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段错误的婚姻 我在繁城演戏的时候虚岁十八,在那时候已经是大姑娘了,早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好岁数,  相似文献   

2.
我和秀梅出了科班,又面临着一个往哪儿去的问题。那时我只有十四岁,秀梅才十二岁,我们两个毛头小妮子,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名气,也不认识一个人,虽说学了几句戏,却没有戏班接收我们。俺俩在家闲了一段时间,心里没着没落的,实在不是滋味儿。正在这时,我听说老师李大勋也离开了科班,在南将罗戏班唱戏,我和秀梅就商量着去找李老师。  相似文献   

3.
学演现代戏 我们从北京回来后雄心勃勃,准备再搞一两个诸葛亮题材的戏到北京演出。但不久,上级传达了一个“大写十四年”的通知,传统戏不让演了,只能演现代戏,当然“诸葛亮”和“李天保”也不能演了。对此,我没有多想,党中央定下来的事还需要你去多想吗?听党的话,党叫演现代戏,咱就好好演现代戏。  相似文献   

4.
对越调改革的探索 1949年到1965年,是我生命中的旺盛时期,也是我艺术上逐渐成熟的时期。我在解放前唱戏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解放后才真正走上了艺术的道路。这十几年里,我就像一棵树,得风,得雨,得阳光,成长得非常快。  相似文献   

5.
申凤梅与她的学生 1982年春天,申凤梅到北京汇报演出。首都的一位记者连看了几场戏,发现申凤梅只演后半场,前半场都是由其他演员演的。《收姜维》是这样,《诸葛亮吊孝》是这样,新排的《明镜记》也是这样。记者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是不是因为身体不好,申凤梅很爽快地回答:“不,我现在才50多岁,  相似文献   

6.
由王中民根据申凤梅生前口述录制的一套录音带(共14盘)整理而成的《申凤梅自传》,从2010年在《河南文史资料》第3辑上开始分五期连载。这篇文章讲述了申凤梅从苦难的童年到学戏、成名、进京演出,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经历。但是,申凤梅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直至去世的情况,读者还无从得知,对于认识申凤梅的一生不能不说是个缺憾。  相似文献   

7.
1960年4月18日上午,正在查病房的我突然接到郑州市卫生局的电话,通知我立即到局里参加紧急会议。于是,我向住院医师交代了有关问题,就急忙骑上自行车前往市卫生局。  相似文献   

8.
先父鲁本修自幼双目失明,自学成才,生前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河南分会理事。他是我省最早用豫剧和坠剧音乐表现现代戏的音乐创作者之一,是一位杰出的戏曲音乐家。  相似文献   

9.
二十八、有感李金波根据评书改编剧本的演出,虽能以奇取胜,但现编随演的做法难免粗糙。开始观众觉着稀奇,有吸引力,时间长了,就觉得乏味了。最终,这个戏班还是难逃解体厄运。相国寺大舞台的经理白云祥随即就把桑振君他们接了过去。在这里,桑振君和师姐刘素真同台演出,两个主演一轮一天体息。这个阶段,桑振君倒有了足够的时间,可以安排个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石毅 《神州》2012,(23):201-201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是排戏演戏的根据。戏曲辅导员的任务之一,就是向演员及所有参加演出工作的同志正确地解释剧本,因此,辅导员在演出准备阶段的第一步工作是研究剧本,而不是拿到剧本就排练,拿到剧本就排练必然不能  相似文献   

11.
《宇宙锋》获殊荣 正如刘骥所预言的那样,天时、地利、人和,我全占上了。不久,武汉市举行戏曲观摩会演,继而中南区举行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我被上下一致推选参加了,并且连连夺魁。  相似文献   

12.
常默 《文史月刊》2007,(8):48-52
八、抢救史料131二你明者白在史发料现和和创采作用素方材面的有区些别什么么?不明同白么?所谓史料,是曾经发生过的人物、事件的资料和实物,是过去式的,是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考验和历史检验留存下来的东西。它可以作为今天创作的素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亲出生于上个世纪初,在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并从那里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父亲的命运和近现代的河南紧密相连。在父亲的自传中,在他建国后20多年每次“运动”写的检查里,在他学习毛著改造思想的材料和他的影集里  相似文献   

14.
此时,大姑父岳图南已升任国民党清丰县党部书记长,在日寇进攻县城时带着手下的一班人逃到了黄河南岸。他的大儿子岳光与先父同岁,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正在八路军队伍里当干部。这样,大姑身边就没有了劳动力,只剩下年迈的婆婆和一双年幼的儿女。大姑虽然在先父出生之前就已出嫁,与先父的感情并不深,但毕竟血浓于水,当先父有家难归时还是收留了他。  相似文献   

15.
王蓬 《丝绸之路》2002,(3):41-46
真主的土地在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我们会见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肖克特·色迪基就是其中一位。他实际是位记者,满头白发,已70多岁,仍十分精神。半个多世纪的记者生涯,使他能广泛了解巴基斯坦各个层面,创作出长篇小说《真主的土地》,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巴基斯坦现实生活,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这部小说也被翻译到中国,恰好翻译者也是代表团成员、北大教授唐孟生。经他介绍,我认识了这位老作家。这次访问,也对老人描写这片真主的土地有了许多直接的感受和印象。巴基斯坦地处印度河流域,曾是佛教的发源地,公元7世纪之后,…  相似文献   

16.
赵月汀 《收藏家》2010,(1):93-9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陶瓷是中华文明传承中最为璀璨的文化之一。它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丰富多彩、工艺精湛,反映了历代各族人民生活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古陶瓷壶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千百年来,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无不使用之,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器物。  相似文献   

17.
一、我的出身及家庭成员 我出生于河南柘城一个书儒世家。父亲兄弟7人,父为长,名拱辰,又名环阶,清末秀才,北京京师大学(今北京大学前身)。工科毕业。曾任国立总统府编译馆编修,后因身体不适辞职返乡,先后任柘城县立国民小学校长、县教育局局长、县长,抗战时期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参议。抗战胜利后,任河南省首席参议员。家父为官清正廉洁,敢于为民请命,曾积极参与省参议会通电讨伐汤恩伯、蒋介石。  相似文献   

18.
桂老姻丈道鉴:敬启,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运钧晋谒高齐,蒙公优与接纳,并赐乡先贤傅、杨两先生诗籍二卷,及大蠖公存二卷,欣慰曷量,於此三书,容运钧从容拜读,增善智慧,感何可言。又复赐读蔺霜、水西两纪略合钞及补证,仰见公眷怀桑梓,表扬前烈,使故乡后生得悉前贤削平祸乱,保全乡土之烈,斯籍实  相似文献   

19.
叶一苇 《古今谈》2002,(1):30-35
款,指篆刻的边款。人创作篆刻,一般都喜欢弄点笔墨,因此边款由镌刻创作年月、为准刻、刻姓名,发展到刻上几句诗,使篆刻作品更添彩。到了丁敬和浙派的时代,这样的边款已是习见,是很平常的了。浙派的边款都有自己的特色,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情注宁夏解放1949年1月31日,北京解放了,天晴了,空气清新了。毛泽东和朱总司令、周恩来同志在西柏坡一座庭院接见了傅作义将军,同来的还有邓宝珊将军。周恩来同志和朱总司令亦陪同在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