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凌文超 《中华文史论丛》2012,(1):107-145,395
走馬樓吴簡"隱核波田簿"中,原釋文"兼"當釋作"蕪","■"即"敗"。從利用揭剥位置示意圖、文書書式和筆迹等初步復原整理出的"隱核波田簿"來看,該簡册由上行文書和諸鄉兩份對應的陂田簿籍構成,是郡縣下敕令由勸農掾隱核諸鄉陂田而製作的册書,其目的可能是爲了興復陂田。文書交代了隱核陂塘田畝的行政過程,陂田簿籍則詳細登録了陂塘廢敗或完好的情況,灌溉陂田的數量,陂田的墾食者,因陂塘廢敗導致陂田枯蕪以及重修開發所需的人功數等具體情況。  相似文献   

2.
走马楼吴简中有相当数量涉及“乡”的材料,为增进对孙吴时期乡吏与乡政的认识提供了可能。“乡界”作为界域限制在地方社会统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乡界”的“隐核”是公开的实地审查,应与“科核”同义。县廷派往各乡的吏员有劝农掾、典田掾、市掾等,依各自职能在乡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职名是“部吏”、“乡吏”的具体化表述。“乡吏”可能并非一种专称。  相似文献   

3.
根据吴简统计,户平均4.80人,与传世文献中经常提到的"五口之家"相符.吴简中的里,其规模多在2~50户之间,不像传世文献中所说的那样整齐划一.长沙郡自东汉以来,人口密度已略有提高,但直到三国初期,地广人稀的状况依旧,里的规模仍然无甚变化,说明此时经济发展水平尚无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4.
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筒中包含若干成坨的竹简,本文利用《竹简》[贰]提供的“竹简揭剥位置示意图”对“广成乡嘉禾六年吏民人名年纪口食簿”中的广成里部分进行了初步复原,并讨论了册书的构成与形制。研究表明,这种“吏民簿”为吏民合籍,同里居民排列的顺序大致是民在前,吏在後;通过比对“嘉禾吏民田家莉”发现,身份相同的居民则按照“丘”集中排列。这显示了作为户口编制的“里”与“丘”的密切关系,同时再次证明,“丘”是居住地。  相似文献   

5.
走马楼三国吴简中有一种文书形式自称"草刺",文首多书"草言"二字,是撰写文件草稿的记录,内容包括所书文件的概要、撰写日期及撰写人,用于备案待查.此类文书可略举58例,并其释文可进一步校对.  相似文献   

6.
给事是秦汉以来官、民为官府工作的一种方式,即临时脱离本职、本机构到其他机构承担某种工作。西汉时基本不占编制,除非新机构官吏有空缺,并因此获得任命,否则继续保持原有的职位与身份。东汉时期部分开始拥有编制。给事者从事的多属各机构少吏所负责的事务性任务。承担给事者因工作不同而获得不同的称呼,东汉后则出现统称给吏。给事有时是制度性的安排,有时是编内人手不足所致,背后则是长期存在的官吏编制有限与事务膨胀间的矛盾。吴简所见孙吴初年临湘地区的给吏是这一传统做法的延续与发展。发展之处在于担任给吏者已开始向吏家父兄子弟集中,吏子弟带有一定的世袭性与身份性,吏子弟成年后,到离家赴官府给吏前,主要任务是耕种子弟限田,向官府交纳子弟限米。吏子弟充当给吏后与汉代一样也有成为正式员吏的可能。一旦吏子弟不足,则从本乡下户民中征发补充,并负责交纳子弟限米。吏子弟充当给吏不足时,也要从民户征发人员补充。  相似文献   

7.
冯金忠 《安徽史学》2012,(2):127-128
正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宋版龙舒本《王文公文集》,纸背为宋人书简和公牍,计达780余纸。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宋人佚简》为名影印出版,分装为5册,其中公牍部分位于第5册,为南宋绍兴末隆兴初舒州的官府公文,计有127页,分属53件公文,内容涉及南宋初期政  相似文献   

8.
<正>散存于民间的各类文书的抢救、收集、整理、结集出版,以供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利用,无疑是近年来中国学界最为引人注目的学术努力和带有方向性的重要学术动向;而由此引起的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类学、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学术研究领域的拓展,更是成为了相关学科研究的新  相似文献   

9.
《安徽史学》2015,(6):5-5
<正>【编者按】民间文书的大量发现和利用是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界的重要成就之一,有力推动了历史人类学、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研究的拓展,催生了"敦煌学"、"徽学"等重要研究领域。有关民间文书的整理也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近期,本刊组织了一组关于"民间文书的整理、研究与利用"的笔谈,一些从事相关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