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考证,"建康七妙"最早见于唐初韦巨源《食帐》的附录,其后是宋初陶谷的《清异录》和清代潘永因编、刘卓英总校的《宋稗类钞》。韦巨源《食帐》的附录和《清异录》刻印时均有误。本文引自《宋稗类钞》,其内容为"金陵士大夫渊薮,家事鼎铛,种种臻妙;齑可照面,馄饨汤可注砚,饼可映字,亦可作劝盏,饭可打擦擦台,湿面可穿结带,寒具嚼著,警动十里人。"南京称"建康"始于西晋末年,经历东晋、南朝  相似文献   

2.
《建康实录》开篇云:“建康者,本楚金陵邑,秦改为秣陵,(东)吴改为建业,晋愍帝(司马业)讳业,改为建康。(东晋)元帝即位,称建康宫,五代仍之不改。”《晋书》卷一五《地理志下》“建邺”条:“本秣陵,孙氏改为建业,武帝平吴,以为秣陵,太康三年,分秣陵北为建邺,改‘业’为‘邺’……愍帝立,避帝讳改建邺为建康。”《晋书》卷五《孝愍帝纪》:“秋八月癸亥,刘属等达于扬州。改建邺为建康,改邺为临漳。”但诸正史中都有很多对建业、建邺及建康的混用,限于篇幅,兹举数例如下:1.“徐道覆闻毅将至建邺,报卢循曰:“刘毅兵重,成败系此一战,宜并力距之。”…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时期为南北对峙的局面,双方除了军事冲突,也有和平的外交往来。交聘使节通常是由本国国都出发,前往他国国都进行访问与交涉,由于事属公务,交通路线大致上是比较固定的。不过,由于北朝政权更迭,曾经数次迁都,因此,交聘的路线也随之改变。本文根据正史与诗歌中有关使节行迹的资料,逐一考证“平城—建康”、“洛阳—建康”、“邺—建康”与“长安—建康”这四条路线,希望能将当时使节穿梭往来的具体路径勾勒出来。  相似文献   

4.
六朝都城建康之“中堂”位于大司马门到宣阳门之间的“御道”西侧,乃是六朝建康军事防卫体系的核心,是禁卫京师、护卫君主的最后一道军事屏障。“中堂”与魏晋南朝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它在建康军事防御时的中心地位,六朝历史上在建康城所进行的军事布防,基本上都是围绕“中堂”而展开。六朝的“中堂”除了具有禁卫京师、护卫君主的重要军事价值外,还与“释奠”祭孔、“听讼”断狱、策试秀孝、讲论学业,甚至是即位典礼等其他政治活动也有关系。“中堂”与太极殿及东、西堂并无地理上的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5.
《华夏人文地理》2013,(5):34-36
南京通常被人们称为“六朝古都”,这种说法早在唐宋以前就已经形成。它们依次分别是:三国孙吴,定都建业;东晋,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称帝;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均定都建康。这之后,南唐、明朝(洪武帝、建文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又先后定都于此,其称“十朝胜会”。  相似文献   

6.
文学源于生活。梁山泊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有七位是江苏好汉,其中“建康金陵”的好汉有四位,他们的很多故事在南京地区流传近千年,但《水浒传》记叙甚少。“铁笛仙”马麟。小说只说他生长在金陵,是个“小番子闲汉”,未加详细介绍。但他在南京回民群众中传说甚多。北...  相似文献   

7.
秦九韶(1202—1261)字道古,南宋普州(今安岳县龙台镇)人。从兵首到郪县作县尉,建康(南京)任通判,到国史实灵院做校正(小官)。史载:“秦九韶以通直郎于淳四年(1224)八月为建康通判”。“十一月丁母忧、解官”回湖州家里守孝。这是秦九韶第一次到东南后明确记载为通判官职。  相似文献   

8.
付超 《收藏家》2012,(11):33-36
我国现有的关于人造花最早的文字资料是《建康实录》该书记载:晋惠帝“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这也是头花用于装饰最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9.
我也可以为你忙 一次,佛光禅师问妙顺学僧:“你来此学禅,已有12个秋冬,怎么从来不向我问道呢?”妙顺很谦恭:“老禅师每日忙碌,学僧实在不敢打扰。”  相似文献   

10.
唐人赵蕤所撰《长短经》引有《宋略》史论七则 ,其中两则因不见于它书而可资辑佚 ,另外五则可补正《建康实录》及《资治通鉴》等所引《宋略》史论之讹脱数十处 ,故文献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1.
一代之繁盛,必有一代之兴构。南朝梁武帝时期,国力雄强,文化发达,当时的都城建康(今南京)范围,西至中山路,东邻青溪,南达淮海路,北抵北极阁,“周围二十里十九步”①,城中有28万余户,以每户5人计,则人口总数超过百万。为壮观瞻,梁武帝对建康城建设颇多创举。先在城南新作国门,又增改宫城门楼为三重,重修宫中主殿太极殿,变原来的面阔12间为13间,以象征闰月之数。太极殿及其两侧的东西堂还用有花纹的锦石铺砌,使建康宫城更加壮丽。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性工程要算天监七年(508)春正月由卫尉卿丘仲孚主持的在宫城正南门端门、大司门外辟建的神龙、仁…  相似文献   

12.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明帝刘或在位时(465~472),梁州(治今汉中市汉台区)州将范柏年(?—479)受刺史刘亮的派遣,到京城建康(今南京市)请示机宜。宋明帝与范柏年语,言及广州贪泉时,问柏年:“卿州也有此水否?”答:“臣所在梁州唯有川武乡,廉泉让水。”又问:“卿宅何处?”答:“臣所居,  相似文献   

13.
《文史博览》2014,(9):32-33
不正派、不像样子的人被形容为“不三不四”,何为“三”,何为“四”呢?这还真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刘述孟 《东南文化》2022,(2):132-139
大型拼镶砖画是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羽人戏龙、羽人戏虎等为核心的墓葬装饰,产生于刘宋,萧齐达到成熟,陈代消亡,集中分布在南朝都城建康及周边。其主要运用于高等级墓葬,是南北朝文化正统之争中南朝在文化上的重要举措,对南朝的其他地区、北朝及后世的隋唐墓葬装饰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将此类固定的墓葬装饰称为“建康模式”。“建康模式”也是中古时期墓葬装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名号文殊菩萨(Majusri),全称“文殊师利”,又译作“曼珠室利”。文殊是外来语,因文殊为“妙”意,“师利”为“首”、“德”、“吉”等意,故亦译为“妙德”、“妙首”、“妙吉祥”,藏语称“江白央”。在佛教中文殊被视为智慧之神。文殊通常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  相似文献   

16.
岑参在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由长安赴北庭,路过武威时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开头六句是: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写凉州秋夜景物,真有绘声绘色之妙。其中“凉州七里十万家”一句,涉及校勘和修辞方面的问题。“七里”之“里”,一本作“城”。《资治通鉴》卷219:“武威大城之中,小城有七。”可见“七城”是对的。“十万家”,则是诗人的夸张之辞。1988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清人张澍所辑的《凉州府志备考》,由陕西省博物馆馆长武伯纶  相似文献   

17.
近读中华书局《建康实录》(1986年版、张忱石先生点校),发现其中标点间有失误。鉴于《建康实录》(以下简称《实录》)具有很高的文献学术价值,“可补充和订正正史遗缺及讹误”,“还有一般人容易忽视的文献价值——辑佚”,故将其错标误标处择要列举,庶几使征引者不袭其谬,而再版时能完其壁。 1.案,《祥瑞志》:钟家于富春,早失父,幼与母居,性至孝。遭岁荒,俭以种瓜自业。(3页)  相似文献   

18.
董寅生 《湖南文史》2014,(10):65-66
出言轻侮别人,本心是要给人家难堪,但遇到有急智的才士,往往会自取其辱。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晏子出使楚国。楚人听闻晏子是个矮子,就故意在大门侧另开了一道小门,请晏子走。晏子说:“出使到狗国,当从狗门进入;今日我出使楚国,走这样的狗门会不会不合适?”迎宾者赶紧为其敞开大门。拜会楚王时,楚王又出言讥讽:“齐国难道没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出使。”晏子答:“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楚王说:“然则何为使子?”晏子解释说:“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相似文献   

19.
岳飞建康抗金遗迹■文\韩品峥吴会泽■图\周黎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1103~1142),20岁时在家乡河南相州汤阴“总发从军”,39岁时冤死在杭州风波亭狱中。他一生历经“大小一百二十余战”,其中就包括建炎三年(1129)冬天,他参加的保卫建康(南京)之...  相似文献   

20.
大哉晏子     
晏子名婴,谥平仲,东莱人,曾为齐国三君(灵公、庄公、景公)之相。庄公时,开始晏子是很受重用的,后来晏子看透了庄公“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祸必及其身”。因而辞了职,退了封邑,他叹息“哀吾君不免于难”。后来庄公果然被崔杼所杀。晏子听了庄公凶讯后,立于崔杼之门。崔杼问他为什么不去死?晏子道:“祸始吾不在,吾何为死?”“遂枕尸而哭”。一般人都以为崔杼必杀他,崔杼却说道:“民之望也,舍之得民。”不过崔杼还是要人服从,不服从的就当场杀死。连续杀了七人之后,又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