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4年4月,江西丰城市砂石公司掘沙船在赣江老蛤石上游200米处挖沙时,从河床打捞出沉船木构件及一批东汉青瓷器。其中50余件瓷器至今都较为完整,只是口部或底足微残,或是表面的釉色有部分剥落。器类有鸡首壶、双唇罐、盘口壶、罐、四系或六系罐、坛、盆等。将这批打捞出土的青瓷器与洪州窑东汉港塘遗址出土的青瓷器及江西东汉时期纪年墓出土的青瓷器相互对照、比较,可以确认:这批沉积于赣江河底的东汉青瓷器,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的洪州窑创烧时期的青瓷产品。  相似文献   

2.
朝鲜半岛与中国大陆山水相连,自古就有密切联系,并互派使节。中国儒教和科举制度的传人,使得吸收中国先进文化乃至照搬中国年号成了必然的结果。当然交流都是双向的,不单是中国文化的输出,例如,在中国既有高丽青瓷器的出土,文献中也有对高丽青瓷加以赞美的记述。  相似文献   

3.
冯素阁 《收藏家》2000,(11):7-11
千峰翠色绿如染,雅淡悦目青瓷苑。青瓷是我国瓷苑中出色名品,欧洲人喜爱的“雪拉同”(Celadon)广受世界人民的欢迎。Celadon 一词,据《陶瓷三百问》一书记载:十六世纪晚期,法国有一个著名作家杜尔夫(Honored Durfe)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牧羊女亚司泰来》,叙述了牧羊女亚司泰来和牧羊人“雪拉同”的恋爱故事。这部小说后来被改编成剧本,搬上了舞台,  相似文献   

4.
张妍 《文博》2011,(5):91-96
本文对美国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批精美中国陶瓷器进行了评价。其藏品包括彩陶、绿釉陶器、青瓷、白瓷及景德镇瓷。该馆丰富的中国陶瓷器藏品无不展示了我国古代悠悠数千载的文化沉积。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春季,新津管所对物藏品进行清理建档。在清理到一批窖藏瓷器时,引起笔回忆。这批宋代窖藏瓷器属于日常生活用品,其品类齐全,数量多,具有宋代地方民窑特色。因而,笔把这批宋代窖藏瓷器推荐给物界的朋友,供参考和欣赏。  相似文献   

6.
关健 《文物世界》2007,(2):23-25
瓷器纹样是指瓷器在制作过程中以外加的技法手段施以纹饰,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美化器物。中国古代瓷器的纹样装饰,盛行于宋元时期,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常用的纹样的装  相似文献   

7.
李智瑛 《收藏家》2003,(8):23-26
一、引言公元960年,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分割混乱的局面,实现了统一。太祖赵匡胤一开始就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着眼于全国性的长治久安,他曾公开提出,宰相要用读书人。这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极为广泛、深远,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生产得到发展,作为手工业的制瓷业也在前代的基础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刘慧中 《南方文物》2000,(4):107-108
1980年11月在江西省高安县发现的元代瓷器窖藏,因其出土瓷器数量之多,质量之精,釉色之美,品种之齐,窑系之广都系其它任何元瓷窖藏所无法比拟而名闻天下。该窖藏出土的19件景德镇窑生产的元代青花瓷,更以其造型雄浑、装饰瑰丽、品种齐全而令众多古陶瓷研究者如痴如醉。可以说,高安窖藏元青花瓷代表了元代青花瓷器的制瓷水平。总结这些青花瓷的装饰技法与装饰图案,对鉴别元青花和提高对元青花的认识,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王志高  贾维勇 《文物》2012,(3):41-58
屐是我国传统木质鞋具的总称,具有凉爽、远湿、防滑、增高、坚固耐磨、取材方便、制作简易、行步有声等诸多优点。据考古发现,木屐在我国至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木质易腐,出土木屐不仅极为罕见,而且普遍残损严重,这都无可避免地影响到对早期木屐形制、  相似文献   

10.
宋代官窑是长期以来学术界研究的热门问题,尽管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不少问题尚未最终解决,如:北宋朝廷为什么命令汝州烧造青瓷?北宋朝廷亲自设窑的地点在何处?汝州张公巷窑是不是汝州新窑,即狭义的北宋官窑?南宋余姚官窑的地位以及与内窑等窑口的关系如何?乌泥窑位于何方?等等。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具有学术价值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瓷业技术传播是古代手工业史上的一个常见的、却是容易被简单化的问题。我们在观察古代瓷器手工业遗存的时候,经常会注意到甲乙两地某些技术因素的相似性,比如瓷器釉色、造型或装饰的类同,或装烧工艺与窑炉建造方式的近似。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往往使人联想到古代窑场之间的技术交流。但是透过瓷业遗存本身,洞察其背后隐藏的人的生产与精神活动,了解技术交流完成的过程,以及社会变迁的信息,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已有的关于瓷业技术交流的研究,多停留在对瓷业遗存本身的描述与比较上,尽管也有学者从梳理手工业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12.
田素彩 《收藏家》2008,(9):43-46
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枕头,其功能正如《说文解字》中所说“枕,卧为所荐首者也”,即枕是睡觉时垫托头部的。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及到庶民百姓。质料最早是天然石块,以后又逐步扩大到木、玉、铜、竹、瓷等材料。其中以瓷枕的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泛。  相似文献   

13.
张国勇 《文物春秋》2021,(1):94-96,F0003
上世纪以来,邢台市各级文物部门通过发掘、征集等方式入藏了一批宋金时期的陶瓷枕。这些陶瓷枕造型有椭圆形、如意形、银锭形、扇形等,釉彩有素白釉、白釉黑彩、绿釉、三彩釉等,装饰技法有印花、划花、贴塑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張興武 《中华文史论丛》2012,(2):131-166,396,397
從晚唐五代到宋初百年,"四六"創作成績斐然。李商隱等人開啓了駢詞儷句引領風騷的新時代。唐末"羣雄割據、各務爭勝"的現實需求,爲幕府文士提供了特殊機遇,他們"飛文染翰以濟霸國",促進了"四六"駢文的興盛。"沙陀三王朝"時期,"四六"創作的重心從中原地區轉移到了南方各地。江南文人將辭賦乃至"古文"創作的技巧廣泛運用於駢詞寫作之中,爲北宋"四六"的興盛導夫先路。宋初"四六"繼續蔓延,而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更造就了许多"四六"名家。雖說"四六"稱盛的文學史意義還有待商榷,但唐、宋文章藝術轉型的基因蛻變實際根源於箋表奏疏的基本事實卻不容否認。  相似文献   

15.
考古发现表明,耀州窑瓷器在五代宋金的三百余年间曾广泛传播流布于中国的广大地域,这既反映了耀州窑各阶段的发展情况,又是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地域间经济、文化往来的客观体现。  相似文献   

16.
洛阳宋代瓷枕艺术风格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是河南制瓷业的鼎盛阶段。瓷枕作为洛阳宋瓷的一朵奇葩,以质地优良、造型多样、装饰手法丰富多彩而被世人称道。本文从造型、纹饰和釉色三个方面入手对洛阳出土的宋代瓷枕的艺术风格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河南出土宋代青白瓷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发现的宋代青白瓷,分景德镇类型和河南窑场的产品两类。景德镇类型青白瓷是江南青白瓷通过贸易流通到中原来的,此类青白瓷在河南发现较少,这应和北宋时期战乱及自然灾害频发有关。河南窑场出土的青白瓷受到了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工艺影响,并在本地产生、发展、成熟,形成了具有中原地方特色的青白瓷。  相似文献   

18.
宋代雇婢性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奴婢一般由买卖、罪没、俘虏等方式而来,至宋代则出现了“雇”这一新现象。对此,史学界基本上认为是雇佣。然而,就奴婢之一部分———婢女来说,不仅宋人时常雇、买(卖)不分,而且婢女在出卖劳动力时,也将自己的人身权一起卖与了雇主,故雇婢仍属买卖性质。  相似文献   

19.
杜文 《收藏家》2009,(5):63-68
北京故宫藏有一件耀州窑瓷塑,被命名为“宋药王庙供像”。瓷塑为青年男子形象,赤足,双髻系蝴蝶结,弯眉圆目,面庞饱满。服饰自肩至膝下皆为草叶编缀而成,腰部系带,衣带打蝴蝶结,左手捧一葫芦形瓶,右手于胸前持一弯曲枝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