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林光如先生是我的老朋友,在印刷界可谓赫赫有名。他是香港星光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星光集团是亚洲最大的印刷企业之一,林光如先生在香港享有“印刷大王”之美誉。多年来,因他事业成功,热爱祖国,热心公益,担任的社会职务和获得的荣誉举不胜举。他是首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推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届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梅州联会会长。他先后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称号、香港青年工业家奖、香港创业家荣誉奖、香港特区政府荣誉勋章等。内地印刷业对林光如先生知之较少,不如他在香港业内出名,这与林先生为人谦虚平和…  相似文献   

2.
小宁 《贵阳文史》2002,(3):46-49
搞画画的人,总是想有一些机会举办一下自己的个人画展,或者是出画册。去香港、澳门两地举办画展,全仰仗蓝真和萧滋二位先生的通力协调和悉心安排,才得以顺利进行并圆满结束。 去年4月在香港,蓝先生看了我的部分绘画照片,当即拍板说:“在香港展览,再去澳门展”。这使我喜出望外。11月上旬,萧滋先生与十几位画家离开贵阳时,带走了我的画十余幅,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曾自称是很有骨气的人,香港和台湾的一些报纸也曾说梁漱溟先生是大陆上"最有骨气的人"。他与韩复榘、张东荪、陈立夫、张群有过交往,毛就说:"他们都是你的密切朋友。他们骂我是‘土匪’,称你是先生!我就怀疑你这个人是哪一党、哪一派!"  相似文献   

4.
安国钧先生与我结缘,媒介即是甲骨文书艺。2000年香港中华国际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甲骨文书法篆刻家大辞典》,收有我的作品和简介,故赠我一册。此典亦收有国钧先生的题辞和作品,遂得知国钧先生乃台湾甲骨文学会会长,并撰有《中国文字与书渤、《甲骨文诗联格言选》等著作。我心钦仰之。国钧先生祖籍是河南杞县,他常书写些甲骨文作品馈赠家乡的亲朋故旧。  相似文献   

5.
徐弘道 《古今谈》2002,(3):12-12
约在1962年,客居台湾的名大画家张大千先生画了一幅画,通过旅居在香港的我的叔父徐正旅先生寄给我,让我转交给周启人先生。这是一幅水墨山水画,高约一尺六、七寸,宽约一尺二、三寸,画不大,但用笔粗犷雄健,水墨淋漓。  相似文献   

6.
梅卓 《西藏人文地理》2007,(2):12-12,14
米玛先生的计划听上去非常不错。米玛中等个儿.浓眉大眼,个性直率豪爽,笑起来声音嗡嗡直响。他抱起双臂,前倾下身子,用锐利的目光把在座的照了一遍,说出了计划。在座的有更嘎才旦先生,扎西多杰先生、元旦嘉措小兄弟,还有我。  相似文献   

7.
<正> 吴天任教授从香港寄给我香港《明报月刊》1986年11月号中刘孔伏、潘良炽二先生的大作《水经注疏定稿本的下落》一文(以下简称《刘潘文》),谢谢吴教授的关心,因为我平日极少  相似文献   

8.
徐学 《环球人物》2020,(7):106-108
“你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我一次回眸岁月就成了风景”,斗室此时,我凝神静气追忆刘以鬯(音同畅)先生,心中闪过这两句诗。1992年,到香港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时,我曾与刘以鬯寒暄几句,未能畅谈。1993年,我去香港访学,临行前台湾友人得知这个消息,祝贺之余还叮嘱几句,林耀德和痖弦都说,“一定要去看看刘以鬯先生”。  相似文献   

9.
吴江 《炎黄春秋》2004,(9):50-51
张文达先生,原名孝权,祖籍湖南,定居上海。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抗战时期协助赵朴初居士做救济总会工作。1980年移居香港,为香港各报写专栏文章,有时一日两三篇。常有传神之笔,堪称“随笔艺术”,誉满香港。我在香港仅见他一二面,今已作古。我曾在《随笔》杂志上介绍他的专栏杂文(六篇)。今又在旧剪报  相似文献   

10.
1946年冬,我因剧本《嫦娥奔月》中有影射蒋介石的内容而激怒了上海当局。上海警官学校学生剧团的一位负责者(他本人是剧中演员)告诉我:“这是千真万确的消息,你一定赶快离开上海!” 事情就是这样凑巧,就在一个星期之前,香港大中华影片公司的朱旭华先生经我的好朋友唐瑜兄介绍,从香港专程来上海;奉总经理蒋伯英先生之命,邀我到大中华去做导演,并指定我导演自己的舞台剧《风雪夜归人》,当时我觉得可笑,回答他说:“我连电影厂摄影  相似文献   

11.
王耀成 《纵横》2012,(6):47-51
我对宋汉章最初的直观认识。始于2007年初在香港马会对忻礼轼先生的采访。92岁高龄的忻老,对当年上海滩的人物逸事记忆犹新。忻老到香港后,曾多次拜访宋汉章,听宋自己谈当年的中银往事。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本文是本刊为迎香港回归的特约稿。作者王德厚先生是贵州省政协的香港委员,长期在香港从事出版编辑工作。本文第一部分,纵述了香港五十年代以来出版事业的发展史,第二部分介绍了香港报刊杂志的特色。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分析得当,条理清晰。特此刊登,以飨读承上届贵州省政协会议期间,兼任贵州省文史馆副馆长的贵州大学中文系张启成教授和我同一组别,他知道我在香港长期从事编辑工作,遂约我写这篇东西介绍一下香港的出版业情况。文字出版物是人类社会中传播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的重要工具,凡发达的社会,其出版业也…  相似文献   

13.
涂光群 《百年潮》2003,(3):68-71
最近有位朋友对我说:你出了不少书,有散文、小说、报告文学、传记、游记、随笔等,但我感觉,印象最深、引起人们关注的恐怕还是1994年首次在香港出了海外版(书名《中国文坛写真》),1995年又由文联出版公司出了内地版(书名《中国三代作家纪实》)这两本写文坛的书了。我听说香港有位先生赞誉你的书是“文坛史记”。可是我们生活在内地的人都知道,文坛是个是非之地,写它难免有风险。那么你为什么要写“文坛史记”呢?她的提问引来我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为何会拍《尺蠖》? 香港电影节和赋山传媒提供这个计划给我的时候,我刚买下这部小说的版权。他们来找我做这个案子,我觉得30分钟的时长,对我来讲可能比较有把握。它讲述一个现代题材的故事,人物关系也比较简单:一个家庭,爸爸、妈妈跟女儿。  相似文献   

15.
离开故乡贵阳旅居香港,已是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来,星移斗转,我对贵阳的思念却是与日俱增。贵阳和香港虽然相隔万水千山,可我和贵阳之间,却有着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感情,贵阳永远在我心中。 我的父亲孙序九先生,原是上海的一位工商界人士。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和母亲从大上海撤离向西转移。一路上颠沛流  相似文献   

16.
冯大彪 《文史精华》2002,(12):55-60
张伯驹先生是著名的收藏家、诗词家、书画家和戏剧家,笔者对其“高山仰止”久矣!远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他主持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时,我尚是学生,虽然也忝列他的社员,但总无胆量到府上聆教。到了1980年,我已是一家通讯社的外宣记者,当时香港《镜报》为纪念创刊4周年,拟请内地著名书画家挥毫祝贺,画家我请的是王森然先生,书家我请的就是张伯驹先生。也因此,我们开始熟悉了,而且成了“忘年交”。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爱国爱港人士、香港著名实业家查济民先生不幸病逝,他的高风亮节,久久在我脑海里怀想。这里叙述几件很平常而又不平凡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情悠悠兮意切切──香港方润华先生寻根献爱心许竟成,吴亚群方润华先生原为香港中国旅行社总经理、香港中国银行副行长,现为香港协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先生热爱祖国,热心于教育、公益和慈善事业,寻根奉献爱心则是其夙愿。方姓为炎帝后裔。炎帝八代孙帝榆罔之子雷...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八日,中华书局香港分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该局中心门市部举办了《孙中山先生墨迹展》。这在香港还是创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应中华书局香港分局的邀请,作为主要协办单位(会同江苏古籍出版社),特派研究  相似文献   

20.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我们即将开始2009年的崭新岁月。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很高兴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