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11月21日,全国各地的民俗学者相聚首都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展阅1983年5月21日学会成立大会时的纪念照,大家激情无限,思绪难平。时隔二十年,当年照片上在前排就座的老一辈民俗学家、民族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史学专家很多都已先后谢世,钟老离开我们也快两年了。然而,以钟老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所开创的民俗学事业,正由一代又一代新的、意气风发的学者不断地发扬光大。回顾这二十年的发展,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怀念起一代宗师钟敬文先生。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海里弄整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支撑的居民委员会出现了三大危机:组织衰败、劣化、蜕化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基层里弄中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清理整顿工作。在这次整顿工作中,政府通过赋予街居组织以体制支撑,造就了街居组织对非单位人的有效控制;通过对干部、群众的双重清理,传统基层统治权威代表较为彻底地从基层社会权力空间中退出,居民的认同也转向新的街居组织。至此,居委会的效能获得全面提升,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政治沟通不畅问题迎刃而解,而居委会也因此焕发了生机。  相似文献   

3.
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是新中国乡村借贷关系转型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建国初期,为了活跃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国家大力举办了农贷。这一时期,国家农贷在规模上是逐年增加的,在发放对象上倾向照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贫困农民,在贷款利率上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贷款用途上绝大部分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生产困难。总体上看,国家农贷作为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扶持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当时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初期,浙江省洞头列岛一直处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对抗的最前沿。其间,为争夺对洞头列岛的控制权,两军进行了多次战斗。在这一战乱频仍、政权更迭的特定背景下,洞头列岛渔业社会深受影响,渔业的生产环境、渔业生产方式、渔产品购销方式和渔民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使得整个渔业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早期传播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民族纲领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论文分4个部分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论民族自决权》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著作及其学说,在中国出版发行、得到传播的历史过程,着重介绍了早期共产主义者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也谈建国初期私营传媒消亡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49年到1952年底,我国新闻业初步完成了转型,形成了集中统一的宏观体系格局,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做好了准备。在这一新体系建立的同时,私营传媒迅速消亡,但经营不善并不是私营传媒消亡的主要原因,私营传媒的消亡是由其所有制性质、活动特征以及意识形态属性决定的,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表现。此外,党和国家集中统一的新闻业体系的迅速建立也使私营传媒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8.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南区婚姻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南区由于长期受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各种陋俗在许多地方普遍存在,广大妇女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施行后,中南区在全区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一场宣传和贯彻《婚姻法》的群众运动,经过调查试验、宣传发动和总结表彰,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婚姻制度,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的新型婚姻制度,形成了男女平等、民主和睦的社会新风尚,从而促进了中南区整体性的社会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百家争鸣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双百方针的一个方面,最初是针对历史学问题的争论提出的,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推动了历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建国初期,历史学领域里的争鸣较之其他学科领域的争鸣更为活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59年1月郭沫若发表《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再次引发了史学争鸣的热潮,通过讨论,有关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涉及面越来越广,相关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根据桂林市现代工业基础薄弱而私营工商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实际情况,党和政府采取以恢复与发展私营工商业为重点、其中又以恢复与发展商业为重点的两大举措,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保护、扶持和对私营工商业者的改造,引导其健康发展,经过三年努力,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官僚消费城市改造建设成新民主主义的新型生产城市。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制定了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但是在执行中,却出现了歧视限制中医的错误倾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及时发现和纠正了这一错误倾向,使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得到了全面落实。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相关论述及措施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联庄会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河北省沦陷区的联庄会是日伪拼凑的乡村"群众自卫组织",是"乡村协同体"建设的重要形式。实质上河北沦陷区联庄会是日伪对付中共领导的敌后人民抗日战争而精心组建的伪组织。中国共产党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为指导,对联庄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争取工作。探讨河北省沦陷区联庄会的建立和主要活动,以及中共争取联庄会的斗争,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华北沦陷区日伪统治和华北沦陷区抗日活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自由”在美国是一个被不断创新的概念 ,本文从概念变迁的角度探讨了早期美国“自由”观的历史起源及主要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从旧时代过来的各个阶级阶层的人都要通过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且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放在首位,认为这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1951年秋至1952年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迅速从北京、天津20余所高校推广到  相似文献   

16.
晚清民国时期桂越民间边贸与民族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民国时期,随着外来经济势力的侵入,桂越民间边贸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对广西边境地区的民族融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晚清民国时期桂越民间边贸对广西边境地区的民族融合的作用,希望有助于加强广西边境地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新中国建国方针的认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利用私营经济发展生产力的考虑,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把“劳资两利”确定为处理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基本政策。它包括保障私营企业工人的权益、保障资本家的正当权益、努力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三方面内容。这一政策体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为构建当代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和谐的劳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J. L. André 《考古杂志》2013,170(1):400-422
In 1825 Lewis Nockalls Cottingham removed Romanesque carvings from the spandrels of the great west window at Rochester Cathedral as part of a comprehensive programme of restoration and repair. The architect's preliminary drawings for this project (held by Avery Architectural Library at Columbia University in New York) permit the accurate reconstruction of these spandrels, and this reconstruction, in turn, reveals some of the principles which guided this important early nineteenth-century restorer. It can be shown that in attempting to clarify the several styles of medieval building at Rochester, Cottingham repressed some features which he saw as hybrids and emphasized others which he judged insufficiently prominent. This desire to make the fabric history more clearly legible as a sequence of stylistic cues reflected recent advances in the writing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in particular the taxonometric approach pioneered by Thomas Rickman.  相似文献   

19.
During the first stage of the Stalin era, suicides by Soviet women teachers revealed the essential ambiguity of a self–destructive act, the uncertain identity of women as public activists, and the difficult position of teachers at a time of intense political conflict. Examining eight women teachers who killed themselves in the period 1928 to 1931, 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is assertion of self–control through self–destruction was also a surrender to others, including the actors and structures whose domination originally contributed to suicidal behaviours. This study thus describes both limited opportunities for and considerable restraints upon women teachers in the Stalinist contex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