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得荣的金沙江鱼 芒康、得荣、德钦三县紧邻、分属西藏、四川及云南。这一带是高山魔一丈、深峡道一尺的横断山脉的焦点地段。自然也让我们这些老■小■们的食欲如高山、胃口似峡谷. 得荣号称是“太阳谷”。境内特亮也特热。它西以金沙江与芒康、德钦为界。我们眼前的金沙江,真是黄澄澄的,淘金的倒没看见。看见淘鱼的了.也见到饭馆挑出的招牌:江鱼火锅。这江鱼即金沙江中产的鱼. 我叫不上这鱼的名字。其身形如长梭,背鳍、腹鳍、尾鳍都很发达,并且鱼都不肥,赶情它们总在奔涌的大江中运动。时时刻刻都在长跑呀。而养鱼塘的鱼,饭…  相似文献   

2.
“瑗仙”、“石禅老人”赵藩字樾村,别号有瑗仙、介庵、介白、石禅老人……等,这些别号,都有一番来历。就以他年轻时用的“瑗仙”和七十岁以后用的“石禅老人”来说吧,也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传说,剑川金华山上,有一只青猿,数百年不死,人称“仙猿”。赵藩是剑川人,他的父亲赵联元,是个有学问的“布衣”,在家乡设私塾,培育平民子弟,人称“拙庵先生”。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教书劳累了一天的赵联元,正以不安的心情,在狭窄的书房兼学馆的外屋伏案读书,以便招呼临产的妻子。夜已深了,人也倦了,正昏昏欲睡。  相似文献   

3.
论诗绝句,滥觞于杜甫《戏为六绝句》,宋以后,大体分出两大流派。从南宋戴复古至清丘逢甲一派,重于阐说理论;而从金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到清代陈衍一派,则专于品评作家作品。赵藩有属于前者之“论诗绝句”,而其《仿元遗山论诗绝句论滇诗六十首》(简称“论滇诗”)却属于后者。“论滇诗”品评了云南从汉代起至清中叶有代表性的诗人共八十三位并三首古歌谣,俨然一部以绝句论诗的、自成一家的云南古代诗歌史。所以,研究赵藩《仿元遗山论诗绝句论滇诗六十首》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胡邓 《旅游》2000,(12):26-29
今年7月想起去四川和云南纯属偶然.习惯了每年暑假出游的我无法忍受呆在北京的寂寞。12年来,我已经涉足了中国大陆93%的省份。这两年每到假期我都会看着中国地图问自己还有哪里可去?  相似文献   

5.
活跃在川滇边境的红军云南游击队陶利辉1935年7月,在今川南珙县相连的云南省威信县郭家乡,青年农民殷禄才受红军长征的革命影响,组织了一支农民武装打土豪。曾在洪县王家的青山坝、麻窖夺得两个乡保安队的九支步枪,又在洛表顺景山伏击王家乡乡长杨伯仿的保商队,...  相似文献   

6.
李怡苹 《云南史志》2000,(3):51-52,63
赵藩(1851-1927)字樾村,一字蟠仙,号介庵,晚号石禅,剑川人,白族。清举人,历任易门县学训导、四JII酉阳知州、永宁道、盐法道、按察使等职。辛亥革命时在大理,被推为迤西自治机关总部总理,不久调任腾永巡按使兼迤西道尹与李根源一道安定迤西各地,后被选为众议院议员。1910年参加护国运动,任全滇团保局长。护法时期,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应该说他是一个由封建营垒走向民主主义革命的民国初年云南政坛人物。  相似文献   

7.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着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以发人深省的内涵和端庄稳健的美感形式,使中外游客耳熟能详,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可是,联文的撰写人赵藩却逐渐地被忽略、淡忘。  相似文献   

8.
最近看到《学林漫录》第八集上许寅“傻公子”作出的“傻贡献”——《嘉业堂藏书楼的过去和现在》一文。堂主人刘承干和我祖父罗振玉有交谊,我还记得某一年我家住在天津日租界嘉乐里时,主人携其如夫人及记室沈醉愚(焜)来我家小住,那时我还不到十岁,未与主人见过面。 主人生于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解放后一九六三年年,年八十二,当辛亥革命时年才三十一岁。主人以光绪末年秀才捐助巨资修建光绪皇帝的陵墓。由末代皇帝溥仪赠以四品卿衔。主人又喜与当时一般遗老往  相似文献   

9.
明初大规模移民运动的兴起,是在元末长期战乱、群雄割据纷争的背景下拉开序幕的。人口密集区的移民向人口稀疏区自发流动,往往不易察觉其迁徙的缘由,但强制性移民则不同,尤其是跨区域远距离的移民迁徙,离开了明朝政府的组织推动是难以办到的。川滇迁民远徙胶东半岛,不是自发移民,而是朱元璋为消除反侧势力,将四川地区明玉珍政权的支持者迁往异乡的战略布局。在当地民众中广为流行的关于自己祖先迁自"铁碓臼"的传说,正是当年这一专制主义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川滇边界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调查分析了川滇边界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主要类型以及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丽明 《收藏家》2006,(9):29-34
通过半个多世纪在滇池区域考古发掘,特别是在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呈贡天子庙、官渡羊甫头许多大型古墓群的发掘,出土青铜器数量近万件,且极富地方特点,特别是相伴出土的还有数量可观的金、玉、玛瑙、孔雀石等珠玉宝器(图1、2)。其随葬青铜器制作如此精美绝伦,又有色彩斑斓的金玉珠宝,按先秦至汉多有厚葬之风,当认为墓主着装定也隆重华美,从出土的饰品数量及青铜器上的人物形象看滇人服饰,真可谓珠玉锦绣集于一身,衣着服饰纹彩缤纷。似乎可以想像滇人是爱美的民族,无论发式、衣着、佩饰等都擅长集合金、铜、玉、玛瑙、孔雀石等不同材质,…  相似文献   

12.
从字面上解释,奇闻是指特殊、稀罕、不常见的事。轶事,是指史书不记载的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也会碰到奇闻轶事。奇闻轶事可不可以写入志书呢?笔者认为可以。在笔者读过的志书中,有少部分为奇闻轶事设了专章。大部分没有收入,这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在部分编史修志的作者心目中,和政治、经济、军事等编章相比,奇闻轶事的分量是比较轻的。因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其采取有则也可,无则也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谭波 《贵阳文史》2007,(4):21-22
赵藩(1851—1927),字樾村,一字介庵,号媛仙,晚年号石禅老人。白族,云南剑川县向湖村人。幼从父赵联元学,5岁授书,过目成诵,有神童之誉。25岁应省试,举乙亥科第四名举人,后多次赴京应试不中。先做过易门县训导、云南盐署幕府,后被云贵总督岑毓英聘为幕府及家庭教师,深得岑氏父子赏识,其政治生涯开始与岑毓英父子结下不解不缘。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云南中甸有了运茶的马帮,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甸与拉萨间的险山恶水走出了一条路。据史书上记载,唐朝时西藏人就有了饮茶的习惯,到了宋代,茶马互市已成为藏汉间的一件大事,明清两代茶叶更是内地运往西藏的主要产品。茶马古道有川滇两叉...  相似文献   

15.
<正> 川滇、滇缅通道是西南地区的交通干道(见下页附图),除了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意义外,其最重要的意义在商业贸易上。本文谨就唐宋时期这一通道上的贸易情况作一考述。 一 川滇贸易  相似文献   

16.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视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成都武侯祠中诸葛亮殿前的一副对联,在全国影响甚大。这幅著名对联是清朝末年在四川为官的滇人赵藩所撰,时间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冬十一月。他总结了诸葛亮治蜀、南征云南孟获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正与反、宽与严、和与战诸对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概括了用文治  相似文献   

17.
川滇古道一般指由今宜宾通往云南地区的秦五尺道、汉南夷道和隋唐石门道。该道为封建统治者经营滇、黔地区的重要通道,曾对密切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中央集权制产生过很大作用,故历代史书方志不繁记载。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川滇古道在今宜宾地区境内的几处遗迹,史书方志的记载又各自不一。为弄清这一问题,以及这几处遗迹的现状,我们先后对高县石门、珙县付家坝,宜宾县石城山进行了实地调查。现根据调查的情况结合有关史料予以考述。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四川与云南之间的通道主要有东西两条。东道称为五尺道,经宜宾,筠连、大关、昭通而至曲靖。西道称青衣道,又称牦牛道,经雅安、汉源、西昌、会理,渡金沙江而抵晋宁。凉山地区地处川滇古道的西道上,早在秦代就已经成为成都平原通往云南的商贾必经之地。《史记·货殖列传》载:“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倾滇蜀之民。”又载:“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将卓氏,俱居临邛。”卓、程皆居临邛,其商业活动必  相似文献   

19.
柳亚子(1887年5月~1958年6月),江苏省吴江县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诗人和学者。抗战初期,他曾隐居上海,1940年底离沪去香港。1941年12月日寇占领香港后,柳亚子及其家人于次年初秘密逃离香港。在中共东江纵队人员的护送下,他们几经辗转,于1942年6月7日到达桂林。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柳亚子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依然保持着炽热的爱国之情和“敢歌敢哭,敢笑敢骂”的诗人本色,留下了许多佳话。一、从射日斋到羿楼当时的桂林是抗日的大后方。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文化人和几十万难民蜂拥而至,使得这个原来只有六七万人的小城人…  相似文献   

20.
好棵石榴生高岩,好个红军进山来;风吹李花落满地,白花开败红花开。好棵石榴伴青松,好个红军为农工;风吹李花落满地,白花开败石榴红。这支赞美红军过青岩的布依“山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由贵阳一中高中毕业下乡到花溪布依族村子养牛坡荒寨插队落户时,听到的年近50岁的妇女队长姚伯妈唱的山歌。姚伯妈娘家在青岩古镇东南一个布依山寨。为人慈祥和善厚道明理,布依山歌又唱得十分悠扬。布依妇女自小在群峦旷原中长大,无拘无束放喉歌唱,练就一副好嗓子,到老来都有银铃般嗓音。我们做活路累了,就坐在坡脚土坎休息,我常纠缠姚伯妈唱山歌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