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少新 《中华文史论丛》2012,(3):125-141,397
鄔明著是徐光啓所組建之曆局中的骨幹成員,對修成《崇禎曆書》發揮了重要作用。領洗入教後,信仰虔誠,並將天主教傳入其家鄉武昌,促成湖廣開教。然因相關文獻甚少,致其事迹不顯。本文通過現存中文及葡萄牙文文獻,勾勒鄔明著修曆與奉教事迹,進而凸顯曆局成員所構成的天主教人脈網絡及其對天主教在華傳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献》2017,(6)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篇著录为利玛窦所做的《中国天主教教义》的手稿文献。经过对其文献来源的初步分析,可确定该文献并非是《中国天主教教义》,而是来华传教士进入中国初期的汉语学习教材,材料来自佛教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另外,通过对文献内容的探讨,可知这篇文献的真正作者很可能是来华耶稣会士麦安东,写作地点在肇庆。  相似文献   

3.
梵蒂冈图书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文献收藏地,收藏了一批珍贵的中国天主教文献。本文仅对该馆所收藏的重要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稿抄本Borg.cin.503,即多明我会士黎玉范所撰述的中西文文献作出研究:介绍了黎玉范其人其事,黎玉范对中国祭祖、祭孔礼仪问题研究著作《圣教孝亲解》及原文转写,汉语-西班牙语双语词典和学习汉语会话的《拜客问答》等,并且探究文献撰写背景、内容及其价值。梵蒂冈收藏的珍贵稿抄本天主教文献,对中国明清史、中国基督教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明末在华天主教士金尼阁事迹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末在华天主教士金尼阁事迹考计翔翔天主教传教士金尼阁(NicolasTrigault,1577-1628)明末两度来华,在基督教赴华传教史及中西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来华后不久,即受中国传教区特遣,返欧洲汇报在华教务。由于他对中国社会习俗以及儒家文...  相似文献   

5.
正雍正二年(1724),清政府颁令禁止天主教之后,明清之际活跃的天主教传教活动逐渐转入"地下"。在清方档案里,天主教被称为"西洋教""洋教""邪教",其事迹混杂于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的教案中,传教士重新公开进入中国本土则要到鸦片战争之后。~(1)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传教士可以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口通商口岸活动,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规定传教士可以进入内地,从此天主教、新教(以下同时称呼时作"基督教")开始了在中国传  相似文献   

6.
“秃鲁麻”是个非汉语词汇,以往的研究者多释其为棉织物或棉花,本文通过辨析文献对这一解说提出质疑。此外本文还对元代畏兀儿文臣沙剌班的事迹多所补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笔者五次调查所获资料为依据,论述近代以来贵州天主教中外文献史料的分布状况,初步整理贵州天主教史研究资料兼述其学术史,以期立足新史料,细化近代西南民族地区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顺治朝全国各地天主教教堂教友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开建 《清史研究》2002,(3):106-115
关于顺治朝全国各地天主教教堂、教友的统计 ,中西文献均有记录 ,但所录数据歧异甚大 ,令人莫衷一是 ,很多研究者对于各种数据亦未加考辨 ,即取其中一数为其论述之根据 ,固所得结论不可信。因此 ,如不将顺治朝全国各地天主教教堂教友的数据考订确实 ,对于整个天主教在清朝前期的发展是无法讲清楚的。据目前所见资料 ,关于顺治朝全国各地教堂教友统计数者有四种文献 :一是由方豪先生收藏的《辩学》手抄本 ,之后附《各处堂志》 ,录全国各地教堂 3 5处 ,无教友数 ① 。据方豪言 ,该抄本言康熙时期 ,而我判断应是顺治末之情形 ;二是杨光先《不得…  相似文献   

9.
尚越 《沧桑》2014,(1):24-25,29
地方志是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经济、文化等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其丰富的内容对本地区发展规划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其中,方志中的文化资源可为历史名城的建设和定位以及旅游开发提供思路;方志中历代名人事迹是激励后人不断开拓进取的源动力;丰富而独特的物产资源记载可为农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开发提供重要的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地方志是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经济、文化等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其丰富的内容对本地区发展规划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其中,方志中的文化资源可为历史名城的建设和定位以及旅游开发提供思路;方志中历代名人事迹是激励后人不断开拓进取的源动力;丰富而独特的物产资源记载可为农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开发提供重要的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11.
曹荣 《民俗研究》2012,(5):146-151
“灵验”是天主教切入乡土社会的重要方式,在天主教信仰与乡土社会的传统、乡民的心理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灵验勾连着两个具有不同象征符号及行为实践的信仰体系。灵验与奇迹的实际功效,契合了乡民的心理,也使得天主教在乡土社会中获得了一定的灵力资本。灵验事件的生产和讲述强化了教友的身份认同。通过对京西斋堂川地区一个天主教村落的考察,可以探究灵验之于乡村天主教信徒日常生活的意义,以及天主教嵌入乡土社会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2.
西班牙是欧洲最早向海外扩张的殖民国家之一,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后其海外扩张的主要动机是攫取东方财富和传播天主教,企图在亚洲建立"东方天主教帝国",这使得它在海外殖民的过程中所实施的政策与其它殖民国家显著不同,即注重从宗教文化上对殖民地人民进行同化.本文探讨了西班牙在天主教语境下对菲律宾华侨的宗教政策和华侨的反应,以及这种政策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韩侂胄事迹"可分为两个层次:韩侂胄被杀之前,其内容以"定策"事迹为主,褒扬其功绩;韩侂胄被杀之后,其内容以"冒定策功"、"植党擅权"、"邀功生事"为主,否定其拥立、北伐的事迹。在前一阶段,"韩侂胄事迹"被放置在国史日历所,是韩侂胄政治地位的体现,并备修史之用。在后一阶段,史弥远及其支持者依托国史日历所"改正韩侂胄事迹"。因掌权者仍是史弥远一派的势力,经过此次"改正"的"韩侂胄事迹"被实录、国史所因袭。以"韩侂胄事迹"的形成及流转为切入点,可以发现官方史书编纂与政局变化的互动关系,并成为我们观察晚宋政治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4.
杨凯 《文史天地》2010,(7):27-29
<正>没有国家的独立,也就没有宗教的自主;没有国家的强大,也就没有宗教的发展。鸦片战争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天主教伴随着商品倾销大规模地传入内地。客观来说,传教士中不乏有识之士,但是总的来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天主教为帝国主义势力所控制和支配,一些外国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藏在梵蒂冈图书馆的越南天主教中文文献为研究对象,首次披露藏在梵蒂冈图书馆的一些珍贵文献。文章既分析来华耶稣会士在中国本土所刻的西学汉籍在越南的传播,也分析了传教士在越南刻印的西学汉籍刻本。从而从文献的角度深化了西学汉籍在东亚文化圈传播的认识,揭示了从晚明后东亚西学接受的相互关联,突破了以往对西学在东亚传播局限于国别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6.
明末,天主教开始了它的大规模渗入中国的尝试。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西方科学技术,作为进入中国大门的敲门砖。虽得到了一些士大夫的拥护和支持,但对天主教存在猜忌和疑虑的大有人在,导致了耶稣会士在华传教受阻。其原因在于华夷冲突;文化冲突;教权与皇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张西平 《文献》2003,16(3):17-30
罗马梵蒂冈图书馆是世界上稿本最多的图书馆,也是藏明清间天主教文献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近百年来已有不少前辈和同代学者到此探宝并对这批文献做了一些研究.①  相似文献   

18.
附设于北京辅仁大学,由教宗驻华代表创立,委托天主教圣言会管理的司铎书院(1938—1950),是为司铎提供高等教育的机构。其直接目的,是为天主教中学和修院培养师资;其长远目标,则是以提高国籍司铎教育程度,达到学术传教的目的。"学术传教"作为一种传教方法,作为基督教与中国历史文化相融合的进路之一,是始自利玛窦时代,民国时期由马相伯、英敛之所继承的重要思想。司铎书院承载了"学术传教"理想,为中国天主教修院储备了师资,为天主教的本地化培养了领袖人才,并发掘和造就了各类学术专才,推动了天主教在中国本地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马妮 《神州》2013,(32):32-32
通过对浙西天主教村麻蓬村圣山墓葬群进行历史文献搜集和田野考察,采集到史料、实物照片、村民口述等文化碎片,从其山名来源、墓葬分布两个方面呈现麻蓬圣山跨文化特征。从圣山起源追溯到麻蓬村傅王两家祖先自清朝从江西南丰迁入浙江衢州石梁地区带来天主教信仰。从墓葬分布可见麻蓬圣山既是家族墓地又是教会葬地,对村民具有传统礼教和天主教教义传承的意义,墓碑也有文化融合印迹。麻蓬圣山形成了一个跨文化空间,承载着这个村子的家族文化和信仰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20.
简述天主教在重庆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建筑状况作一些调查,通过分析其建筑文化的特点及价值,提出一些保护重庆天主教建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