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中国古代乞丐风俗》池子华中国曾是丐业发达之邦,乞丐问题既是客观的历史存在,又是困扰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然而,由于“不登大雅之堂”的偏见,乞丐问题被长期拒之于“学术殿堂”之外,1990年曲彦斌先生著《中国乞丐史》出版发行,这一问题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天津城市乞丐数量激增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日趋严重的乞丐问题,天津市政府除实施传统的救助之策外,还推出一些强制收容和管制的措施。这是对乞丐生存空间的制度性排斥,也是对其生存权利的漠视与侵犯。不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不挽救农村衰败,不发展城市经济,乞丐问题将永远无法得以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3.
旧社会,天津城厢遍布乞丐,俗称“叫花子”。所谓乞丐,顾名思义自然是以乞讨为生,但天津的乞丐由于形成各异,又分出不同类型。天津当地乞丐天津当地人作乞丐的甚少。因为他们是当地人,只由于机缘不巧,或是行为不正,失掉职业,以致“坐吃山空”,混得狼狈落魄,衣食不周。然而他们又不肯沿街挨门乞讨(尤其是女人,更少出头露面),于是就利用当地老亲旧友的关系,以轮换的方式,向亲友告贷求帮。人有见面之情嘛,被求的亲友最初多是怀着怜恤心情,量力帮助。如此天长日久,亲友烦了,帮助上也由原来较多的数目,慢慢降为一元几角,再降为铜元几枚。一时情急,…  相似文献   

4.
半张钞票     
1955年秋天,巴西女孩迪尔玛正坐在家门口看书,有个乞丐走过来乞讨。迪尔玛看他可怜,进屋盛了一碗肉递给他。乞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突然,迪尔玛又想起什么,从口袋掏出一张钞票,撕了一半递过去:"实在对不起,这是爸爸给我  相似文献   

5.
我有时候想乞丐是没落一族。也许他们曾经并不是乞丐,或者他们的祖先也不是。直到他们就沦为乞丐,即便在圣地拉萨,也未能改变他们没落的命运。 我们真的很难统计拉萨街头到底有多少个乞丐,他们形形色  相似文献   

6.
晚清的乞丐     
乞丐古已有之。全世界无论多么发达的国家,都无法杜绝乞丐的产生。如何看待乞丐,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乞丐是众多社会群体中最底层的一个,值得同情;有人认为乞丐扰乱社会治安,滋生犯罪,是社会的毒瘤;也有人认为乞丐是一种以乞讨为生的职业化群体。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街头有许多乞丐,他们并非全都穷得无家可归,而是专业行乞者,有的专业乞丐甚至月收入过万,房车都有。不仅如此,"乞丐专家"还综合自己的经验与数据分析,提炼出了一套行乞理论,在互联网上传授高效安全的乞讨技巧,例如:在市中心或地铁出口乞讨比购物中心强;相比富豪来说,中产阶级更愿意给钱;春夏之际在车道边乞讨容易,因为许多人开着车窗;要流动作战,一个地方一个月只来一次;幽默耍宝能赚更多钱;  相似文献   

8.
乞丐问题是中国数千年来无法根治的痼疾。天津解放伊始,大量游民指乞丐和散兵游勇涌进城来。他们声称,解放了,穷人翻身了,乞丐也可以挺直腰板,理直气壮地去向富人们讨要了。一些职业乞丐讨要手段强硬粗暴,按时定价,张口就要50元。而商号、店铺不了解政府的政策,对乞丐的强乞恶讨不敢违抗,因此,1949年5月,天津市人民政府为迅速恢复和稳定社会治安,在华北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对游民乞丐开展了大规模的突击收容和清理。  相似文献   

9.
一正午,酷日当空,整个大地似一个蒸笼,热得知了也停了叫唤。一对父子不顾天气的炎热,在侍弄着家门口的一块菜地。儿子很是兴致勃勃。这时,来了一个老乞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面黄肌瘦,身体由拐杖支撑着,一步步地挪向父子俩,伸出了手:"可怜可怜我吧!我已一整天没吃一点东西了。"老乞丐有气无力地道,声音小得似从地底下发出。  相似文献   

10.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消息从皇宫传到街市,开封街头的一个小乞丐,起初一愣,接着竟放声大哭,踉踉跄跄就往皇宫跑。谁知宫门外早挤满了人,褴褛的乞丐、斯文的书生,稚气的小孩……哭做一团,披着白麻,烧着纸钱,给皇帝"送别"。第二天,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城市上空,以至天日无光。  相似文献   

11.
略论清代广东乡村的乞丐及其管治--以碑刻资料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中叶以来,广东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乞丐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外来恶丐的强乞、勒索、吓诈、盗窃等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的农业生产。对此,清代广东地方政府与乡民甚至联合起来颁布了有关管理乞丐的告示或乡规。其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对乞丐行为的管治;二对基层组织的督促;三对当地人的约束。其中,乡村保甲、乡约是管理乞丐的主要力量,地方士绅是推动乡村乞丐管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乞丐原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但丐亦有群,丐亦有道,群体性乞丐类似帮会,有领导,有部署,有分工,有合作,对社会影响也远比零散乞丐为巨。丐帮,即乞丐的行帮,是一种以民间职事集团面目出现的民间秘密社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3.
"乞丐"在我国上古文字中,最早是以单音词出现的。"乞"在金文字中的意思是乞求、求讨,同时又可用为反义,指给予。"丐"又作"句"(gai丐)。在甲骨卜辞中多作祭祀用词,指向神灵乞求,如"崇雨,句于河",即雨大成灾,  相似文献   

14.
昔日乞丐这一行,在三百六十行中也是一个行当。 旧社会,由于贫富不均,加之天灾人祸频仍,致使穷人沿街乞讨者不绝,这些人就叫乞丐,俗称“叫花子”,也呼“要饭的”。乞丐在一些古老的城市里由于常年不断,慢慢地也就形成了一个“帮”。 人们常说:“行有行名、帮有帮规”。乞丐帮也不例外,它的行名叫“穷教行”,江湖上称他们为“杆上的”。又因他们都是穷人,衣着破旧,面多垢尘,一手(扌汇)篮,一手拄杖(防看家犬咬伤),沿门乞讨,形象低下,故又有一美称叫做“灰窝的”。 丐帮帮头(即老师)称为“当家的”,二当家的称为“壶客”,入帮介绍人称为“文武先生”。那时,想加入丐帮这一行,也并非说句话就可以了,而是需有两个“文武先生”作介绍方可。入丐帮也举行收徒仪式,只是简单些罢了。所谓简单,就是不订立师徒合同,不具拜师帖,不明文规定学习期限,只是当众拜师即可。但是举行拜  相似文献   

15.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郊区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他既是教员,也是校长. 一天,陶行知看见学校大门处蹲着一个蓬头垢面的小乞丐,正伸出黑乎乎的小手向过往行人乞讨.陶行知准备给他点钱,但想了想,还是没有这么做.他俯下身,用小石子在地上写了一个“人”字,然后问小乞丐:“这个字你认识吗?”小乞丐迷茫地摇摇头,“那你需要钱吗?”已经饿了几天的小乞丐双眸顿时明亮起来:“要的,要的,先生!”“那你跟我来.”陶行知将小乞丐带到了办公室,但是,他还是没给他钱.  相似文献   

16.
乞丐并非中国特产,在庞杂的社会生活中,乞讨亦非个别现象,从历史渊源、“从业”人数乃至分布流派,称其为一个行当,一点也不为过。《吕氏春秋·精通》就有这样的记载:“闻乞人歌于门下而悲之,动于颜色。”当时的乞丐已经很专业.不是一般地乞讨,是属于那种唱着歌乞讨的类型,使闻者动容,顿生怜悯。看来,乞丐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乞丐     
郝沛轩  阮怀堂 《神州》2013,(36):201-201
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衣衫褴褛,甚至是缺肢少腿的乞丐爬在人行道上,你走过的时候还得小心会不会踩到他们。当这个场景频频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深藏心中的善念和那最后一点可怜的防骗心理在交替拷问着我们自己,到底是该释放潜藏的那点恻隐之心呢还是继续把它深锁心门之内,防止被物欲横流的风气所伤害?什么时候开始,连怜悯弱势群体都会变得这么犹豫不决?恐怕这个问题要从乞丐为什么会成为乞丐这一事件的本身说起了。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即将启动立法程序制定全球首部专门为大熊猫"量身定做"的法律——《成都市大熊猫保护管理条例》。据透露",恶搞"有可能被列为禁止行为。这部法律的出台,得益于先锋艺术家赵半狄的一场熊猫时装秀,这场时装秀让贪官、小姐、乞丐、二奶各种社会角色全都穿上熊猫装。熊猫能否"恶搞",就相关问题,本刊专访了出生在成都的足球评论员李承鹏。  相似文献   

19.
刘少才 《世界》2006,(9):50-53
乞丐在《新华汉语词典》里解释为“生活没有着落而专靠向人要饭要钱过活的人”,也就是说,乞讨是贫困的象征。像欧洲这样发达或者说富得流油的国家,也有乞讨者吗?旅游西欧12国,笔者亲眼目睹,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是有的。不过,西欧的乞丐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些破衣褴  相似文献   

20.
正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诛奸臣"(黄子澄、齐泰)为名,自称"奉天靖难",起兵反叛,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8月,燕王军最终入京师。其时宫中大火冲天,建文帝不见踪影,去向不明。一切都是朱元璋的安排建文帝朱允炆的命运,还得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起。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他出生于贫农,从小放牛,在皇觉寺出家当和尚,还当过要饭的乞丐四处漂泊。后来,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反抗元朝,英勇善战,打下了大明的江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