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意教学方式的运用能为幼儿创造一种自由、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幼儿美术技能的提升和艺术创造情趣的培养,真正实现让幼儿在"画中学"。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适时引导(一)以情激趣  相似文献   

2.
水陆画是以图像遗存为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涉及历史、民俗、宗教、艺术等方面丰富的信息,如果以"图像学"研究方法入手,深入发掘水陆画的各种文化内涵,使之不仅成为艺术史、美术史的研究素材,而且更可能成为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史,乃至整个文化史研究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3.
旧时闽北顺昌县有个这样的习俗.小孩满月时.外婆或其他大人都要在其胸前戴上一副长命锁.也叫天官锁、寄名锁,意在去邪,保佑平安,长命百岁。天官锁不仅小孩佩戴.大人也佩戴.都是为了图吉利。在闽南.人们还可以听到有关佩戴天官锁的民谣:“天官锁,天官锁;孩子带,去邪魔;大人带,祛灾祸:老人带,寿数高。”  相似文献   

4.
过去民间习俗,在农历新年的时候多在门户上粘贴画象,名叫门神,发展成为年画中的一种。粘贴门神大约开始于汉代。据说神茶(音舒)、郁垒(音律)二神,能驱鬼,称为门神,并传有画象(见蔡邕"独断"及"荆楚岁时记")。有的门神是画的戎装两将军象,传说是唐秦琼和敬德象。因为唐太宗生病,闻鬼号呼,因此让秦琼和敬德戎装立于门外以镇邪的。(见三教搜神大全)此外还有一种画朝服人象的,称为天官,并画有冠(官)鹿(禄)戟(吉)磬(庆)瓶  相似文献   

5.
翰墨无形画,丹青不语诗,诗、画的融合由来尚矣。诗歌与绘画本是不同的艺术门类,然而皆因缘景、缘情而生,故必然出现融合的趋向。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由于语言较绘画更为人们所熟稔,致使诗歌的写景抒情较绘画来得更雋永、深刻和易为人们所感知。诗、画的融合总体上讲是以诗入画,结果便是画中有诗。随着文人绘画的出现与发展,不仅完成了诗、画融合的全过程,且形成了以有否浓郁的诗意为判定和品评文人绘画的重要标准。董其昌作为明末时期的文人绘画的代表者,继承了宋元以来的文人画传统,深化了诗、画融合的表现,从而将文人绘画的这一表现特征提高到更为深广的艺术层次中,本文就此试为研析。  相似文献   

6.
(一) "太平抗倭图"是一幅杰出的历史画,动人的描繪了明朝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太平(今浙江台州温岭县)人民英勇抵抗倭寇侵犯的事迹,既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也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 "太平抗倭图"原蔽温岭县城中,現由浙江省文管会保存。画高6.7尺,寬6.5尺,以淡赭为主調,以石綠画屋背、城墙及远山,人物均施重彩,一种民間繪画的簡朴作风,跃然紙上。画面极为壮伟,人物多至四百五十人左右。所画太平全城,自各城门、城中河水、上下水洞以至大街小巷、第宅牌坊等都得到了巧妙的安排,传戚继光平倭时带来的"飞来鐘",在这幅画中也可以見到。城中百姓全都集中在城的西北角(北城至小西門),有的在城下杆  相似文献   

7.
正剪纸作为一种手脑并用的艺术手段,对孩子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我园的办园宗旨"心灵手巧,手巧心灵,剪出快乐和智慧",指的就是以剪纸为教育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手脑并用的剪纸活动中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萌发创造性思维,以达到"快乐和智慧"的培养目标。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努力从"玩"中找到剪纸的切入点,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有趣的情景创设中快乐剪纸,快乐学习。一、课堂教学游戏化  相似文献   

8.
水陆法会是佛教寺院为超度亡灵、普济水陆众鬼神而举行的一种重要佛事,而法会中所供奉的宗教人物画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谷县"一普"登录的水陆画为依据,结合文献资料,通过对水陆画中的主要神祇鬼灵图像进行解读,探究其含义、源流,从而发现水陆画在表现这些图像时的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9.
王刚 《神州》2011,(17):115+117
比亚兹莱是继王尔德之后唯美主义运动的突出人物,19世纪末英国"颓废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插图画家,他让"恶"开花,一个做黑白画的艺术家直接影响到现代艺术,其艺术形式与理念甚至波及到设绘画、文学等领域,比亚兹莱的黑白画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充斥了罪恶的激情和颓废格调的另类世界,他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手法无法将他的作品简单的归入任何一个派列,而他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也是任何其他画家所无法给予的,他对线条有无比的驾驭能力,"线条"基本是他的代名词。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比亚兹莱绘画的艺术特点,分别从绘画理念、题材、画面形式特点、作品的批判与讽刺、晚期转型这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旨在展示一个以"恶""颓废""嘲讽"、"邪恶"甚至"色情"为艺术创作元素的"颓废主义"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0.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燮自幼聪慧好学、刚直任性,师傅种园先生性格狂放、豪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个性形成。渐经世事,残酷的现实使他在佛道世界里寻求心灵乐土。强烈的情感在"书、画、诗、词、文"的创作中抒发,浸润着儒、道、佛多种思想,形成了板桥艺术的独特风貌。本文以板桥的交友、创作、思想为研究根据,分析板桥艺术尤其板桥词的佛道色彩。  相似文献   

11.
朱晓俊 《神州》2013,(14):146-146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在知识不断更新,文化趋向多元的今天,我却越来越深切地领悟到,教育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孜孜不倦洋溢着智慧的耕作。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沉默有时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对于育人有其独特的功效。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沉默往往能向学生传递出丰富难以言表的信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12.
陈复兴 《神州》2012,(32):188-188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是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是中国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精神性、哲学性很强的艺术。中国画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通过虚实相生、书印结合,进行意象造型,美学追求,从而展示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3.
张晓华 《世界》2007,(2):32-35
内画鼻烟壶是一种融绘画、书法和料器制作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以水晶材料为上乘。因材料贵重,历来为皇亲贵胄显示身份的象征,如今巳成为一种高档的艺术收藏品。常见的料器为玻璃、瓷、金属、玉、象牙等,也有用宝石、水晶、珍珠为材料的。以水晶为材料做的内画鼻烟壶,讲究透明洁净,使画中的内容更加清晰。外型需要雕刻、打磨、抛光,瓶内需要用钻头掏空、磨砂而成。艺术家用特制的钩笔在壶内反复做画,方寸之间巧使其法,将民间题材的故事或人物肖像尽辰其间,描绘出古朴逼真、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堪称中华一绝。  相似文献   

14.
董其昌命名自己的斋室为“画禅室”、“墨禅轩”。顾名思义,他要在书画创作中体现禅意。因此,研究董其昌的绘画艺术不能忽视其这一创作主旨。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董其昌几件典型作品的评析,试以说明董其昌是如何画禅的,并进而说明他为什么要画禅,以及我们对这一艺术现象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杜甫对绘画有着敏锐的感悟能力。他用"动"字对画进行品评,这与历代画论有神合之处,因此论画者往往把杜甫的题画诗当作画论看待,将杜甫题画诗中的"骨"与谢赫六法的"骨法用笔"等同起来了,在"干惟画肉不画骨"上产生了误解。其实,杜甫的"骨"是他心目中英雄的象征。杜甫评画在意的是人事而非单纯的绘画。因此,杜甫欣赏韩干的画技,但不欣赏韩干画的肥马。  相似文献   

16.
刘忠娟 《南京史志》2011,(20):45-46
幼儿常常会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是对客观世界最初的艺术表现。幼儿的画常常异想天开,没有边际。常常"以画言志"来表现眼中的现实世界,再根据自己的情感去表达,去创造,去想象,这就是幼儿画中所谓的艺术。幼儿画画作为一种眼、手、脑综合协调的艺术活动,有着自  相似文献   

17.
正郑板桥与同城一画廊的主人吕子敬皆画梅花,吕常自夸己"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郑板桥听说之后,便从此不再画梅花。一次,有个告老还乡的吏部尚书请他以"梅花幽谷独自香"为题,为他画一幅梅花图,酬金是50两银子。郑板桥却推脱道:"吕子敬先生画得好,他的画可值百两银。"此后,吕子敬更加狂妄。三年后,郑板桥要离开苏州,行前画友以丹青互送,于是,郑板桥就当场画了幅3年来  相似文献   

18.
正不管我们是否作好准备。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重点、以课程为支撑的课改已扑面而来,似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似浪潮,涤荡着我们的心灵。这里,转变教师的观念尤为关键。因为,民族的振兴靠教育,而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师。思想引领行动。人们常说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而我要说教师不只是一种工作,而是光荣的职业,更是幸福的事业。同时,"育人"是目的,但"教书"不再是唯一手段,而是实现"书"、"人"统一,"教"、"育"合壁,促进  相似文献   

19.
高翔字凤冈(凤岗),号犀堂(樨堂、西堂、西唐、西塘),又号山林外臣,工诗、书、画、篆刻,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兹将有关高翔生平与艺术的几个问题,简单说明如下:一籍贯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二,说高翔是"甘泉人";同书卷四,说高翔是"江都人"。在一本书中,出现两个不同的说法,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20.
景观与绘画     
一切美的艺术都是艺术家主体心灵与客观世界遇合的成果,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旅游景观为艺术家的眼睛开拓了一个神奇瑰丽美不胜收的新世界。横跨渺渺几千年茫茫空间,东西方各因自己社会、地域、文化的不同,绘画工具、材料的不同,在绘画上形成了不同的画种,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风景画、肖像画、静物画等,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光彩夺目叹为观止的传世之作。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齐白石的《枇杷图》、梵高的《向日葵》、李可染的《西湖风景》等,作为视觉空间艺术,绘画作品无一不是作者通过描绘各种人们看到的物象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形式。旅游景观为绘画艺术提供了永恒的创作主题,而绘画艺术更是人对旅游景观与社会的审视与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