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圆端刃刮削器从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南、北广大区域,呈现出一种广布性的文化现象。进入文明史时期后,仍可见该文化遗迹。圆端刃刮削器在中国定型早,分布时间长。通过对中国史前史和文明史早期的考察,发现圆端刃刮削器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传统之一。圆端刃刮削器之文化传统,表现出我国史前史和文明史紧密衔接、一脉相承的演变历史,也反映出我们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某些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时代丰富的礼仪文化当中,妇女只不过在其中扮演了很微小的角色。通常,中国的仪式形式主要是为了合并阳气与驱除阴气。例如,女性不参加新年之际村里的男性所举行的驱鬼仪式。在这些被称作傩的表演中,原本身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商贾家族教育传统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 《民俗研究》2006,(2):155-165
世代相传的家庭或家族式经营,是中国古代商业经营最基本的特色,与之相适应,为了达到“家专其业,以求利者”的目的,古代商贾家族十分重视将积累的经商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子孙,从而逐渐形成了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风格的古代商贾家族教育传统。由于商贾始终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阶层之一,其家族教育就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建构具有独立价值体系的当代文化,必须基于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决不能割裂历史独自发展。古典文学对于传播传统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导夫先路的意义。“古典文学”指古代社会流传下来的、经典的文学篇章。并非所有“古代”的都是“古典”的,当代价值体系建立过程中应,着重接受和研究古代流传下来具有经典性质的、能反映古代精神及愉悦当代读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近代文化变迁以来,“中国哲学”这个称谓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哲学作为一件“事情”,在中国是有的,哲学本也不是件东西。“事情”,德语为Sache,意指“争执”,“论争”。自古希腊,“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是无尽的探问与追思,是爱者与被爱者之间的互通有无,即“对话”,因此对话是哲学的最为原初最为根本的形式,其表达形式则应该是多种多样并且与生活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近年在大众生活中和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无论从哪一侧面来研究中国传统,无论其见仁见智有何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学术、文化、社会演进影响巨大,是一个共识。如何建构起既有深厚传统又有现代意识的学术和文化,这是当代中国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期刊发一组青年学者关于这一话题的笔谈,展示他们关注这一话题的视角,期望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今日政治哲学之建设,不是全无根基的生造,而是必须立基于传统,在融合中西各传统的基础上,方能有所创新。在这样的视域中,对孔子政治哲学的再审视蕴涵着深根新芽之可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近年在大众生活中和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无论从哪一侧面来研究中国传统,无论其见仁见智有何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学术、文化、社会演进影响巨大,是一个共识。如何建构起既有深厚传统又有现代意识的学术和文化,这是当代中国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期刊发一组青年学者关于这一话题的笔谈,展示他们关注这一话题的视角,期望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有位汉学家说过,中国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理智上选择了西方价值,而在情感上却丢不掉中国的旧传统。钱穆也说自己一生都被困在中西文化的争论之中。陈寅恪说做学问“一方面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话非常正确,可是可操作性有多大?我觉得正是这种观念撕裂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感和身份意识。怎样跳出这种文化认同和身份意识的困惑与断裂?  相似文献   

10.
Ronald H. Buchanan 《Folklore》2013,124(4):565-567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通史传统是指在长期、丰富的通史编纂实践中,中国历史学家逐渐形成的以通古今之变为核心的历史认识理论和通史编纂思想。通史传统是中国历史编纂学重要的理论资产之一。在世界史研究和编纂过程中,应当通过对通史传统的深入挖掘和不断发扬,赋予当代中国世界史研究理论体系鲜明的民族特色,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学优秀传统和当代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2.
13.
FuneralTraditioninAncientTibet¥byHuoWeiAccordingtoTibetanhistoricaldocuments,theearnestgroupofTibetantombsappearedintheeighth...  相似文献   

14.
15.
E. Ettlinger 《Folklore》2013,124(4):231-236
  相似文献   

16.
Kate Lee 《Folklore》2013,124(2):178-179
English-speaking soldiers of the Great War created a large ‘trench press’, a body of periodicals by, for, and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They contain a wealth of folkloric material and indications of its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s. While acknowledging the constraints involved in retrieving once-living traditions from the fragmentary survival of mostly makeshift periodical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d discusses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 especially well-defined folk culture in unprecedented and extreme circumstances. While some elements of soldier folklore, especially song, verse, and language,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usually discrete interest by folklorists, this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understand a range of folkloric practice and expression in the context of a particular set of combat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7.
18.
泰宁的山水格外招引禀赋非凡之士。宋代,泰宁山谷走出了科举状元叶祖洽、邹应龙,迎来了儒学宗师朱熹,民族英雄李纲也曾在此厝居论学。他们或苦心磨砺,以求兼济天下;或静心潜志,不问世事更迭。这些名人留下的治学事迹是泰宁精神遗产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