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仑"是古代重要的地理与文化空间符号,与女神西王母也有密切的连结。"昆仑"一词多见于上中古传世文献中,《山海经》中有单词名之为"昆仑"者,亦有复合词名之为"昆仑之丘""昆仑墟"及"昆仑之墟"者。昆仑在《山海经》中以"丘""墟""山"的多种空间形式,发展到纬书地理"柱"的形态,"地之中"的强化以及"山"地理空间形态的确立。"昆仑"在汉魏之后,不断层累迭加,以"山"的地理形貌,取代了《山海经》中的"丘"或"墟"的地理特征,成为"昆仑"最具代表性的地理空间样态。历来学界对于昆仑大都偏重在其真实地理与神话地理之研究,但昆仑既是一个静态的自然地理,又是一个动态的文化空间,不断被增衍创造,其空间形式在建构发展的过程中,亦具有或"山"或"丘"或"墟"的多元地理空间形式,此一地理空间及其象征转化之探讨,对于昆仑神话发展的掌握,以及神话地理所隐藏的人文精神之发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以《山海经》为主,回归先秦两汉传世文献,在文本语境中重新探讨"昆仑"一词之意涵及其空间形态性质,以及这些空间的神圣性建构及其文化象征意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为著名的神山——"昆仑山",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复杂寓意的象征。在将"地理昆仑"和"文化昆仑"予以区分的基础之上,还应进一步将"文化昆仑"区分为"神话昆仑"和"风水昆仑",指出在"地理昆仑""神话昆仑"和"风水昆仑"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联性。这三"座"昆仑山均非孤山所可理喻,虽然它们在不同"学科"(自然地理学、神话学、风水学亦即古代地理学)中各有不同的文脉和逻辑,但彼此之间却又相互证明、相互渗透。以对三者关系的辨析为基础,进一步探讨覆盖全中国的"大风水"格局,可知"风水昆仑"作为看不见的龙脉之源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昆仑龙脉观念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唐宋时期地脉观念、山脉观念融合,形成龙脉说。宋明时期,堪舆学将具有天地之中、天柱、位于西北、众河源头等特征的神山昆仑纳入龙脉说中,奉昆仑为"诸山之祖""三大干龙"之首。昆仑龙脉说是实证地理与神话地理在堪舆学中的应用性结合。  相似文献   

4.
树木所具有的生命力与再生力量,使神树崇拜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信仰之一。印度吠陀神话、印度教神话中的"生命树",是长生不死想象的神圣之物。印度佛教将生命树意象融入"窣堵波"的建造中,使"窣堵波"信仰也彰显出再生与丰饶的意义。生长在须弥山、伊甸园、昆仑悬圃这些神话乐园中的"如意宝树",延续"生命树"永生不死的隐喻涵义,并凸显其如意变化的神奇功能。随着佛教的东传,出现于中国的"佛像摇钱树"则是在神树崇拜基础上,结合佛教信仰演变发展形成的神圣之物,兼具"生命树"永生不死与"如意宝树"所求皆遂的多重象征语境与神圣功能。从生命树到如意宝树再到佛像摇钱树,存在着人类神树神话想象嬗变的复杂过程,不仅可以窥视神树崇拜与信仰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而且可以领略潜藏其中的多重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释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博简《缁衣》"万邦作"的""字,比勘传世文献应读"孚",但该字实是"巴"字。甲骨文中旧释为"御"的""、金文中旧释为"卩"的""其实也都是"巴"字。"巴"、"孚"音近,验之甲骨文、金文辞例,"巴"均读为"孚",训"信"、"应验",多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此外,"巴"与"卩"古文字形体容易混淆,诸如《诗·节南山》之"节"或作"祒",《楚辞·离骚》也有"巴"误作"节"等。从形体上分析,"巴"似是"把"的初文,是一个会意字。  相似文献   

6.
自汉代张骞"凿空",如今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上,使节、官吏、商旅、将士、僧侣乃至"流人",东往西来,相继不绝。而自明代洪武五年(1372)冯胜大将军选址嘉峪塬西麓,"始置关为极边之防",嘉峪关即成为河西走廊的军事要塞,也成为连接中西交通的咽喉。无论什么身份,何种缘由,行经关城的文人雅士总要驻足回首,雪泥鸿爪,留下生动的文字记录。自明以降,尤其到清朝和民国时期,以"行程记""考察记""记""录""行""历程""行记""游记"等形式写成的记实之作,多达数十种。这些"行纪"往往诗文并茂,记录与歌吟相映成趣,在真实记录历史沿革、关隘地理的同时,生动描绘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军事形胜等路途"所闻所见"。经嘉峪关而创作的诗歌,虽然数量不多,著名的如明代陈诚《宿嘉峪关》、杨一清《嘉峪关》、清代洪亮吉《入嘉峪关》、裴景福《登嘉峪关》等,但他们的歌吟正因其亲历登览而显得弥足珍贵。这些书写,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古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魏晋玄学兴起,儒学礼制尚未严格规范所有的社会层面。在此背景下,《世说新语》"姊""妇女""尚书""贫道"等女性称谓反映了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领域的表现和地位,"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的性别专制体制在魏晋时期的实际情况,为我们了解中古汉语婚姻制度和佛教教义提供了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8.
《攀登》2016,(5)
佛教的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丝路"是中国通过海洋对和合文化精神的践行。和谐与圆融是中国佛教和合文化的显著特征。中国佛教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双重特质,尤其是与东南亚与南亚等地区密切的关系,使得佛教在"海上丝路"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佛教固有的"缘起""中观"、"空观""涅槃"的教义理念是佛教和合文化坚实的理论基础,佛教所体现的"慈悲""平等""和谐与和平"既是佛教和合精神的流露,又是对"和合文化"的具体践行。佛教在古代"海上丝路"上的传播,为当今"海上丝路"和平发展,奠定了历史上的"佛缘"基础。中国佛教和合文化对推动"海上丝路"和平与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禹贡》导江"东迆北会于汇"一句中,"汇"字究竟如何理解,长久以来都是一个未决的问题。20世纪鄂君启舟节铭文的出土和第四纪古江道的变迁研究,为考察《禹贡》导江水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证与科学依据。结合"淮""汇"古音近同相通的用法,知《禹贡》导江之"汇"当读为"淮",即《汉书·地理志》丹扬郡陵阳县引桑钦所言"淮水",也就是西汉庐江郡得名之"庐江",正指鄂君启舟节中写作"泸江"的今青弋江。以此纵观相关论说,可知晚清吴汝纶推测导江之"汇"为青弋江,确有见地。  相似文献   

10.
茅海建 《清史研究》2020,117(1):1-24
戊戌时期,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授中谈到了"洪水说",即四千年前世界全陷于洪水之中,人类的历史从此开始,中国的历史从夏禹开始;谈到了"地顶说",即昆仑为地顶,在洪水期间保留了人类的早期文明,昆仑有"四大金龙池",是额尔齐斯河、阿姆河、印度河、黄河的源头,由此形成了繁荣的亚洲文明。这些奇特的学说究竟有什么政治目的?本文认定,《康子内外篇·地势篇》涉及到"地顶说",但已发展成为"地势说",是康有为在戊戌之后的思想。本文说明,康有为弟子徐勤、刘桢麟、梁启超政论文中的"地运说",即人类文明从印度发生,向西传播到欧洲和美洲,将通过东西两条路线(俄国西伯利亚、美洲经日本)传到中国,才是"洪水说""地顶说"的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6,(11)
正转轮藏又称转轮经藏,或简称轮藏,亦称大藏或经藏。在佛教史上,"佛、法、僧"被称为佛教三宝。其中,佛陀所说之教法,被视为世之财宝,极受尊崇。故而藏经也就成为佛教寺院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专设藏经之所和藏经之器。藏经之器称作"经藏",即供存放经卷之书橱。宋《营造法式》中记载,"经藏"的形式有"壁藏"和"转轮藏"两种。壁藏为固定式,  相似文献   

12.
战国秦汉时期,"聚落"之"落"具有独立的景观与行政内涵。通过新出北京大学藏秦《水陆里程简册》,"落"的"聚落自名"意义及其行政属性基本得以坐实。"落"的时空分布范围较广,战国时已经出现,秦汉得到延续,南方、北方并存,大约是秦统一后全面铺展的结果。秦汉时期居民并非全都住在城内,"落"与"里"一样都是较为原生型的聚落类型,分别是"散村型"和"集村型"聚落的代表。两者在地理上的分野,与先秦时期国野之分格局相合。聚落形态及地理上的差异也造成了基层行政管理方式的不同,"里""落"分属于不同的行政系统。"落""聚"等乡里之外非标准化末梢组织的存在,体现了帝制早期行政方式和政治地理思维的灵活运用,对于理解帝国末端的行政运行情况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今这个时代,"家书"已经成为一个陌生的词。我们习惯了手机、电话、社交网络,但我们与家人的距离,却并没有比以前更近。而今,读到新近出版的《董必武家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7月第1版),能从中体会到"朴诚勇毅"的传世家风,并且深刻理解这才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董必武家书》共4辑,分别是董老的"致妻子信""致子女信""致同辈信""致子侄辈信",共收录家书68封,同时附录董必武夫人何连芝家书10封。董必武夫妇育有一女二男,同时抚养教育了多名侄女、侄孙等后辈,书中的多数书信即是董老写给子女和后辈的家书,主要是对  相似文献   

14.
正古老漫长的地理变迁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神农架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及人文资源。这里既有北半球罕见的保存完好的中纬度亚热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又有融贯东西、汇接南北、传承千古的古老山林文化。民间文学:《黑暗传》《黑暗传》是一部在民间广为流传神话历史叙事长歌,它采取多种口头与书面文本世代相传,作为"孝歌""薅草锣鼓"由众多歌师在不同  相似文献   

15.
吉庆街艺人     
正张德生,艺名"麻雀",安徽人,1951年生。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因为穷,后来带着一把二胡离开家乡闯荡江湖。1993年,"麻雀"来到武汉吉庆街卖艺,擅长演唱自编自创歌曲。他将林依伦的《爱情鸟》改编为《爱情麻雀》而一举走红吉庆街,与"老通城""拉兹""黄瓜"并称吉庆街"四大天王"。"麻雀"曾经上过央视的专题报道《小毛与麻雀》、湖南卫视的《越策越开心》、武汉电视台的春晚、湖北卫视的《国庆7天乐》等节目,在电视剧《来来往往》中客串过草根艺人角色,他的两首歌《爱情麻雀》和《阿莲》收录在雪村的专辑《全是高科技》中而广为传播。图为2012年7月15日,"麻雀"在为吉庆街食客演唱自创歌曲。  相似文献   

16.
吉庆街艺人     
正"老通城",本名吕文礼,来自河南,1963年生,12岁进入专业艺术院团,1991年从河南省越调剧团来到吉庆街从艺。"老通城"坦言,"刚开始真拉不下面子,怎么想怎么难受。硬着头皮演了几次后就放开了:只要有人喜欢,哪儿都是舞台!"图为"老通城"在为外国客人表演节目。"老通城"擅长吉他弹唱,表情丰富,深受吉庆街食客欢迎。他曾以《欢迎你到吉庆街来》《梦乡》和《家在汉口》自创歌曲而走红,成为吉庆街人气最旺的艺人之一,与"拉兹""麻雀""黄瓜"一起被誉为吉庆街"四大天王",并曾在中央电视台做过专题节目。  相似文献   

17.
正昔之南通州属于"大越小吴"的地域,古人雅称静海、崇川、紫琅。位于长江口的南通具有"襟江带海,三面皆距川"的特殊地理形势,自然在经济生活与民俗风情中形成独具一格的钱俗语,《金瓶梅词话》《红楼梦》等明清文学古典名著中,富含钱文化韵味的火树银花名色多多,如"金盏银台""银蛾金弹""迭落金钱""滴滴金"等与之相映成趣印证互动。铜钱的俗语歌谣和以金钱命名的风味小吃江南把拿薪水叫"关饷",将钱  相似文献   

18.
<正>汉镜构图中的"仙人弹琴"图像十分丰富,在西汉晚期以来流行的神人禽兽镜、神人画像镜中,此类图像几乎成为仙人乐舞百戏场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题材之一,然因缺少铭文或榜题的指证,这些"仙人弹琴""仙人听琴""仙人和琴吟唱""仙人伴琴起舞"之类的组图内涵,人们很少与伯牙、子期的"琴神话"联系起来。直到流行于东汉末年的神人神兽镜构图中,"伯牙弹琴、子期听琴"题材才被明确地强化而凸显,其中既有典型而稳定的"标准图式",也有"伯牙弹琴子期吟""伯牙陈乐、众神  相似文献   

19.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是凉州瑞像研究的主要文献,只是因为它充满神话色彩,研究者需要抽丝剥茧,才能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据此可以推测6世纪初当地确有造像活动,但是未必发生在"正光"年间。因为这则材料中有关时间的记载都普遍缺乏准确性,在佛教上层精英的眼中,"正光"是佛教僧团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瑞像的无首状态和正光佛教态势契合,因此"正光说"可能也是高僧传经布道的一种权宜方便。  相似文献   

20.
展览     
<正>首尔:古代佛教艺术展9月24日,"古代佛教艺术展"在韩国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来自中国、韩国、印度、日本等8个国家的佛教艺术精品210余件,其中中国参展展品97件(组)。展览以佛教雕刻为主题,整体分为"印度佛像""中国佛像""朝鲜半岛三国时代佛像""半跏思惟像的成立和展开"四部分,阐释佛教文化的内涵以及在亚洲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展期至11月1 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