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云  丽阳 《钟山风雨》2010,(6):40-41
<正>陈公博(1890—1946),广东乳源人,寄籍南海,曾是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23年叛党,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党政府要职。1938年随汪精卫投靠日本,成为汪伪政权第三号卖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自称“乱世能臣”的陈公博是一个多变的人物,他1890年出生于广州(祖籍福建上杭)一个官宦家庭。自少年时代起,他就随父参加秘密会党的反清活动,其幼年的诗作“拔剑批龙鳞,弯弓叩虎齿。年少从军行,单骑渡韶水。”  相似文献   

3.
汉奸大逮捕     
俗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此语用之于那些在抗日战争期利令智错、数典忘祖、认贼作父的大汉奸们,最恰当不过。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时起,大汉汗们的袁钟也就敲响了。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相似文献   

4.
赵湘 《文史春秋》2005,(1):48-49
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虎头蛇尾的人物,要算汪精卫,少年时也曾为国为民“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孰知三岁不能看到老,中途变节,沦为臭名昭的汉奸,于是有人讥讽地把他这首名的“绝命诗”后两句改成“恨不引刀成一快,终于辜负少年头”。大约是物以类聚,汪精卫的“亲密战友”,汪伪政权二号头目陈公博,也是这样一个有始无终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胜利后,汪伪政府中的许多大汉奸,如陈公博、褚民谊等公审后都被枪决了,但二号汉奸周佛海却免除了死刑,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张容生 《文史春秋》2002,(11):17-17
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投降后,南京汪伪政权立即解体。伪“国民政府”主席陈公博在仓皇之中,于1945年秘密逃往日本。9月9日,南京受降仪式结束以后,中方代表何应钦即向日方代表提出引渡陈公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交出了陈公博等一伙汉奸。随即,陈公博等被押解回国,落入法网。  相似文献   

7.
马学磊 《文史天地》2009,(12):25-27
抗日战争期间,汉奸辈出,给中国的对日作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顺应民意,维持有效统治,着手准备对汉奸的审判工作。而逮捕汉奸则是此项工作的开幕曲。由于汉奸数量庞大,存在范围广泛,使得逮捕方式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8.
张啸林,浙江慈溪县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与黄金荣、杜月笙并称上海滩三大亨。1938年上海沦陷后,上海滩便是他独霸天下了。他成立了“新亚和平促进会”的汉奸组织,大模大样地下水了。1939年底,张又通过陈公博、江亢虎等人,与日本大本营特务部长土肥原订立密约,为日军收购军需物资,从中大发横财。而在抗战前,上海滩有黄金荣、杜月笙挡在他前头,他只能算老三。  相似文献   

9.
木铎 《古今谈》2005,(2):26-27
6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生死考验,对于当时的许多文人来说,能否保持民族气节,也就成了自己人生取舍的试金石。1942年的4月,余绍宋先生就经历了一次生与死、荣与辱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韩博  韩星 《湖南文史》2010,(8):44-45
日本投降后,汉奸自然逃不脱被人民审判的命运,正应了“善恶到头终有报”的古训。 陈公博乞求做干净些 抗战爆发后,陈公博追随汪精卫公开投敌叛国,担任伪政府立法院院长等职。  相似文献   

11.
韩博  韩星 《文史博览》2010,(8):44-45
<正>日本投降后,汉奸自然逃不脱被人民审判的命运,正应了"善恶到头终有报"的古训。陈公博乞求做干净些抗战爆发后,陈公博追随汪精卫公开投敌叛国,担任伪政府立法院院长等职。日本投降后,陈公博被押解到苏州,关在国民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胜利后,"汪伪第一夫人"陈璧君于1945年10月被国民党政府诱捕,关押在南京监狱。1946年初春,军统局将陈璧君连同褚民谊、陈公博等巨奸一齐押解  相似文献   

13.
汉奸的由来     
一说到“汉奸”,通常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在抗日战争时期出卖中华民族利益、投靠日本侵略者的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拥护“中日亲善”的汪精卫及其追随者们。  相似文献   

14.
<正>抗战八年,除去那些或公开投敌或暗地求荣的大小汉奸,仅伪军就有100多万,几乎与侵华日军等量。在这些助纣为虐的奸徒中,任援道绝对是一个十足的"异类"。从一个有过革命经历的  相似文献   

15.
林家虎 《安徽史学》2006,1(4):102-106
陈独秀的抗战政见以其"汉奸"事件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汉奸"事件后,他与中共的政治对立使其前期抗战政见的内在矛盾进一步演化,其抗战理论与中共的抗战实践由脱离走向严重对立,由此从发动民众的全面抗战倒退到依赖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并最终走向悲观主义的泥沼.但抗战救国仍是他思想的主旋律,他仍为中国抗战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李珂 《民国档案》2003,(4):139-141
一、特殊的个人关系陈独秀与陈公博之间的个人关系是较为特殊的。他们共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 ,既是师生关系 ,也是同志关系 ,还是朋友关系。说他们是师生关系 ,是因为 1 91 7— 1 92 0年 ,陈公博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 ,陈独秀受聘于蔡元培 ,担任北大的文科学长。其主办的《新青年》也由沪迁京 ,北京大学成为全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青年学生的心目中 ,陈独秀是导师、是旗手、是领袖 ,作为热血青年的陈公博自然是仰慕其声 ,卷入到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之中。据毛泽东的回忆 ,陈公博当时加入学校社团新闻学会 ①。新文化运动后来引入共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也曾出现过一些投靠侵略者、出卖祖国利益的中华民族的败类,如汪精卫和陈公博、陈璧君之流。这三个大汉奸,曾于1930年10月,在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傅公祠多次开会,并于10月27日最后通过了伪国民政府“约法草案”,随即公开发表宣言,“征求国人意见”。这里仅就汪、陈一个月左右时间在太原傅公祠的一些相关情况和最后的可耻下场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大约是他镇压了太平军之故吧,多少年来,除了“刽子手”之名外,又硬将一顶“汉奸”的大帽子扣在他的头上。众所周知的原因,对于历史,我们洒上去的政治尘埃实在太多了。现在,是否该努力拂去这些尘埃了呢?本期我们发了三篇有关李氏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日寇来时,叛国投敌;主子战败,又四处摇尾求救。梁鸿志枉读诗书,行状实在卑劣。抗日战争结束后,曾任汪伪政府监察院长、立法院长等职的梁鸿志,被国民党军统局逮捕,送至上海提篮桥监狱接受审判。在狱中,为淡化自己的汉奸事实,从而为其罄竹难书的卖国罪责开脱,梁鸿志可谓是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20.
汪精卫叛变投敌,一直是历史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投敌的原因、情形等,随着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的死亡,成了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陶希圣,算得上汪精卫的左膀右臂,逃敌复归,对汪精卫和自己的行为留下“毒酒论”之说:好比喝酒,我喝了一口,死了半截,发觉是毒酒,不喝了;汪精卫喝了一口,发觉是毒酒,又索性喝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