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神木县出土匈奴文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神木县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南缘,毛乌素沙漠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东段。北连内蒙,南滨黄河,西邻榆林,东接府谷隔黄河与山西保德县相望。在神木境内,有两条长城遗迹。一条是战国秦长城,西起甘肃岷县,东北行经宁夏固原,陕西靖边、横山、榆林至今神木县城西折向北,循窟野河及其上源梓牛川北上,进  相似文献   

2.
陕西神木县寨峁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寨峁遗址位于神木县店塔乡寨峁村,座落在窟野河与其支系——考考乌素河交汇处的三角形阶地上,南距神木县城约16公里,距店塔乡约1公里。寨峁村(旧村)位于遗址的北部,遗址东侧是窟野河,西、南两面是考考乌素河(图一)。阶地东、西、南三面是陡峭的石崖,高出河床一百余米。阶地上地势南低北高。但起伏不大,较  相似文献   

3.
陕西神木大保当第11号、第23号汉画像石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木县地处陕西省北端,东南临黄河,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长城自西南向东北斜贯县中。大保当乡位于县城西南约50公里的毛乌素沙地中,黄河支流秃尾河从其东流过。墓地在乡政府西约2.5公里的高地上,榆(林)府(谷)公路从墓地中部穿过(图一)。大保当墓地是1986年全省文物普查时  相似文献   

4.
论唐代前期“河曲”地域的都督府政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着重论述唐代河曲地域 4个都督府政区的建制沿革、管区变迁和府际边界的基本位置。河曲 4府的建制沿革可分作武德至贞观、永徽至景云、先天至天宝 3个阶段。天宝年间河曲4府辖区相对稳定 ,灵府管 2正州、7羁縻州 ,夏府管 4正州、9羁縻府及 1羁縻州 ;胜府管 2正州 ;丰府管 1正州。灵府与丰府的边界线实际在今库布齐沙漠 (唐时库结沙 )西段中部 ,再由此逶迤往西抵达黄河与乌加河的分汊处 ;夏、丰 2府的边界实际位于今库布齐沙漠东段中部一线 ,亦即唐代“胡洛盐池”北面、纥伏干泉东西一带 (今杭锦旗北部 ) ,边界向东抵达一条北流注入黄河的小河西岸 ;麟州与胜州的边界分布在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南流之窟野河与北注黄河之母化河、虎嘶太河的东西走向的分水岭上 ,向东越过黄甫川上游而达黄河西岸 ;夏府与安北府直管区的边界应在今北流入黄的几条小河的发源地 ,即自巴龙梁向西延续的分水岭高地。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7,(2)
<正>佛堂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城西北部朱家坬乡崖畔村东南约1.5公里处的寺脑畔东崖壁上。此处东距黄河不足1.5公里,周围三山环绕,寺沟从其右侧向东南方向径直而下,远眺沟口处可以看到少许黄河河面,居高临下(图一)。寺内共有5个窟室,均坐西向东,自南向北一字排开,依次编号为1~5号窟(图二)。其中1~4号窟为明清时期窟室,窟内造像均为毁坏后塑而成。5号窟保存完整,雕凿工艺是所有窟室中最精致的,开凿年代在当地有宋、明两种说法。现将5号窟的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6,(2)
正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城西南40余公里的高家堡镇,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及秃尾河支流洞川沟分别从遗址的西南侧和西北侧穿过。遗址位于两河夹角形成的山峁台塬之上,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构成,内城和外城分别构筑宽约2.5米的石墙,气势恢弘,为国内同时期遗址所罕见,城内面积在400万平方米以上,是目前国内所见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二里头早期阶段的遗址[1]。2012~2014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全面揭露了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漠化年代问题之考古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乌素沙漠是我国北方地区著名的荒漠地貌之一,它的西边大致起于陕西的定边县,东边到窟野河沿线,分布在东西长约420公里,南北宽12-120公里的广大范围内,包括有内蒙古的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和陕西的榆林、横山、靖边、定边等县市.在其外围自西北至东北  相似文献   

8.
<河伯>的祭主是黄河之神,作品描述的是以女妻河的场面.起源于夏代的<九歌>,为夏启依据楚地音乐制作而成,后成为夏朝乐舞,其或有祭河之歌.夏桀被流放后至"苍梧之野",使本为南音的<九歌>更广泛地流播于民间.楚庄王曾祭黄河,必用乐舞,<河伯>当是祭河之乐,此不必列入楚祀典,当流传于楚.屈原整理民歌,将之收入<九歌>.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神木县曾出土《宋故秉义郎徐府君墓志铭》志石一方。墓主徐德是麟府路的一名下级武官,曾参与北宋几次较大的军事行动,如熙宁九年讨伐安南、元丰四年攻陷宥州的战役,以及麟府路军与西夏军在接壤地区发生的青岗岭、厮罗川、龙横川、青鱼河四次战斗;徐德担任都虞候的府州威远军,是由府州厢军升格的禁军;而他担任巡检的保德军沙谷渡,则是麟府路与河东路之间在黄河上的主要军政、商贸渡口,地位极为重要。徐德墓志文还部分反映了麟州的文风、宗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一.黄河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据史料记载与《黄河志》的统计,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约1500次,其中较大的改道二三十次,重大改道有六次。第一次重大改道:在上古时期,黄河在下游"播为九河",分多股入渤海。春秋战国至西汉末黄河一直保持一定河形,史称为"大河故渎",或"王莽河""王莽故渎"。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大规模筑堤固定下来的河道汉志河,结束了多股分流局面。汉志河走向:古宿胥口(今河南浚县)-今濮阳西南—今馆陶县东北-  相似文献   

11.
《考古与文物》2012,(2):3-13,113,121,2
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140余项,取得了众多新的收获。其中有延续往年的周公庙遗址、秦汉和唐代帝陵、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等项目,也有洛南盆地张豁口旧石器地点、神木县石峁遗址、神木县木柱柱梁遗址、黄陵县寨头河战国戎人墓地等新开展的工作。其中洛南盆地张豁口旧石器地点和黄陵县寨头河战国戎人墓地以其新的发现引人注目,神木县石峁遗址的工作有望对峁玉器等问题提供更多答案。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园获得了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2.
黄河及其支流洛河的汇流处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域。古代文献中常把洛口与洛汭混同在一起,实际上洛口与洛汭并非一地,河、洛汇流而形成的洛口应包括在古洛汭之内。历史上,洛河流注黄河后所形成的河、洛汇流区域存在着巨大的变迁,今天河洛汇流区域的形成仅有450余年。引起河、洛汇流区域频繁变动的原因,除了地形地貌因素外,与黄河曲流运动的方向也有密切关系,黄河变迁史研究应该关注这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炳灵寺石窟,为我国古代艺术宝庫之一,一九六一年三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北,距城約三十五公里,黄河之濱北面的小积石山山丛中,包括上、下二寺及二寺之間的洞沟三个部分。其中以下寺的窟、龕最为集中,是艺术精华所在。全部窟龕开凿在纵貫两山之間的大寺沟西岸悬崖峭壁上,周圍山势突  相似文献   

14.
山西平定开河寺石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开河寺石窟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岩会乡乱柳村西1公里。此地为阳泉市区与平定县交界处,西南距县城8公里;西距阳泉市亦约8公里左右(图一)。从阳泉市沿桃河河畔东行即可抵达。石窟居桃河北岸山坡南麓的断崖上,地势较低,仅高出河床约5米左右(图二)。石窟规模很小,仅有三个小型洞窟,东西布列于宽约6米的崖面上。由东而西分别为第1至3窟(图三)。此外,窟区之西10余米  相似文献   

15.
青海是黄河的源头,青海境内黄河干流1694公里,流域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是黄河干流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省份。在青海,黄河孕育了昆仑文化、玛域文化和河湟文化等一系列黄河地域文化。传承、保护和弘扬河湟文化,推动河湟地区文化旅游高度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雁 《史志学刊》2023,(6):21-31
黄河文化是华夏文化的精髓,祭祀文化是黄河文化的一部分。从先秦时期开始,祭祀成为国家政治体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河曲河灯在大禹祭祀文化中诞生,到元代以后,放河灯由祭祀扩展为官府的重大惠民庆典和民间的庆生团聚活动。河曲县的祭祀与放河灯都选择在庙宇等宗教场所,因此,河曲县城的庙宇道观多达60多处。明清以后,河曲放河灯又赋予了西口文化的特殊内涵,夯实了河曲河灯的历史地位,极大地丰富了黄河文化。进入本世纪以后,河曲河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河曲河灯文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神木县店塔村位于县城北50里处的半山坡上,西为宽约500米的冲积平原,窑野河由此向南流过。这一代古墓很多,出土文物不少,当地群众把这一代墓葬区称之为“葬湾”。 1985年8月,该村一位农民在其窑院南壁新打洋芋窖时,挖出一件中空的铜制彩绘鹅鱼灯(封二)。灯通高54、长33、宽17、壁厚0.1—0.2厘米,重4.25公斤,由鹅鱼的头及上颈、连身下颈、两块铜瓦、带曲(扳金)圈足灯盘共四部分组成。上颈通高24.2、子口高2.8、径3.1厘米;鱼体通长19、腹宽10厘米,腹下开一椭圆口,口径9.5—10.2厘米,口下有两块半  相似文献   

18.
路生 《丝绸之路》2013,(3):32-36
土地温存,沙漠肆意,平原辽阔,河流向前,不同的地理景观赋予宁夏人不同的性格,他们向上,他们开阔,他们包容,他们坚持,他们自由且快乐。他们离黄河或远或近,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一群依河流而生存的人,距河远或者近,对他们来说都是风景,虽有差别但却有共性。因此,黄河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条铜铸的路,承载着他们的向望、渴望与梦想。历史上,  相似文献   

19.
全新世中期以来,黄河出三门峡后,在华北平原上呈放射状的多股自然漫流,其中最主要的分流(distributary)有两条:一条是沿太行山东麓北流的山经河和禹贡河,一条是东北流的汉志河(即汉书所载的河道)。据谭其骧考证,汉书记载的黄河实际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黄河。在战国沿汉志河两岸筑堤以前,禹贡河、山经河(简称西股)与汉志河(简称东股)是并存的,黄河有时主要走东股,有时主要走西股。这是符合地貌学上陆上三角洲河流多股分流演化规律的。黄河下游的一股主要分流为什么沿太行山东麓北流?关于此问题,我在2002年发表的论文中已作了阐述(任美锷:《4280a…  相似文献   

20.
昨阅贵刊(即本刊总第十期)一四八页,有余友人董玉祥君写之《炳灵寺石窟第一六九窟内容总录》一文,因董公与余系师友之关系,故敢将伊抄出之《佛未曾有经》之全文录出,予不忝冒昧,特释之于下。在炳灵寺余曾调查近二十日,当时尚无保管所,因窟群在黄河之边,无人管理。余携吾之研究生王仁波、耿刘同、甘肃省天水县派乔公今同同志,共同前往。后天水士绅张思温君亦相继赶来,参与斯役。炳灵寺西即黄河,由上奔流而下,有万马奔腾之势士。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