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海岱和太湖地区宗教信仰与礼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岱地区在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祖先崇拜特点,礼制较多的体现在棺椁、陶礼器等方面。太湖地区特别是在良渚文化时期,表现出明显的神崇拜特征,王权、神权、族权三者结合得非常紧密,礼制较多的体现在玉礼器的使用上。海岱和太湖地区在意识形态上分别表现出注重世俗和注重宗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博物馆征集的两件明代丝绸服装经苏州丝绸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修复后面貌一新。本文对服饰的修复过程与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记述与探讨。同时对这两件丝绸服饰的主人身份、产地、制作时代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8.
9.
试论清代皇帝明黄色朝袍的功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代皇帝冠服中,明黄色朝袍的功用尤其引人关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朝祭所御”的概念往往含混不清,以至认为清帝明黄色朝袍既可亲郊飨庙又能御殿朝贺,模糊了朝服与祭服的区别。顺治十年(1653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傅景星奏言:“自古帝王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制,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衮冕黼黻代有不同,朝有朝服,祭有祭服,所以肃臣民而格上下也……”。本文旨在讨论清帝明黄色朝袍的不同作用,从而区分出朝服与祭服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11.
明代藩府是明代社会一个特殊的政治和文化群体,对于明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综合辨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对明代藩府著作和撰述作了较为全面的钩沉、辑录和考释。  相似文献   

12.
Women’s movements in Africa represent one of the key societal forces challenging state clientelistic practices, the politicization of communal differences, and personalized rule. In the 1980s and 1990s we have witnessed not only the demise of patronage‐based women’s wings that were tied to ruling parties, but also the concurrent growth of independent women’s organizations with more far‐reaching agendas. The emergence of such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has been a consequence of the loss of state legitimacy, the opening‐up of political space, economic crisis, and the shrinking of state resources. Drawing on examples from Africa, this article shows why independent women’s organizations and movements have often been well situated to challenge clientelistic practices tied to the state. Gendered divisions of labour, gendered organizational modes and the general exclusion of women from 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political arenas have defined women’s relationship to the state, to power, and to patronage. Th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on occasion, put women’s movements in a position to challenge various state‐linked patronage practices. The article explores some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3.
14.
试论温峤     
温峤墓是迄今为止南京地区发现的墓主身份明确、地位最高的东晋勋臣墓葬。本依据考古发现及献资料,对温峤家世、事迹和葬地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邿召簠出土于山东仙人台周代邿国贵族墓中的M3,由其铭文可知,此器为男性贵族邿召的自作器,用于宴飨"诸母"、"诸兄"等亲族成员。而M3墓主为成年女性,其身份应为邿召的妻子、宗族的宗妇,此器应为其生前所用并随葬墓中。该器的出土一方面体现了两周时期宗妇在家族中的职责与权力,也从另一方面表明除宗妇外,家族内的"诸母"即各小宗宗族长之妇也有权力参与家族内的宴飨活动。  相似文献   

16.
靺鞨罐是靺鞨文化遗存的重要指示器物。本文通过对其整体形态特点的观察,将目前已发现的靺鞨罐分为13种基本形态,并根据遗存中的靺鞨罐主流种类,将靺鞨文化遗存进行分组研究。试图寻找各组遗存与靺鞨不同部族或不同时期的对照关系,分析文化遗存的分布与靺鞨民族发展进程的内在联系及靺鞨后期文化面貌趋同的状况下各遗存依然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珍珠门文化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延常 《华夏考古》2001,(4):94-105
目前,海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已基本清楚。学术界一般认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属一脉相承的一个文化系统,是东夷族团创造的。岳石文化之后的商代考古学文化,现已区分为商文化和上著文化两大系统,同时还有二者融合产生的地方文化。商文化主要是商人灭夏后逐渐东扩形成的,而土著文化则是继承了岳石文化,为东夷人创造。有学者根据发现的考古资料提出了珍珠门文化①的命名,以此代表胶东半岛商代夷人的文化。 通过考古工作者十余年的努力,发现了较多的与珍珠门遗存相类似的文化遗存,其分布范围和文化特征逐渐…  相似文献   

18.
完颜希尹历经金太祖、太宗和熙宗三朝,是位难得的将相之才,但在熙宗统治时期的统治集团内部复杂激烈的权力争斗之中,却终成派系斗争的牺牲品.本文以期通过分析完颜希尹的文治武功、熙宗朝的派系斗争和希尹走上被杀之路的必然性,能对完颜希尹这个历史人物及当时历史大环境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渠丘邑城刍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莒南涝坡镇城子遗址的发现,为探讨春秋莒国渠丘的地望提供了可信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清宫萨满祭祀仪式与满族天宫大战神话的关联分析,论述了满洲中心观的神话学依据,并进一步考察乾隆年间清王朝自身对清宫萨满祭祀与中国上古以来的仪式体系之关系的解释,以说明使得满洲中心观得以成立的宫廷化进程,同时也将自身纳入到了华夏文明的历史与结构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