图·若必多吉编订、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十日(1757年12月20日)最终定型的三百六十佛铜阴佛模制作而成,其余16尊背后无字的擦擦无量寿佛则是清后期的作品。4217尊擦擦佛中目前仅有一套完整的擦擦三百六十佛,其余各套均不全。将这套完整的擦擦三百六十佛与《诸佛菩萨圣像赞》进行比较,两者有354尊佛像完全相同,仅6处存在差别,一致性高达983%。依据中正殿火场残存的《四体文佛名折》等一系列档案,考证其出现差别的原因是《诸佛菩萨圣像赞》和咸若馆供藏擦擦三百六十佛分别是三世章嘉编订三百六十佛过程中的前后两个阶段的作品,前者属于稿本,后者为定本。  相似文献   

9.
在宋代文学研究中,禅僧诗的整理和研究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中国历代僧诗全集》仅出到晋唐五代卷,《全宋诗》虽然收罗甚广,但禅僧诗遗漏颇多,今人所撰《全宋诗订补》(陈新、张如安等补正,大象出版社,2005年),其重心也并不在此,学界长期缺乏一部全面反映宋代禅诗面貌的汇编着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