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余治《诗经》偶有所得,现录以呈上,聊供好此者一览并同为探究。 一、《东山》作者辨议。 《诗经·东山》一诗的作者,历来众说不一,《诗序》谓“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郑笺》、《孔疏》至清代一些说诗者都从此说。对比,王先谦、崔述提出了异议。《诗三家义集疏》纠正了《诗序》的说法,认为“代归士述室家想望之情,大夫不能如此立言也。”《丰镐考信录》说:“此篇毫无称美周公一语,其非大夫所作显然;然亦非周公劳士之诗也。细玩其词,乃归士自叙其离合之情耳。”然而现当代的说《诗》者,不  相似文献   

2.
瓣香起湄洲     
《福建旅游》2005,(8):F0003-F0003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应该说.南宋大词人刘克庄的这一诗句是对妈祖文化发祥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八年四月,闻一多先生途经贵州时,画下了多幅描绘贵州山水、古迹的写生画。其中有一幅题为《清镇县东山寺》。画中的东山寺在清镇东门桥西南的东山之顶。据《安顺府志》记载:“东山,一名巢凤山,在城东笔山后。高七十余丈,周围三里余。上建寺。山体三层,中层有岩,大数十围。岩下有洞,外狭中阔,旧传有仙佛居此……山半有古杉二株,大数十围,亭亭对峙,秀色参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写《“贵州”一名由来考证》(载《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3期)其中,对“宋太祖敕书说”提出质疑。原文大意是:(民国)《贵州通志·舆地志》说,“按《康熙通志》载,太祖赐水西土官普贵敕书有‘惟尔贵州,僻在云贵’之文,是贵州之名宋世已有”;又《贵阳府志·沿革〉说,“五代之际,罗甸王之支属有普贵者,北据矩州,宋太祖初纳款,土人伪‘矩’为‘贵’。太祖因其所称者,用为贵重之民,‘贵州’之名于是起矣”。关于“宋太祖敕书”事,据说为安氏家谱所载,未见于〈宋史〉。检阅〈宋史·太祖本纪〉和〈蛮夷传〉均未见。这种内附,朝贡的记载甚多,独…  相似文献   

5.
近读唐诗,发现唐人诗句中多次出现“鸡舌”、“鸡香”和“鸡舌香”等字样。如:《全唐诗》卷321权德舆《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因代书贺》一诗有云:芬芳鸡舌向南宫,伏奏丹墀迹又同。《全唐诗》卷391李贺《酒罢张大撤索赠诗》: 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全唐诗》卷438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中也说: 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显然,上引第一、二首诗中的“鸡舌”、“鸡香”,当为“鸡舌香”的简称,诗人为了诗句的工整对仗和受到诗律的限制,故有是简。  相似文献   

6.
农女与秀才     
一天,一名秀才从河边过,见一年轻美貌的女子在河边洗衣服,便禁不住摇头晃脑地朝那女子吟道:“有木念成桥,无木还念乔,去了桥边木,添女念成娇。多娇谁不爱,谁不爱多娇。娇妻呀娇妻,快回来吧”! 女子听罢此言,脸蛋羞得通红,十分生气。于是,也吟诗一首,诗曰:“有米念成粮,无米还念良,去了粮边米,添女念成  相似文献   

7.
古紫金庵,当地人简称“金庵”,位于苏州西南的太湖之滨吴县市的洞庭东山西坞村,寺院四周,岗峦围抱,花木茂盛,环境十分幽静。 金庵相传为唐初西域僧人沙利各达耶来此结庵修道。紫金庵素以罗汉塑像著称。罗汉共十八尊,相传为南宋雕塑名手雷潮夫妇避祸东山时所塑。罗汉比例适度,容貌各异,造型逼真,姿态生动,呼之欲活,具有东方艺术独特的风格和较高的艺术价值。金庵彩塑罗汉在继承前代罗汉画像和罗汉塑像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既以丰富的想象力表现了不同年龄、性格经历的佛弟子皈依佛法修炼传道  相似文献   

8.
丰产巫术与祖先崇拜——红山文化出土女性塑像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九年,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遗址发现了原始社会红山文化的大型祭祀遗址。在遗址南部的石圈形台址周围的黄土层中,出土了二十余件陶塑像残块。经复原,这些塑像分为两类。一类是裸体的”小型孕妇塑像”;一类是着衣的“大型人物坐像”。前者有两个:裸体,腹凸起,臀部肥大,有表现阴部的记号,其中一个打磨光亮,似涂有红衣。后者亦为女像:盘腿正坐,着衣。整个人像攥拳、盘膝,左右手交叉,符合人体比例,大小约当真人二分之一,逼真自然。很有动感。无独有偶,一九八三年,考古工作者又在辽宁省建平县与凌源县  相似文献   

9.
东山,又名栖霞山,相传此山原有苗王墓,故俗称“老王山”,海拔约1200米,位于今贵阳市东里许,与贵阳黔灵山东西遥相对。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山川》载:“东山,在治城东,山颇高大,而林木丛茂。俗名老王山。本朝郡人知县陈昌归隐于此。”嘉靖《贵州通志·山川形胜附》也载:“东山·在治城  相似文献   

10.
奢香是明代著名女政治家、水西彝族的杰出领袖,在支持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修筑西南通道、促进贵州经济文化发展方面起过巨大作用。1996年恰逢她逝世600周年;岁月沧桑,明清及当代的相关记述中还有一些外错之处尚待订正。笔者特撰此文,以纪念这位非凡的女性,并就教于学界同仁。一、奢香、霭翠及贵州宣慰司据1991年出版的贵州省《毕节地区志·人物志》载,奢香为“彝族,名舍兹,四川古商人”。“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O),春香生于商州宣抚使奢氏豪门。明洪武八年(至375)奢香年14,与贵州宣慰使陇赞阿期(雹翠)结婚。”奢香的…  相似文献   

11.
《潘氏八世诗集》是我省一部十分珍贵的地方文献。诗集由清道光年间潘元炜蒐集其先人八世十七位诗人的诗编辑而成。集中的诗大都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研究贵州明、清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价值。清代著名学者莫友芝曾称“黔中潘氏乃贵州第一世家”,这并非溢美之词。潘氏自明嘉靖时,朗陵先生由翰林起家,先后有诗人十三位;其同宗另一支由潘平山先生起,三世有四位诗人,两支共十七位诗人,八世以诗世其家。这在贵州,乃至全国,亦是史所鲜见的。现就笔者浅见,谈谈潘氏诗人和他们的诗。  相似文献   

12.
方光华 《纵横》2021,(1):39-43
安徽省旌德县档案馆珍藏着一尊马克思银质半身塑像。这尊塑像高15.5厘米,重250克,为纯银空心浇铸而成。塑像底座正面铸有俄文“卡尔·马克思”,底座下方有两行俄文:“第6·莫斯科”。  相似文献   

13.
晓明 《贵阳文史》2004,(4):30-33
在贵州实业界、金融界和教育界,赖永初颇有名气。他涉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甚宽,建设桑梓的业绩,已载入史册。在贵州茅台酒厂的“国酒文化城”里有他的塑像。就如在省政协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所述,贵州人民永远怀他。  相似文献   

14.
老友谢宠,为追怀二百年前张掖两位女诗人,曾赋七绝一首云: 春阖姐妹出焉支, 耽爱风骚懒画眉, 河洛巾车行万里, 香奁贮得落梅归。清代中期近一个世纪,被誉为“偃武修文”的太平盛世。当时大家闺秀,竞相读书赋诗,蔚然开一代风气之先。《清稗类钞·文学卷》,就辑录了许多能诗女子。如毗陵庄氏一门,竟连出闺阁骚客二十二人。甚至常州蒋家有个老保姆,亦能出口成章,即兴为诗,故婢仆都叫她“作诗阿娘”。这一股令人欣喜的文化新风,由江南吹向北国;地处西北边陲的甘肃,也出现了诸如张掖陈氏姊妹那样的女诗人。  相似文献   

15.
作为贵州近代学堂之母,并在贵州教育史上享有重要位置的经世学堂,到底是有其实而无其名,还是有名有实?到底其名称是后人所加,还是当时便有?一句话,其名与实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过去并无争议和深究。近年来,由于熊宗仁同志在其论著中一再提出,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熊宗仁同志在《贵州文史丛刊》1984年第2期发表了《严修视学黔中述评》一文,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严修视学贵州》的/J‘册子(198年6月第1版)。他这样写道:“通观(香馆使黔日记》(以下简称《媚》)”,“通查严修自著《严范孙先生自…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文人墨客,诗社雅集,分韵赋诗,多为常见,可是在福建,诗社之外,还有所谓“诗钟”。诗钟是一种文字游戏,只要求做七言的一联,即14个字,不必做整首诗。至于命名“诗钟”,则是集会时,桌上置放铜盘,铜盘里焚一柱香,香以寸为度,系以丝绳,悬有一枚铜钱,香烧到所刻划的地方,丝绳焚断,铜钱落在盘上,铿然作响,类似钟声,所以叫做“诗钟”。钟声一响,就要交卷,逾时就不收了。各人所做的诗钟,由值社人评定,最优秀的称为“元”,等于科举时代的状元一样。一次,福州当地诗人们的诗钟社集柬邀郁达夫参加,当时社集的地点在福州城内宫巷的林则徐的故宅。参…  相似文献   

17.
周祖陵略考     
周祖陵位于庆阳县城东山之巅,自古为游览胜地。明代文坛前七子魁首庆阳人李梦阳有诗赞曰:“庆阳亦是先王地,城对东山不坟。”历代官吏和文人骚客或祭祀朝拜,或凭吊祈福,曾留下了不少清词丽句;兼以每岁春光明媚之时,数百里男女来此顶礼膜拜,愈显繁盛景象。因此,“周祖遗陵”胜景名震遐迩,自古以来都是陇东人民向往的胜地。据载,周人的始祖后稷,名弃。帝舜封弃于邰(今陕西武功),到其子不时,夏太康政衰,弃稷不务,不率众徙居戎狄之间(即庆阳);修治典法,创建城邑,教民稼穑。子鞠陶,孙公刘承前启后,发扬光大,周道始兴。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  相似文献   

18.
赵朴初与大相国寺赵道山“懿哉赵公,天水之裔;人间麟凤,华中兰惠。”其义抑抑,其容温温;事佛以诚,接众以恩。……公为佛子,一秉此志;呼吁和平,人受其赐。……”此为大相国寺住持具禅法师在赵朴老80华诞时敬献的诗章。这真是朴老“事佛以诚”的真实写照。数十年...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写《“贵州”一名由来考证》(载《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3期),其中,对“宋太祖敕书说”提出质疑。原文大意是:(民国)《贵州通志·舆地志》说,“按《康熙通志》载,太祖赐水西土官普贵敕书,有‘惟尔贵州,僻在要荒’之文,是贵州之名宋世已有”;又《贵阳府志·沿革》说,“五代  相似文献   

20.
在“文革”年代,“第一声春雷”的称誉为贵州所“抢先”。1967年早春,贵州省“造反派”夺取了省市领导权,被“中央文革”誉为“西南地区在隆冬季节响彻云霄的第一声春雷。”如是,省会贵阳市便有了“春雷广场”,便有了当时国内最高的一座雕塑:毛主席塑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