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俊祥 《沧桑》2015,(2):92-96,103
史料笔记对民俗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晚清史料笔记对民俗的记载而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传统民俗的记载,二是保留了近代以来民俗变迁的资料。笔记史料对民俗的记载虽有零散、芜杂等固有的缺陷,但其记载更为丰富多彩、细致生动,同时也更为客观、可靠。  相似文献   

2.
祁门县明清时期民间民俗碑刻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琪 《安徽史学》2005,(3):72-81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田野调查,我们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包括道路和庄园”的祁门县境内,先后发现有132块明清时期的民间民俗碑刻。它或立在村头水口,或立在事发地点,或立在祠堂庙宇,起到告之、提醒和警示作用。这些碑刻以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州府祁门县民间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宗族条规、山民喜好,如封山、修路、做桥、建祠、续谱、教育、风水等活动,为研究徽州民间民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3.
4.
古民居建筑中,家具的使用门类繁多,流传至今仍被人们惊叹乐道的还属明清时期的各类家具。明清家具堪称家具中的巅峰作品。随着明、清时期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同时期的家具在造型、雕刻手法、用料等方面逐步发展变化,独具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最近20年来,学术界在明清民间宗教文书的发掘抢救与公布或出版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一领域长期以来以私藏文献为主的"史料学"格局已被打破,海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但总的来说,由于民间文献一向没有所谓的官方定本,又缺乏系统的整理,因此研究者在如何认识新发现民间文献上,尚存在不少争议。为了让学界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新发现史料及新议题,本刊选编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不仅实现了政治的大一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而且还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史料资源。这些史料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均非前代所能比拟。因此,本文拟以《王氏之死》为例,来浅要分析在历史研究中如何充分发掘和利用明清时期的史料资源。  相似文献   

7.
历史资料就是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近代以来伴随着历史学所出现了诸如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人口学等学科,并且日渐发展成熟完善,同时,各国大量的解密档案开始大规模的曝光和开放,这就为历史学研究的突破创造了大量的的资源,使得兰克的实证主义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再一次发挥它的作用,更加接近于客观历史事实。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第一手档案,并进行有力的史料批判,进一步消除混淆视听的主观臆断史学,从而还历史以真正的面目。  相似文献   

8.
清化镇是明清时期豫北地区的重要商镇。该镇兴起较早,明嘉隆年间已相当繁盛,清代继续发展。汇集清化的客商以晋商为多,实力也最强;清化本镇和怀庆帮商人也为数不少,其实力在清代逐渐增强。该镇地处河南、山西二省交界,是豫、晋二省间的商货转运枢纽。由山西南下的商品以铁货为最大宗,主要销往河南各府以及山东、直隶,兼及江南、湖北;从清化北运的商品以南方杂货为主;粮食、药材、花炮、竹器是清化本地输出的重要商品。该镇商业以南北商货的转运为主,故为流通服务的行店业、金融业也具相当规模。  相似文献   

9.
由龚延明和祖慧二先生编纂的《宋登科记考》集宋人科举研究之大成.但由于典籍浩瀚,或有所疏漏.利用碑刻文献,可对《宋登科记考》一书补正一二,或可供该书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研究向来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史学潮流的变化,人物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取向。以傅斯年研究为例,主要表现在:以各种形式的新材料揭示了新的问题;重回历史现场,揭示了其史学口号的本旨,并梳理了"史料学派"对后世的影响。其中,似无意形成了这样一种学术追求:走进人物的心灵,去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按此,不是不需要史料,而是需要更多的史料甚至穷尽史料,去以实证虚,即探求人物的无意识心理、言之真意、言外之意、未言之思、行中所寄、未行所系。这显然超越于各种单纯的史料而形成"史料之外的历史"。如此所为,或许能变作今后人物研究的有意识指向,以使史学研究跃进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些明清时期寺庙内保存着壁画,其中相当部分古建筑和壁画因没有引起关注,保存保护状况堪忧。如崇礼关帝庙,保存着一批具有鲜明民间绘画艺术特点的壁画,但是建筑随时面临倒塌。本文通过对崇礼关帝庙的实地勘查和保护的探讨,试图来带动张家口乃至河北境内乡村古寺庙以及寺庙内壁画的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碑刻文献学通论》从碑刻文献的总貌、整理和研究三个层面展开研究,全面清理了我国碑刻及其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详细论述了碑刻材料、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该书的出版,创建了碑刻文献学,填补了碑刻文献理论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它也存在未附插图、原稿删例过多等缺憾.  相似文献   

13.
梁昭艳 《旅游纵览》2013,(8):271-272
本文首先分析了民俗博物馆文物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确立了便于保护、展示和管理。在此基础上,确立祁县民俗博物馆文物的分类标准、分类层级和编号原则。祁县民俗博物馆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乔家堡村。馆址是著名的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为清代民居建筑,为清代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计有6个大院,包含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是对关公故里——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关公信仰空间构建的田野调查,解读了山西解州关帝庙景区在构建过程中,国家和地方之间不同力量以及众多角色共同参与,展现了关公信仰如何成为当地民众一种典型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5.
叶舟 《民俗研究》2011,(1):242-254
传统社会中的节日民俗活动有着丰富的事象,同时也呈现出复杂的多重内涵。本文便以明清时期常州端午节盛行的云溪竞渡为例,研究传统社会中节日民俗的多重内涵,来探讨节日民俗所体现的大众文化与精英世界之间的冲突和互动。  相似文献   

16.
研究明清丝织物总要面对实物不足的困境,以方志记述来补充实物缺失是有效的弥补手段。明清丝织生产聚集于江浙一带,江浙方志中的丝织史料尤为丰富,主要存于物产、风俗、贡赋等内容中,反映了当时丝织生产及使用状况,是研究明清丝织物的重要资料。这些史料直接或间接记录了丝绸的品种、工艺、色彩及图案,或可与实物形成互证,或可补充实物缺失,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方志中的丝织史料有清晰的地域和时间信息,依照时间顺序纵向对比,可以总结审美风气之变迁;依照地域线索横向对比,则可归纳生产分布之格局,具有其他史料难以比拟的优势。学界如能重视并充分利用明清方志史料,必将能发现更多的新材料、新问题,推动丝绸艺术史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7.
杨军 《史学集刊》2013,(3):3-19
碑刻资料证明,辽朝南面官的结衔总计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依次为:功臣号、职、阶、官、散官、宪、勋、爵、邑(封)、赐。职是实职,官代表品级,其他皆为虚衔。官员在职、阶、官、勋四个方面的升迁并不同步,但官与职大致存在对应关系。根据碑刻复原的辽代南面官的散官系统,既不同于唐代的实职官,也不同于北宋前期的寄禄官。从门下省、尚书省及六部等机构的属官多作为官称而非职名来看,辽朝并未实行三省六部制,南面朝官的主要权力机构为枢密院和中书省。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是一个宗法社会。对祖先的祭祀,既是一种民俗,又具有特殊的功能,最终以国家出面加以规范,并形成制度。明代对祖先的祭祀已经扩展至祖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是记录历史信息的载体之一。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备受学者关注。其包含的历史信息体现在画面和声音中,同时和叙事的结构及节奏相关联。影像资料和声音资料是研究现当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物逐渐得到学界与社会的重视,但目前还存在着重视物质类民俗文物,轻视非物质类民俗文物的倾向,而民俗文献尤不得重视。民俗文献类文物文化含量高,但容易流失,亟需保护。民俗文献类文物分为两个大类,一是记载民俗活动的文献,二是承担民俗功能的文献。本文以承担民俗功能的民俗文献之帖式为例,以见出这些文献所富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