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可可西里到羌塘高原,是一个巨大的野生动物王国。栖息着30多种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其中以藏羚的家族最为繁茂。二十余年前,是藏羚的鼎盛期,这里曾生存着十万只以上的藏羚。它们在蓝天白云之下,在无垠的荒原上自由地觅食,生生不息。藏羚,俗称藏羚羊,属中型牛科动物。体形高大健美,皮毛色泽淡雅,一双大眼明亮温柔。雄羚有一对长约60厘米的角,两角长得一模一样,质地坚实如铁,似两把有环棱的黑色宝剑。侧面看时,两角合为一角,因此,自古藏羚又名“独角兽”。最为奇特的是鼻翼根部和腋窝生有囊状物,也叫风袋。藏羚奔跑时,风袋能鼓起,使藏羚…  相似文献   

3.
魏山 《丝绸之路》2010,(20):45-46
汉字多具表意功能,本身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本文取"姓"、"父"、"婚"、"娶"、"妻"、"嫁"、"媵"、"侄"诸字,通过对其字形、字义的解读,探析了群婚、抢婚、买卖婚、媵制等古代婚俗.  相似文献   

4.
5.
周少川 《文献》1998,(4):148-162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历史悠久,在私家藏书文化漫长的发展进程中,藏书功能逐渐由单一演变为多元,由于藏书家各自藏书目的和情趣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一些相对可以区分的类型.  相似文献   

6.
康利宏 《四川文物》2006,2(5):72-76
本文简要介绍了镍白铜的性质及用途,指出了镍白铜是由云南滇东北一带最早创造和发明的。回顾了18、19世纪“云白铜”西传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贾璞  于皓洋 《中原文物》2012,(5):62-67,78
百戏源于夏商,始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代,其后在表演形式、技艺等方面不断发展。本文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对百戏在各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The story of managing depressed fractures illustrates how knowledge of proven value does not always get handed down. Celsus was the first to describe sensible management for depressed fractures. As he wrote in Latin this was forgotten. Galen’s Greek writings survived forming the basis of management until the sixteenth century. In 1517, Hans von Gersdorff published a formidable illustrated surgical text. One illustration depicts an instrument for elevating depressed bone fragments. It looked dramatic but could not work and its defects were finally defined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mbroise Paré used a bone punch just as we do today, but no later surgeon mentions this, though the instrument was well known. Elements of chance, fashion, emotionally powerful illustrations, and perhaps stubbornness had a profound effect on management delaying rational treatment for centuries.  相似文献   

13.
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研究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研究是古代中日关系史、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称谓演变、历史分期、理论构架等几个方面着手阐述,并对先行研究成果进行概述。指出“大陆移民”称谓最符合史实、东渡日本的移民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发韧期、高潮期和持续期)、移民东迁符合“推——拉”理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在质和量上都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4.
刘涛 《东南文化》2000,(1):105-108
传世宋瓷的研究与鉴别,目前仍是一个较难解决的课题。作者从几个不同的侧面作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埃及,瘟疫广泛存在且种类较多。尼罗河既是古代埃及人的主要水源也是其交通命脉,因此也成为瘟疫的主要传播途径。一方面,囿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古代埃及人往往把瘟疫的发生理解为神明的惩罚,因此通常通过向瘟疫之神献祭并念动咒语的方式来驱逐瘟疫对人的伤害。另一方面,埃及人也能理性地面对瘟疫的发生,并积极运用医学知识治疗瘟疫,采取措施有效地阻止瘟疫的蔓延。瘟疫的传播不仅对古代埃及社会产生影响,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埃及与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同时,瘟疫的传播也是埃及与古代近东地区密切交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最近 ,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纳研究所出版《古代的交互作用 :欧亚大陆的东部与西部》文集 ,它集中展示了欧亚大陆的考古及东西文化交流的最新成果。 1998年以来 ,剑桥大学举办了 3次大型国际会议 ,内容涉及欧亚大陆史前学、人类学、语言和文化。本书为 2 0 0 0年“史前后期欧亚草原的开发”会议文集。由著名考古学家伦福儒教授作序 ,收入不同国家学者的文章 2 1篇 ,全面介绍了欧亚草原新石器晚期至铁器时代初的考古发现和的研究成果 ;另有部分文章涉及该区域内的植物考古学与人种学的Y染色体DNA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19.
河西走廊历史时期绿洲边缘荒漠植被破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正史以及汉简、敦煌遗书、西夏文书、明清方志等大量有关史料 ,并经实地反复考察 ,对于河西走廊历史时期绿洲边缘荒漠植被的破坏状况 ,作了细致的探讨。史实表明 ,早在河西汉代大规模开发始 ,因大量用作薪柴、饲草等 ,这一破坏即已发生。且危害匪浅。迨至唐代、西夏破坏更趋严重。及至明清伴随着河西更大规模的开发 ,绿洲边缘荒漠植被遂被更大面积的刈伐、采挖 ,由此引发更为严重的沙漠化过程。研究历史上荒漠植被的破坏 ,可为今天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谶纬,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即:把自然界中发生的偶然事件而神秘化,并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将其视为预示社会安危的决定因素,以告人政事,或昭示国运的兴衰。亦是方士或巫师假借神明来说吉凶祸福的征兆。其中,表现在对钱币的运用上尤为突出,足见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