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本幕末维新期的“三国同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连续性看,以中日韩三国为主体的"东亚共同体"构想的原生态,可以上溯至日本幕末维新期。胜海舟所主倡的"三国同盟论",应该说与其具有相似的思想特质。该论说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倡东亚三国联合对抗西方列强;主张共建强大的海军;互通有无及共同进行学术研究等。今天看来,"三国同盟论"仍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坤容 《世界历史》2016,(4):131-142,159,160
水户学是幕末的重要思潮之一,包括前期的水户史学和后期的水户政教学。幕府的衰颓和西方力量的出现在内外因上共同催生了勤王思想的勃兴。基于水户学的内外特征,本文分别从"皇"与"国"两个角度检讨了勤王思想对明治维新的得失影响,即"国"之意识的建立和"皇"之意识的延续。从而说明,明治维新一方面是在决意告别过去的政制,另一方面仍始终将尊皇思想置于国家设计的顶层,而这一导向也体现了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民族性和近代性之间选择次第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都将中国这片土地视为自己的文化母国,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尽其可能地吸收。尽管幕末以来日本实行"锁国"政策,但是并没有阻止部分日本人对"洋学"的吸收学习,相反却使得日本的观念发生变化,在"西力东渐"风气下积极学习西学,而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后发生的变化更明确了日本人的这一目标。本文以幕末时期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变化为中心,分析日本幕末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幕末日本的海洋国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切地说,幕末日本海洋国家思想的发展以1778年俄国商船来蝦夷要求通商为契机。与幕府的锁国海防相对,林子平、本多利明、佐藤信渊等思想家也纷纷提出了海防思想及海洋国家论,其特点以开国海防与开拓海防为主。锁国海防、开国海防与开拓海防,成为幕末海洋国家论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日本幕末维新时期精英阶层的言论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近代日本对中国认识模式构筑于幕末维新时期;对西洋列强而言,清朝政府已病入膏肓,统治机构早已腐朽,而日本则视清朝为日本抵抗西洋列强威胁的天然屏障,急欲与清政府同盟合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形成了断然实行侵略中国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6.
536年前后,地中海周边地区出现一次重大气候灾难。长期以来,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收集困难、成因及影响难以确定、不同学科间缺乏联系等因素的影响,"尘幕事件"一直未能引起学界充分关注。史料与最新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尘幕事件"极有可能是由于一次大规模火山爆发所致,该事件导致地中海地区气候急剧恶化,并引发严重饥荒、瘟疫等后果,从而对该地区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尘幕事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气候造成了恶劣影响,受影响地区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气温降低、旱灾、植物生长速度减缓、饥荒等灾害。  相似文献   

7.
陈秀武 《安徽史学》2016,(4):97-104
文化与传统对接而文明与未来对接的逻辑范式,似乎决定了每个民族都周期性呈现出文明进展便是对传统文化的迫害。但这种认定忽视了一个应有的前提,即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在文明进程中,文化与文明的合力往往会创造出更先进的文明。仅就日本情况而言,在幕末维新期,文明冲突所带来的震撼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亦即那一时段的文明进程带有被动性特点。因此被动地思考如何调整外部的"东亚"空间、再思考怎样整合内部松散的"幕藩体制",是时代赋予思想家们的任务。作为承担固守本土任务的海军,在体味西洋文明的过程中,开始了近代化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8.
王美平 《历史研究》2012,(1):143-161,192
近代日本的对华观与侵华战争密切相关,挖掘和梳理当时的日本各大报刊、从军日志、政论意见书等相关资料为充实此项研究提供了充分证据。甲午战争前夕精英阶层产生的对华优越感,是日本敢于开战的精神驱动;战争的结局及舆论界的侮蔑性报道,致使民众的主流对华观完成了从"仰慕"中国到"蔑视"中国的逆转,从而为日本继续制定侵华政策提供了社会基础;日本对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促使其"蔑华观"定型固化,并演化为长期实施侵华政策的认识诱因;"蔑华观"在政界则升级、病变为"侵略客体观",并被嵌入对华决策的制度框架,进而衍生为不断推行侵华政策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炮制伪满洲国作为其在中国东北进行殖民侵略的代行工具。为了加强对东北国防资源的掠夺,经过关东军的秘密策划,在满铁的大力协助下成立了所谓的“国防资源调查部”,对东北国防资源展开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10.
李宁宁 《神州》2013,(23):148-148
日常生活中可以充当交际工具、思想感情载体的并不仅是单纯的口头语言。在异民族文化中,非语言因素在交际中发挥作用的程度、范围、方式是不同的。在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交际语言学等领域以及实际的外语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身势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日本人日常交际中的身势语,对于理解日本人的民族特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北根 《民国档案》2017,(4):122-130
1942年7月20日至8月7日,美国总统行政助理居里第二次访华,与蒋介石进行了14次会谈.会谈涉及的范围很广,除中美关系外,还包括中英关系、中苏关系、领土问题、全球战略、战后国际关系、英印关系及史迪威的双重地位等.蒋介石的应对策略是:从7月20日至27日,“以刚毅之气应之”;从7月29日至8月7日,“以宽和无求与毋必毋固之心对之”.总体来看,蒋介石应对居里访华“始刚终和”的策略比较成功,捍卫了国家尊严和国家利益;中美“斗而不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和,美国继续援助中国,对中国坚持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中可以充当交际工具、思想感情载体的并不仅是单纯的口头语言.在异民族文化中,非语言因素在交际中发挥作用的程度、范围、方式是不同的.在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交际语言学等领域以及实际的外语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身势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日本人日常交际中的身势语,对于理解日本人的民族特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末"开蒙智"是在清廷、主管边疆地区事务官员、各部王公共同主导下的一项重要新政,有着共同的取向。最低目标在开通风气、改善蒙古等传统藩部部众生活艰难局面,借此抵制外部势力的侵渗;最高目标为提高边疆地区部众文化水平、思想觉悟,化除畛域,加强近代国家主权之认同。在这两大目标推动下,各界又提出了诸多"开蒙智"建议,并在实践中加以尝试,形成了清廷上层、主管边疆地区行政官员、藩部王公"开蒙智"的三种不同方式。在这三种模式中,尤以藩部王公"开边智"最具特色,且取得了较好成绩。清末时人"开蒙智"等活动,客观上虽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因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最终未能成功实现以上两大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军事策略的错误向来被认为是导致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广昌战役则被作为军事决策失误的标本。不过,从当时的条件、背景、情境考察这样一个历时一年,战略估量历经变化的第五次反“围剿”战场时,或可发现,中共军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其实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从运动战到防御战的转变也不仅仅出自中共军事决策者的主观意旨。  相似文献   

15.
八月仲夏,为避酷暑,驱车前往青城后山一个叫“楠木树”地方去寻绝妙的消夏去处——楠庄。从结识楠庄主人廖鸿旭以来,我们已是第七个夏天投奔他老人家了。  相似文献   

16.
晚清是近代中国边疆政治地理发生巨大变动的转折时期。随着边疆危机日趋深重,晚清时人逐步意识到慎重命名地理名称的重要性。川藏交界区域地理名称的生成、运用,经历了"炉边"、"川疆"、"川边"等名称混用,以"川边"为过渡性名称,到弃用"川边"、强调"西康"名称的过程。地理名称的变更与晚清川藏边务密切相关,特别是对"边"、"藏"界域之争的有力回应。探讨边疆地理名称多歧性、竞争性,则是本文将历史地理学研究与概念史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7.
对于幕末与明治时期的日本人而言,上海首先是中国的上海;同时上海也是世界、尤其是西洋的上海,租界区域出现了与此前的中国本土迥然相异的新的样态;再次是与日本紧密相关的上海,19世纪末期以后,在虹口一带形成了以日本居留民为主体的日本人社会。这样一个多元组合、多重叠加、既相对分离又互相交融、同时其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的都市,对于正在走向东亚乃至世界舞台的近代日本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因此,这一时期日本人对于上海的认识,首先是对于以上海为媒介的中国的认识,其次是对于与上海相关的世界的认识,同时也是对于通过上海所体现出来的中日关系的认识因此,近代上海对于这一时期的日本人,实际上具有三层意义:观察中国的现场;透视世界的窗口;反观日本本身的泰照系,  相似文献   

18.
熊慧玲 《沧桑》2010,(5):235-236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格调高雅,动静相形,意境幽远;参禅悟理,空寂之境;受到佛教思想的深远影响。但是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创作以及人生观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思想和道教的影响。本文着重谈谈王维诗歌受到传统儒家"仁"的思想的影响。王维诗歌受到儒家"仁"的影响,即孝亲思想,对友人重情重义,忠君报国思想以及修己。  相似文献   

19.
吴健荣 《神州》2013,(33):218-218
在新的课程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借助各种途径,方法,去激活和强化学生的求知欲,让孩子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收获方法、手段和智慧。课堂教学中,以"活"添趣,以"新"育趣,以"问"诱趣,引领学生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武春澍 《神州》2010,(10):80-82
“圈地门”风波再起,本可置身事外的郭德纲因为支持其徒弟殴打记者一事使其成为众媒体的“箭靶”,在博容上发表文章力挺其弟子和采用“不如妓女”等词来谩骂记者更是引起广大媒体和社会人士的关注和攻击,更有网民嘲笑其是“无德无良无耻”的“三无”艺人。娱乐界艺人失德事件时有发生,此次郭德纲事件更是增添了人们对艺人“道德”的怀疑,人们在欣赏艺人的“艺”的同时也呼吁其“德”的端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